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1概述

标准滴定溶液是滴定分析和微量分析等的量值溯源,其主要用途是化工产品的主体含量和产品中杂质含量的测定。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冶金、石油化工、日用化工等很多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依据是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2 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修改内容

2.1新增加的内容

2.1.1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以下内容:

1)规定了滴定速度。

2)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3)可使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或定值标准物质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时,将其质量分数代入计算式中。

4)规定了标准滴定溶液贮存容器材料。

2.1.2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增加以下内容:

1)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碘标准滴定溶液和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标定方法增加了方法二;

2)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中增加了方法二;

3)增加了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2.1.3附录中增加的内容

1)附录A中补充了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补正值;

2)附录B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2.2修改内容

——工作基准试剂称量的精确度;

——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

——工作基准试剂摩尔质量的有效位数;

——标定重复性临界极差;

——标定时的滴定体积和量取被标定溶液的体积;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

——溴标准滴定溶液的基本单元;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mol/L])的标定方法和[c(EDTA)=0.02mol/L]的计算式;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镁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方法。

2.3取消内容

——取消了原标准“3.6”和“3.7”条中有关“比较”的相关规定

——取消了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碘标准滴定溶液、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和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共九种的“比较”法。

3共性内容的修改及其说明

3.1编写格式

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

3.2浓度单位

本标准的浓度单位采用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浓度单位。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3.2.1本标准中数值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GB 3102.8-1982《量和单位》规定“物质B的质量分数以"WB表示”,即原标准中的含量均应改为质量分数。

“氯化钠含量≥99.5%”、“氯化物(C1)≤0.02%”、“盐酸溶液(20%)”中的“%”均表示质量分数。

但是乙醇(95%)中的“95%”是指体积分数,这是产品名称的一部分,这是化学试剂标准中的特例。

3.2.2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例如: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moI/L]。

前版本中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采用摩尔浓度(mol/L)与当量浓度(N)或克分子浓度(M)对比的形式。新版标准取消了当量浓度(N)和克分子浓度(M)的表示方法,即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以后不允许使用“当量浓度(N)”和“克分子浓度(M)”的表示方法。

3.2.3化学试剂标准中其他溶液的浓度的表示。

1)溶质为固体的溶液的浓度:一般以克每升(g/L)表示。

如:淀粉指示液(10g/L)、氢氧化钠溶液(100g/L)。

2)溶质为液体的溶液的浓度:一般以质量分数表示,数值以“%”表示。

如:盐酸溶液(20%)、乙酸溶液(5%)。

3.3工作基准试剂的摩尔质量的有效位数

本标准中所用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重铬酸钾、三氧化二砷、碘酸钾、草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氯化钠、硝酸银、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的摩尔质量比前版本多一位有效数字,即为五位有效数字。即提高了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准确度,也可降低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不确定度。同时符合计算过程多一位有效数字的原则。

本标准中所用的工作基准试剂只有氧化锌未调整其摩尔质量的有效数字,其原因是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因此氧化锌的摩尔只能为四位有效数字。

3.4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标定时的滴定体积和量取被标定溶液的体积

前版本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是按滴定体积30mL计算所得,本标准是按滴定体积35mL—40mL 计算的,这样即增加了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同时增加了滴定体积,可降低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不确定度,同时提高了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准确度。

本标准将被标定溶液的量取体积“30.00mL~35.00mL’’,调整为“35mL—40mL"。其目的同上。

3.5按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修改了计算式的书写和式中工作基准试剂摩尔质量的含义

例如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修订前后对比:

前版本为“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新版本改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KHC8H4O4)204.22]”

3.6 将并列的数据改为表格的形式。

4 对用户返馈信息解释

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以来,用户返馈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对标准中3.6条规定“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0.18%”的要求不易达到。

——对标准中3.6条规定“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0.18%”的要求不易理解。

——对标准中3.7条规定“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2%,可根据需要报出,其计算参见附录B”的要求不易理解。

针对用户的反馈信息,对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修订情况以及一些相关内容做一简单说明。

4.1关于标准中3.6条规定的要求不易达到的问题。

标准中3.6条要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子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0.18%”。

标准中第3章一般规定中3.2条、3.3条、3.4条对保证测定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4.1.1 3.2条规定“本标准制备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除高氯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有差异,应按附录A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单标线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本条规定需特别注意的是:

1)分析天平、砝码均须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校正。

2)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所用滴定管、单标线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这里要说明的是有的计量部门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196-1990《常用玻璃量器》的规定,检定证书给出了校正值,但按JJG196-1990校正滴定管时的滴定速度与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的滴定速度不同,其校正后滴定体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计量部门仅给出滴定管是A级或B级的检定结果,这种检定结果的滴定管不能用于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

因此在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所用的滴定管,应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196-1990《常用玻璃量器》和本标准第3.3条规定的滴定速度对所用滴定管进行校正。

4.1.2 3.3条规定“在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时,滴定速度一般应保持在6mL/min—8mL/min”。

前版本未对滴定速度提出要求。

滴定速度对定量滴定分析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做为滴定分析的量值溯源的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标定,前版本未规定滴定速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标准规定在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标定和常规定量滴定分析时,一般情况下控制滴定速度在6mL/min—8mL/min之间。

这是由于在滴定分析中标准滴定溶液或样品溶液从滴定管中流出速度的不同,使溶液在管壁上残留附着量也不同,故对于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都应对其流出速度做统一规定,以便提高滴定分析的精密度。将流出速度规定为“6mL/min—8m/min",到达滴定终点后不必等一定时间,而是立即读数,则溶液的残留附着量已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从而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读数的系统误差,保证了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在滴定分析中从滴定管快速流出标准滴定溶液或样品溶液,然后等若干分钟再读数的方法,不适用于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和化学试剂成分分析等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滴定分析,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或碘标准滴定溶液做一个简单的试验证明这一点:取两支相同规格的滴定管,用同一瓶中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MnO4)=0.1moI/L],按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放出相同体积的标准滴定溶液(如35mL),读数后立即以白色为背景,比较两支滴定管壁上附着的所用溶液的紫红色,结果会表明,后一种方法即使等若干分钟后读数,其紫红色仍明显深于前一种方法的管壁颜色,说明标准滴定溶液在管壁上残留附着量要大。实验表明后一种方法易引入系统误差。

4.1.3 3.4条规定“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数值小于等于0.5g时,按精确至0.0 1mg称量;数值大于0.5g 时,按精确至0.1mg称量。”

版本在一般规定中未规定称量精确度,对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精确度的要求是在第4章中相应的标定方法中,其规定均为“称准至0.0001g”,即使用万分之一天平进行称量。

以国家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电子天平为例,按附录B中式(B.11)计算GB/T 601-1988中称量工作基准试剂不同质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数值以“%”表示),见表1。

表1 天平不同档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对比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给出的型号为R200D的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万分一档±0.3mg、十万分之一档±0.07mg。

从表1的称量工作基准试剂不同质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1) 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0.15g工作基准试剂质量时,可能引入的最大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是±0.163% (对标定影响较大),而用十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工作基准试剂质量为0.15g时,可能引入的最大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是±0.038%。也就是说用十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比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提高了4.3倍。称量其他质量时情况也是如此。当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工作基准试剂质量为0.6g 时,可能引入的最大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是±0.041%,与用十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工作基准试剂质量为0.15g时,可能引入的最大称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038%非常接近。

2) 从本标准规定的单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即

0.15%、两人共八平行极差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 (8)]的相对值即0.18%来看,当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小于0.5g时,称量误差对平行测定结果影响很大。

3) 从标准修订过程中收集到的六个单位的数据来看,上海试剂总厂、天津质量监督检验站和国家化学试剂质检中心在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工作中早已使用十万分之一天平(其他三个单位使用万分之一天平)。

新版标准以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0.05%为前提,将前版本规定的使用万分之一天平修订为:“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数值小于等于0.5g时,按精确至0.07mg称量;数值大于0.5g时,按精确至0.1mg 称量”。当然称量数值大于0.5g时,也可按精确至0.01g称量。

综上所述,要保证平行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的重复性临界极差相对值符合要求,首先要保证仪器设备符合要求,即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单标线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另外检验人员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4.2关于标准中3.6条规定不易理解的问题

标准中3.6条要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0.18%。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4.2.1如果将这条要求略加修改,更容易理解:

“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即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即0.18%。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4.2.2前版本的相关内容

“3.6‘标定’或‘比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八次,两人各作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两人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不得大子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比较前后版本的要求可见,新版本比前版本的要求有所放宽。

GB 601—1959、GB 607—1965、GB 601—1977版标准均未对标定结果极差相对值提出要求,

GB 601—1988版增加了“四平行结果的极差相对值为0.1%,两人平均值极差相对值为0.1%”的要求。据调查,目前即使是从事标准滴定溶液配制和标定工作十来年的有经验的、熟练的检验员,在日常标定工作中,也不能保证每一个标准滴定溶液、每一个浓度、每一次标定的四平行数据都能符合这项要求,在“0.1%”边缘的情况就更多了。多数返馈意见对本条也认为对于一般分析人员来说较难达到,因此原标准0.1%的规定太严了。

4.2.3关于重复性临界极差的定义

GB/l1792-1989《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所得测试结果可接受性的检查和最终测试结果的确定》中重复性限,和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n)]的定义分别为:

重复性限r:一个数值r,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测试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95%。重复性临界极差:一个数值,在重复性条件下,几个测试结果的极差以95%的概率不超过此数。

因此,原标准的“四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应改为“四平行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

4.2.4关于重复性临界极差的相对值的来源

为了客观反映标定工作的实际情况,标准修订过程中收集到了六个单位的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原始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中每个检验员的四平行标定数据为1组(共统计了 712组,也就是2848个数据),计算其极差相对值(即四平行标定结果的极差与浓度平均值之比),分别统计各单位各种标准滴定溶液的极差相对值的标准偏差,再将各单位的极差相对值的标准偏差进行合并(将各单位的极差相对值分别视为来自同一总体),得到六个单位的总体极差相对值的标准偏差,按GB/T11792-1989《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所得测试结果可接受性的检查和最终测试结果的确定》规定的重复性临界极差计算

式 [CrR95(n)]=f(n)sr,计算重复性临界极差的相对值,式中

f(n)——临界极差系数;

sr——总体极差相对值标准偏差。

临界极差系数[f(n)]在GB/11792-1989中已列表提供。为方便起见,在此将此表提供给读者。(见表2)

表2临界极差系数f(n)

等等均应用了不确定度的概念,近来有些单位在制定标准滴定溶液的纯度标准物质时也应用了不确定度的概念。

GB 10738-1989工作基准试剂称量滴定法通则以及一级纯度标准物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定值标准物质于不确定度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国内也已制定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因此在GB/T 601中引入了不确定度的概念,为使用本标准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计算工具。

表示》,在八十年代制定的国家标准、第一基准试剂、GB 10737-1989 工作基准试剂称量电位滴定法通则、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若要给出不确定度,则首次制备标准滴定溶液时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日常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l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其指南的要求列出其计算式。

录B(资料性附录)中列出了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不确定度的计算是按备不必每次计算,但当实验条件(如人员、计量器具、环境等)改变时,应重新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在附准滴定溶液应有不确定度的要求;第三,国际和国内关于不确定度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尤其是国际上关本标准对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提出了要求,但是否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由为了叙述方便,在附录B中对不确定度的计算采用了由主干到分支的叙述方法(见图1)。

提出了标准滴定溶液应有不确定度的要求;其次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质量监督、进出口商检等部门所用标在日常工作中,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小于0.15%,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小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推算出两人八平行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为0.139%,新版标准将每人四平行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 ]的相对值定为0.15%,由每人四平行的重复

根据总体极差相对值的标准偏差(0.0385%),计算总体的每人四平行的重复性临界极差相对值为于0.18%,即符合要求。

0.18%。

新版标准增加了“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本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原因:一方面是用户的需要,有些标准滴定溶液的销售单位反映,有的用户要报出,其计算参见附录B。”

标准中3.7条要求“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2%,可根据需

4.3关于对不确定度要求不易理解的问题。

——第 6.2条说明,有些不确定度分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应验算后确定。例如:第一种标定方式的“工作基准试剂重铬酸钾摩尔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el(M)]=4.10×10-6就完全可以忽标准不确定度分量,问题太过复杂。故本次标准修订,暂不考虑终点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度分量,同时说明,若要进行终点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可参考分析化学原理进行计算。本标准共有24种35个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按化学反应分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氮化滴定、沉淀滴定、非水滴定、醇溶液滴定等七类不同浓度的19种滴定方法,若计算终点误差引入的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进行评定。

由于本标准只给出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在不确定度的各项评定中未对各分量

B.6章中6.1条明确说明本标准附录B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末包括终点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读者对此感兴趣,请参阅相关参考资料。

由于重点在于介绍标准滴定溶液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因此这里仅提供计算式,其推导过程较少,如果[Urel(M)]=2.48×10-4就不能忽略不计。因此不确定度分量必须经过计算以后才能确定是否能够忽略。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不确定度的计算需采用由分支到主干的计算过程。

略不计;而第三种标定方式中“工作基准试剂氧化锌摩尔质量的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以浓度值的形式表示的两种方法和以浓度值的相对形式表示的两种方法。

本标准附录B中第B.3章是以第一种标定方式(即用工作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例,根据式(B.1)逐项进行分析,列出了各项影响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相对标准不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B.2章首先列出了计算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以及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

图1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计算步骤

定度分量的计算式以及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A类和日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式。

B.4章是依据JJF 1059-1999中8.7条和8.9条,以示例的形式列出了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第一种标定方式的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类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式与第二种标定方式的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B类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式这两个计算式的差异,会发现同是是“参考”,具体到某一种标定方式的某一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需具体分析列出其计算式。例如:比较方式、第三种方式、第四种方式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但应注意的是这里仅仅

B.5章说明了参考第一种方式的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可进行第二种浓度平均值的B类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由于标定方式的不同其计算式的差别很大。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最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是每一个国家的最大梦想。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19世纪及20世纪世界格局 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发生剧烈矛盾,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

“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借助前苏联的崩溃,美国的军力和经济膨胀到了极点。但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而且不可阻挡。 三、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力量面临着重新洗牌。新兴大国崛起,国际格局开始展露出向非大国时代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11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冷战期间存在的明显敌友关系现在变的模糊不清。如果说冷战后头十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二次西方中心主义思潮,那么到了新世纪前十一年,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已经开始有所消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经济格局在美国、欧盟、日本外,又出现了一股新的非西方的经济力量。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的力量,是国际制度的制定者和规划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着除欧、美、日以外的五类国家,分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伊斯兰国家、失败国家和反美国家。国际格局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否达成妥协以及双方是否有效的处理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的趋势,

住宅的种类划分(按级别.按建筑物层数分.按楼型分等)

住宅的种类划分(按级别.按建筑物层数分.按楼型分等) 一、住宅的种类(种类很多.你一定要耐心看啊!包括如何区分塔楼.板楼.应该是很全面了.) 住宅的种繁多.主要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TOWNHOUSE.别墅等. 1、按楼体高度分类.主要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2、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 3、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主要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4、按房屋型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跃层式住宅.复式住宅.小户型住宅(超小户型)等. 5、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主要分为廉租房.已购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资建房等. 1.01、低层住宅 低层住宅主要是指(一户)独立式住宅.(二户)联立式住宅和(多户)联排式住宅.与多层和高层住宅相比.低层住宅最具有自然的亲合性(其往往设有住户专用庭院).适合儿童或老人的生活,住户间干扰少.有宜人的居住氛围.这种住宅虽然为居民所喜爱.但受到土地价格与利用效率.高政及配套设施.规模.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供应总量上有限. 1.02、多层住宅 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它与中高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1)、在建设投资上.多层住宅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2)、在户型设计上.多层住宅户型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 (3)、在结构施工上.多层住宅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因而多层住宅的建筑造价一般较低. 但多层住宅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算理想.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上下不便.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2)、难以创新.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住宅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 方面的优势.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梯间式.走廊式和独立单元式. 1.03、小高层住宅 一般而言.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层-10层高的集合住宅.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完整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论文的标准格式和字号要求

论文的标准格式和字号要求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1.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东小城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准则相比,不仅增添了若干新的准则,而且对现行准则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2006年的新的会计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准则相比,不仅增添了若干新的准则,而且对现行准则进行 了重大的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变化一:增添了若干新准则,形成系统化的准则体系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 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 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变化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 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 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 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此外,该条中还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 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 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现行准则中关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 支出的规定,但上述说法更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变化三:增加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76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 式版)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 念和定义(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房屋建筑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 程,准确定义该系统的概念与范畴有助于系统的准确 建立与实施。 房屋建筑物是房屋建筑施工活动的直接产品,因 此,为了明确房屋建筑物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房屋建 筑施工活动在建筑业中的位置。 我国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将编号为E的“建筑业”分为房 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 他建筑业四个大类,见表1-1。

表1-1中,序号为48、49和50的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三个大类,都是序号为47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的配套行业,其产品基本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应根据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对建筑施工活动的产品(即各类建筑物)进行分类。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在表1-1中又分为房屋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两个中类。这两个中类的主要区别有: (1)从立项审批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工艺难度和维修保养等角度,房屋工程建筑的产品与土木工程建筑的产品有显著区别; (2)从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的角度,房屋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

度假村项目建设与经营初步规划(DOC)

商河温泉度假村 项目建设与经营初步规划项目单位:山东大陆投资有限公司

目录 一、建设内容 二、投资总额 三、经济效益预测 四、市场定位与分析 五、市场进入 六、经营管理思路 七、现行改造方案

一、建设内容 商河温泉休闲度假项目位于济南市商河经济开发区,济乐高速公路横穿境内,从济南市区驾车只需三十分钟就可以直达度假区。以温泉为核心,主要开发游乐、餐饮、度假等项目,同时兼顾面向大众人群的温泉洗浴。本项目规划建设五大区域,即:温泉游乐区(室内温泉游泳池、温泉幼教池、活血通络池、健腰固肾池、三花养颜池、香薰池、浅水池、室外温泉游泳池等);美食坊、运动健身俱乐部(台球室、健身房、垂钓、高尔夫、板球房、网球场、室内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文化休闲区(包括影视厅、名人画廊、书吧、电子阅览室、)和客房(包括四星级宾馆、普通客房区、酒店、多功能厅、会议厅、茶座等为一体)别墅:独立式、并联式、宾馆式、庄园式四种类型,突出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别墅建筑形式,如日本式、美国田园式。占地约100亩。建筑密度小于20%,容积率不大于0.4,绿地率大于40%。计划再征用100亩土地进行二期项目开发。 规划自正大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型草地广场,广场正对面是行政楼,两旁景观内容可大体概括为“两线三点”。两线: 东行线:广场另一端连接着一条林荫小道,道路旁边是有40年树龄的雪山树,小道中央有石砌的板凳和圆桌(桌面刻有

象棋图)。夜晚,小道每隔20米就有彩灯照明。小道一直延伸到多功能厅(二楼层?)和建设中的室内乒乓球馆、羽毛球馆、茶座这些娱乐健身设施。 西行线:从行政楼走向宾馆,然后再走往东北方向就是运动场和别墅区,运动场包含篮球、网球、高尔夫、沙滩排球,休闲项目包含垂钓、别墅(4幢别墅,内部生活设施齐全,适合家庭聚餐)以及苗圃花卉。 三点: 一点行政楼(包含2个小型会议室) 二点多功能厅(包含中型会议、小型文艺演出、会议休息室)三点运动休闲基地运动基地包含(网球、高尔夫、篮球、垂钓)交通水电通讯及生活配套 度假村紧靠济乐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电力双线供应,一备一用,容量???KV,自备水处理设备,每小时生产自来水???吨,通讯设施齐全,配有电话、宽带专用光缆。度假村一期工程建有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 表1 建设项目概况

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总结

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条款的变化,不但将对上市公司等企业年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也决定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重要变化条款一:公允价值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要素的计量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相对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仍然有一定的保留。 所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就拿非货币(即实物)交易来说,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等企业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例如,上市公司等企业的一块资产(或股权)账面值1000万元,却以2000万元或更高的价格出售,以前需现金交易时,证监会还规定,至少必须50%的转让款到账才能计算收益,现在好了,非货币交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利润了。资产置换双方都将各自的非货币资产高估,然后互相交易,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可谁都知道,这全是空的。 重要变化条款二:存货 新存货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记账法。 所带来的影响: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等方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等方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等企业,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等方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等方法,则将增加利润。 另外新存货准则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

旅游度假村概念

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 是指一个用作休闲娱乐的建筑群,通常远离闹市区,依山傍水,为了让客人们于假日时可享受他们的假期,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满足客人休闲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购物以及赌博等。 旅游度假村定义 度假村的概念定义:旅游度假村是为度假和会议服务,坐落于自然景观优美并拥有完善娱乐和服务设施的住宿设施(住宅群)。 度假村及与度假酒店的区别 ()度假村是三种因素的结合: ①能提供把客人吸引来的娱乐设施; ②能为外出客人提供住宿、食品、饮料等服务; ③能提供充实客人停留时间的活动。 按照住宿设施和酒店组合分类,度假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表),度假酒店是度假村最常见的形式。 ()所谓旅游度假村是人们为接待以各种度假休闲为目的的游客的旅游开发形式。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向旅游者提供成龙配套的全部旅游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将度假村定义为:度假村是为旅游者的较长时间的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在它的全价中,除了住宿费外,还有公共设备、体育及娱乐设施的使用费。 旅游度假村与传统旅游酒店的共同点: 在上述对旅游度假村的三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旅游度假村有这几个共同点: ①以度假市场和会议市场为目标市场;其次坐落位置有所选择,必须满足度假需求;

②提供全套的娱乐和服务设施。旅游度假村包含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度假住宿设施,度假村是为度假服务的提供配套设施的住宅群,从这个意义上应该把住宿设施看作旅游度假村的关键特征。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度假村的概念定义:旅游度假村是为度假和会议服务,坐落于自然景观优美并拥有完善娱乐和服务设施的住宿设施(住宅群)。怎么开发度假村 温泉度假村发展模式 、特色温泉景区模式——“特色温泉景区” 所谓“特色温泉景区”模式,就是以创造独具特色的温泉泡浴景区来赢得市场的模式。这是温泉度假村开发最根本的模式,这类温泉度假村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创造现代温泉文化、缔造温泉行业标准、引领中国温泉行业的整体发展。其关键是运用文化来包装主题或凸显自然山水特色并形成体验型温泉泡浴景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面向大众的精品温泉景区。以中国温泉行业的领头羊——御温泉和超级后起之秀——天沐温泉为代表。不论是御温泉耳熟能详的“御泉道”、“太医五体”、“福汤六次方”,还是天沐的“真山水温泉”、“太极八汤”、“美人四润汤”、“九步六法沐汤仪式”,以及他们所共同提倡的“夏季泡温泉”,实际上都是在开创和丰富现代温泉文化。正因为致力于创造温泉文化,挖掘温泉养生的内涵,构建温泉生活方式,御温泉和天沐温泉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不仅获得项目开发的成功,而且成功铸就了企业品牌,形成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使其有资本输出品牌,实行全国性的战略扩张。 第二,面向小众的高端景区。以昆明的柏联为代表。柏联利用昆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作为高端休闲度假产品集聚区的区域优势,以个性化的高端产品为重点,强调人均高消费而不是大规模游客量,最终使其被评为“亚洲第一温泉”,获得了开发经营的极大成功。我们判断,随着中国高端休闲消费人群的增加,柏联的模式将成为未来温泉度假村开发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温泉会议中心模式——“温泉会议休闲” “温泉会议”的模式,是温泉度假村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开发模式,分为“温泉大型会议”及“温泉中小型会议”两种模式。 其一,“温泉大型会议”模式。北京九华山庄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它敏锐地看到了北京地区庞大的会议市场,充分利用温泉的康体疗养价值与休闲整合效应,把温泉与会议融合的文章做大,把商务会议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服务来对待。建设完善的商务及会议设施(其会议室数量和规模令人震惊),配套专职会议接待部,以及满足会议客人全方位需求的客房、餐饮、娱乐、运动、保健、体检和购物服务,再加之强有力的关系营销,使其最终成为京城当之无愧的“温泉会都”。这种温泉会都模式,通过大型会议会展

2018年新修订会计准则准则变化

2018年会计准则又有新变化!会计人必须了解 做会计的都知道,在这个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有新的政策变化,从2018年初的会计准则变化,到最近会计准则又有新的科目调整,并且伴随其他发票新政策的施行,会计人简直要忙疯了,根本学不过来,今天小艾一次给大家弄清楚,尽快学习哈。 一、会计准则新变化 这项调整其实是在2017年年末出来的,鉴于很多人已经忘记或者不知道,再次提醒大家的财务报表大调整!先盘点一下年对大多数企业普遍影响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 1、营业外收入大瘦身 政府补助、处置非流动资产损益都不能在营业外收入里面披露了。所以各位会计朋友,年末一定要检查一下你们的财务报表是不是已经将上面的2项计入了营业外收入进行披露了! 2、四小税不可以通过管理费用进行核算了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这些之前一定要强调的四小龙,现在改天换日必须通过税金及附加进行核算了。记住,一定要先计提,然后缴纳的时候冲减应交税费科目。 3、营业税金及附加改成了税金及附加 这个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是去掉了2个字。但是也要改一下,只是让人看到你是知道这个变化的。 二、财务报表新变化 1、《资产负债表》修订新增项目说明 (1)新增“持有待售资产”行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及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处置组中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在资产类科目新设置的“持有待售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新增“持有待售负债”行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处置组中与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资产直接相关的负债的期末账面价值。该项目应根据在负债类科目新设置的“持有待售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利润表》修订新增项目说明 (1)新增“资产处置收益”行项目,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 (2)新增“其他收益”行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等。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其他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政府公文格式 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文均为三号仿宋。 上政府文规定。且主标题以外的部份的标题和正文可采用小三号字,1、密级用三号黑体字 2、紧急程度,“特急”、“加急”用三号黑体字 3、文号用四号仿宋体字加黑 4、签发人用三号楷体字 5、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加黑 6、大小标题号“一、二、三……”用三号黑体;“(一)(二)(三)……”用三号仿宋体字 7、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每页19行,每行25个字) 8、批转(转发、印发)……通知,通知正文用三号楷体字,被批转(转发、印发)文件用三号仿宋体字 9、附件标题用二号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 10、印发传达范围用三号仿宋体字 11、“主题词”三个字用三号黑体字;词组用三号宋体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