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句对外汉语讲解
被字句对外汉语讲解

练习与巩固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 如填空、选择、改错等,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被字 句的用法。
语境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 实际语境中理解被字句的使用场
景,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语境模拟
利用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 ,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运用被 字句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
力。
语境扩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受事主语句
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即动作的受事 者。
非受事主语句
主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即动作的施 事者。
受事主语句与非受事主语句的语义差异
受事主语句强调动作对主语产生的影响,而非受事主语句则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在语义上,受事主语句通常表达一种遭受、受害或不如意的意义,而非受事主语句 则表达一种主动、施加或如意的意义。
在使用上,受事主语句通常用于描述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而非受事主语句则用于 描述愉快或成功的事情。
03
CATALOGUE
被字句的使用条件
语义条件
语义被动性
被字句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在语 义上具有被动性,即动作或状态 的发生不是出于主语的意愿或主
动行为。
受事主语
被字句中的主语通常是动作或状态 的受事者,而不是施事者。
详细描述
示例
受事在语境中隐含,不直接出现于句 子中。
在受事隐含的被字句中,受事并不直 接出现在句子中,而是通过语境隐含 出来。这种结构通常用于表达一种自 然而然的结果或状态。例如,“他被 解雇了”这句话中,虽然未明确指出 受事是什么,但通过语境可以理解为 “他被公司解雇了”。
他被解雇了。
05
CATALOGUE
被字句对外汉语讲 解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课件

教师评价反馈
教师总体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整体情况进行 评价,包括完成情况、语法水平 、书写规范等方面,以便学生了
解自己的总体表现。
问题分析与建议
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建 议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
习中的困难。
鼓励与肯定
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 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与其他语言的被动句式进行对比,揭 示被字句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学生对 汉语被动表达的理解。
自主学习资源推荐
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如《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被动表 述问题研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网络资源
介绍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汉语学习平台、汉语语法研究网站等 ,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培养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 生的交际能力,注重被字 句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情景交际法在被字句中运用
创设真实语境
情景交际法通过创设真实语境,使学 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被字句。
角色扮演
强调文化因素
情景交际法注重文化因素在被字句中 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表 达习惯。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和运用被字句,提高交际能力。
积极语义色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被字句也可以 带有积极语义色彩,表示主语受到某 种好处、优待或荣誉等。
04
被字句实际应用场景举 例
生活场景中应用举例
购物
我的钱包被小偷偷了。
餐饮
我的饭被服务员端走了。
交通
我的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偷了。
学习场景中应用举例
课堂互动
我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了。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课件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被字句的 运用水平。
04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类型
语序错误
被字句中主语和宾语的语序出现 颠倒或混乱。
成分遗漏
被字句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如助词 、介词等。
语义不清
被字句的语义表达不清晰,容易引 发歧义。
错误原因分析
01
中级阶段被字句教学案例
总结词
复杂、进阶、实际应用
详细描述
中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被字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复杂句型和实际应用。例 如,“他被老师严厉批评了一顿”和“公司被竞争对手抢走了项目”等,这些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涉 及到的词汇和语境也更加丰富,适合中级阶段的学生学习。
高级阶段被字句教学案例
表示被动关系
例如,“那栋楼被拆除。”
被字句与其它句型的区别与联系
与把字句的区别
与施事主语句的区别
把字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被字句强 调动作的受事者。
施事主语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被字 句不强调执行者。
与受事主语句的区别
受事主语句没有“被”字,直接描述 动作和受事者。
被字句的特殊用法
表示不幸或意料之外的事件:例 如,“他被解雇了。”
练习方法:模仿与替换
模仿造句
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自己 尝试构造被字句,培养其语言创 造力。
替换练习
给出不同的情境和主宾语,让学 生替换被字句中的谓语和其他成 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评估方法:观察与反馈
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观察其语言输出,及时发现和纠正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当 之处。
02
03
语言规则掌握不牢
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被”字句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如擅长专著的李珊(1994),金允经(1996);专章、专节较出彩的李临定(1986)、陈建民(1986);论文比较著名的王还(1983),吕文化(1994)。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及成果相对来说任然有些差强人意。因此上我们要更加重视“被”字句的教学研究。那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字句的教学应该教什么?教的难点在哪?又如何去处理这些难点?接下来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2)马克:你的自行车轮胎怎么了?
杰森:刚才在街上被一个钉子扎了,把轮胎扎没气了。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例(1)“作弊被发现”是原因,“要接受处分”是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例(2)“车胎被扎了”是原因,“车胎没气了”是产生的影响。前者直接导致后者产生影响。这两个例句清楚的表现了“被”字句的因果语义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也可以让留学生更容易掌握“被”字句的语义关系。
1.“被”字句的教学内容
1.1“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为被字句式,是以“被”为被动形式标志的特定句式。古代汉语的被字句最早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到唐代以后,被字句才逐渐被广泛运用。当时的“被”字句运用范围比较狭隘,它主要表示主语不希望、不如意的事情。到“五·四”以后,受欧洲语言语法的影响,范围才逐渐扩大。不再仅仅只表示受事主语不愉快、不希望、不如意的事情。还可以表示对受事主语具有褒义或者是中义的语义色彩。现在我们通常是这样定义“被”字句的,“它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于动词前作状语而把动作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有时‘被’字所介引的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叫’、‘让’、‘给’等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也有同样的作用。它是受事主语的一种。”[1]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案教案: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目标•了解对外汉语被字句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学习被动句的构成方法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和运用教学内容1.什么是被字句–被字句是指以”被”字引导的句子,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
–被字句一般由”被”字、主语、动作的施事者和动作组成。
2.被字句的基本结构–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为:“被+施事者+动作+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3.被字句的构成方法–在句子中加入”被”字,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
–动作的施事者变成了被字句中的宾语或其他状语。
–例如:他打破了窗户。
→ 窗户被他打破了。
4.被字句的用法–被字句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其变成句子的重点。
–被字句可以用来表达被动语态,避免直接提及动作的施事者。
–例如:这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
教学步骤1.导入:用简单的例句引出被字句的概念和用法。
2.讲解:详细讲解被字句的基本结构和构成方法。
3.操练:请学生进行一些句子的转换和缩写练习,加深对被字句的理解。
4.拓展:让学生尝试用被字句进行文章或对话的改写,加强被动语态的应用。
5.小结:总结被字句的特点和用法,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被字句。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操练中的表现,是否理解被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在拓展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改写水平和对被动语态的理解程度。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被字句用法的小短文,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参考资料•对外汉语教学教程•语法书籍和学习资料。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

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语法是汉语教学的重点。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句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遵循传统的“主谓宾”,“施动受”的语法结构进行讲解,对语义和语用涉不多,其次从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出现的偏误较多,学生的
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构式法的出现强调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同时介绍了本文
的研究方法和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主要为背景介绍部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被”字句和构式语法的研究综述。
本文第三章首先分析留学生对“被”字句的习得偏误状况并找出偏误原因,再通过分析不同教材中“被”字句的教法,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在构式语法的背景下,总结出的“被”字句的四种构式义,并且根据构式义设计出的一套教学方案,希望能为“被”字句的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
是对论文的总结概括部分。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本文的不足。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

目录
•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概述 •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 对外汉语被字句的常见错误与纠正 • 对外汉语被字句的应用场景与实例 •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是指针对非 汉语母语的留学生,教授汉语中 被字句的构成、用法和意义的教 学过程。
学术写作场景
总结词:专业性强
详细描述:在学术写作中,被字句的使用更为规范和专业, 如“这篇论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个实验被 证明是有效的”等。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需要掌握被字句的 正确用法,以符合学术规范。
跨文化交流场景
总结词
文化差异明显
VS
详细描述
在跨文化交流中,被字句的使用可能会因 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表 达“这本书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时,可 能会因文化差异而选择使用不同的表达方 式。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被字 句的使用习惯,以避免沟通障碍。
02 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的方 法与技巧
语法讲解
总结词:清晰明了 总结词:循序渐进 总结词:对比分析
详细描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是一个重要的语 法点。教师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被字句的构造和 用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其基本概念。
详细描述:教师在讲解被字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 则,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介绍被字句的不同形式和用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被字句的用法。
母语干扰
学生的母语语法结构和汉语被字句存在差异,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
缺乏练习与反馈
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和及时反馈,难以自我纠正错误。
纠正方法与策略
强化基础知识
教师需详细讲解被字句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确保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被字句对外汉语讲解课件

纠正方法
在构成被字句时,要明确施事和受事 的逻辑关系,确保句子意义清晰。例 如,将“小明被这本书撕破了。”修 改为“小明撕破了这本书。”
冗余或多余的词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纠正方法
冗余或多余的词语是指在被字句中使 用了不必要或重复的词语,使得句子 显得啰嗦或意义不明确。
冗余或多余的词语通常是由于对句子 的表述过于复杂或重复造成的。例如 ,“这本书被小明很早就出版了。” 这句话中,“很早”和“出版”两个 词语都是多余的,因为“出版”本身 就意味着一个时间较早的动作,没有 必要再强调“很早”。
被字句的构成要素
被字句包括被动词“被”、动作的接受者(受事者)和动作的执 行者(施事者)三个要素。
特点
01
02
03
04
被动词“被”的使用
在汉语中,“被”是一个常用 的被动词,用于表达受事者受 到动作行为的影响。
强调受事者
被字句通常强调受事者,即动 作行为的接受者,用来描述受 事者所经历的动作行为或状态 。
被字句对外汉语讲解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被字句的定义与特点 • 被字句的用法 • 被字句与其它句型的比较 • 被字句的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 练习与巩固 • 总结与回顾
01
被字句的定被字句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句型,其结构特点是句中有一个被动 词“被”和动作的接受者,用以表达动作行为和受事者之间的关 系。
没有特定的标记词,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动作对主语的影响。
被字句
有特定的标记词“被”,强调动作对主语的被动影响。
04
被字句的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主语残缺
总结词
主语残缺是使用被字句时常见的一种错误,表现为句子中缺少了主语,使得句子结构不完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