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研究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一、患者临床资料
我们在医院收治了一组患有中度到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6岁。
这些患者平均病程为5年,均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搬重物等活动时尿失禁,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
在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我们确定了这些患者的诊断和手术适应症。
二、手术方法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或阴道镜对尿道括约肌进行悬吊修复,从而增强尿道的支持和闭合功能,改善尿失禁症状。
手术操作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目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三、术后效果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手术后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尿失禁困扰,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患者长期效果良好,尿失禁症状未出现复发,提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具有持久的疗效。
四、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并发症率较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易于处理。
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
五、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效果的巩固和提高非常重要。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术后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加强了患者对尿失禁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摘要: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选取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方法,收集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组的治愈率较高,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引言压力性尿失禁是泌尿系统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在膀胱内压力增加时,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存在长期用药和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物理治疗效果不稳定,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不足之处。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以下入组标准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0-70岁之间,经过尿动力学检查和尿失禁测试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且接受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
2. 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手术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途径进行手术,悬吊术采用无张力材料进行修补。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3. 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尿失禁测试及尿动力学检查,同时收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 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2. 并发症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术后出现术后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且治疗组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引言一、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表现及现有治疗方法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加时,由于尿道关闭功能不全,尿液不受控制地从尿道排出的一种病理状态。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做家务劳动、跑步、行走等活动时易出现尿液泄漏,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行为矫正。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氯化物等为主,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物理疗法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电疗等,但疗效因人而异,且需要长期治疗。
行为矫正主要包括排尿训练、盆底肌锻炼等,这些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疗效也不尽如人意。
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原理及临床疗效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对尿道中段进行悬吊,改善尿道关闭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盆底肌与腹腔筋膜之间形成一条通道,将一根生物材料的悬吊线通过该通道置入尿道中段,然后将悬吊线通过腹壁经皮穿刺出口处结直肠前侧固定。
通过调整悬吊线的张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尿道的关闭功能,减少或消除尿失禁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项对200例女性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手术后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尿失禁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另一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术后5年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得到持续改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传统治疗组。
三、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后需进行严格的术后护理,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切口部位干燥清洁,避免便秘等。
术后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术后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虽然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尿道狭窄、悬吊线外翻、尿道损伤等。
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导言: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功能障碍,特别是在中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
该病症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当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有限,而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
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术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均为经临床症状、尿流率、膀胱功能检查和尿流图检查确诊的患者。
患者均未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且符合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适应症。
患者年龄范围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5岁。
在手术前,为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术前3天进行腹部B超、膀胱功能检查和尿流率测定等检查。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一般采取全身麻醉。
术前进行外阴和会阴消毒,然后进行麻醉。
接着在腹部定位,经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小切口。
然后通过腹腔镜和导丝的辅助下,找到尿道中段,使用特殊的悬吊材料固定尿道中段,材料经闭孔固定。
手术全程监测膀胱功能和尿道状况,手术结束后,拆掉导丝,缝合切口,术毕,撤离麻醉。
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40例患者的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手术均在4-6月随访期间进行。
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明显减轻,尿流率恢复正常,膀胱功能明显改善。
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性良好。
并且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较高。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较高。
这表明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经阴道、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护理常规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经阴道、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护理常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
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
体征是腹压增加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
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
一、主要护理诊断1.排尿形态异常:与手术和留置尿管有关。
2.疼痛:与导管刺激、手术伤口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
二、观察要点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2、会阴部皮肤:有无糜烂、溃疡。
3、术后并发症(膀胱损伤、出血、急性尿潴留)。
4、术后排尿情况。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病人心理负担重,悲观、不安、不愿与人交流,在与病人沟通及操作中,注意尊重病人,不泄漏其隐私,并告知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及意义。
3、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术后腹压增高的诱因,如感冒咳嗽、便秘。
4、术前1-2天,每日行阴道灌洗。
术后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注意伤口情况,耻骨上区有无血肿,有无阴道出血,阴道内纱条24小时后拔出。
3、24-36小时后拔除尿管,观察排尿情况(病人咳嗽时有无尿液溢出),指导患者勿憋尿,防止膀胱过分充盈。
4、术后根据医嘱复查B超。
四、健康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2、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
3、术后3个月避免重体力活动、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备注: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头下垫一软枕,舒适平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思想集中,保持深而缓的呼吸,吸气时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产生盆底上提的感觉,应持续收缩5秒,呼气时放松。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导言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对这一治疗方法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加时,因膀胱颈部及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尿液不由自主地排出。
其病因包括多种因素,如产褥期盆底肌功能损伤、更年期激素变化、盆腔器官脱垂及盆底筋膜疾病等,临床上常见于产妇和更年期妇女。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举重或者运动时都容易出现尿液失禁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原理与技术要点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通过将无张力的材料环绕尿道中段进行悬吊,进而提高尿道的张力和固定位置,从而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其手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1. 选择合适的手术患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相关的检查确诊患者的尿失禁类型和病因;2.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包括术前检查、麻醉方案选择等;3. 术中精确的解剖学分析,找准尿道中段的位置,避免损伤到周围的组织和器官;4. 术中操作精细,选择合适的无张力材料进行悬吊并进行适当的固定,术中要求快速、准确、确保手术效果。
三、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优势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方面,该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尿道的张力和固定位置,从而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接受度和治疗效果。
四、临床案例分析某医院收治了一位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患者接受了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1.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表现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主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和骨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的。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举重或者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出现不自主地尿液流失的症状。
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原理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通过利用人工网片或生物材料,对尿道中段进行悬吊修复,重新建立尿道括约肌的支持功能,以解决尿失禁的症状。
3. 临床实践分析(1)微创性:该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或者阴道镜辅助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术后并发症。
(2)疗效稳定: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在长期随访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稳定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提高尿控能力。
(3)适用范围广:该手术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包括产后尿失禁、更年期尿失禁等。
(4)并发症少:该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所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没有过多的影响。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术后护理比较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并遵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小。
4. 术后随访和效果评价在术后随访中,大部分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尿控能力得到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道排空不畅、尿道狭窄等并发症,但经过及时的处理和护理,这些并发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对患者的效果评价中,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效果表示满意,对手术治疗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5. 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例如手术风险、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手术费用等都是患者和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那些合并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进行更多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康复护理。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发布时间:2023-01-09T07:16:40.53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2期作者:凌俐[导读] 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进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随机分组,即对照组22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
凌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分析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进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随机分组,即对照组22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
结论: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压力性尿失禁是常见病,多见于成年女性,高发于经产妇、围绝经期、绝经后高龄女性,青少年少见,据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发现,其患病率可达18.9%,且各地患病率存在差异,约在10%-30%之间[1]。
目前,该病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虽然疗效显著,但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加上疾病因素,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展开,所以要进行护理干预[2]。
有研究显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对此,本文将分析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1-01-21T14:35:36.97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5期供稿作者:张慧
[导读] 对于便秘的患者鼓励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张慧(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镇江212002)
【摘要】目的:探讨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对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采用TOT术治疗的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泌尿系和阴道的准备、术后护理及排尿的观察、随诊。
结果: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随访2-24个月,治愈率100%。
结论: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配合积极的护理、有效的膀胱功能锻炼,可提高术后效果及排尿自控力。
【关键词】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45-01
常见的尿失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压力急迫混合型尿失禁(MUI)[1]。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
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
导致尿控功能障碍,即是指患者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大笑、提重物、体位改变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2]。
SU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年龄、肥胖、妊娠、分娩、外科手术史等有关,据统计5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60%左右[3]。
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OT)治疗SUI是TVT术的发展和改良,近几年应用于国内,具有操作简捷、安全、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采用TOT治疗女性SUI患者3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共施行了TOT手术35例,年龄38-77岁,平均57.5岁,病程3-15年,平均9.5年,术前均有大笑、打喷嚏、咳嗽及运动时出现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的现象。
1.2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将其分为4度,I度:病人在打喷嚏、咳嗽、大笑时偶有尿液溢出;II度:在从事增加腹压的日常工作时如屏气、用力时有尿液溢出;III度:起床直立活动时有尿液溢出;IV度:不论是直立还是卧床均有尿液溢出[3]。
本组35例患者中,II度14例,II/III度14例,III度7例。
1.3手术方法:采用强生公司的无菌聚丙烯网状吊带(宽1cm,长45cm),两端各带1枚螺旋穿刺针,配置金属蝶形导引杆1枚。
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取截石位,留置F16导尿管,排空膀胱,在外阴两侧大腿内侧相应部位作好穿刺点标志。
在阴道前壁距尿道口约1-2cm处,横行切口长1.5cm,分离暴露尿道。
组织剪向阴道两侧沿耻骨降支内缘分离到闭孔膜,便于手指进入扩张,将聚丙烯吊带连接到手柄上,在蝶形引导器的引导下贴着坐骨耻骨內缘穿出皮肤标志点,另一边相同,调整吊带平直,以厚剪刀置于尿道及吊带之间,助手拔出吊带所覆塑料鞘膜时,术者以双手扶持剪刀向反方向轻轻用力,调整吊带位置,宁松勿紧,使吊带无张力的放置在尿道中段,剪去多余的吊带,缝合阴道壁,阴道切口用纱布卷填塞压迫止血。
1.4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全部实行TOT术,手术时间约20-40分钟,术后留置导尿管3-5天,24-48h取出阴道内纱布。
拔除尿管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经再次导尿并留置尿管5天后恢复正常,余32均排尿正常,无尿失禁。
术后随访2-24个月,无尿失禁复发及排尿障碍。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SUI患者因尿液失去控制,裤子常净湿、身上有异味,故怕与人交往,有自卑、压抑感、忧虑等负性心理[4]。
患者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敢大笑、咳嗽、打喷嚏。
多数患者都紧张,急切需要知道手术方式、手术效果。
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原理及预后等,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2.1.2预防感染: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3000ml,“多饮水,勤排尿”,这是最简单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睡前要限制饮水,减少夜间的尿量,提高睡眠质量。
2.1.3避免增加腹压:患者入院后应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于便秘的患者鼓励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1.4术前常规护理:除心、肺、肾检查外,还应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使用抗凝药物者,需停止使用10天以上[5]。
术前3天用碘伏进行阴道擦洗,备皮,沐浴更衣,保持会阴部清洁。
术前晚灌肠,禁食12h,禁水4h。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低流量吸氧6小时。
术后去枕平卧位6-8h,避免呕吐物误吸。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减轻腹胀,有利于引流和机体恢复。
2.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放置尿管以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有利于切口的愈合[2]。
措施:向患者讲解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意义,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牵拉,防止滑脱。
留置尿管期间,要观察尿的颜色、量。
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分泌物多时增加护理次数。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增加尿量,防止尿路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尿袋。
术后第二天导尿管定时夹管,每2h开放一次,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2.2.3出血的护理:密切观察尿道口处敷料的情况,如出血多或持续出血,立即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2.2.4饮食与排便:术后6h可进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减少粪便的形成,待肛门排气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对便秘者适当的使用缓泻剂。
2.2.5排尿的护理:拔除尿管后1h鼓励患者开始排尿,为防止术后因尿道阻力增大出现排尿困难,一开始应在膀胱未达到最大充盈时排尿。
充分准备好排尿环境,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并指导患者正确排尿。
术后前几次排尿最关键,可1h排尿1次,共3次,以后每2h-3h 一次,夜间起床排尿1-2次,直至排尿正常后,即可正常排尿。
如有排尿困难,给予对症处理。
如:用手按压腹部,听流水声等。
3出院指导
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预防感冒、避免咳嗽,防止腹压增加。
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为了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复发,指导病人做提肛肌锻炼:患者仰卧或站立,吸气时收缩腹部及会阴部肌肉,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
每日3-4次,每次做提肛运动60-100下,以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持续15天。
出院后发现排尿异常及时就诊。
4小结采用TOT术是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手段,并具有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平稳度过手术期,达到排尿自控的目的。
术前,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后,排尿情况的观察和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针对患者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出院指导,能有效预防尿失禁的发生。
参考文献[1]周敏,唐敏.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4):57-59 [2]叶瑾,靳风烁,李黔生..微创泌尿科护理手册第 1 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 211,213 [3]李贵玲,龙丽珊,林风莲,陈燕.健康教育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J].护理论坛,2009,4 (11):112-113 [4]王琴.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45-46 [5]王佳,祖丽安.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18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