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实验胚胎技术

合集下载

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

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

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目录1. 引言1.1 胚胎操作实验的意义1.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 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2.1 实验器材清单2.2 试剂准备和储存要点3. 小鼠胚胎操作步骤3.1 小鼠交配和胚胎收集3.2 胚胎培养和处理3.3 胚胎移植和植入3.4 胚胎标记和观察4. 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4.1 数据记录要点和格式4.2 结果分析和统计方法5. 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规范5.1 生物安全操作要求5.2 实验规范和伦理要求6. 实验故障排除和常见问题解决6.1 常见操作问题和解决方案6.2 实验故障排除建议7.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7.1 相关研究文献推荐7.2 扩展阅读和资源推荐引言1.1 胚胎操作实验的意义胚胎操作实验是研究胚胎发育和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小鼠胚胎的操作和处理,可以揭示胚胎发育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1.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胚胎操作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实验操作流程的熟悉、实验动物的选取和饲养等。

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2.1 实验器材清单列举常用的器材和仪器,并说明其用途、规格和供应商信息,包括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皿、吸管、移液器等。

2.2 试剂准备和储存要点介绍常用的试剂,包括培养基、胚胎染色剂、抗体等,说明其配制方法、储存条件和稳定性要求。

小鼠胚胎操作步骤3.1 小鼠交配和胚胎收集阐述小鼠交配的方法和时间安排,以及胚胎的收集和处理步骤,包括解剖、体外培养和胚胎筛选等。

3.2 胚胎培养和处理详细描述胚胎的培养方法和处理步骤,如细胞培养、转染、基因敲除、基因表达等实验操作。

3.3 胚胎移植和植入介绍胚胎移植和植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手术操作、不同器官的移植方式和移植成功率的评估等。

3.4 胚胎标记和观察说明如何对胚胎进行标记和观察,包括荧光染料标记、显微镜观察和胚胎发育阶段的划分等。

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4.1 数据记录要点和格式指导实验者如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实验条件、样本信息、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等,并规范化数据记录格式。

小鼠胚胎观察实验报告(3篇)

小鼠胚胎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在胚胎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了解胚胎的形态变化、细胞分裂、器官形成等关键阶段,为进一步研究胚胎发育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 研究胚胎细胞分裂、器官形成等关键阶段。

3. 探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胚胎、小鼠母体、培养皿、解剖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DAB染色剂、苏木精染色剂、酒精、盐酸、显微镜切片机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切片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切片机、图像采集系统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胚胎,实验组为基因编辑小鼠胚胎。

2. 胚胎采集:在胚胎发育的第3天,采集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胚胎。

3. 胚胎观察:将采集的胚胎放置于载玻片上,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胚胎的整体形态变化。

4. 细胞分裂观察:将胚胎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情况。

5. 器官形成观察:将胚胎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器官形成情况。

6. 基因表达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胚胎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胚胎形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胚胎形态变化不明显,整体发育状况良好。

2. 细胞分裂:实验组小鼠胚胎细胞分裂速度与对照组相似,无显著差异。

3. 器官形成:实验组小鼠胚胎器官形成情况与对照组相似,无显著差异。

4. 基因表达:实验组小鼠胚胎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似,无显著差异。

六、实验结论1. 本研究成功观察了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细胞分裂、器官形成等关键阶段。

2. 实验结果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为后续研究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鼠胚胎发育过程,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细胞分裂、器官形成等关键阶段。

小鼠胚胎操作分析

小鼠胚胎操作分析

2.卵子发生的过程
第四节 排卵
1.排卵的过程 • 少数卵泡在FSH的刺激下,积累液体,体积膨胀,向卵巢外周移动,为卵母细胞最后的成熟和排放做好准备
• 卵母细胞在LH的刺激下,发生核的成熟,即:细胞核失去核膜,染色体组装在纺锤体中 ,向细胞外周移动, 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 第一次减数分裂后的阻滞时期,卵母细胞最终从卵泡中排放出来,知道受精以后,才能刺激第二次减数分裂
即将排除的卵子
第五节 受精
1.精子的获能:精子进入输卵管壶腹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获得了受精的能力。精子获能后将穿透卵丘 团和透明带,达到卵母细胞表面
2.顶体反应:顶体是覆盖于精子头部细胞核前方、介于核与质膜间的囊状细胞器。顶体与精子头部质膜融合,释 放出各种水解酶,称之为顶体反应
3.受精:精子头后区与卵母细胞膜的融合促进了一系列反映的级联发生,称之为受精 4.透明带反映:受精后,卵母细胞表面发生阻止后来精子入卵的变化,这有助于阻止多精受精的发生
15dpc
7~9mm,后肢 板
16dpc
12 17~20mm
18dpc 19.5~22.5mm
19dpc 23~27mm
第一节 生殖细胞系的起源
1
PGC起源于临近前原条期胚胎表胚层区域
2
在7.0dpc可以在原肠期的后羊膜褶区域检测到PGC
3 在10.5dpc-11.5dpc,PGC到达生殖嵴
1.神经嵴是起源于神经管背侧、神经上皮和表皮外胚层连接部的一个临时细胞群体。神经嵴细胞以单细胞形式进 行广泛的迁移,从神经管迁移到背部和腹部的很多部位,并同时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2.它们的衍生物包括肾上腺髓质细胞、骨和软骨、黑色素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神经 元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摘要】在动物解剖学中,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科学研究领域,但仍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发现。

本文主要从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概述、历史发展、分子机制和可能的应用等方面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

【Introduction】动物胚胎移植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主要用于改善动物繁殖效率。

近年来,由于改善了技术和移植材料能力,动物移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其中,被移植动物被称为受体,它们在移植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受体胚胎能够移植。

昆明小鼠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实验模型,尤其是在移植技术研究领域,其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有不同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但这些研究还只停留在表面研究上,而没有深入探索胚胎移植技术的机制。

为了深入理解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分子机制和应用,本文旨在详细概述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向读者介绍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历史发展、分子机制和可能的应用。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概述】从1970年开始,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在动物移植技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把着丝体或胚胎移植到受体鼠胚胎内,以建立鼠胚胎移植株的特定方法。

它是一种促进小鼠发育和繁殖的技术,可以促进小鼠种群扩大和改善繁殖效率。

通常,将移植物移植到受体鼠胚胎内,最初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系统的开发和完善,该过程也可以通过自动感应系统实现,从而提高了移植效率。

【历史发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移植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细节,学者们试图改进移植技术,以提高移植效率。

1960年,威廉福特等学者首先证明了昆明小鼠胚胎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并在1970年将该技术用于小鼠育种,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从机体中取出,经胰酶、螯合剂(常用EDTA)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MEF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

一、实验材料准备1. 动物孕期14至16天的孕鼠(小鼠)。

2. 试剂无Ca2+和Mg2+的PBS(D-PBS)、0.05%胰酶、0.53 mmol/L EDTA溶液、MEF生长培养基(高糖DMEM加10%FBS)。

3. 器械眼科直剪3把、眼科直镊3把、眼科弯镊2把、玻璃平皿3套、200目尼龙滤网、50 ml 和15 ml离心管和手术刀片。

以上物品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处理。

二、具体操作1. 处死孕鼠,全身置于75%酒精里浸泡,然后在超净台中用剪刀和镊子将孕鼠皮肤剪开,用另外一组剪刀、镊子剪开腹部肌层,露出子宫,最后用第三组剪刀和镊子将子宫小心取出放在盛有D-PBS的玻璃平皿中,冲洗去血。

2. 用两把弯镊子将胚胎外的胞膜小心去除,然后夹掉头和内脏,将其余胚胎转移到一个装有30 ml D-PBS的50 ml离心管中,轻轻颠倒两次,倒掉D-PBS,再重复此步骤一次,注意要留少许D-PBS,然后将胚胎转移到另一装有D-PBS的平皿中,并用手术刀片将其细细切碎。

3. 用200 ul的移液枪反复、快速地吹打平皿中的液体,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于4℃1500 rpm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以10 ml胰酶重悬沉淀,放在37℃水浴中消化30分钟,且每隔五分钟轻轻晃动,使之充分消化。

4. 将上层细胞悬液倒入一个装有10 ml MEF生长培养基的50 ml离心管中,用200目的尼龙网过滤后,以1 500 rpm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再用30 ml MEF生长培养基洗涤两次。

5. 细胞沉淀用15 ml MEF生长培养基重悬后进行细胞计数(一般8只14天的胎鼠可获得2-3x107细胞)。

6. 3x106细胞悬浮于15 ml MEF生长培养基中,接种到200 ml培养瓶中。

小鼠胚胎获得实验报告

小鼠胚胎获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胚胎的采集方法。

2. 了解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小鼠胚胎的获得是通过人工操作,将雌鼠的受精卵取出,进行体外培养,直至发育成胚胎。

该实验旨在研究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为后续的胚胎移植、基因编辑等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雌性小鼠、雄性小鼠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培养皿、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DEPC水、培养液、抗凝剂、消毒剂等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处理(1)将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分别饲养于清洁、通风的动物房中,保持适宜的饲养条件。

(2)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分别进行交配,交配后观察雌性小鼠的阴道涂片,确认受精情况。

2. 胚胎采集(1)雌性小鼠交配后第2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雌性小鼠的阴道涂片,确认受精情况。

(2)雌性小鼠交配后第3天,将雌性小鼠麻醉,固定于解剖显微镜下。

(3)用手术器械取出雌性小鼠的子宫,置于培养皿中。

(4)在解剖显微镜下,用镊子取出受精卵,置于培养皿中。

3. 胚胎培养(1)将受精卵放入培养箱中,在37℃、5%CO2、95%空气的条件下培养。

(2)观察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记录胚胎的形态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记录胚胎的形态变化。

(2)分析胚胎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形态特征。

五、实验结果1. 胚胎发育过程(1)受精卵在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可见胚胎开始分裂。

(2)培养24小时后,胚胎发育至桑椹胚阶段。

(3)培养48小时后,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

(4)培养72小时后,胚胎发育至原肠胚阶段。

2. 胚胎形态特征(1)受精卵:透明、圆形,直径约100μm。

(2)桑椹胚:细胞数目增多,排列紧密,形成桑椹状。

(3)囊胚:细胞分化明显,形成囊胚腔。

(4)原肠胚:细胞分化更加明显,形成原肠。

六、实验结论1. 通过人工操作,成功获得小鼠胚胎。

2. 小鼠胚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经历了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等阶段。

《2024年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范文

《2024年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范文

《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篇一一、引言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的特性,为再生医学、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巨大的研究潜力。

近年来,随着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新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过程、方法和应用前景。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1)实验动物:选择合适的小鼠品系作为供体,确保其遗传背景清晰。

(2)实验试剂:包括培养基、生长因子、抗生素等。

(3)实验设备: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等。

2. 方法(1)胚胎获取:从小鼠中获得早期胚胎。

(2)胚胎培养:将胚胎置于特定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进行体外培养。

(3)干细胞诱导:通过特定方法诱导胚胎内细胞团向胚胎干细胞方向分化。

(4)干细胞系建立:经过筛选和扩增,建立稳定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胚胎获取与培养通过超数排卵和人工授精等方法,从小鼠中获得早期胚胎。

将胚胎置于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2. 干细胞诱导与分化通过特定方法诱导胚胎内细胞团向胚胎干细胞方向分化。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和时间,以确保干细胞的成功诱导和分化。

3. 干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经过筛选和扩增,建立稳定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绘制、基因表达分析等方法,对干细胞系进行鉴定和评估。

四、讨论与分析1. 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特点与优势新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稳定的遗传背景和良好的扩增能力等特点。

与以往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相比,新型干细胞系在研究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 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的应用前景(1)再生医学:小鼠新型胚胎干细胞系可用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疾病模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构建特定疾病的小鼠模型,为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有力工具。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一类在小鼠早期胚胎内分化产生的多能干细胞。

培养和研究ESC可以为了解细胞发育和分化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下面将为您介绍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的一般步骤。

一、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械:1.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细胞系)。

2.ESC培养基:一般使用含有LIF(鼠胚性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如DMEM/F12或DMEM培养基,添加血清、LIF等。

3.ESC传代培养基:与ESC培养基相同,但不含LIF。

4.ESC学习培养基:免LIF和血清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用于学习ES细胞的分化能力。

5. ESC传递板(T25细胞培养板、10 cm细胞培养板等)。

6.培养皿:培养皿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如离体实验可以选择培养皿或培养碟等。

7.显微镜:用于观察和鉴定细胞形态。

8.细胞培养箱:用于多肽瓶、培养皿等细胞培养。

9.无菌注射器、移液器、离心管等常见实验器材,以及媒液和试剂。

二、实验步骤:1.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解冻至细胞存储液解冻的方法,迅速转移到预先加热培养皿中。

添加完整的ESC培养基,将细胞孵育在37℃、5%CO2的培养箱中。

2.每两天更换一次ESC培养基,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当细胞接近80%的密度时,可以进行传代。

3.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传代通常采用机械法和酶解法两种方法。

机械法是直接使用离心管头吸吸细胞,然后用超声波吹散细胞,最后转入新的培养皿中。

酶解法则是先用胰酶等酶溶解细胞,形成单细胞悬液,然后接种入新的培养皿中。

4.传代完成后,继续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并定期更换培养基。

5.ESC的分化实验通常采用去除LIF和血清的无血清培养基。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到含有学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分化情况。

6.对于特定的实验要求,如体外器官培养、离体实验等,可以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至特定的培养皿或装置中,进行相关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显微注射法
1. 成体细胞:将成体细胞显微注射入囊胚期胚胎
囊腔,移植后发育成一个个体。 2. 胚胎干细胞:将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入囊胚期 胚胎囊腔,移植后发育成一个个体。 显微注射法的特点:需昂贵仪器,但成功率高。
* 成体细胞不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不
适于进行遗传修饰;而胚胎干细胞刚好 相反,所以普遍用于转基因动物特别是 基因敲除动物的制作。
一、聚合法
1. 胚胎-胚胎:两个8细胞期~桑椹期的胚 胎去透明带后,在植物血凝素的作用下, 互相粘附融合在一起重新形成一个胚胎, 移植后发育成一个个体。
2. 胚胎-胚胎干细胞:一个8细胞期~桑椹
期的胚胎和多个胚胎干细胞在植物血凝 素的作用下,形成一个融合胚胎,移植 后发育成一个个体。
聚合法的特点:不需要昂贵仪器,但成 功率低。
产生蛋白和表现功能 转基因动物
靶基因被删除或灭活
靶基因不能转录、翻译,不能产 生蛋白和表现功能 基因敲除动物
精体载体法:
将外源基因附着在精子上,通过体 外受精或单精子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 受精卵;在受精卵DNA复制过程中外源 基因随机整合入受体基因组。
精体载体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
与精子共孵育
小鼠实验胚胎技术与应用
眼科学实验动物中心 黄冰
提纲
一、小鼠实验胚胎技术
1、母鼠超数排卵 2、胚胎收集 3、胚胎体外培养 4、假母制备 5、胚胎体内移植
二、应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制作
1、定义 2、制作方法和原理
小鼠实验胚胎技术
• 超数排卵:给予发情间期的母鼠一定量的
促进卵泡成熟和卵子排放的激素,母鼠可 以同时段排放比正常排卵数多一倍以上的 成熟卵子。
筛选阳性嵌合体
嵌合体之间交配
外源基因阳性纯合个体产生、筛选
外源基因阳பைடு நூலகம்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胚胎感染法特点:
• 优点:感染率高
• 缺点:相对复杂
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形成嵌合体 后期工作量大
曲细精管注射法:
将外源基因注射入雄性动物的曲细精 管内,在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外源基因随 机整合入受体基因组,再通过精卵受精产 生带有外源基因的个体。
小鼠实验胚胎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制作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 是指以实验手段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 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 一类动物。
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模型(transgenic animal model)是指利用转基因动物 制作手段导入的人类疾病基因在其基 因组稳定整合、遗传并表达产生类似 于人类疾病的一类动物。
胚胎干细胞法特点:
• 优点:可以进行基因定点的敲除和导入 • 缺点:环节多、过程复杂
需要昂贵仪器
核移植法:
将外源基因转染胚胎干细胞或体细 胞,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作为核供体, 通过核移植技术产生带有外源基因的转 基因个体。
核移植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 胚胎干细胞或体细胞转染 阳性细胞筛选 阳性细胞提供核,进行去核卵母细胞核移植 胚胎体外培养至双细胞期 胚胎体内移植 产生克隆阳性个体 阳性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核移植法特点:
• 优点:可以进行基因定点的敲除和导入
后段工作相对简单
• 缺点:技术难度大
需要昂贵仪器
感谢:
感谢陈系古教授和马芸老师提 供部分的图片!!
Thanks! 谢谢!
LIM1基因敲除无脑小鼠
震颤小鼠与多发性硬化
震颤小鼠与多发性硬化
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动物制作方法和原理
克隆目的基因 构建载体
精子 载体法
雄原核 注射法
胚胎 感染法
曲细精管 注射法
胚胎 干细胞法
核移植 法
目的基因随机整合入动物个体基因组 构建的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方式 整合入动物个体基因组的特定位点 目的基因转录、翻译
曲细精管注射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雄性个体曲细精管注射 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入雄性生殖细胞 雌、雄动物自然交配 产生个体 外源基因阳性个体筛选 阳性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曲细精管注射法特点:
• 优点:相对简单
不需要昂贵仪器
• 缺点:成功率较低
胚胎干细胞法:
将外源基因转染胚胎干细胞,再通 过嵌合体技术或核移植技术产生带有外 源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转基因个体。
胚胎干细胞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
转染胚胎干细胞及阳性细胞筛选
受体囊胚腔注射 核移植至受体卵母细胞
胚胎移植
产生嵌合体 嵌合体之间交配 外源基因纯合阳性个体筛选
胚胎移植
产生阳性克隆个体
阳性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嵌合体动物:
组成一个动物个体的细胞来源于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物品系或品种。
嵌合体动物制作方法:
卵子 体外受精或单精子注射
受精卵DNA复制,外源基因整合
双细胞期胚胎假母体内移植 产生个体 外源基因阳性个体筛选 阳性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精子载体法
精体载体法特点:
• 优点:简单
不需要构建特殊的载体 单纯的外源基因DNA片段
• 缺点:成功率低
雄原核注射法:
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外源基因 注射入受精卵的雄原核区;在受精卵 DNA复制过程中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入 受体基因组。
显微注射仪、拉针仪、煅针仪
胚胎感染法:
将外源基因连接上逆转录病毒载体, 再让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着床前后的胚 胎,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入受体基因组。
胚胎感染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体外感染着床前胚胎 (共孵育或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产生个体
体内感染着床前、后胚胎 (输卵管或子宫内注射)
雄原核注射法流程图
目的基因克隆、纯化 显微注射至受精卵雄原核 受精卵DNA复制,外源基因整合 双细胞期胚胎假母体内移植 产生个体 外源基因阳性个体筛选 阳性个体的培育和建群
雄原核注射法特点:
• 优点: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不需要构建特殊的载体 单纯的外源基因DNA片段 成功率可达5%~25%
• 缺点: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 成熟。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泡成 熟和卵子排放。
• 假母:性成熟的母鼠在与结扎公鼠交配后,
子宫内膜会处于增殖和接受胚胎着床的生 理状态。一旦有胚胎进入子宫腔内,胚胎 便可以在其子宫内着床发育成个体。 鼠类动物、兔子有此特性,其他动物 需借助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