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合集下载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标: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教学准备: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教学过程:1、观看幻灯片“他们是谁?”“在做什么?”“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篇2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知道“重阳节”的由来。

3、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重阳节的`日子。

活动准备: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2、剪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百岁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电脑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课前和幼儿园退休教师刘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她请来。

5、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活动过程: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谈话: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我念起王维的这首诗,重阳节那热闹而温馨的场景便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的重阳节格外令人难忘。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重阳节正好赶上了周末。

爸爸妈妈决定带着我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

一进村口,就能感受到重阳节的浓厚氛围。

村里的小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稻谷,那是刚刚收割下来正在晾晒的成果。

阳光洒在稻谷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闪闪发光。

远处的田地里,还有一些村民在忙碌着,他们弯着腰,熟练地操作着农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爷爷奶奶家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满院的菊花。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奶奶正弯着腰,细心地修剪着花枝。

看到我们回来了,奶奶直起身子,用她那沾满泥土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里念叨着:“哎呀,我的宝贝们回来啦!”爷爷则坐在屋檐下,悠闲地抽着烟,看到我们,连忙起身,把烟蒂在鞋底上摁灭,迎了上来。

“一路上累不累啊?”爷爷关切地问道。

还没等我们回答,奶奶就拉着我走进屋里,“快来尝尝我刚做的重阳糕,热乎着呢!”我跟着奶奶走进厨房,只见灶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蒸笼,热气腾腾。

奶奶打开蒸笼,一阵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

那重阳糕看起来软软糯糯的,上面还点缀着红枣和果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丰盛的饭菜。

有爷爷自己养的土鸡,奶奶种的新鲜蔬菜,还有爸爸从城里带回来的海鲜。

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吃完饭,爸爸妈妈帮着爷爷奶奶收拾碗筷,我则跟着爷爷来到了后院。

后院里有一棵大枣树,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枣。

爷爷从屋里拿出一根长长的竹竿,对我说:“来,咱们一起打枣!”我兴奋地接过竹竿,学着爷爷的样子,用力地朝树上打去。

顿时,红枣像雨点一样落了下来,有些砸在了我的头上,有些滚到了地上。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本文为您带来的《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供您品鉴。

1.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延续30多年历史的千叟宴如期在三水芦苞镇独树岗村举行,250多围酒席宴请了1600多名村中老人、港澳同胞和党政代表,酒席之多、参与面之广,创下了历年之最。

独树岗村传来阵阵欢笑声和碰杯声,村前灯光篮球场和广场大排筵席,村中老人、港澳宗亲和政企代表齐聚一堂。

20名长者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少先队的献花和政府部门的祝福。

今年103岁、村中最长寿的老人蔡月桂脸上笑出层层皱纹。

一直以来,独树岗村有着敬老爱老的传统,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千叟宴。

老干部蔡可平依然记得,30多年前,港澳同胞自发组织千叟宴,“当时只在村中古庙摆几十席”,如今,筵席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首次突破250席,创下历史新高,并加入了各种文艺表演。

过去老人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吃尽了千辛万苦。

人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深有体会,我们的父母所处的年代和带儿女的辛苦人人知道。

现在老了又不愿打扰儿女的工作,自己孤独的生活,就像满文军在歌里唱的“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真实的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父母无私的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儿女,自己默默的老去,想想我心里也很伤感!在这里我想说点:作为儿女应该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没时间等我们有时间,为父母尽尽孝心,捶背揉肩,嘘寒问暖,多吃几顿团圆饭,为老人洗洗衣服陪陪他们,象照顾孩子那样呵护他们,让我们的父母愉快的度过晚年。

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记录(3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0月23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记录人:张同学一、班会开场(一)主持人开场李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敬老爱亲的重要时刻。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奏唱国歌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二、重阳节知识普及(一)重阳节的由来李老师:同学们,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寓意。

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

(二)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李老师: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要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关爱。

三、重阳节活动展示(一)学生表演1. 诗歌朗诵《重阳登高》2. 舞蹈表演《菊花台》3. 小品《敬老爱亲》(二)家长分享1. 父亲分享重阳节的亲身经历2. 母亲讲述重阳节的习俗四、尊老敬老倡议(一)李老师倡议李老师:同学们,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1. 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的生活,多陪伴长辈。

2. 学习长辈的优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 从自身做起,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二)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关心长辈,让长辈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五、互动环节(一)重阳节知识问答李老师: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1. 重阳节是哪一天?2.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3.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二)家长学生互动李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为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温馨。

2024年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演讲稿(二篇)

2024年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演讲稿(二篇)

2024年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____班的____,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我们又迎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时大家都会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经》中吧“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____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____年,我国又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给重阳节赋予了新的意义,____年____月____日该民俗经____批准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我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不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人,关心长辈。

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尊敬老人的学校是进步的学校,尊敬老人的学生才是文明学生,尊老爱幼我们责无旁贷,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想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一份什么样的祝福呢?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倒一杯热水水,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他们都会倍感欣慰。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有事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祝福所有的老人重阳节快乐,祝福我们所有可爱的前辈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2024年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演讲稿(二)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呈上一篇题为《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的演讲稿。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向所有的老人们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祝福。

九九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之时,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珍贵的民俗传统。

作为青少年一代,我们要珍惜这个节日,用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尊重长辈的习惯。

不论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其他的老年人,他们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重阳节习俗的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参与传统节日。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3. 活动用品(如重阳糕、菊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或视频图片资料,展示重阳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知道今天是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a.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b.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c.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如敬老、祈福、赏秋等)。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的感人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 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如:a. 制作重阳节的手工艺品。

b. 举行重阳节的知识竞赛。

c. 表演与重阳节相关的节目(如舞蹈、诗词朗诵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参与传统节日。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重阳节的课后作业,如:a.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重阳节习俗。

b. 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文章或感悟。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2.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分享重阳节的故事和感悟。

3. 开展重阳节主题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和户外实践的表现。

3. 学生对重阳节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献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活动方案: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主题:传承中华文化,共享重阳乐趣一、活动背景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汉代。

它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传统节日意识,我们学校决定在2024年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重阳节的认知和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验和感恩意识。

4.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2024年10月10日(重阳节)全天地点:学校校园及周边区域四、活动内容和流程上午:1. 重阳节主题讲座在重阳节当天上午,邀请学校的文化专家或老师给全校学生进行一场重阳节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介绍重阳节的现代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庆祝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

2. 重阳节文化展示在讲座结束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重阳节文化展示。

通过展板、图片等形式展示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习俗和风俗,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相关展示作品。

3. 感恩家庭行动重阳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重视家人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次感恩家庭行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写家书、慰问老人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下午:1. 重阳节传统手工制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重阳节传统手工制作活动。

例如,学生们可以学习制作重阳糕、茱萸花等传统食品和装饰品。

通过亲手制作这些传统物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体验重阳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传统民俗习惯。

2. 重阳节亲子活动为了加强家校互动和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学校可以组织重阳节亲子活动。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重阳节故事或经历。

2. 主体教学(15分钟)2.1 教师详细讲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如孝道、家庭和谐等。

2.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老人、关爱他人,并提出具体做法。

3. 实践环节(10分钟)3.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

3.2 各组分享实践活动方案,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要践行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对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认识。

3. 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资源1. 重阳节相关资料:故事、传说、习俗等。

2. 实践活动素材:如孝道故事、关爱老人实例等。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重阳节知识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新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生活,将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六、教学过程5. 案例分析(10分钟)5.1 教师展示重阳节相关的孝道故事或关爱老人的实例。

5.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老人和关爱他人的。

5.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无菊「粉其『分赏重因型所为菊多菊 处」木红黄九。菊阳为的以文花。花 无,香色、月宋也又菊菊人人就我, 之纯菊曰白重代就称与展们们很国又 』白」「色阳《成菊重。爱赞普是叫 。而,桃蕊,东了花阳菊它美遍菊黄 大黄花者都京重节关展、作。花花 者色菊莲下梦阳,系自赞凌菊的, 曰而」房赏华节而太然它霜是故属 「圆,曰菊录习菊深多,不长乡菊 喜者白「,》俗花了在故屈寿,科 容「而万有卷的又;重常的之自, 菊金檀龄数八组称因阳举象花古品 」龄心菊种:成九此举办征,培种 。 曰」。 部花,行大,又种繁 。 , ,
重阳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 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 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 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 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 取 吉 祥 之 意 义 , 因 而 才 受 到 人 们 的 青 睐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 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重阳节的节日习俗
登划高即重不来阳秋最与饮观活成重日 高一节是阳少有佳季大『菊赏动的阳子古 塔的』登最贺着节也数久花菊一汉节,人 重特,是,久酒花般族是并 。规。高重阳殊寓一有』等、包传杂且认 定登。要,的意年长同活遍括统糅从为 ,高故的咏感深收久音动插出节多很是 一所重节菊情远获长,。茱游日种早个 般到阳日花,,的寿九九萸赏。民就值 的唐人黄的在九、景庆俗开得 是之节活诗诗们金含数重吃、祝为始庆 登处又动词宋对季义字阳重登重一过贺 高,叫之佳词此节,中,阳高阳体此的 山没『一作中节,况又因糕远节而节吉 、有登,。有历重且是为、眺的形日利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 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 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 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 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 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 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 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 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 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 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 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 内心去感受。
『留惠『称在州民特间主 南了州纸谓的府谣征过要 北五的鸢,风志中的重习 放 混代『』 五筝》有。阳俗纸 合以纸, 』前鹞南代。亦叙此节。鹞 之 的的』方前 风有述习是换是 味古称则, 筝记以,以句惠 道老谓多北 是述外除放话州 。名很叫方 五。,惠纸说过 称明『习 代纸光州鹞, 重 ,显鹞惯 且的子称 以鹞绪流为惠阳 后亦《传主州节 有是』 的现惠的要民的 保,
起源: 重阳节源于西汉 今称“敬老节”“老人节”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 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 馨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社科院王来华教授介绍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 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 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放 纸

又到九九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 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 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 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 季节。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 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 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 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所以重 阳登高特别受人重视,尤其是受老人们的重视。1989年国 家将重阳定为"老人节",于是老人们有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 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 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 《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 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 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 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 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 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 酒等。
王来华进一步介绍说,“九九”与汉语中的“久久”同 音,有长久平安的美意,因此,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 爱与重视。 王来华表示,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 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 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 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 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