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几种皮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乡 村 科 技 2 0 1 4 . 1 1


猪 疥 癣
四、 坏 死 性 皮炎
1 . 症状 。 俗 称 猪 癞 、 疥疮 , 是猪 皮肤病 中最普遍和 最严重 的一种 , 严重 时不但影 Ⅱ 向 猪 体增重 , 而 且 能 引发猪 的应激反应 。患猪剧痒 , 用 肢 蹄 搔弄 患 部 , 常 致 出血 、 脱毛、 结
头。治疗 时 , 先将病 猪患部 痂皮 刮除 , 然 后 用 双 氧 水 或
旦发病 , 要用 2 0 %石 灰 乳 或 5 %热
火碱水对 猪舍 、 饲 具 等 进 行 彻 底 消
毒 。对 于病 猪 , 可用2 %敌百 虫 溶
液 喷 洒 猪 体 或 洗擦 患部 ,每周 1 次;
高锰酸钾水冲洗 , 再 涂上抗生素药膏。
法, 治 疗 的 目 的在 于 防 止 细 菌 继 发 感 染 , 主 要 是 进 行 对
重要 媒 介 。寄 生在猪 身 上 的蚤 是

种人 蚤 , 常寄生于 在污秽环 境中
饲养 的猪 身上。 2 . 防治 方法 。可 用 l %高锰 酸钾 溶液 、 3 %来苏 儿喷
洒 虱、 蚤寄生 部位 , 但 要 谨 防 猪 只 感 冒 。 或 将 敌 百 虫 经 清油煎熬 , 晾 凉 后涂 擦 患部 。 三、 猪 渗 出性 皮 炎 ( 猪油皮病 ) 1 . 症状 。该病 常发 于 1 ~ 6周 龄 的 幼 猪 , 多 因 打 架 咬
感 染 而 引起 。 病 初 , 猪 只肛 门和眼 睛周 围、 耳 廓 和 腹 部
等 无 被 毛 处 皮 肤 上 出现 红 斑 , 后形成直径 3 4毫米 的 黄
1 . 症 状 。 猪 的 角 化 不全 症 与 缺 锌 有 关 。 饲 料 中 钙 、 磷 比例不 当, 缺锌, 缺 乏 必 需 的脂 肪 酸 , 均 会 干 扰 猪 只 对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是人类常见的家畜之一,因其繁殖能力强、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猪
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皮肤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猪常见
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一、猪皮肤脓疱病
1.发生原因
猪皮肤脓疱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

细菌侵入猪体后,通过皮肤损伤处进入体内,引起皮肤脓疱病。

2.临床表现
猪皮肤脓疱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红肿、溃烂和脓液流出等症状。

病变部位猪会感
到疼痛,甚至造成猪不愿进食和发烧等表现。

3.防治措施
预防猪皮肤脓疱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猪圈内的卫生,定期消毒猪舍。

加强猪的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对猪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患有皮肤脓疱病的猪,要及时
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二、猪皮肤疥癣
1.发生原因
猪皮肤疥癣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疥螨、疥疥螨是引起猪皮肤疥癣的主要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侵入猪体后,通过在皮肤表面钻孔产卵,导致皮肤瘙痒和发炎。

三、猪皮肤湿疹
1.发生原因
猪皮肤瘤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主要是由猪瘤病病毒引起。

病毒侵入猪体后,在皮肤组织内引起不规则的增生,形成肿块状的疾病。

猪常见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会给猪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猪的皮肤病,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管理和饲养做起,保持猪圈的卫生和猪的营养均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猪常见皮肤性疾病是养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因为皮肤疾病不仅影响猪的外观和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感染,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

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于控制猪群皮肤性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入手,分析诊断和处理的方法。

一、疥螨病疥螨病是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之一,由蠕形动物疥螨寄生在猪的皮肤表面引起。

疥螨病可引起猪体痒、起水泡、发炎及脱毛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诊断疥螨病主要通过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和皮肤刮片检查寻找疥螨。

治疗疥螨病可使用外用除虫剂,如硫磺药、滴虫醚等,也可使用内服驱虫药物。

二、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炎、脱毛和脱屑等症状。

诊断皮肤真菌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治疗皮肤真菌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

三、皮肤炎症猪的皮肤炎症常见于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环境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所致。

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渗液、发炎和瘙痒等症状。

诊断皮肤炎症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皮肤刮片检查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

处理皮肤炎症可使用外用抗生素药物,如氯霉素、特罗芬等,也可使用内服抗生素药物。

四、瘤胃螨病五、猩红热猩红热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猪的皮肤发炎、红肿和高热等症状。

诊断猩红热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原菌检测确定。

处理猩红热可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等。

猪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预防和控制皮肤性疾病的关键。

饲养者应加强对猪群的定期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皮肤疾病。

对猪群的生活和饲养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卫生控制,可有效降低皮肤性疾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养猪技术孟宪兵(黑龙江省五常市背荫河镇政府畜牧兽医站,黑龙江五常150227)1疥螨病该病是一种猪只最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且大部分养猪场都会发生,病猪受到严重困扰。

尤其是当猪群缺乏营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时更容易发生。

病猪如果严重感染,不仅会导致料肉比和增重率受到影响,还能够导致猪只发生剧烈应激,甚至死亡。

病猪发病时,一般先在头部、眼周、颊部以及耳部发生病变,接着逐渐扩散到背部、体侧以及股内侧,感染严重时还会蔓延至全身,特别是仔猪容易发生,且症状比较严重。

在临床上,病猪主要表现严重搔痒,且会用蹄搔动或者随处磨擦患部,导致皮肤明显变红,有时甚至擦破出血,且病变处发生脱毛、结痂,表皮发生角质化而明显增厚。

另外,病猪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质逐渐消瘦,甚至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如果在猪场有大群猪同时出现搔痒现象,一般是由于感染疥螨而引起。

疥癣病的预防要从种群开始进行,必须对每头母猪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带螨或者患病的母猪,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

同时,还要避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发生螨病,防止传染给后代仔猪。

另外,种公猪也要定期进行治疗,但由于在治疗时大多数药物都无法一次将螨卵彻底杀死,因此间隔l星期后还要重复用药1次,至少连续使用3次。

病猪进行治疗过程中,还要保持栏舍环境卫生良好,且通风良好、干燥,并对猪舍和饲养用具使用喷雾剂型的杀螨药进行处理。

此外,治疗该病时必须对全部猪使用药物,不能够只对部分猪用药,即只治疗症状严重的病猪,而没有重视其他猪只的治疗,容易反复发生该病。

病猪治疗时,可使用1%~2%敌百虫水溶液对其体表进行喷洒或者淋洗;还可按每千克体重在颈部皮下注射30mg的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也可使用1%~3%的甲酚皂溶液在体表进行喷洒或者擦洗。

2猪虱与蚤在全部虱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就是猪虱,成虫长度一般在´4~6cm,往往在猪的颈部、耳基部、四肢内侧以及腹下寄生。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皮肤病种类繁多,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体外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或者过敏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刮擦皮肤、相互撕咬。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再加上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困难。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和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及对猪常见几种皮肤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1、临床症状猪痘。

该病是由于感染猪痘病毒引起,主要是4~6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

该病具有4~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5~41.8℃,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和鼻黏膜明显潮红,发生肿胀,存在黏性分泌物。

在被毛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皮、鼻镜、腹下以及股内侧等,开始先出现大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经过2~3天就会形成水疱,然后形成脓疱,最终形成棕黄色结痂,这是该病的典型症状。

大部分病猪会经过3周逐渐康复。

猪葡萄球菌病。

患病仔猪表现出精神沉郁,生长发育缓慢,主要是由于咬伤、打架、磨擦粗糙地面以及感染疥螨不断抓痒等形成的伤口而感染,进而发生皮肤炎。

病变皮肤处逐渐形成厚膜,变得比较黏湿,呈油脂状,接着形成硬层并发生龟裂,皮毛质地粗硬。

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只有20%,少数能够达到80%。

猪坏死杆菌病。

主要是仔猪和架子猪容易发生,往往是耳、颈部、体侧部、膝肘节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病变,有时蹄冠、蹄、乳房以及尾巴等部位的皮肤也发生病变,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以及皮下发生坏死,并形成溃疡。

发病初期,局部皮肤存在痒感,并覆盖有少量的干痂结节,质地较硬,稍有肿胀,但没有热感。

随着坏死的加重,病变处会覆盖棕黑色痂皮,并在该处周围出现多个小坏死灶。

猪皮肤霉菌病。

该病是由于感染多种皮肤霉菌而导致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皮肤传染病,也叫做小孢子菌病、表面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等。

主要特征是病猪的被毛、皮肤、蹄等角质化组织发生损伤,出现癣斑,具有痒感,造成脱毛、脱屑炎性渗出,形成痂块等。

猪场常见的皮肤病的诊治

猪场常见的皮肤病的诊治

皮炎
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伴 有剧烈瘙痒,抓挠后易破溃、感 染。病理变化为皮肤炎症反应。
荨麻疹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有 剧烈瘙痒,抓挠后易破溃、感染
。病理变化为皮肤过敏反应。
治疗方法
湿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 敏药物进行治疗。
皮炎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 敏药物进行治疗。
生物安全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寄生 虫的传入和传播。
04
过敏性皮肤病
症状及病理变化
皮肤红肿
猪只皮肤出现红肿现象,可能 伴有瘙痒。
皮疹和疱疹
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皮疹 ,以及水疱或脓疱。
脱毛和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后可能导致脱毛,甚 至形成溃疡。
病理变化
皮肤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包括 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等。
辅助治疗
对病猪进行隔离,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 免疫力。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驱虫
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制 定合理的驱虫计划,定期对猪
只进行驱虫。
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选 用合适的疫苗对猪只进行接种
,提高免疫力。
发病原因
细菌性皮肤病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真菌性皮肤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如皮 肤癣菌、酵母菌等。
寄生虫性皮肤病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如 猪疥螨、猪血虱等。
过敏性皮肤病
由过敏反应引起,如湿 疹、荨麻疹等。
诊断方法
01
02
03

猪皮肤病症状的鉴别和防治

猪皮肤病症状的鉴别和防治
患猪 蹄 冠 、蹄 踵 、趾 间发 红 、微 热 ,不久 患部形 成 米粒 大 、蚕豆 大 的水疱 ,破 溃后 形成 血性糜 烂 ,如 有继 发 感 染 ,蹄 部 损 害更 大 ,甚 至 导致 蹄 壳脱 落 。
皮 肤 的表 皮增 生 、结痂 和龟裂 ,临床 多群 发 ,如果
营养 均衡 则不 会发 生 。
蔓延至躯干 、尾部和四肢皮肤 ,出现红斑 、丘疹 , 引发超敏反应 ,造成强烈痒感 ;另一种为角化过度 型,即慢性型疥螨病 ,主要见于经产母猪 、种公猪 和成年 猪 ,前期 表现 过敏 反应 型症 状 ,随着 病程 发 展 ,被 损 坏 的皮 肤过 度角 质化 、结 缔组 织增 生 ,外 观可 见患 猪皮肤 变厚 ,形 成大 的皮 肤皱 褶 ,表 面龟 裂 、脱 毛 ,被 毛 粗糙 多 屑 ,发 病 部位 多 在 耳 廓 内
结 肿 大 。有 的 猪 皮 肤 出现 病 变 后 突 然 死 亡 ,发 病
球 菌感染 引起 的仔 猪急性 接 触性皮 炎 ,以全 身 油脂 样 渗 出性皮 炎 为特 征 。多发 于 1 月龄 的仔 猪 。 患病
仔猪 首先 在 嘴颊 部 、脸 面部 、耳根 、腹 部 等处 出现 红 斑 ,随后皮 肤皱 缩 、开裂 ,裂 隙 中渗 出脂 油 样浆 液 ,附着 脱 落 的皮 垢 和尘埃 后成 为黑 色结 痂 ,同时
率 一 般 < %,但 死亡 率 却 可 能 > 0 5 5%。耐 过 者 形 成
僵猪。 剖 检 可 见肠 黏 膜 充 血 、出血 ,肺 脏 出血 ,膀
伴 有一种 难 闻 的气 味 。患猪 病变 部位 无 痒感 ,但 患 猪畏 寒发 抖 ,体 温升 高达 4 ~ 2℃,食欲 不振 ,渴 04
界 限分 明 ,稍隆起 ,少则几 个 ,多则 数 十个 ,单 在 或数 个 汇合 在一起 ,可导致 皮肤 坏死 。一般 取 良性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

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猪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常见皮肤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了解和掌握猪常见皮肤性疾病的分析诊断和处理方法对于养殖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猪常见皮肤性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处理方案,以期帮助养殖户提高养猪技术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疾病。

一、皮肤性疾病的分类猪的皮肤性疾病可以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

1. 传染性疾病:包括疥虫病、圆环病、疱疹病等,这些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

这些疾病常常具有传染性,可在猪之间相互传播。

2.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皮肤炎症、疖肿等,这些疾病多是由受伤、外部刺激等因素引起的。

二、疾病的诊断和处理1. 疥虫病疥虫病是猪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疾病,主要由疥螨引起。

疥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瘙痒、搔抓、掉毛等。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皮肤切片镜检来确定病因。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方法:首先要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时,可以选择使用抗疥虫药物,例如喹乙醇等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

还应该适当调整猪圈的密度,减少养殖密度,避免疫情的传播。

2. 圆环病圆环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块状脱毛病变。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镜检和真菌培养来确诊。

处理方法:首先要对猪圈进行彻底的消毒,清除猪圈内的真菌孢子。

对猪进行治疗时,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灰霉素等进行治疗。

病情严重的猪要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猪。

3. 疱疹病疱疹病是由猪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患部红肿、疱疹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病理检查和病毒分离来确定病因。

处理方法:对于疱疹病的猪,应尽早隔离治疗,并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要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

4. 皮肤炎症皮肤炎症是猪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疾病,主要是由于受伤、擦伤、刺激等引起的皮肤炎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溃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几种常见皮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猪皮肤性疾病是常见多发病之一,特别是入冬以后,饲养密度加大,舍内潮湿度增大,更容易发病。

皮肤性疾病不但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也会造成大批死亡。

常见多发性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一、荨麻疹
荨麻疹又叫风疹块,多是由于某些有毒饲料、药品,或是昆虫叮咬,或因患胃肠道疾病是某些病毒被吸收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反应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多在下腭、颜面、躯干、臂部和会阴部位,突然出现水肿性肿胀和顽固的圆形扁平样丘疹,密集存在,指头至核桃大小,病畜不安,呼吸促迫,战栗或出汗,一般丘疹在6小时~12小时消散。

,皮肤瘙痒,有的局部脱毛。

严重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轻度下痢。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诊断根据病猪皮肤出现过性丘疹、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有特效,即可初步确诊。

防治搞好栏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不要饲喂发霉腐败和有毒的饲料,应用抗过敏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钙制剂、硫代硫酸钠等,或静脉注射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并配合整肠、缓泻等治疗,效果较好。

可于颈静脉或耳静脉放血200毫升~400毫升,效果良好。

二、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嘲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尤其是高温季节该病的暴发率更高。

或者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刺激,以及饲料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
等而引起的皮肤表层的特殊炎症。

其特征为病初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同时出现蚕豆大的结节,然后形成丘疹、水疱和脓疱。

病猪表现瘙痒不安,最后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并有褶皱,被毛脱落。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初步确诊。

防治首先清除发病原因。

在早期(红斑期和丘疹期)患部可用保护性撒粉(滑石粉或硼酸、鞣酸各等份混合粉剂)。

当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患部可用2%明矾水或2%鞣酸溶液冲洗,洗净后涂上1%-3%紫药水;到后期(痂皮期),患部可用双氧水、1%-3%硼酸溶液冲洗。

洗净后剥去痂皮,再涂以氧化锌或硼酸软膏等,并配合应用抗组织胺药、副肾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同时内服维生素A 5000IU,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

三、水疱病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蹄冠、蹄叉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

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其主要特征是在猪的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疱,水疱内充满清亮或淡黄色液体,继而溃烂、严重的体温升高,病猪疼痛加剧,不能站立或行走,出现跛行。

部分病猪在口腔、舌头、奶头和鼻端等处也出现水疱。

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加强检疫,与病
猪接触过的用具和运输工具应彻底消毒,病猪的头蹄需进行无害处理。

未破溃的水疱可剪破,并用0.1%高锰酸钾或2%明矾水等药液冲洗,然后涂擦碘甘油、龙胆紫或磺胺软膏,必要时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可用鼠化弱毒疫苗或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接种。

四、水疱疹
猪水泡疹是由水泡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常发生于猪体无毛部位的皮肤、口腔粘膜和蹄部,形成水泡性炎症,水泡破裂形成溃疡,但很快痊愈,仅发生于猪,偶见于马和狗。

从消化道传染,因食含病毒的肉类下脚而致病,污染的泔水也能散播此病。

一般潜伏期30小时以上,最多可达8天,病程约20天。

发病2至3天后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至42摄氏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继而在猪的鼻盘、唇、舌、口腔粘膜处出现初发性充满浆液的水泡,1至2天破裂,随即体温下降。

然后蹄部、乳房、奶头出现继发性水泡,破裂后若无感染即可痊愈;若感染,则关节肿胀、跛行甚至蹄脱壳,但死亡率极低。

诊断根据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试验及病毒分离培养来确诊。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和疫苗预防,主要靠加强饲料管理、封锁、隔离消毒来控制。

病猪及其产品不得移动,要经无害化处理,凡与病猪接触过的运输工具和用具消毒后,方能使用。

治疗期间,给病猪喂以流质或软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持圈舍干燥。

防止蹄部污染,患部可涂以制菌防腐药剂,如龙胆紫、5%硫酸铜溶液等。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以防止继发感染。

五、猪痘
猪痘俗称“猪天花”,是由猪痘病毒或痘疫苗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感染。

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在其面部、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及粘膜,出现豆大的红斑、血疹、水疱、脓疱、痂皮。

幼小、体弱的仔猪可全身发痘,并波及口鼻粘膜,若并发肺炎或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常导致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初步确诊。

防治加强饲料管理,搞好清洁卫生,灭虱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发病康复后可获得坚强免疫。

对个别重病例可试用康复猪血清或痊愈血治疗,同时结合局部和对症治疗。

可用黄芪多糖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拌料饲喂。

溃烂的地方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

同时用抗生素如环丙杀星、氟苯尼考等肌肉注射以防止继发感染。

六、疥癣病
猪疥癣病俗称猪癞、疥疮,是由疥螨虫寄生在猪体表内所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皮肤感染性疾病。

各种年龄猪只均可发生,但对仔猪危害尤其严重。

临床主要特征为,病初患部皮肤发痒、猪只不安,通常由头部开始,然后蔓延到颈部、背部、腹部、躯干和后肢。

由于奇痒病猪常不断在墙角、圈门、栏柱等处摩擦或用蹄搔抓患处,患部皮肤出现针尖大的红色丘疹、水疱,擦破皮后出血,继而化脓,脓样的渗出物与被毛纠结形成硬固的痂皮。

患部被毛脱落,皮肤增厚、粗糙、落屑、皲裂,污秽不堪等,病程延长,食欲减少,逐渐衰退,
消瘦、贫血、拱背,发育停止,终致死亡。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通过皮屑查找虫体来确诊。

防治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猪群不应拥挤,猪舍要通风良好,冬季勤换垫草,经常给猪晒太阳,猪圈半个月消毒一次以预防本病发生,发现本病后,猪舍、饲具等要用20%石灰乳或5%热水碱水等进行彻底消毒。

病猪患部可用5%敌百虫溶液涂擦,每周1次。

也可涂擦柴油下脚料、废机油、阿维菌素透皮剂,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驱虫剂。

七、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12月龄的架子猪。

以春、秋季节多发。

发病后患猪表现为发热、步行困难,头、颈、背、腹等皮肤上出现接近方形或菱形的红紫色疹块,形如烙印。

疹块大小不等,稍高于皮肤,指压退色,重症者疹块部形成结痂,经久不掉,剥落后遗留疤痕。

诊断根据病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分离病菌,即可确诊。

防治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三联苗预防接种。

猪圈和运动场清扫后,定期用热碱水、石灰水或来苏儿溶液全面消毒。

病猪及时用青霉素、土霉素、抗猪丹毒血清来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八、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传染,常成批发病,波及全群,并且四周蔓延。

其临床特征是急性型主要呈现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体温升高至41摄氏度左右,在耳根、颈、胸、腹部、
四肢内侧等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斑点,指压不退色。

病程1-2周,死亡率达95%以上。

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诊。

防治加强饲料管理,定期进行猪圈、运动场、用具消毒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进行及时防疫注射。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要彻底消毒。

对病猪虽无特效药物,但发病初期可试用抗猪瘟血清治疗,未发现的猪可作紧急预防注射。

九、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又称猪弓浆虫病。

本病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断奶仔猪最易发生。

临床上患猪主要呈现高热稽留,少食或拒食,咳嗽、流鼻涕、体表淋巴结肿大。

数日后病猪的耳壳、颈背、下腹及四肢内侧的皮肤上出现片状、紫红色淤血斑点,白猪尤为明显。

病程长者,皮肤上的红斑变为暗红色至紫黑色。

有的病猪耳朵坏死脱落。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离虫体确诊
防治消除传染源,保持猪舍,运动场及饲具的清洁卫生。

猪场定期进行消毒,经常开展灭鼠工作,对病猪早期发现及确诊后,应及时隔离、治疗,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十、小结
1、水疱病、水泡疹要与口蹄疫进行鉴别诊断;猪丹毒和猪瘟进行鉴别诊断。

部分皮肤性疾病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保持通风,定期进行免疫接
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