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松散含水层下重复采动覆岩破坏规律分析
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一、本文概述《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是一篇专注于深入探索厚松散层下开采活动对覆岩及地表移动影响规律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开采作业对覆岩稳定性和地表移动的影响机制,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厚松散层地质条件的特性,包括其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下开采活动的潜在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深入探讨了厚松散层下开采过程中覆岩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以及破坏机制。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实验室研究结果,对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揭示了地表移动与开采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实践建议和技术措施,旨在提高厚松散层下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覆岩失稳和地表移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厚松散层地质特性分析厚松散层是指在地表以下,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系列未固结的或弱固结的松散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通常包括砂土、粘土、砾石等,其形成过程复杂,且地质特性各异。
在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厚松散层的存在对覆岩及地表的移动规律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特性分析至关重要。
厚松散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是影响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的关键因素。
厚松散层的厚度越大,其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越弱,开采时引起的覆岩移动范围也越大。
厚松散层的分布范围也会影响地表的移动规律,如果厚松散层分布广泛,那么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可能更加显著。
厚松散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也是影响其地质特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会导致厚松散层在开采过程中的不同响应。
例如,砂土和粘土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前者颗粒较大,透水性较好,后者颗粒较小,透水性较差。
采场覆岩结构与顶板破断规律

采场覆岩结构与顶板破断规律说到采场覆岩结构和顶板破断规律,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啥?”别急,咱慢慢聊。
其实啊,采场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是个工地的专业术语,其实就是咱们平常说的矿井,或者矿场。
而覆岩结构就是矿井上面那些岩石层,顶板破断规律呢,就是这些岩石是怎么破裂的,什么时候破裂,破裂后会发生什么。
这些都关系着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稳定性,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弄明白了,不难理解。
我们从岩层说起。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岩石,它们就像一堆老实巴交的守门员,静静地待在上面,照顾着下面的矿井。
它们的结构有时候很简单,像一块块平铺的砖头;有时候复杂得像拼图,层层叠叠,错综复杂。
矿井上面的这些岩层,就是我们所说的覆岩,它们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矿井的安全。
如果这些岩石出问题了,顶板塌了,矿工就得面临巨大的风险。
所以我们得好好研究这些岩层的“脾气”,看看它们什么时候会“翻脸”。
说说顶板的破断规律。
你想想,如果这些岩石层就像个盖子一样压在矿井上,时间一长,压力大了,岩层就可能会裂开,或者直接崩塌。
矿井的顶板一旦破裂,就好比是顶上的“天塌了”,下面的矿工怎么办?说白了,顶板破断规律就是研究岩石什么时候、怎么裂开,裂开之后又会怎样。
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和岩层的性质有关,还和地下的压力、温度等等多种因素有关系。
就像你去登山,山路很陡,气候变化无常,踩错一步,就有可能摔个大跟头。
再说说,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规律。
矿井地下那么深,光靠经验和直觉,谁敢轻易冒险?得有科学依据,有了这些规律的研究,我们才能预测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崩塌,哪些地方比较安全。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个“预警系统”,提前知道哪里可能出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玩一个迷宫游戏,提前知道有个地方有陷阱,当然能避开,避免掉进坑里。
所以,研究顶板破断规律就像是给矿井加个安全网,能最大程度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顶板破裂的原因可不止是岩层问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咱们的采矿方式。
矿工们开采时,往往会不小心扰动到岩层的稳定性。
对淮南巨厚松散层含水层下提高回采上限的探讨

对淮南巨厚松散层含水层下提高回采上限的探讨杨洋【期刊名称】《《江西煤炭科技》》【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煤层露头; 覆岩类型; 两带高度; 防水煤柱【作者】杨洋【作者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安徽淮南 232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83南煤田煤系地层隐伏于巨厚松散层之下,松散层底部常赋存中等至强富水的含水层,为保障开采安全,淮南矿区主要采取留设防水(砂)煤柱的方法。
据初步估算,仅淮南煤田潘谢矿区留设的防水煤柱压煤量多达10亿多吨。
本文基于顾桥煤矿北二采区的地质工作,分析承压松散层含水层下覆岩破坏特征,查明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对提高煤层回采上限,解放呆滞煤量和煤层安全开采,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推而广之,对其他矿井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1 区域新生界含、隔水层划分淮南煤田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层属华北板块最南端。
淮南煤田地貌除南部边缘及北部唐集镇和上窑镇附近基岩出露外,全区均为巨厚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
淮南煤田第四系的分界标志十分清晰,且相对稳定,新生界松散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上含上段、上段隔、上含下段、上隔、中含上段、中含下段、中隔、下含、下隔和红层等10个含、隔水层(组)(见图1)。
2 研究区概况2.1 地质特征图1 淮南煤田含隔水层划分顾桥煤矿行政区划隶属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镇管辖。
矿区面积约91.8829km2。
矿井煤系地层被巨厚松散层所覆盖,总体分布形态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底部有古近系砾石层(“红层”),呈片状分布在风化基岩上。
新生界自上而下发育有10个含、隔水层(组)。
研究区新生界厚469.85~524.76 m,基岩面总体趋势由西北向东南抬高,东南有一古地形隆起(见图2)。
图2 北二采区基岩面标高等值线2.2 煤层井田煤系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厚度平均约724 m,划分为7个含煤段,含煤层数达30余层。
水体下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

水体下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许国胜;李回贵;关金锋【摘要】鉴于水体下开采采动裂隙发育规律对井下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以水库下综放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关键层理论、组合岩梁理论,并采用相似模拟物理试验手段,研究了覆岩的破断规律,以及在覆岩组合岩层及关键层破断过程中,岩层垂直位移、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以及覆岩裂隙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关键层垮落前后,观测线采空区中部测点的下沉曲线斜率较大,岩层垂直方向上下沉剧烈;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曲线随着覆岩岩层组合周期性垮落呈现出台阶跃升,且两台阶的间距即为覆岩的周期垮落步距;当主关键层垮落后,覆岩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稳定,导水断裂带顶界位于亚关键层Ⅱ下部.裂隙网络的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前后煤壁,且靠近开切眼侧裂隙区裂隙密度大于停采线侧裂隙密度,由于采空区中部破断岩层在上覆载荷的作用下裂隙压实闭合,造成模型裂隙密度曲线呈偏态"马鞍"状.%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laws in safety evaluation during coal seam mining under the water body,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full-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under the reservoir, by the key strata theory, the combined rock beam theory, and similar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method, we studied the breaking laws of overburden rock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rock strata, the development height of water 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 a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overlying fissure network in the process of rock forming and critical layer breaking.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main key stratum, the subsidence curve slope of observation point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gob is larger, and the overburden stratum sinks in thevertical direction shapely; water 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 height curve steps up with the periodic rupturing of combimed rock beams, and two steps spacing is the cycle of overburden rock rupture step distance; after the main key stratum breaking down, overburden rock water 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 finally reaches the bottom of the inferior key stratum Ⅱ. Fracture network enrichment region mainly focused on the front and rear coal walls, and the fracture density in the crack area near the open-cut hole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lateral fissure of the stop line. Due to the fracture compaction of the fractured rock strata in the middle of the goaf, the fracture density curve of the model is skewed to the"saddle".【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04【总页数】5页(P42-45,49)【关键词】导水断裂带;裂隙演化;组合岩梁;关键层理论;相似模拟试验【作者】许国胜;李回贵;关金锋【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1煤岩体在原始沉积环境下,虽然具有原生裂隙,但是在未受采动影响的情况下,处于原岩平衡状态。
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蒯洋;刘辉;朱晓峻;郑刘根;陈永春【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2【摘要】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地表移动的影响,结合淮南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在分析顾桥煤矿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重复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并建立了地表变形参数与采动次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厚松散层下首次开采时地表下沉系数大于1,随着采动次数的增加,松散层逐渐被压实,地表下沉系数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但3次开采后松散层已经压实,下沉系数趋于稳定,不再随采动次数增加而增大;达充分采动后,地表移动盆地范围不再增大,但受到采深增大的影响,主要影响角正切、边界角与采动次数之间均呈线性增大关系.该成果为研究厚松散层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总页数】7页(P130-136)【作者】蒯洋;刘辉;朱晓峻;郑刘根;陈永春【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学院,河北邯郸056038;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 2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7;X141【相关文献】1.巨厚松散层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J], 陈才贤;苏静;赵忠义2.霍尔辛赫煤矿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J], 申秀颀;张军鹏;邹友平;田锦州3.厚松散层下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J], 王启春;郭广礼;查剑锋;肖勇4.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J], 柏杏丽;李皓5.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J], 刘义新;戴华阳;郭文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

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是指在有岩层厚度大于14m而结构状态较松散的情况下,采用综放采矿(全围封闭采掘)开采方式时,发生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影响控制因素。
由于采掘深度较大,岩土结构变形容易引起采掘边坡失稳,造成采掘工作面安全隐患。
同时,综放采矿会使岩层的内部及地表发生重要的应力变化,引起大范围的地表沉陷。
由此可见,采矿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及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密切相关,是衡量采掘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其认识和掌握对于正确判断采掘条件,科学安全可靠地开展采掘工作,预测和控制地表沉陷的总运动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厚松散层条件下的采掘作业,采掘方式、开采深度、顶底板稠度、应力参数等是影响地表沉陷的重要因素。
采掘方式主要有综放开采和灭顶渣矿法两种。
综放开采是采掘全孔掘,即围封采掘,采掘深度较大,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矿体资源;而灭顶渣矿法则主要应用于多次采掘,采掘深度较小,开采速度较快,不影响中上层结构的安全性。
开采深度主要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开采深度越深,压力变化越多,从而影响地表沉陷的程度也越大。
顶底板稠度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顶底板稠度越大,它们参与支撑结构的能力越强,从而能够支撑较大的采掘应力,减小采掘工作面形成的沉陷。
应力参数一般指地表采掘工作面上的有效应力和应变,其对煤层采掘工作面的地表沉陷规律表现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在采掘进行中不断监测数据,以准确分析和控制采掘工作面的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
综上所述,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掘方式、开采深度、顶底板稠度和应力参数等,在此情况下,对于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性及地表沉陷的规律需加以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同时还需注意应力参数的不断变化及其对地表沉陷的影响,以此来控制和安全保障采掘工作的开展。
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

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1. 16No. 4 ( Series No. 101) August 2011
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与机理
易四海,郑志刚,滕永海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唐山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12)
2 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司马煤矿 1101 和 1102 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 分别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和倾斜方向各布设了 1 条观
[收稿日期] 2011 - 03 - 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1074089) ; 天地科技公司发展基金项目 ( TZ - JJ - 2010 - TS - 5) [作者简介] 易四海 ( 1980 - ) ,男,湖北公安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开采沉陷规律与 “三下” 采煤方面的研究工作。
5843 5512 5228
下沉系 数q
0. 974 0. 919 0. 871
走向边界角 δ/ ( °)
64. 1 62. 6 61. 7
倾向边界角 β0 / γ0 / ( °)
55. 5 55. 7 54. 7
钱鸣高 院 士 等 人[6 - 7] 提 出 的 关 键 层 理 论,认 为: 在煤系岩层中,由于成岩时间和矿物组成的不 同,使各岩层在厚度和力学特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差别,而其中一些较为坚硬的厚岩层在采 场上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中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并且以某种力学结构 ( 板或简化为梁等) 形式支 承上部岩体的压力,而在破断后形成的结构形式 ( 如砌体梁) 又直接影响着采场矿压显现和岩层移 动。这种在岩层活动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坚硬岩层 称之为关键层。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由于松散 层的力学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属软弱层,基岩 无疑是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的关键层,其 移动变形和破坏,决定了上位岩层乃至地表的活动 特点。
采动破坏规律及底板水害威胁程度

6 采动破坏规律及底板水害威胁程度6.1 顶板冒裂带高度计算6.1.1 理论基础1)覆岩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场空间,会引起围岩的原始应力变化,当围岩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它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位移、开裂、断裂、直至破碎冒落。
因此,采场空间的存在,是覆岩产生破坏的根本原因。
(1)破坏性采动影响和非破坏性采动影响采后覆岩大面积缓慢整体移动或下沉,一般不产生连通性的导水裂隙,岩层的原始渗透性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属于非破坏性采动影响。
如果覆岩在发生变形、位移过程中伴有开裂、破碎、脱落使岩层原有的导水、隔水性能改变,就属于破坏性采动影响。
根据破坏程度和形式不同,破坏性采动影响分为冒落性和开裂性两种。
冒落性破坏是指覆岩在采动影响下,由于离层、断裂、破碎等,使一部分煤岩块从母体上脱落、自由地堆积在采空区内的现象,它对上覆水体或井巷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开裂性破坏是指覆岩在采动影响下,只发生离层、开裂或错动,而不发生煤岩块脱落和“抽冒”,它虽然增加了岩层的导水性,但基本不破坏岩层的原有产状。
(2)规律性采动破坏和非规律性采动破坏以长壁工作面为代表的大面积均匀采煤,造成采高大致相同的采出空间,它的采动影响在垂直剖面上是以采场为中心,以顶底板及煤壁为起点向四周扩展,并逐渐减弱或消失的,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并且比较有规律,故称为规律性采动破坏。
与之相反,以落垛、托煤顶等采煤方法为代表的采场,采高很不均匀,常常由于局部采高超出煤层而向上“抽冒”,采出空间很不规律,覆岩的采动破坏在垂直剖面上不具备分带性,没有规律可循,称为非规律性采动破坏。
2)覆岩采动破坏的分带性在正常条件下,根据覆岩采动破坏程度及其次生的透水、透砂能力,从开采煤层的顶板开始,由下而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破坏影响带,即: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
(1)冒落带采煤工作面放顶后,顶板发生逐层冒落,直到冒落矸石接触上覆岩层,此冒落破坏范围为冒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 据 现 场 覆 岩 结 构 , 力 学模 型 进行 简 化 如 下 : 对 ( ) 用力 学平 面应 变理 论分 析模 型 ; 2 将 模 型 中 的 1采 () 不 同岩性 的岩层 分为 2类 : 一类 为坚 硬岩层 , 一类 为 另 软弱 岩层 . 假设 各种 坚 硬 岩层 的几 何 参数 和岩 性 是 相 同的: 泊松 比为 t 弹 性 模 量 为 E 各 软 弱 岩 层 的几 , , ; 何 参数 和岩 性是 相 同的 : 松 比为 , 泊 弹性模 量 为 E ; 各 个 岩层 的厚 度 均 为 h. 3 复 合 隔 水 关 键层 的 上部 的 () 水 压 和覆岩 压力 为均 布载 荷 , 集度 为 g; 4 两 端 为 固 () 支 . 简化力 学模 型如 图 1 示 : 表 面受均 布载荷 作 其 所 上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杰 出青年基金资助项 目( 18 8 J ) 10 050 2
通 信 作 者 : 聚 才 ( 9 9一) 男 , 东 l 人 , 士 , 常 17 , 山 临沂 博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 事 采 矿 方 面研 究 . 研 从 E—m i cc ieol 13 cr al jmnca@ 6 .o : n 2 3
全 开采的方案. 究结果表 明: 上分 层为 3m下分层 6综放 时, 研 在 裂缝带发育 的高度最低 、 岩破坏 的最终形态 最缓和 , 工作面 回 覆 在
采 过 程 中最 为 安 全 .
关键词 : 松散含水 层; 隔水关键层 ; 导水裂 隙高度 ; 数值模 拟 中图分类 号 :D 2 .9 T 8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86 2 1 )2— 0 3— 4 17 5 7 (0 2 0 0 2 0
用 的两 端 固支梁 , 度 为工作 面推 进距 , 横 截 面的高 跨 J,
度为 5 , 下往上分别为 软岩、 岩 、 岩 、 岩、 从 硬 硬 硬 软
煤矿 , 矿井南部的 8 采 区, 6 新生 界第 四纪松散含水层
岩, 宽度 为单 位长度 J .
收 稿 日期 :0 2— 4—1 21 0 6
1 2 复合隔 水关 键层 的力 学模型 与分 析 .
1 2 1 力 学模 型 . .
《 建筑 物 、 水体 、 及主要井巷 煤柱 留设 与压煤 开 铁路
采规 程》 由于采深 较浅 , 松散 含水层富水 性较 弱 , 含水 层 水头压 力较 小 , 散 层 底 部 具有 一 定 厚 度 的黏 土 隔水 松 层 , 岩风化带 基本 上 是 隔水 的 , 基 在设 计 防 水安 全 煤 岩
层 是 厚松 散含 水层 下 煤 矿 开 采 的 主要 充 水 水 源 之一 , 尤 其是 松 散层 下部 的 含水 砂砾 层 , 同矿 井 安 全 开采 密
切 相 关 .
平均 厚约 为 2 6 m, 4 在垂直 方 向上存 在 4个 含 水 层组 , 3个 隔水 层组 . 中 , 隔主 要 由粘 土 、 其 三 砂组 成 , 度 平 厚 均 为 7 且分 布稳 定 . 四含 ” 性 由半 胶 结 砂 和粘 5m, “ 岩 土 夹砾 石组 成 , 石 成 份 以灰 岩 为 主 , 砾次 之 , 粘 砾 砂 含 量较高, 颗粒 组成 不均 匀 , 配 良好 , 透性 能差 . 级 渗
1 2 2 力 学分析 ..
l。 ( 层顶 底板 岩性 见表 1 8. 煤 )
表 1 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Ta 1 Ph is me h n c a a tr ft o k sr t b. ysc c a is p r mee s o he r c taum
为 了便 于分析 复合 隔水 关键层 横截 面上 的弯 曲正 应力 , 设 两端 固支 梁满足 梁理论 中的平面假 设 , 假 并且 各层 之 间的变形 是 连续 的 ]图 1 示 , 复合 梁 中各 . 所 设 层 的 曲率 半径 为 P, 第 层 截面 内的正应力 为
的生产 中就产 生 了矿井 异 常突 水事 故 . 如 , 徽省 宿 例 安
南 矿 区的祁东煤矿 , 在最 小 防水煤 柱垂 高较 原设 计大 3
m条件下 , 首采工作 面发生 十分 罕见 的异常 突水事故 .
1 上 覆 岩 层 地 质 特 征
通过 勘探 资料 表 明 , 中地 区宿 州煤 田 的朱 仙 庄 华
我 国 的华 东 、 华北 地 区普遍 存在 第 四纪 、 三 纪松 第 散含 水覆 盖层 , 其影 响 , 受 煤层顶 板 采动裂 隙 分布及 其 演 化 过程具 有 复杂 性 和 多 样性 , 为煤 层 的安 全 高 效 开 采 提 出 了新 课 题 . 在两淮 地 区 , 生界 松散 层底 部含 水 新
矿 业 工 程 研 究
Mie a gn e ig Re e rh n rl En ie r s a c n
V0 . 7 No 2 12 .
Jn 0 2 u .2 1
厚 松 散 含 水 层 下 重 复 采 动 覆 岩 破 坏 规 律 分 析
许 文松 , 常聚才
(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 与安全学 院, 安徽 淮南 2 20 ) 30 0
摘
要: 在厚松散含水层 下采煤 时, 由于含水层 可传递上覆表土层 的载荷 , 导致工作 面容易产 生溃砂 、 突水 事故. 了避免在 回 为
采 过 程 中发 生 溃砂 、 水 事 故 , 合 朱 仙 庄 煤 矿 8 4工作 面 的 实 际 条 件 , 立 复 合 隔 水 关 键 层 的力 学模 型 , 用 数 值 模 拟 对 厚 松 散 突 结 6 建 采 含 水 层 下 特 厚 煤 层 分 别 在 上 分 层 2 5 30,. ,. 综 采 、 分 层 6 5 6 0 55 5 0m 综 放 和 一 次 性 全 厚 放 顶 煤 进 行 开 采 , 定 安 . ,. 35 4 0m 下 . ,. ,. ,.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