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3 地球的公转 学案设计(无答案)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更有趣,还能也让学生在困难中理解到宇宙之妙和地球的独特。
最后利用“三球仪”进行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准确理解。
在此环节中年学生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探索3: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过渡:我们现在已经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四季变化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吗?你的证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3.研讨:地球离太阳近时是夏季,而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冬季,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4.学生交流。
5.出示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表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交流。
7.出示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的模型图,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7.学生交流。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四季的变化和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
9.过渡:那四季变化到底和地球公转的什么特点有关系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10.播放模拟实验。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1 全球海陆分布 学案设计(无答案)

全球海陆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借助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其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
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重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读课本内容及相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_%,陆地面积占___%,可以说___分海洋,___分陆地。
2.在下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3.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______,最大的大洲是______,最小的大洲是______。
4.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是______,最小的大洋是______。
形状略呈“S”形的大洋是___,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读南北半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它的周围有哪几个大洋?3.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哪个?它的周围有哪几个大洲?活动二、读东西半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2.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哪些?3.分别说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活动三、认真观察图,回答问题1.写出亚欧两洲、亚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2项目运河两侧的大洲两侧的大洋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三、拓展提升:绘制一副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友情提示:参照28页2—28图,在全球海陆分布图上画出特征性的纬线,根据其纬度大约判断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达标检测】1.读图下面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1)写出字母的名称:七大洲: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四大洋: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在图中填出: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3)大洲③与⑤的分界线______,①与②的分界线是______,大洲④与⑤的分界线是______。
《地球的公转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地球的公转》作业设计方案一、前言本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公转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诠释地球的公转现象。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概述: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观点、公转轨道、周期等知识。
2. 月相变化:讲解月亮绕地球运动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情况。
3. 地球公转对生物的影响:讲解地球公转如何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植物分布、动物迁徙等问题。
4. 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公转:讲述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公转特点和规律。
5. 公转与地理环境的干系:探究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在教室上或课外观察地球公转的现象,如日出日落、月相变化等。
2. 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加深对公转现象的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卖力一项任务,如钻研一种季节的变化原因、提出一个关于地球公转的假设等。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宇宙简史》、《地球的历史》等科普书籍。
2. 网络资源: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找到大量的关于地球公转的信息和资料。
3. 实验器械: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器械,让学生亲手制作实验。
六、评判方式1. 自我评判: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进修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观看视频、完成实验、阅读文章等方式。
2. 同砚评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判。
3. 教师评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质量、参与度、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判。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关于地球公转的书籍,或者在线查阅更多的信息。
2. 制作一个小实验,钻研某种季节的变化原因。
3. 对地球公转的规律进行分析,尝试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八、结论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实践进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2 地球的自转 学案

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2.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由于地球是个________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______,背对太阳的一半为______。
这样地球上就有_______之分。
2.随着地球不停地_______,地球表面便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3.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自___向___。
4.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的_________,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地球自转一周为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6.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___(逆、顺)时针方向,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_____(逆、顺)向时针方向7.产生的现象_:当地球自转时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8.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太阳从______升起,自_____落下。
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中,位于晨线上的是_____,位于昏线上的是______。
(2)6小时以后,A,B两点中处于黑夜的是____。
三、当堂检测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3.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3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形成)

4.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形成、中国的24节气
四季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短不同
解析:练习册第5页第六大题
A
A图窗的影子较长,说明阳光更斜射。 上海的寒假期间和暑假期间相比,寒假期间阳光更斜射。
阳光越斜射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间,阳光直射在南半球, 寒假和暑假相比,寒假时阳光更斜射, 窗的影子更长一些。
北回归线是指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 南回归线是指太阳直射的最南界限。
读图回答:南北回归线各为多少度?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南回归线是南纬23.5°。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范围是哪个区域?
太阳的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上海市在北回归线以北, 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发生。
海南省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发生。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四季的形成
6月22日前后(夏至), 太阳光照北回归线上
3、4、5月 为北半球的春季
3月21日前后(春分), 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12、1、2月 为北半球的冬季
6、7、8月 为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 太阳光照在赤道上。
9、10、11月 为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 (冬至),太阳 光照在南回归线 上。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 地轴的方向 没有发生变化,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
读图回答: 1.黄赤交角是哪两个平面的交角? 2.黄赤交角多少度?
仔细观察太阳直射的位置变化 有什么规律?
➢ 动画中的红点就是太阳的直射点
读图回答:南北回归线有什么含义?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实践探究
现在是北京时间下午2:00左右, 利用区时换算盘分布读出伦敦、 悉尼、纽约现在的时间。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一单元1.3《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一单元1.3《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六下第一单元1.3》是上海教育版地理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形象地展示了地球公转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然而,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地观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地球仪,用于实地操作和观察。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其他运动吗?”进而引入地球公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完整版)《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
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
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方向是_______,周期为______.(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轴是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2,标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3,在公转的四个位置上画出赤道、回归线、极圈,并说出纬度。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2. 精通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3. 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过程;2. 公转速度、公转轨道、公转方向等因素;3. 季节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同砚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观点;2. 进修: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速度、轨道等相关知识,引导同砚沉思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3. 实践:设计试验或观察活动,让同砚亲身体验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4. 总结:援助同砚总结地球公转的影响因素及季节变化的规律,强化同砚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导学要点:1.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公转一周约为365天;2.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30公里,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3. 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也影响了季节的变化。
五、导学延伸:1. 通过观察星空、地球仪等工具,进一步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2. 深度探究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生物发展等方面的干系;3. 探讨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六、导学评判:1. 同砚通过实践活动、谈论等方式,能够准确描述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影响;2. 同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及规律;3. 同砚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示对地球公转的深度理解和沉思能力。
七、导学反馈:1. 收集同砚的作业、试验报告等,准时赐予反馈和指导;2. 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展示等形式,增进知识的沟通和分享;3. 鼓舞同砚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进修,培育他们的独立沉思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观点和特点;2.精通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速度;3.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4.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
二、导学内容:1.地球的公转观点和特点;2.地球的公转周期、方向和速度;3.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4.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2.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过程】
任务一:基础知识逐个突破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
表示近日点的是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
表示远日点的是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
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______,冬至的是______,春分的是______,秋分的是______。
二、黄赤交角及意义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
2.A为______星,B为______面,C为______面,黄赤交角角度
为:______
3.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关系是______,与极圈度数的关系
是______。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______(大、小),
极圈的度数变______(大、小)。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基本不变。
绘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三、南北回归线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南北回归线是如何定义的?
2.一天中何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4.北回归线以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在值,何时达到最小值?10分
5.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大值,何时达到最小值?20分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是以______为起点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位于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
(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并便于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北温带的国家将______月划为春季、______月划为夏季、______月划为秋季、______月划为冬季。
(3)五带的范围大小决定于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则五带中,______带范围将变大,______带范围将变小。
任务二:学以致用—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1.学校为什么五一过后要调整作息时间,早操时间提前,放学时间推后
2.科学家去北极考察为什么选择夏季?
3.徐州太阳能热水器面板朝向?
4.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15分
二、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1.车棚影子问题
(2013浙江会考卷)下图为广东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A.正处梅雨季节 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 D.各地昼夜等长
2.热水器安装问题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越来越多。
某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宣传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是黄金角度,安装后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小明的父母听广告宣传便安装了一台,当小明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却对父母说,这个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广告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吗?
(2)假若在我们当地(约34°N)安装,为了最大限度的使用其安装的角度应在什么范围?
任务三:高考链接----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5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
1.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水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4.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
5.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任务四:模拟检测
1.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快一慢一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一小一大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短一长一短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一小一大3.下列四幅图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4.我国某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5°34′,
此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最佳倾角a应为()
A.35°34′ B.3l°
C.59° D.54°26′
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白昼
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读下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__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_____段。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______小时,E昼长______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______季节。
任务五:自悟质疑——疑难问题,我来想
1.请看书、学案,回顾本节课的要点,给你的同桌说一下你的学习体会。
2.你对地理学科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3.你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