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滨水景观规划

合集下载

2024年整理城市河流景观提升施工方案(景观设计与设施建设)

2024年整理城市河流景观提升施工方案(景观设计与设施建设)

《城市河流景观提升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品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对城市河流进行景观提升,通过景观设计与设施建设,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

项目所在城市河流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岸植被单一、景观缺乏特色、亲水性不足、休闲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河流的景观品质和生态功能,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提升城市河流的景观品质,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2. 增强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善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

3. 增加亲水性,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4. 完善河流周边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三、施工步骤(一)前期准备1. 成立项目施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2. 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河流的现状和周边环境,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方案。

3.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及时。

(二)河道清淤1. 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垃圾和杂物。

2. 将清淤后的淤泥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河岸护坡改造1. 对河岸护坡进行加固和改造,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2. 在护坡上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植被,增加河岸的绿化覆盖率。

(四)景观设计与建设1. 景观设计(1)根据河流的特点和周边环境,进行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滨水景观。

设计内容包括景观节点、休闲广场、亲水平台、步道等。

(2)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化,营造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3)设置景观照明系统,提高夜间景观效果。

2. 景观建设(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景观建设,包括土方工程、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等。

(2)建设休闲广场、亲水平台、步道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城市滨水区规划

城市滨水区规划

城市滨水区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城市滨水区,可以为城市增添魅力,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城市滨水区规划进行探讨。

一、城市滨水区的定义和重要性城市滨水区指的是城市内部或周边与水体相接触的地区,例如河流、湖泊、海滩等。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滨水区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休闲和观光,进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滨水区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改善居住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二、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原则和步骤1. 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水资源。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环境、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滨水资源。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确保滨水区与周边区域的和谐发展。

2. 打造多功能滨水空间。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发展为商业、文化、体育等多功能的场所。

通过在滨水区建设咖啡馆、餐厅、博物馆、运动场等设施,使滨水区成为城市多样化的活动中心。

3. 提升滨水区的互联互通性。

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城市滨水区规划应注重交通的便捷性和互联互通。

通过修建步行街、自行车道、水上交通等,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吸引更多人来到滨水区。

4. 强化滨水区的文化特色。

城市滨水区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在滨水区规划中,可以考虑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艺术装置等,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案例分析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中国最著名的滨水区之一,也是上海的地标性景点。

外滩规划充分利用了黄浦江的资源,打造了一条长约2.6公里的滨江步行道,其中融入了欧洲风情的建筑群。

外滩成为游客观光、休闲散步的热门地点,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

2. 温哥华海滩温哥华是加拿大著名的海滨城市,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滨水区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_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为例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_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为例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为例朱颖1,2,王浩1*,孙新旺1(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2.新疆乌鲁木齐市植物园)摘要:城市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对城市河流湿地以及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的研究较薄弱。

结合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针对西港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水系、实施蓄水工程、进行科学的湿地坡面设计、合理地规划现状土地、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等方法、措施,探索季节性河流湿地的防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相结合。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湿地;季节性河流;景观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1]。

中国湿地分类当前沿用的是第一次全国湿地调查湿地分类,分别为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5大类28型[2-3]。

河流湿地又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及洪泛平原湿地。

孙广友等[4]认为,分布于城市(镇)的湿地称为城市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以及河口海岸湿地。

城市河流湿地是城市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河道、河岸、河滨绿化带等区域。

城市河流湿地作为城市的生态廊道进行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交换,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自然调控与景观作用。

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城市河流湿地的建设和恢复,如:德国的城市河流湿地/重新自然化0[5]、日本/推进多自然型河流建设0[6]、美国城市湿地的生态修复[7],这些措施富有成效,使局部的生态环境得以良好的恢复。

中国城市河流湿地的整治和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四川成都府南河的整治[8]、上海市的苏州河治理、合肥的环城公园[9]等都初具规模。

当前中国的城市河流湿地的建设仍然存在把城市河流湿地作为单纯的滨水景观营建或者防洪工程来治理而忽视生态功能的误区,尤其对于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的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的融合还缺乏理论及技术探索。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_OK

城市滨水绿地规划_OK
22
2、城市滨水绿地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 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
• 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高大乔 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 落的结构特征。
• 在滨水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 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 流分合处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 地,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
• 在横向上,需要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 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理要综合考虑水位、 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 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面结构。
14
临水空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断面 形式进行处理:
• 1、自然缓坡型 • 2、台地型 • 3、挑出型 • 4、引入型
15
1、自然缓坡型
19
4、引入型
①该种类型是指将水体引入 绿地内部,结合地势高差 关系组织动态水景,构成 景观节点。
②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流动 个性,以水泵为动力,将 下层河、湖中的水泵到上 层绿地,通过瀑布、溪流、 跌水等水景形式再流回下 层水体,形成水的自我循 环。
③但由于造价和维护等原因,
只适用于局部景观节点,
(二)分布位置 • 滨水绿地一般均位于城市中河流、湖沼、海岸等水体的周围。
(三)特点 • 滨水绿地毗邻自然环境,其一侧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是城市居民休息游憩的
地方,吸引着大量的游人,特别是夏日和傍晚,其作用不亚于风景区和公园绿地。
3
某城市滨水绿地
4
二、滨水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
• 美化市容,形成景色。 • 保护环境,提高城市绿化面积。 • 防浪、固堤、护坡,避免水土流失。
23
(五)驳岸的设计
• 目前多推广使用生态驳岸。 •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摘要: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滨水风光带景观时,应该综合考量包括文化历史、人情风土和城市地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以便在城市特色风貌展现程度上做到最大限度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情况做出概述,并探讨如何设计规划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再结合具体实例,使整体设计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实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规划1 概述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史所谓城市滨水带的定义,是指毗邻海洋、湖泊、河流的特定城市区域,组成部分通常为陆域、水际线和水域。

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它的空间特点有方向性强、开放、自然等;它的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因素、功能复杂以及较多的公共活动等。

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也称河滨绿地,隶属的范畴在城市公共绿地内,通常位于城市河道中间陆地或两侧,是人工仿造并结合,或造景而成的城市绿地景观的一种,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河滨的条状或零碎块状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环境达到景观、文化和城市生态的要求。

上世纪中叶,外国的城市滨水带改造开发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诸如横滨MM21地区、悉尼达令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巴尔的摩内港的建设和改造等,其获得的成功都是巨大的。

虽然国内较晚才启动滨水带绿地建设项目,不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比如武汉、深圳、长沙以及珠海情侣路滨水地带的二次改造,建设浦东滨江大道等等,可以说我国滨水带绿地开发的巨大序幕已经正式拉开了。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2.1 突出生态性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今天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其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以及强烈意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城市滨水带绿地作为公共绿地之一,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备受关注。

植物是组成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的主要部分,植被不仅仅是对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所做弥补的一种手段,同时亦在设计滨水带绿地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滨水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周边的景观设计,它以水为主题,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打造出具有艺术、观赏和功能性的优美场所。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环境质量,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针对某滨水区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

二、目标定位本设计方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既具有观赏性、活动性,又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滨水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滨水区域成为城市的地标与人们的憩息之所。

三、设计要点与构思1. 保护与修复水域生态为了保护并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利用适宜的植物、湿地等手段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域自然动态。

同时,合理设置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引进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鸟类和鱼类,为游客提供生态教育与观赏体验。

2. 整体规划与布局基于区域特点,我们将设计多层次的景观及活动空间,使滨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功能性。

比如,设置散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等活动区域,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休闲座椅、户外音乐喷泉等设施,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

3. 引入艺术元素通过艺术装置的设置,使滨水景观区更具艺术氛围、文化内涵。

我们将在景观设计中融入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定期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为滨水景观区注入生动活力。

4. 创新的互动体验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感,我们将引入科技元素,打造智能互动体验区。

通过VR技术、增强现实等手段,游客可以参与虚拟的水上运动、水下探险等活动,增强其体验感与参与度。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将注重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

采用可再生材料、LED照明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选择环保型植物,进行科学养护与管理,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水质的清洁与健康。

六、维护管理策略为了确保景观长期维护和管理,我们建议建立专门的滨水景观管理机构,负责景观区的维护、保洁和安全工作。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为例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为例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规划探索——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
景观带规划为例
朱颖;王浩;孙新旺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开发》
【年(卷),期】2009(23)4
【摘要】城市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对城市河流湿地以及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的研究较薄弱.结合浙江安吉西港湿地景观带规划,针对西港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水系、实施蓄水工程、进行科学的湿地坡面设计、合理地规划现状土地、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等方法、措施,探索季节性河流湿地的防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相结合.
【总页数】5页(P130-134)
【作者】朱颖;王浩;孙新旺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新疆乌鲁木齐市植物园;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初探--以苏州盛泽湖湿地景观规划为例 [J], 屠苏莉;刘志强
2.多样性湿地景观的成都实践——以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案例区景观规划为例[J], 段瑜;王珏
3.基于乡土景观元素的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公园为例 [J], 孙新旺;王浩
4.城市人工湿地景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湿地景观规划为例 [J], 高辉巧;张俊华
5.基于生态休闲渔业的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洪泽湖穆墩岛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颜泓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滨水景观规划初探摘要:城市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以登封新区商住区城市设计滨水景观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河流的季节性水位变化,科学运用各种方法,以实现城市湿地水系的可持续设计,协调城市区域功能关系,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满足市民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生活需求。

关键字:城市湿地滨水景观系统可持续设计
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及洪泛平原湿地①。

同时,分布于城市(镇)的湿地称为城市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以及河口海岸湿地。

城市河流湿地是城市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河道、河岸河滨绿化等区域。

城市河流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廊道,为城市提供了物流、能流、信息流传递与交换的场所,对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自然调控与景观作用②。

1、现状概述
登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32公里。

市域地处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水岭,无外来过境水。

夏季降雨占全年45%以上,降水集中,径流大,利用少。

2、规划设计目标
延续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概念原则,通过对现状的因借改建,对环保新技术的延伸应用,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将建筑、道路、水体、
绿地等有机联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区形象。

突出亲水的理念,根据寺里河水位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在局部采用跌水、改变河道、筑坝拦截等技术手段,改善河流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位反差,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与自然水系进行交流,融于自然,回归自然。

3、空间组织方法
通过垂直叠图(overlay-mapping)的技法来配置空间要素,将包含自然格局、城市交通、景观基质等多个元素彼此错置,并经由强烈对比以产生独特的空间品质——形成自然模式与城市空间形式交融的生态设计。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筑登封新区滨水景观系统:
3.1 山水格局
梳理城市山水格局。

顺应嵩山居北巍峨、寺里河自北而下蜿蜒向南、山环水绕的区域山水格局,并通过在河流交汇处设置游憩型景观、对传统建筑和环境景观进行再生式保护等手法,使得自然山水(natural form)与城市空间(urban form)以指状模式互相渗入彼此空间中。

3.2 交通网络
科学组织城市路网,优化城市交通动线。

结合地形对人、车的流动进行合理的引导,形成具有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依托城市步行系统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形成南北贯通的城市开敞空间序列,实现城市交通、活动以及生态系统的循环流动。

3.3 复合生态系统
提取沿河场地中的农田、鱼塘、湿地、林地等自然肌理符号,这些符号是构筑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同时通过维持湿地的岛状布局与一定的鱼塘景观类型,提高林地和农地的镶嵌,控制农地的面源污染,形成乡土自然的地域文化景观。

3.4 景观系统
在河道较窄处,通过景观设施联系东西岸线,结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串联城市空间节点,形成一个随时间、活动不断演化的具有流动性的景观系统。

这种廊道的连续型设计与横向联系,为植被、生物移动、水文过程等的水平流动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强化自然模式与城市空间形式之间的指状渗透,以实现边界空间的错入发展模式。

4、景观功能结构
滨水空间景观的连续性是通过元素的统一和人的行为活动来体现的。

景观元素的连续性增强了人们视觉的感知,而公共性较高的功能设置则有利于支持较为连贯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行为活动,形成完整的空间景观概念③。

按照自然地形与河流水位,采用分层式、台阶式、坡地式等多种驳岸形式,组合形成贯穿整个滨水地带的连续步行空间,既增强了景观的连续性,又满足了多样活动的需求、吸引人们长时间的停留。

整个滨水景观带可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块:
4.1 城市形象区
该区域景观突出展现登封新区的整体形象,是整个滨水景观轴线的发端。

通过开阔、简洁、大气的景观设计,配合以极具时代感的大型公共建筑,将城市空间尺度与大型人工构筑物楔入至自然环境,达到城市环境与自然系统的巧妙均衡。

4.2 生态观赏区
该区域强调的是公众的生态观赏与自然体验。

在较为狭长的地形基础上,从纵向将有限的空间分为三个不同的高程区,最低处的河滩部分为生态绿地,遍植乡土水生植物、湿生植物;高处架设人行步道满足人性化的观赏体验,并向水面挑出观景平台,实现观赏体验与植被生长的良性互动。

4.3 商业娱乐区
该区域河段岸线东侧以自然缓草坡为主,结合天然景石与草地相间组成的台阶,形成人工自然型生态驳岸,兼具护坡与挡土墙的作用;西侧河岸则以人工硬质驳岸为主,通过下沉广场、景观树阵、灌木花坛、人工草坪等将沿岸的商业街市衔接起来,形成极具活力的城市滨水步行系统。

4.4 文化娱乐区
该区域通收放有致的空间格局,打造以展示登封历史为主题的滨水休闲空间。

以时间脉络作为景观叙事空间的推演线索,展现登封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传达继往开来、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

4.5 乐活养生区
该区域在尽可能保留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增设群众喜闻乐
见的活动场地,如:晨练场、按摩步道、休息广场、垂钓平台等,增强空间的公共参与性与舒适性,创造景为人用的城市活动场所。

5、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策略④
5.1 将水体设计与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与产出进行协调设计。

回收净化的中水通过人工湿地进入水体,作为补充景观水系的水源,而进入水体的方式可与具体的景观小品相结合形成溪流、跌泉、瀑布等景观,同时水循环又可促进水体的清洁净化。

5.2 将环境设计中的要素作为一个有相互制约关系的立体(生态)系统来考虑。

将建筑、地形、水体与植物等景观构成要素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循环系统。

如:地形与水体的配合将改变局部风环境,同时将影响植被的生长效果;因而,通过微地形的塑造与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营造出宜人的小气候,配合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可以达到节能减耗、恢复植被的效果。

5.3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雨洪利用、人工湿地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设计中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如蓄积雨水既可以成为水景的一部分,还可用于灌溉和景观补水;人工湿地既有利于水生植被的生长,又可回收净化小范围内的生活污水,补充景观水源。

6、结语
登封新区商住区城市设计中的滨水景观规划是城市季节性河流湿地景观的一次规划实践探讨。

通过利用规划、生态、景观、水利
等多学科手段,科学合理地营造具有城市安全、景观优美、生态系统连续、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生态廊道,实现城市河流湿地的多种功能,创造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8,18(4):293-300
[2]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94-100
[3]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5):15-17
[4]张初夏,张庆.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中心区湿地水系可持续设计[j].中国园林,2008(5):3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