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作品赏析舒曼童年情景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钢琴界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共包含13首短小的钢琴曲,每一首曲子都带有浓厚的童真与抒情情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做一次深入的分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童年情景》的背景和意义。
这部钢琴套曲是舒曼在1838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8岁。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对儿童成长的理解和对儿童心灵的感悟,因此这些曲子都充满了童真和纯真的情感。
整个套曲呈现了一个童年时期的画卷,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每一首曲子都如同一个小小的故事,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浪漫情感的世界中。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童年情景》的曲目结构以及其中几首曲子的抒情性。
整个套曲的曲目分别为:1. 朝圣者的乐曲;2. 舞曲;3. 独舞;4. 低语;5. 猎人的曲调;6. 临别礼;7. 哥哥的礼物;8. 临睡前的祷告;9. 起舞;10. 乐园;11. 忆念;12. 镜子魔术师;13.别离。
我们可以挑选几首曲子来分析其抒情性。
比如第一首《朝圣者的乐曲》和第九首《起舞》。
《朝圣者的乐曲》通过柔和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勾勒出一种清新悠扬的氛围,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纯真的心灵向往着美好的远方,表现了舒曼对于幸福和美好的追求。
而《起舞》则以欢快的节奏和轻快的旋律勾勒出了一幅欢快活泼的画面,仿佛是在描绘一个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儿童世界。
这两首曲子都充满了抒情性,旋律优美展现了舒曼的音乐才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童年时光的美好向往和纯真感情的表达。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童年情景》的整体抒情性表现。
整个套曲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勾勒出了童年时期的各种情感和画面,旋律优美、舒缓、悠扬。
在曲调上充满了隐喻和意象,深邃、抒情,表现了舒曼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每一首曲子都饱含着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敏感的情感。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舒曼(Robert Schumann)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抒情性,其中著名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Kinderszenen)更是体现了他对于童年时光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对这部套曲的抒情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创作的一部包含13首小品的钢琴套曲,每一首小品都表现了不同的童年情景和情感。
整部套曲以其简洁清新的风格、丰富多样的情感展现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
在这些小品中,舒曼通过旋律、和声和音色的运用,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和深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对于童年情景的音乐再现与情感表达。
套曲中的第一首小品《进场曲》(Von fremden Ländern und Menschen)展现了童年时代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好奇心。
整个曲子以柔和的旋律和温暖的和声为主,表现了少年儿童对于热爱探求和探险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天真烂漫和充满希望的抒情氛围。
这首曲子的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其柔和、温馨的旋律中,让人感受到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接着,套曲中的第三首小品《欢快的农忙曲》(Haschemann)展现了儿童时代的欢快与调皮。
整个曲子以轻快的节奏和嬉戏的旋律为主,表现了孩子们在农村玩耍的欢乐场景。
这首曲子的抒情性主要体现在其欢快明快的音乐形式中,展现出一种童心未泯、纯真无邪的情感。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以其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于童年情景的真挚回忆和深情表达。
每一首小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音乐表达,让人不仅感受到了舒曼的音乐才华,也感受到了他对于童年时光的珍视和情感表达。
这部套曲的抒情性不仅体现在其音乐形式中,更体现在其对于生活、爱情、幸福的向往和祈求之中,这使得这部套曲成为了舒曼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成为了对于童年情景的珍贵回忆。
舒曼《童年情景》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

舒曼《童年情景》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分析作者: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中他的钢琴套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舒曼钢琴套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童年情景》作为研究对象,从标题的特点和节奏的特点对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乐曲的演奏进行了分析,从而加深对乐曲的认知。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音乐特点;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7-0067-04\[作者简介\]刘晓雨(1993—),女,山东潍坊人,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济南250014)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他的钢琴作品在他所有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现了钢琴的表现能力。
《童年情景》这首钢琴套曲创作于1838年的春天,当时舒曼在写给克拉拉的书信中曾提到过《童年情景》曲子的来源:“我可别忘了提一提其他已经创作的作品——它好像是对你的一句话的回应,你在给我的信中曾说‘我有时似乎像是你的孩子’——一言以蔽之,就好像我穿着儿童外套似的,从那时起,我写了30首好玩的小东西,从中选出12首,称为《童年情景》。
”一、舒曼《童年情景》音乐特点1童年情景标题特点分析《格罗夫音乐词典》中标题音乐是指“有短前序言解释的音乐作品”,简单来说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来给作品命名标题,从而揭示音乐的内涵与主旨。
舒曼的标题性钢琴套曲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做出了贡献并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浪漫主义的特征,而《童年情景》这套钢琴作品是由13个小标题构成,这些小标题分别是异国和异国人民、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比的幸福、重要事件、梦幻曲、火炉旁、骑木马、过分认真、惊吓、入睡、诗人的话。
首先我们看这些小标题会发现都具有文学的特征,每首的标题可以是一个小故事独立存在,例如《童年情景》中“异国和异国人民”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初到外地的小朋友看到陌生的城市和人民的新奇和彷徨。
浅谈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浅谈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作者:张欣来源:《商情》2011年第41期【摘要】本文从罗伯特·舒曼标题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整体结构入手,依据每首小曲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描写,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
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
【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u 1810-1856)是德国著名作曲家。
钢琴家,评论家,指挥家。
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伟大音乐家,他受性格的影响其作品都赋有一种健康的现实主义特征,正如李斯特所说:舒曼不去冒险,探求,不去征服和创造,却极力的想使自己辗转于欢乐和痛苦之间的纯粹,使浪漫主义的感情平静下来。
与前一时期的作曲家比较,舒曼大大的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形象,表达了更丰富的感情范畴。
他钢琴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喜用套曲形式而这些套曲大都是有标题的。
标题音乐在舒曼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作品内容(一)《异国和异国人民》三段曲式,歌谣体风格,G大调,2/4拍。
旋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A段是由两个并行乐句组成,B段是A段的进一步发展,很短小。
仅一个扩展乐句。
(二)《奇异的故事》带再现的二段曲式,D大调,为前曲的上属调,A段16小节,两个乐句为8小节重复。
好像讲述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所碰到或听到的有趣的奇闻轶事的故事。
B段为不平衡的对比二句结构(4+8)。
全句是流畅的级进进行,好像孩子们在回味着故事的情节。
(三)《捉迷藏》单一主题发展的二段曲式,b小调。
描写了孩子追逐打闹嬉戏的场面。
A段是4+4并列结构B段是8+4结构。
(四)《孩子的请求》带再现的方正二段曲式,a+b+c+a的结构。
描写了孩子向父母提出请求时的撒娇的表情。
(五)《无比的幸福》一段曲式,由三个基本并行的大乐句构成D大调。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分析
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而且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音乐评论家。
在钢琴音乐领域,由特性乐曲组成的钢琴套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形式。
《童年情景》是舒曼著名的钢琴套曲之一,标题性与文学性是该作品最主要的特征。
《童年情景》包括13首性格相异的乐曲,分别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不同场景。
仅从标题上看,这部套曲是表现作曲家对童年时代的回忆,作曲家在其中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文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舒曼的生平与他的音乐思想;第二章从旋律、伴奏织体两大方面分析弦乐队版《童年情景》的结构特点,并与钢琴版做了简单比较;第三章以《童年情景》的钢琴版与弦乐队版为比较对象,主要分析论述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问题。
通过与弦乐队版的比较分析,各类乐器在不同音域、音区中,采用不同演奏技术所发出的音响效果,对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童年情景》音色上的想象力及音乐表现力以启发,从而对钢琴原谱有了更新的认识,对钢琴演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技巧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的情景》的演奏技巧分析摘要:罗伯特•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处处都表现出他对于艺术、对于生活的热爱,其中钢琴套曲更具有代表性。
舒曼本人在创作《童年情景》时也指出“这些乐曲是一种艺术反映,它们是成人为成人所作的。
”本文通过对演奏特点的阐述,从而对舒曼的演奏风格进行一些粗浅研究。
关键词:《童年情景》;舒曼;演奏技法罗伯特•舒曼在19世纪当时是一位具有个人风格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和音乐家,钢琴套曲这种体裁更是为舒曼所创,套曲的形式赋予乐曲更为丰富的表现性和讲述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童年情景》。
关于乐曲中三连音的弹奏,像《异国和异国人民》是G大调的,整首小曲由三个声部组成,这首小曲作为整套作品的第一首,从一开始的小题目《异国和异国人民》就能够看出这首小曲是表述孩子们心中美好却陌生事物的样子,富有想象力。
这首乐曲主要旋律线在A段右手高声部和B段左手低声部,为了突出旋律在触犍时不能过于生硬,需要用指肚去触键,这样既可以让音色柔美又能将旋律线突出出来,但是在弹奏时要避免高抬指触键,避免触键生硬。
在中声部中连续的三连音,类似于背景音乐一样的伴奏音型,衬托并突出了主弦律。
在弹奏中间声部的三连音时,要弹奏的均匀而轻柔,演奏时用手腕带动左右手使整体表达更柔和,手腕不能僵硬,在三连音中第三个音大多是用右手的1指来弹奏的,所以比敕会使三个音的力度不均匀,音色要表现的平静并且柔美,速度要流畅避免拖沓,八分音符出现在低声部中起到了混声的效果,弹奏时音响表达不能太极端,要用指尖接触琴键。
在B段中,左手弹主旋律的同时也要与右手中间声部的旋律衔接连贯,在右手高声部中,连线、延长音和渐慢都为整首乐曲营造了很好的背景表现力,表现出孩子们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国家人民的好奇。
在最后一首《诗人的话》中出现了带有三连音、装饰音的B段,旋律起伏时可以节奏可以适当伸缩,弹奏时一开始可以边哼唱边弹,类似于歌剧中宣叙调,更像是将诗人想说的话用歌声表达出来,要注意作者标记出的表情记号,每个音符都要清晰弹奏,最后又回到了A段的主部主题,渐弱减慢的结束了整首乐曲,在弹奏时要用心体会舒曼想要表达的意境,要与作者思想上产生共鸣。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风格分析

6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7上一部分是请求,这一部分则表现出请求得到满足之后的幸福,在活泼而纯真的旋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孩子特有的纯真与率性。
第六首《重要事件》:这部分旋律稍显夸张,运用顿音强化一板一眼的节奏,就像孩子在向成人汇报重要的事,他们又紧张有希望快快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想个小大人一样希望引起成人重视和认同,这与孩子天真的本性形成鲜明对比,聆听音乐不仅令人忍俊不禁。
第七首《梦幻曲》:这是整首音乐中最为经典的部分,旋律悠扬,情感纯粹,融入了梦幻般的美好情感,就像孩子在旷野中仰望遥望的星空,想象着无垠宇宙中每颗星的故事,星光下有流水、虫鸣、鲜花,这些都映射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第八首《火炉旁》:描绘了一家人围坐火炉边温馨而和谐的情景,聆听音乐使人感到安全和放松。
第九首《骑木马》:这部分音乐只有一种节奏,所以听上去非常生动简洁,就像木马一圈一圈重复旋转一样,音乐旋律也在重复中递进,使人感受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游戏,他们为木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作者曾强调这的一段富于幽默感的音乐,表现风格尤其独特。
第十首《过分认真》:舒曼在克拉拉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她了,他说那时的女孩天真又带些傻气,有时候却在角落里认真思考,他总是说克拉拉思考的时候“过分认真”。
所以,他用这个词组为这段音乐来命名,表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情态。
第十一首《惊吓》:这段音乐加入了很多半音节奏,从而使乐曲带有一丝丝恐怖色彩,就像小孩子喜欢听惊悚的故事一样,他们总是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忍不住听下去,听完之后还会胡思乱想、不敢入睡。
舒曼用这样的方式描绘了孩子受到惊吓但是仍然好奇探索的情境。
第十二首《入睡》:经历了恐怖和惊吓之后,孩子进入了平和安静的梦想,这时的音乐也变得舒缓而宁静,带有浓厚的摇篮曲风格。
第十三首《诗人的话》:这是以成人视角所创作了音乐,作者将自己的心境带入音乐中,听上去略带忧郁又充满感慨,旋律舒缓而悠扬,就像诗人用亲切而浪漫的语句叮嘱孩子一样。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抒情性分析《童年情景》是舒曼的钢琴套曲,分为13首小品组成,是他笔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个钢琴套曲里面充满了童年的记录和幻想,每首曲子都描绘了一种情景或者一个人物。
整个钢琴套曲抒情性很强,这主要因为舒曼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更注重音乐表现的感情效果,使其具有了个人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
在《童年情景》中,许多小品都反映了童年时代的情感世界,如第一首小品《关于外婆》、第三首小品《献给友人》、第六首小品《献给最亲爱的人》等等,这些小品都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调子。
例如,第一首小品采用了民间音乐舞曲的形式,表达了少年时代与外婆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情感非常温馨、真挚。
第二首小品《快乐场》则描述了儿时的游戏场景,充满了孩子气和活力,音乐快速跳跃的旋律非常明快、活泼。
这首小品的终曲部分采用了轻松的旋律,充满对快乐的回忆和向往,以表达人们心中对于童年欢乐的永恒追求。
还有第六首小品《献给最亲爱的人》,这首小品充满了缅怀已逝的爱人的惋惜之情。
这首小品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内心的痛苦和追忆,以彰显音乐的抒情性。
整首曲子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感动,真实的情感充满其中,令人动容。
此外,第七首小品《幽默》和第八首小品《幻想图画》也是抒情性很强的小品。
《幽默》中运用了一系列的音乐技巧,营造出幽默、欢乐的场景;而《幻想图画》则通过改变音乐质感来表现不同的情感,以呈现出舒曼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总之,《童年情景》是一部充满抒情性的钢琴套曲。
整个曲子表达了音乐家舒曼在童年时代的感情经历和回忆,以及他对童年时代的憧憬和向往。
每首偏爱都通透而自由,旋律婉转,音乐被赋予了内涵和情感,这种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传达赢得了世人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 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 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1840 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
1854 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舒曼在1938 年创作了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以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天真烂漫,充满了各种离奇幻想的岁月,以此来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美好的童年回忆。
这部作品描述了舒曼心中的童年生活,也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年情景的一种缅怀。
他想人们战火死了他儿童时代的深刻经历,这部作品创作手法简练,形象刻画准确、鲜明,心理描述细腻。
《童年情景》组曲共有13 首小曲。
各曲标题为《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奇怪的传说》、《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限的快乐》、《重要的事件》、《梦幻曲》、《火炉旁》、《骑竹马》、《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生活》
(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听到异国故事时诧异好好奇的神情。
(2)奇怪的传说。
突变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夸张活泼,仿佛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3)捉迷藏。
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戏的情景。
(4) 孩子的请求,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
(5) 心满意足。
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固定的切分节奏、丰满的和声都微妙地刻画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东西后满足幸福的心理。
(6) 重要事件。
夸张而单纯的顿音、呆板的节奏,呈现出孩子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令人发笑。
(7)梦幻曲。
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
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8)在壁炉旁。
柔和舒展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充满融融之乐,和谐温暖的家庭
图景。
(9)木马游戏。
在持续音上奏出带切分节奏的旋律简洁生动,使人联想到前后晃动的木马和木马上兴高采烈的小骑士。
(10)过分认真。
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人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
(11)惊吓。
平静的主题交织着紧张的半音经过的弦,经音乐罩上一层恐怖色彩,刻画了儿童听到鬼怪故事后害怕惊恐而又好奇的心理。
(12) 入眠。
晃动的节奏型加上卡农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摇篮曲般温和宁静的气氛,中间的转调更增添了乐曲的梦幻色彩,最后平静舒缓的音乐表明孩子已酣然入睡。
(13) 诗人的话。
这首终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写成,旋律悠缓,蕴含着迷惘惆怅的心情,表达了舒曼对已逝童年的忧伤和感慨。
1 标题性既是一种进步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现实主义倾向的表现
舒曼的标题音乐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而是通过鲜活而富于诗意的提示将人们带入特定的意境中自由幻想,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多样的情感和细致的心理体验。
他常常是先写音乐,后定标题,而且标题的类型也非常多样。
有的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命名,如《蝴蝶》;有的为隐喻性的字谜,如《狂欢节》; 还有的表明了作品体裁,如《交响练习曲》,而《童年情景》的标题更具诗意和幻想气质,一个个标题不仅生动贴切,更具画龙点睛的作用。
孩提时听“奇异的故事”,玩“捉迷藏”、“竹马游戏”,以及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受到“惊吓”时的各样心情,不仅描绘了纯朴的儿童生活,也唤起了成人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2曲式及调性
舒曼的钢琴创作,并没有完全摆脱古典的结构形式,受民间舞曲音乐的影响,他常采用圆舞曲的形式。
他也很偏爱变奏手法,主题动机经常会通过变奏的形式加以展开。
《童年情景》中各曲分别采用了简洁的“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
调性布局也较有规律,前六首的调性向属调方向转(G—D— B—D— D— A),第七、
第八首(F大调),与前一首在调性上形成了三度关系的连接,这是浪漫派作曲家调性
安排的显著特点之一。
同样,第九、第十首(C —#g=ba)在连接上也体现了这一特 点。
之后,调性回到主调 (G — e — G)。
3 和声
舒曼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于贝多芬和舒伯特, 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及舒曼
诗人般的个性,驱使他极力寻求多样且新颖的和声效果。
《童年情景》的和声运用在传统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如更 加重视副属和弦,特别是重属和弦的运用,由此造成调性的扩展 ( “异国和异国 人民”第 1小节, “梦幻”第 22小节); 运用“持续低音”,借此造成和声的混 淆,使音乐产生丰富的色彩 ( “竹马游戏”的低音声部 )。
4 节奏
节奏是舒曼音乐重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 他喜爱复杂节奏, 并通过改变节奏 和拍子之间的重音位置, 形成特有的节奏型, 如连续的切分音、 交错的复节奏等。
“奇异的故事”近似附点音符的节奏, 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好奇、 天真的 表情; “过分认真”贯穿全曲的切分音,细腻地描绘出孩子严肃而认真的神态 ; 而“惊吓”,通过左右手交错的节奏,制造了一种紧张、恐惧的气氛。
踏板。
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踏板的使用更加复杂和精细。
如:在 演奏一些抒情性的旋律时, 可根据音乐的要求及钢琴的个体差异, 采用不同深度 的浅踏板,使音响连贯清澈 ; 而在一些连续的和弦进行中, 可采用音后踏板 ;此外, 弱音踏板的使用,不仅作为音量对比的手段,而且成为音色调节器。
舒曼音乐的艺术魅力, 不仅在于激发听众想象力的标题, 生动逼真的艺术形 象与独特的音乐语言,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幻想带入了一个高 峰。
舒曼的钢琴套曲 《童年情景》 由十三首小品组成, 这部套曲说起来知道的人 不少,但熟悉全部内容的不会太多, 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 《梦幻曲》 。
首美丽温馨的小品, 如同摇篮曲一般恬静安详, 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 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听到《梦幻曲》也能随着哼唱,人们常说的脍炙 大约就是这个境界。
《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 的流行。
舒曼的音乐魅力不仅在于激发听众想象力, 而是将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展示
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幻想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童年情 景》放佛给了我们一对翅膀, 使我们能够在舒曼的内心世界里畅游。
我们从舒曼 的《童年情景》吸取了好的艺术养分,来充实提高我们对钢琴演奏的认识,传播 钢琴的美, 领悟钢琴曲谱的内涵, 发掘作者所表达的谱面含义跟内心含义, 从而 使更多人接受音乐、接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这是一 户晓, 人口, 幻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