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ppt

2.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同时也伴随着
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
化和交换。
3.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
用。
【解析】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到大气 中参与陆地水循环;南亚夏季风可以把海洋水汽带到陆地上空, 属于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塔里木河参与陆地水循环;水循环 通过降水、径流等环节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 B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水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地内循环
【解析】 长江位于外流区域,夏季风可把太平洋的水汽带 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补给长江,长江水注入太平洋,从而完成海 陆间水循环;同时,长江水也可直接蒸发到陆地上空,又能在陆地 降落,完成陆地内循环。
【答案】 雨水、地下水、湖泊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2.读下图,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假设此河是我 国境内的河流,从河流补给类型并结合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判断 其分布的大致地区。
【答案】 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因径流量还 需一个集水过程,径流量变化比降雨变化稍稍滞后。
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应为东部季风区的河流;6 月 份降雨最多,应为长江中下游区域。
7.对比第 2、3、4 题,各种补给类型的河流平均径流量有何 差异?(注意读纵坐标)
【答案】 降雨补给的河流,平均径流量大;季节性积雪和冰 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平均径流量小。
【名师点拨】 积雪融水补给是雪融化的水补充河水,一般 在春季发生,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有足够的积雪即可,如我国东 北、俄罗斯等。冰川融水补给是本身存在的冰川因夏季炎热融化 而补给河水,多发于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昆仑山脉、天山山脉 等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1.通过绘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相关模型等,认识现实生活中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现实实例,解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A蒸发→B降水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3.原因(1)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一、判断题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4.江河水比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6.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C环节B.G环节C.F环节D.E环节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A、B循环B.H、G循环C.A、C、G、E、F循环D.B、C、G、F循环解析:1.D 2.C 第1题,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E 环节。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天下无奇不有:奇之一
摩尔曼斯克
不冻的极地港 摩尔曼斯克——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大的军港之一,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 俄罗斯北方唯一的不冻港
43°N
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11-3月份通航需要 靠破冰船破冰航行
奇之二
西
澳
寒流使气温降低,下冷上 热,空气不能上升,降水 少。
垂直补偿流 下降流
南赤道暖流 秘 鲁 寒 流
赤道
东南信风
两种不同比重的液体, 当中间的隔板抽开后会 怎样流动?
比重小
比重大
密度流
由于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 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海水的流动 而形成的洋流。
大西洋——地中海 红海——印度洋
为什么大西洋上的英军舰艇经常在事前 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地中海的德军 潜艇的袭击,事后却找不到德军的踪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利用学生普遍对海洋的向往心理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正
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 发展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计算北顺南逆,(大洋)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大洋)东暖西寒
(3)南极大陆外围: 西风漂流 (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随堂练习
读下面四幅洋流示意图,回答2~4题:
2.上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的是 ( B) 3.上图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的是 ( C) 4.上图属于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是 (D)
大 利 亚 寒
澳西部景观
流
东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说法是否科 学?为什么?
提示:不科学。黄河之水注入海洋后,又通过海水蒸发、水汽 输送、降水等环节循环不止。
(2)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地表径流增 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少;蒸发(蒸腾)量减弱,间接造成降水 减少,甚至会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若 AB 线的纬度是 30°,则图示的大洋环流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此环流呈逆时针旋转,说明位于南 半球。丙洋流在太平洋中为秘鲁寒流,在大西洋中为本格拉寒流, 在印度洋中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第(2)题,丙处因冷海水上泛,饵 料丰富,容易形成大渔场,如太平洋中的秘鲁渔场。第(3)题,若 AB 线是 60°纬线,该环流圈大洋的西侧为寒流,即图中的甲。
(3)陆地内循环是否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海洋是否只有海上内 循环?
提示:陆地内循环是指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 它既发生在内流区域,又发生在外流区域。外流区域既有陆地内循 环,又有海陆间循环。海洋既参与海上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 响?
南太 平洋
(3)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 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 水温;②漂浮冰山的融化吸引了大量的热量;③南极大陆强劲的极 地东风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4)为什么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提示: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很少,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 响形成西风漂流,而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示意图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拟、分析 ,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拟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 ,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开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 ,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 ,生机盎然。
那么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推进新课课件显示:水循环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 ,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 ,注意图文结合 ,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思考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 ,答复以下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 ,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观察水循环有哪些根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3)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答案】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 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材料,说明水循环具有哪些意义? 【答案】更新陆地水体;促进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 态;等等。
【整合提升】 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提示:下渗。
【基础清单】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在各 __水__体____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 化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
水循环的类 型
主要环节
意义
① 水 汽 蒸 发水、汽输②送
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又称大循 环)
______下__渗__、③降水、④
新,促使地表物质迁移,是“传输带”。
[考向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1年广西南宁月考)北京市最大的“城市海绵体”——西郊砂石
坑蓄洪工程,以总计700万立方米的“胸怀”迎接夏季可能的暴雨。一
旦暴雨来临,市区西郊的洪水将被拦蓄。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城市海绵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不利 影响
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 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
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情境探究】 教材P53 探索 实验中,器皿的内壁和塑料纸底面出现大量凝结的水珠,塑料纸底 面的水珠向中部聚集,并滴落到装满沙子的水瓶中,然后下渗到小瓶的 底部。这个实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通过水 循环来体现的。具体过程是: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 气,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水,降落到海陆表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有一 部分会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一部分形成径流流入海洋,然后再参 与蒸发,这样不断地循环交换,形成水循环。
【精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讲义湘教版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以看出,垃圾洲的物质主要来 自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随着水 循环中的径流环节进入大江大海,以及海洋运输中丢弃的废 弃物,在太平洋中顺着洋流漂浮堆积而成的现象。选C项。 第(2)题,甲地产生的固体漂浮物会顺着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 暖流往东北方向流动,选C正确。 答案 (1)C (2)C
(2)图中 B 为
⑪_副__极__地__
环流中方心向::⑫以6_逆0_°_N时__为_针_中心 洋流性质: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⑬_寒__流__
(3)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
一、水循环(必考 a、b) 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提示: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人工降水); 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
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去年与我国签订“737 完成 及交付中心”迁往中国的协议,该中心主要是对客舱安装、外部喷 漆。完成下题。
3.西雅图附近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有世界上少数几个温带雨林 之一,年降水量高达 4 000 毫米,推测其主要成因是 ( ) A.暖流的影响 B.靠近海岸线 C.地处迎风坡 D.纬度较适中 解析 考查气候的影响要素。西雅图年降水量明显偏高,从 海洋吹来的西南风受到地形的抬升,降水较多。 答案 C
小结渔场形成的条件:
3.A 路线是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 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4.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同时也因稀释速度快, 加快净化速度。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学以致用] (2016·10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 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1)~ (2)题。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节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补给 类型
补给 时间
补给特点
主导因素
水循 环类型
发生空间
海陆间 循环
海洋与陆 地之间
循环过程及环节
特点
最重要的类 型,使陆地 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 得以再生
水循环 类型
发生空间
海上内 海洋与海洋上
循环
空之间
循环过程及环节
特点
携带水量最 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 间循环水量 的近十倍
水循环 类型
发生空间
陆地内 陆地与陆地上
循环
空之间
循环过程及环节
(1)据图思考,在副热带环境中,哪些洋流是在风带的作用 下形成的?分别受哪个风带的影响?
(2)为什么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3)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是一个终年不冻港,而海 参崴位于42°N附近,结冰期却高达半年以上。为什么?
(1)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分别受东北 信风、东南信风、西风带影响形成。
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梳理探究
一、水循环 1.概念 水在地理环境中__空__间__位__置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 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A__蒸__发_______、B降水、C水汽输送、D__地__表__径__流___、 E地下径流、F下渗、G植物蒸腾。
3.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分为乙__海__陆__间_____水循环、丙 海上内循环、甲陆地内循环。 4.能量 __太__阳__能_____及地球重力的作用。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_平__衡________。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_地__表__形__态____。 (3)伴随着__能__量_______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___可__再__生____资源。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__流__域__引__水___。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0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课件湘教版必修1
8.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9.日本暖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4.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北半球冬季为例)
海域
洋流名称
共有的洋流
D 日本暖流、E__北__太__平__洋__暖__流__、 太平洋 I_千__岛__寒__流___、F 加利福尼亚寒流、
G__东__澳__大__利__亚__暖__流__、H 秘鲁寒流 A 北赤道暖流、
J 墨西哥湾暖流、K_北__大__西__洋__暖__流___、B 南赤道暖流、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 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洋流是暖流。 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 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深层水温低于表层水温),虽 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二、选择题
6.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答案:D
D.大气降水
7.关于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不能起吸收和转化能量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阐释
1.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水循环的过程和 主要环节 2.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 3.结合世界表层洋 流分布图,掌握世界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 律及洋流的名称 4.能够结合具体材 料,分析洋流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激趣诱思
如果你曾去过山西、甘肃游玩,那你一定见 过这种建在地下的“地窖院落”。在平坦的土 地上向下挖 6 米,建一个长 12 米的长方形或 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再在坑的四壁挖 10 个左右窑洞,每个窑洞高 3 米、深 8 米、宽 4 米左右。这么深的院子下雨不会被淹没 吗?落下的雨水又是如何被排出去的呢?
4.分布规律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1)副热带环流。 ①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②组成 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流动
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持续向东运动的洋流,分布在北纬 35°~45°和南纬 30°~60°的宽阔地带 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
典 例
降落 在海 洋上 的雨 水 塔里 木河 流域 的降 水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探究二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2)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a、b、c、d、e分别表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蒸发。第(2)题,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促进陆地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等;水资源如利用不当,也会枯竭; 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思考讨论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 旱;土壤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水循 环周期变短。
二、洋流 1.概念 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 运动。 2.意义 (1)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2)促进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改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分类 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
一、水循环 1.概念 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 理形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 E降水、A蒸发。
3.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促进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 (1)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3)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增加局部地区水汽供应量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哪些类型?A、 B、C分别是哪种水循环的类型?
提示: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地内循 环;在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A为海陆间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陆地内循环。
(2)此次南方暴雨的出现,主要是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出现异常? 提示:①(水汽输送)、⑤(降水)、③(地表径流)环节发生异常。 (3)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 环节是什么? 提示: ③地表径流。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问题探究 材料一 2018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等地接连遭遇多次强降雨过 程,频繁的雨水导致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贵州降水量较常年同期 明显偏多,其中湖南中部偏多1~2倍。6月22日夜间起至7月2日白天, 强降雨带已涵盖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十余省(市、区)。此次降雨持 续时间长、强度大,截至7月2日早晨,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 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湖南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 北部、广西北部等局地500~800毫米。
大洋西岸的暖流、大洋东岸的寒流 (2)副极地环流。 ①中心:位于60°N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思考讨论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域位于北极圈内,却终年不冻,你知 道为什么吗?
提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自主检测 1.判断题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地球重力。( ) 答案:× (2)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答案:× (3)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 答案:√ (4)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 答案:× (5)寒流水温一定低于暖流水温。( ) 答案:×
探究一
探究二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名师精讲
水
循 环 类
发生 空间
循环过程及环 节
特
点 水循环的意义 典 例
型
海 陆 间 循 环
海洋 与陆 地之 间
最重要的 水循环,使 陆地水得 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 再生
①维持了全 球水的动态 平衡,使全球 各种水体处 于不断更新 状态
长江参与了 水循环的地 表径流,夏季 风参与了水 循环的水汽 输送
探究一
探究二
水循 环类 型
发生 空间
循环过程及环 节
特
点
海洋 海上 与海 内循 洋上 环 空之
间
携带水量最 大的水循环, 是海陆间循 环的近十倍
陆地
陆地 与陆
补充给陆地
内循 地上
水体的水量
环 空之
为数很少
间
水循环的意义
②使地表各圈 层之间,海陆之 间实现物质迁 移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 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 形态
2.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
别是(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湖水
C.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D.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答案:A
3.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
C.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