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目录前言 (1)1.目前国内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2.场地分析 (2)(1)地理分析 (2)(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3)交通分析 (4)(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3.SWOT分析 (5)4.主题确定 (6)5.功能确定 (6)6.总平面图 (7)7.竖向设计 (7)7.1 乔木层设计 (7)7.2 灌木层设计 (8)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7.4 地面层设计 (8)7.5 水面层设计 (8)7.6 水下层设计 (8)7.7 山麓 (8)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9 道路系统设计 (9)9.1护岸设计 (10)9.2 地形设计 (10)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11.生态驳岸设计 (12)12.小结 (12)参考资料 (13)前言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著名建筑师杨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
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1.目前国内校园滨水景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校园建设也随之兴起,各大高校都纷纷建设新校区,在人们感叹高校校园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德同时,也意识到了由于建设速度过快,盲目求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例如,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忽略了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建设规模一味求大,图1 目前国内的校园滨水景观忽略了校园学习生活的便利性;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生态效益等。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共五则)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共五则)第一篇:滨水景观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此设计是城市滨水文化广场,临近松花江,该广场规划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广场东西长度90米,南北长度60米,广场为四边形。
广场是由一个上升的空间到一个下沉的空间是由一个河流联系而成,在空间上形成高低的变化提升广场韵味,广场在城市格局中是与道路相连,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在广场中采用步行的交通手段,满足人们的生活活动需要。
二、设计主要思想:该广场是以满族文化为设计理念,主要体现满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三、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
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广场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滨水、绿化为主”,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水景以水池、喷泉的形式,通过对动静的处理手段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在设置水景时考虑的广场的安全性,为防止儿童、盲人跌撞的装置,同时考虑了地面排水以及防滑的因素。
植物造景,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广场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76c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b.png)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
由于此项目位于本校东校区食堂和六号寝室楼之间,为了满足学校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交通,娱乐,休闲的需要,故将整块地分为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二、基地现状。
场地分为三块,东侧的长方形地块用作停车场,西侧的五边形地块设计为小游园,六号楼南边的宅旁绿地做了种植设计。
场地地势南高北低,有接近一米的高差。
基地内无保留建筑。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自然;美化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绿化和周围建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建筑周围的绿化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采取规则式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乔木远离建筑物,不遮挡建筑物采光,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利用高差设计了挡土墙景观,上边为自然式的草坡景观,下面是规则式的园林景观,别有一番风味。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其设计特点有: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师生及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优雅自然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游园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做到四季有景3.绿地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自然、实用。
《沁阳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设计说明

《泌阳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设计说明作者安笑笑系(院)美术学院专业环境设计年级一班学号 140611015指导老师王璐成绩日期 2018年4月26日诚信承诺书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作者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院长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一、引言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时间过得真的是飞速,转眼间我的大学四年的时光快马加鞭离我而去。
回想起在小学做数学题时要求画苹果和梨,开始我不会画,妈妈给我做榜样帮我画了以后,我觉得妈妈画得好真实,从那次开始我便爱上了画画,小学六年级因画画得了一等奖,随后我对画画更加有信心。
但是我一直以来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里的房子从一片荒地到布局基地再到平房就是父亲一手操办盖起来的,母亲没有工作在家做各种各样的门帘、窗帘、沙发套以及小时候我穿的衣服,所以我便爱上了设计。
校考报名都写的环境设计,使自己能在设计这条道路上一直往下走。
二、研究背景及分析这次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有四个内容可以让我们选择:第一个是商丘市民权县赵洪坡村文化生态环境设计;第二个是泌阳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第三个是银行空间设计;第四个是钛镀健身房总部基地店设计。
我选了第二个泌阳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因为现在国家比较看中生态环境,而第一个选题的环境设计是六人组,我想看看我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能够运用多少,是否有能力独自设计出一个更好的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里的地种的不是庄稼而是小树苗,当地政府部门包山后,在山上面做的绿化,就是在我家预定的树苗,所以我选了第二个题目。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一、资料收集:场地所在区域的区域位置、人口数量、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
二、场地分析:(一)区域位置分析:了解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级别、各个级别的区域位置。
(二)区域交通分析:了解场地的参与者的范围和参与的频率,确定区域的定位,根据通达性的强弱来合理规划功能。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分析区域周边的用地性质给区域带来的优势与劣势。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自然资源:山水、植被、持有的动植群落等。
人文资源:历史、风俗、名人、特产等。
人工景观资源:已有的类似的景观资源(距离、规模、现状、运营情况等)明确可挖掘与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并进一步明确场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1. 内部交通系统的分析(出入口的形式与位置的确定,是否需要交通环道)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参与者及其心理行为)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现有地形地貌及坡度分析)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性质、功能、风格)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三、场地评分总结出场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四、主题确定区域内情况+场地内情况+使用者情况=设计的主题五、功能确定六、总平面图的确定七、竖向设计八、分区详细设计九、元素设计:建筑、植被、铺装、水体、设施、灯光、小品与主题雕塑、驳岸。
一十、扩初设计十一、施工图设计1号图纸1 总平图2 功能分区图3 景观要素详图12 29 15.00。
滨水湿地绿化带景观设计说明

滨水绿带湿地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设计范围本次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范围:桥下河岸两侧绿地为本次设计内容二、设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三)《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图标准》;(四)甲方提供的cad电子版地形资料;(五)设计人员现场勘察资料。
三、规划理念(一)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城镇和谐的河滨绿地。
(二)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
她,更赋予公园最自然的灵性美感。
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谐。
水,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等生态功能。
本案萃取了中外园林设计精华,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宜,在各景观节点设置小型广场及休闲逗留空间,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
(三)景观艺术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滨河绿地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四、设计原则(一)景观的延续性原则充分考虑河道两侧景观的相互映衬;河道景观与城镇绿地的相互映衬;两侧河滨景观带的延续。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滨河绿地的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和适用性,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满足市民的需要。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设计考虑远期目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在注重景观和功能的同时,注重提高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经济合理性原则1、考虑河道两侧原有片林,长势较好,尽量保留利用。
2、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少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
(完整)滨水绿地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空间景观的五要素:道路,边缘,节点,地标,广场.水域景观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资源和风景,决定着城市景观特点,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发展方向。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为人们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亲近自然的场所.该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增强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亲水性、连续性、文化性,使自然开放空间能够越来越好的调节城市环境,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滨水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身又同时涵盖了这些景观要素,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心灵,影响市民的行为设计亮点:1、本着开放性原则,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2、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3、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
4、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达到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5、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
6、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
7、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
设计理念a、注重生态与景观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保护基地自然生态环境;b、以生态学为重要基础,把握基地现状与景观塑造,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切入点;c、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使得二者在整个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共同作用、相得益彰;d、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滨水区域的塑造相得益彰,传承风俗民情;e、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彰显现代城市文化魅力的场所,为城市注入活力与生机。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一、引言滨水绿地作为城市中的宝贵资源,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具有生态保护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功能。
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植被选择、水体处理和功能设施等方面介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要点。
二、景观规划1. 鉴定滨水绿地的功能定位,包括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活动等,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重点。
2. 根据滨水绿地的地形、水质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带、休憩区等功能区域的布局。
3. 考虑滨水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衔接,使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
三、植被选择1. 根据滨水绿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增加景观的生态适应性。
2. 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灌木和乔木植物,丰富滨水绿地的景观效果。
3. 适当设置花坛、草坪和绿化带,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四、水体处理1. 对滨水绿地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提供安全的水域环境。
2. 设计合理的水体流动方式,增加水体动态美感,如喷泉、小瀑布等。
3. 设置适当的水生植物,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
五、功能设施1. 设计合理的步道和桥梁,方便居民通行,同时增加滨水绿地的游览性和互动性。
2. 设置休憩区、儿童游乐设施等功能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3. 考虑滨水绿地的安全性,设置警示标识、护栏等措施,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六、管理与维护1. 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明确规定滨水绿地的保洁、绿化、安全等工作内容和责任。
2. 定期对滨水绿地的植被、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保持景观的良好状态。
3. 建立与周边居民的良好沟通机制,了解并解决居民对滨水绿地的需求和问题。
七、结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社会需求。
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滨水绿地的功能和价值。
希望本文所提到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学习者有所启发,为城市的滨水绿地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1.目前国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2.场地分析 (2)(1)地理分析 (2)(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3)交通分析 (4)(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3.SWOT分析 (5)4.主题确定 (6)5.功能确定 (6)6.总平面图 (7)7.竖向设计 (7)7.1 乔木层设计 (7)7.2 灌木层设计 (8)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7.4 地面层设计 (8)7.5 水面层设计 (8)7.6 水下层设计 (8)7.7 山麓 (8)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9 道路系统设计 (9)9.1护岸设计 (10)9.2 地形设计 (10)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11.生态驳岸设计 (12)12.小结 (12)参考资料 (13)前言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著名建筑师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
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1.目前国校园滨水景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校园建设也随之兴起,各大高校都纷纷建设新校区,在人们感叹高校校园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德同时,也意识到了由于建设速度过快,盲目求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例如,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忽略了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建设规模一味求大,图1 目前国内的校园滨水景观忽略了校园学习生活的便利性;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生态效益等。
校园滨水地区主要就是指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地带。
滨水区域能够欣赏到水体和陆地上的不同风格、不同变化角度的景观,具有校园部其他地域所没有的特殊景观效果,它为人们提供里一片开敞的睡眠、绿地、一方明净的天空,使人们能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获得人工环境难以给予的空灵与宁静,因此它是人们喜好的休闲区域。
校园滨水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位置、功能、意义上都具有突出的地位。
优秀的校园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满足师生的日常休憩活动,达到长远的生态效益,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因而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滨水景观设计尤为重要。
2.场地分析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场地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时也成就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活动。
(1)地理分析南湖属于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区三个人工湖之一,位于大学城图3 生满青苔的湖边围栏市科技学院大门处。
湖周围森林植被较多,海拔落差大。
南湖两岸,一面临山,近水处是浅滩,有芦苇,水鸟,景色恬淡宜人,让人心灵宁静。
另一面靠一条窄道,连通足球场和足球场以及学校的主要道路。
(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在校园早期规划中,已经设计修建了部分景观,如滨湖廊道,以及一些提供休息场所的石桌椅,然而却因为常年无人打理导致年久失修,加之本地多雨,而景观没有做好防雨水措施,每每雨后路面上总有许多落叶和积水,所以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早已变得凌乱不堪,少有人问津。
据调查,平均每天在学校滨水绿地停留休息的同学不超过15人,而且大部分都在深夜,多数为情侣。
滨水绿地本是早上晨读的好地方,由于太过破败而很少有学生在此读书,大量的滨水绿地无人问津,生长了大片的杂草,其次体育场旁道路景观带宽度仅为5米,且没有入的小道。
图4 残破的石桌椅图5 堆满落叶的湖岸图6 南湖交通分析图(3)交通分析通过谷歌卫星地图的显示,南湖西北方向为学校正门及201路公交车车站;西面为塑胶体育场;向南可以到达教职工宿舍‘松云坡’。
如图所示,环南湖小道与校园主干道分离,且由于太过偏僻以致人流量远小于主干道。
经过调查,每天经过该道路的人数(非上课)小于200人次。
机动车通行量也小于10/日。
如表格所示,南湖区域除了教学时间以外,平时课余时间几乎没有人通过,通行的人群也没有在湖边停留,仅仅是经过此地前往松云坡或从松云坡方向前往学校教学区。
(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南湖地区周边为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学区,其中北面为学校主教楼以及职工宿舍;东面山腰处为学校第一教学楼,山坡上有橘子林(橘子坡);西面为学校体育场和篮球场,是同学们课余时间的运动场地;南面通向学校教师宿舍“松云坡”,并通向学校的一个机动车出入口。
(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区域周边的建筑有主教学楼和第一教学楼第一教学楼属于过去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式建筑,造型庄重大气,现以进行外部装修,重新装饰后的第一教学楼焕然一新,在保持了革命时期建筑严肃扎实的气质的同时,也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气。
主教学楼是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校后修建的新教学楼,呈“凹”字形,作为学校面向外界的门户,其较之周围建筑高大的体量和刻意营造出得肃穆气息,体现了城科院严肃认真地学习氛围。
表1 南湖景观带人流量统计表图7橘子坡3.SWOT分析SWOT分析即强弱危机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 trengths)劣势(W 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 pportunities)和威胁(T hreats),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钱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在SWOT分析之后,进而需用USED技巧来产出解决方案,USED是下列四个方向的重点缩写,如用中文的四个关键字,即“用、停、成、御”。
USED分别是如何善用每个优势?How can we U se each Strength?如何停止每个劣势?How can we S top each Weakness?如何成就每个机会?How can we E xploit each Opportunity?如何抵御每个威胁?How can we D efend against each threat?对于目前的南湖来说优势(S trengths):环境优美清净,自然植被茂盛,四季常青。
延湖土地平坦,利于设置景观小品。
如何善用优势(U sed):保持环境中的天然植被不被破坏,并使其成为能够让人放松心情、贴近自然的优美景观。
劣势(W eaknesses):因为南湖地块与主干道分离,且距离学校生活区有相当的距离,导致南湖区域每日仅有很少量的人流经过。
没有配套的环境景观设施,仅有基础的绿地和景观石垒砌湖岸。
图9 南湖湖岸现有景观如何停止劣势(S top):将此地建造跨湖步道和亲水平台,在吸引人群来此的同时也改善了周边的景观环境。
机会(O pportunities):场地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且地处的大学校区,文化氛围浓厚。
如何成就机会(E xploit):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将南湖景观带建设成符合中国古典审美情趣和现代学习生活需要的休憩场所。
威胁(T hreats):过度的人造景观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和谐,且由于夏季炎热冬季阴冷,水与温度的双重作用会对人工建筑造成严重腐蚀。
如何抵御威胁(D efend):结合中国古典造园经验,使人造设施和自然景观能够和谐共存,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技术作为基础,在能够抵抗自然环境侵蚀的同时,又可避免出现现代建筑的冰冷感觉。
4.主题确定由于校区缺乏建设完善、管理完善的滨水绿地作为同学们课余休闲、学习场所,而南湖作为学校校区最大的人工湖,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广阔的水面环境,同时也拥有基础的滨水景观设施(景观石),只需再进一步开发即可成为一个优秀的滨水绿地景观。
由于南湖周边为学校教学区,因此不能采用繁复、奢华的设计风格,同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课余休闲场所,现代主义的钢铁和混凝土未免显得过于冰冷。
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却能给人温厚、大气、典雅的感受。
然而,木结构并不能长久的抵抗环境侵蚀,所以这里采用混凝土仿木技术作为替代。
所以,此次南湖滨水绿的景观的主题为仿传统园林式的生态景观。
5.功能确定对于南湖景观带的功能定位第一:南湖及其周边绿地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净化了空气、调节了小气候,增强了这一区域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第二,南湖周边绿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户外休闲、学习和交流场所;第三,水绿交融的南湖景观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滨水景观,也是展示大学校园形象的一条重要景观带。
图10 南湖水岸6.总平面图图11 总平面7.竖向设计由于南湖区域东侧为茶山山麓,地势高耸;西侧为平坦的滨水绿地,预计设计作为休憩园区和亲水场地,因此这里着重介绍西侧的滨水绿地的竖向设计。
依照区域的各项设施的高度,将滨水绿地纵向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地面层、水面层、水下层共计六个分区。
7.1 乔木层设计乔木层主要由绿地的乔木与景观灯组成。
在湖岸以及道路节点处载重垂柳、小叶榕等较高大树木,植株高度控制在4米为适宜,由于场地周边没有高层建筑,因此植株高度不宜过高造成鹤立鸡群的突兀感。
道路两旁的景观灯除了提供照明功能之外,造型上也应符合主题,避免选用现代感强烈的景观灯类型。
由于树木会吸引观察者的视线,所以树木能够与周边其他景观元素结合形成景观的视觉中心,所以应当注意滨水区域乔木的栽植。
同时也要注意林冠线的构造是否符合使用人群的审美需求。
7.2 灌木层设计灌木层主要由绿地的绿篱、道路两旁设置的座椅以及景观石组成。
绿篱的作用是对道路系统引导人流的功能进行辅助,避免人群的无序践踏对绿地的破坏,同时也构成了景观低层区域主体。
道路两旁的座椅风格也应符合主题要求,避免现代主义风格的几何造型,采用传统风格以制造一种悠闲的休息氛围。
场地已有了适宜的景观石布置,因此不需要额外设计。
7.3 草本植物层设计草本植物层主要由湖岸的湿生植物组成。
在湖岸栽植芦苇、花叶卢竹、水竹、千屈菜、滴水观音等湿生植物,构成滨水植物群落,在增强环境的抗污染、抗破坏能力的同时,也作为连接乔木层和地面层、水面层的桥梁,弱化了生硬单调的自然湖岸线。
7.4 地面层设计地面层主要由滨水绿地草坪和道路铺装构成。
草坪在保持原本风貌的同时,应注意日常管理养护;路面采用灰色石铺装,道路边线采用鹅卵石铺装,由于场地为滨水自然坡地,具有一定坡度,所以道路中心应高于道路边线2-3㎝,并在道路边缘设置隐蔽的排水沟渠,使得道路积水可以顺畅地进入排水沟渠排入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