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门 笔记
八上生物学霸笔记+同步训练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A.身体分节
B.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辐射对称
3.水螅的身体结构便于水螅从什么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 D) A.前方
B.背面
C.上方
D.各个方向
4.下列关于海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身体由外、中、内三个胚层构成 B.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 C.体表有用于攻击和防御的刺细胞 D.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2.扁形动物 (1)代表动物——涡虫 涡虫的结构示意图:
形态结构: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 眼点 。有口无 肛门 。 涡虫的身体呈 两侧 对称,也称 左右 对称。前端(头部)感觉器官 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 定向 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 面通常有专门的 运动 器官。
生活环境:涡虫自由生活,主要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
【解析】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属于扁形 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水螅和涡虫都是多细胞动物,身 体都不分节,体表都无外骨骼。
03 基础过关
知识点 1 腔肠动物
1.下列动物不是腔肠动物的是( D )
A.海蜇
B.水母
C.海葵
D.涡虫
2.(昆明中考)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不具有的特征是( A )
9.下列属于绦虫、华枝睾吸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的是( D )
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
C.感觉器官发达
D.生殖器官发达
10.宜昌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疫区之一,预防血吸虫病的有效方法
是( D ) ①消灭钉螺 ②不接触疫水 ③管理好血吸虫病人、病畜粪便
A.①③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04 能力提升
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笔记

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笔记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笔记。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 腔肠动物。
- 代表动物:水螅。
- 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 身体几乎透明,长约1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 - 12条细长的触手。
- 主要特征。
- 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 体表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 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 其他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海蜇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2. 扁形动物。
- 代表动物:涡虫。
- 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体长为1 - 1.5厘米。
头部呈三角形,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 主要特征。
- 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 背腹扁平。
- 有口无肛门。
- 其他扁形动物: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华枝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肝脏胆管内;血吸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静脉血管内,会引起血吸虫病;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 线形动物。
- 代表动物:蛔虫。
-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 主要特征。
-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 体表有角质层。
- 有口有肛门。
- 其他线形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2. 环节动物。
- 代表动物:蚯蚓。
-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 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与其他体节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厚,称为环带。
-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四节笔记手写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四节笔记手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种类:常见的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4.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5.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经过身体只有一个切面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6.除涡虫自由生活外,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7.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8.蛔虫是线形动物。
它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9.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绝大多数线形动物是寄生的,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
10.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二.环节动物1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蚯蚓的前端。
12.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13.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生物8年级上册笔记

生物8年级上册笔记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笔记。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 腔肠动物。
- 代表动物:水螅。
- 结构特点。
- 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 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 与人类的关系。
- 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
-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 扁形动物。
- 代表动物:涡虫。
- 结构特点。
- 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这种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 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 与人类的关系。
- 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这与它们的寄生生活相适应。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 线形动物。
- 代表动物:蛔虫。
- 结构特点。
- 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到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 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 与人类的关系。
- 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会夺取人的营养,使人营养不良;蛔虫还可能在肠内扭结成团,阻塞肠道;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还可能穿过肠壁进入其他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八年级生物上册笔记

二、扁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 2.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⑴生活:寄生生活 ⑵结构 ①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 ②生殖器官发达----精巢发达,呈树枝状
(二)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与人类的关系 ——致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 1.蛔虫 ⑴生活:寄生生活 ⑵体形:两侧对称,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⑶结构 ①角质层(体表):保护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③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⑷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蠕动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一)蘑菇——多细胞真菌,菌体由菌丝构成 1.地上部分(子实体) ⑴菌盖:下方有菌褶,内有孢子 ⑵菌柄 2.地下部分(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二)霉菌——多细胞真菌,菌体由菌丝构成 1.结构 ⑴直立菌丝:营养物表面 ⑵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内部,吸收有机物 2.分类
⑴青霉
①颜色:青绿色 ②孢子着生的结构:扫帚状
(1)身体呈___辐__射__对__称____; (2)体表有刺___细____胞___________;
(3)有__口____;无___肛__门__。
二.扁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
1.涡虫 ⑴生活:自由生活 ⑵体形:两侧对称(左右对称),有利于运 动、捕食和防御。 ⑶结构
①咽(管状):捕食 ②肠:消化 ③口:排出食物残渣
气管的开口是气门(胸腹部) ⑸体表:有外骨骼,保护、防止水分蒸发、
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蜕皮) (二)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二、节肢动物(最大类群) (三)与人类的关系 1.动物蛋白:如虾、蟹 2.传 粉:如蜜蜂 3.入 药:如蝎、蜈蚣、蝉蜕 4.实验材料:如果蝇 5.传播疾病:如蚊、蜱、螨 2.甲壳类——虾、蟹、水蚤 3.其他——蜘蛛、蝎、蜈蚣、鼠妇
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知识点
腔肠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体内内部腔和肠道相连通,被称
为“腔肠动物”。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中,我们将探究腔肠动物
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就该主题进行论述,涉及腔肠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与水生腔肠动物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腔肠动物的分类
腔肠动物是动物界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分类学上被归为蠕形动
物门。
腔肠动物下分为两个亚门:刺胞动物亚门和海葵动物亚门。
其中,刺胞动物亚门包含刺胞动物和水螅动物俩大类,海葵动物
亚门则仅包含海葵类。
第二部分: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
腔肠动物的身体构造十分简单,通常没有头部和尾部。
身体呈
现长形或圆形,表面有粘液或刺。
腔肠动物体内有一个长腔,通
常被称作消化道或肠道。
消化道以前后口相连通,前口为口盘,
口盘上有毛状的口腕。
后口则称为肛门,位于体的底部。
第三部分:腔肠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腔肠动物消化道和体腔之间有强烈的互动作用,通常消化物质可以直接排放在体外。
腔肠动物通常以肉食为主,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来源,使用了口腔和口腕等器官抓住觅食。
腔肠动物的呼吸器官则直接从皮肤或者体壁吸氧。
第四部分:水生腔肠动物
水生腔肠动物是指栖息于水中的腔肠动物。
水生腔肠动物通常是一种食肉动物,以捕获浮游生物、小动物和腐肉为食,其体型通常较小。
同时,水生腔肠动物的数量往往是海中生物中的主要部分。
综上所述,腔肠动物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动物门类,可以跟人类的消化器官进行类比,向我们展现动物界的另一种精彩。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所启示。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腔肠动物笔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腔肠动物笔记多孔动物在进化史上一般认为是一个分支,腔肠动物是真正原生动物的开始。
也叫刺胞动物门(Phylum Cnidaria)腔肠动物门(Phylum Coelenterata)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本门动物一般为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先后两个部分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有些种类已经由辐射对称转变为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腔肠动物是首个拥有了双胚层的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中胶层(mesoglea),由内外胚层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起到了消化兼具循环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有口,起到了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口即为原口,处于原肠胚阶段。
出现了细胞分化为上皮、肌肉、神经、结缔四类,腔肠动物上皮细胞占优势,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
而且还包含有肌纤维,所以也被称为上皮肌肉细胞。
而且上皮细胞还具有神经一样的功能。
一般在上皮肌细胞的基部延伸出几个突起,其中有肌原纤维myofibrils,也有的上皮细胞不发达,称为肌细胞(myocyte)。
肌纤维分为横纹肌、平滑肌、斜纹肌,每个肌原纤维都是由一束细丝组成,又分为粗细两种,与高等动物粗、细肌丝相似其机制也相似。
神经网nerve net是动物界里最简单的、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是由二级和多级的神经细胞组成。
这些神经细胞会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肌肉体系。
但是腔肠动物没有神经中枢,所以其传导一般是无定向的,因此称为扩散神经网络(diffuse nervous system),但是传导速度较慢。
而且还存在没有极化的突触(即两个突起都有泡)。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堂笔记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堂笔记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典型的腔肠动物,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涡虫:典型的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寄生虫有血吸虫和猪肉绦虫。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节肢动物昆虫: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适于飞行。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第三章鱼类1.鱼的主要特征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中有许多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水就不能展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第四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青蛙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中生活。
成蛙后,尾和鳃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2.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肺比青蛙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的需求。
第五章鸟类1.鸟的飞行特点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胸肌发达,心脏四腔,循环系统结构完善,有发达的气囊。
第六章哺乳动物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为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循环腔及原始的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
第一节代表动物------水螅
一、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中,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中常可采到。
常附着和漂浮生活;习弱光;适宜水温18~22度,多以活的甲壳动物、小昆虫、小蠕虫等为食,有时捕获小鱼和小蝌蚪。
二、外部形态:辐射对称,圆筒状,一端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附着端称为基盘。
另一端有口,口长在圆锥形的突起——垂唇上。
口周围有细长的触手,一般6~10条,呈辐射排列,主要为捕食器官。
可借助触手和身体弯曲做尺蠖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垂唇:中央有口,平时关闭
三、内部结构和功能
(一)体壁与消化循环腔
1、外胚层:来源于外胚层,细胞层较薄,排列整齐,分化成六种细胞,主要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外皮肌细胞:细胞基部肌原纤维纵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缩短。
感觉细胞:细胞小,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神经细胞:分布在外胚层基部,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相互连结称为神经网。
刺细胞:防御。
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质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
水螅的刺丝囊有四种: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和两种粘性刺丝囊
腺细胞:分泌粘液和气体
间细胞: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可以分化成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2、中胶层:由内外胚层分泌的胶状物质组成,对身体起支持作用。
3、内胚层:主要有营养的功能。
内皮肌细胞:又称营养肌肉细胞,具鞭毛,营养、收缩运动;
腺细胞:分泌液有润滑和消化作用;
感觉细胞(较少);
间细胞
4、消化循环腔:由体壁围成的腔。
消化和运输营养。
(二)消化: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
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进行细胞外消化,经消化后形成一些食物颗粒,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
食物大部分在细胞内消化。
(三)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进行。
没有特殊的器官。
(四)生殖:
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精巢。
精巢为圆锥形、卵巢为圆形,受精卵发育成实心原肠胚后包上粘性厚膜形成休眠体,从母体脱落下来
次年春末环境条件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五)再生:腔肠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单独的触手不能再生成完整的动物)
(六)运动:翻筋斗运动或尺蠖运动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辐射对称: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只有上下之分,无左右之
分,适应固着和漂浮生活。
海葵为两幅对称。
(两幅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内外胚层细胞之间分泌中胶层,腔肠动物的体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这种消化腔又兼有循环的作用,它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称消化循环腔。
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它的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组织分化:
腔肠动物上皮细胞占优势,由它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
它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内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所以称为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四、肌肉的结构:皮肌细胞既属于上皮,也属于肌肉的范围。
一般在皮肌细胞的基部延伸出一个或几个细长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纤维,也有的上皮成分不发达,成为肌细胞,有的是上皮成分发达,细胞呈扁平状,肌原纤维呈单向排列,或者是2排肌原纤维呈垂直排列,也有的上皮成分发达呈圆柱状,周围有一系列的平滑肌环。
肌纤维分横纹肌、斜纹肌和平滑肌。
每个肌原纤维都是由一束细丝组成,这些丝又分粗、细2种。
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个,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为神经网。
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无定向,传导速度慢,称为扩散神经系统。
六、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
具世代交替现象。
七、有两种不同的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七、具刺细胞。
体型缘膜垂唇隔膜口道生殖腺来源水螅纲小有有无无外胚层
钵水母纲大无有有无内胚层
珊瑚纲大无无有有内胚层
第三节腔肠动物门分纲
共9000多种,分三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
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交替现象;水螅型有垂唇,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小型;生殖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或水母型不发达,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还有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群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员,其形态各不相同)
代表——薮枝虫:
螅根:群体基部的构造很像植物的根。
螅茎:由螅体上生出很多直立的茎。
螅茎上分出两种个体——水螅体与生殖体。
水螅体:有口及触手,触手为实心的,垂唇较大,其外有一透明的杯形鞘,称为水螅鞘。
生殖体:无口及触手,只有一中空的轴,称为子茎,子茎的周围,有透明的瓶状鞘,称为生殖鞘。
生殖体能行无性生殖,其一样主要靠水螅体供给。
水螅体和生殖体彼此由螅茎中的共肉连接,整个群体的消化循环腔是相通连的。
整个群体外面,包围着由外胚层分泌的一层透明的角质膜,称围鞘,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
生活史:两个阶段。
水螅型群体以无性出芽的方法产生单体的水母型,水母型又以有性生殖方法产生水螅型群体,这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完成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生殖体成熟后,子茎以出芽的方法产出很多水母芽,水母芽成熟,脱离子茎,由生殖鞘顶
端的开口出来,在海水中营自由生活,结构简单。
口、胃、辐管、环管构成水母的消化循环系,水螅水母特征之一是在伞下面边缘有一圈薄膜称为膜缘。
薮枝虫膜缘退化
浮浪幼虫: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称为浮浪幼虫。
二、钵水母纲
全部生活在海水中;水螅世代不发达;水螅型有垂唇,母型无缘膜,大型,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结构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代表动物—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营漂浮生活,体为盘状白色透明,在伞的边缘生有触手,并有8个缺刻,每个缺刻中有一个感觉器,也称触手囊,囊内有钙质的平衡石,囊上面有眼点,囊下面有缘瓣,缘瓣上有感觉细胞核纤毛,另外有2个感觉窝。
在内伞的中央有一呈四角形的口,由口的四角上伸出4条口腕。
消化循环系统比较复杂,由口进去是胃腔,位于体中央,向四方扩大成四个胃囊,由胃囊上合胃囊之间伸出分枝的和不分枝的辐管,这些辐管均与伞边缘的环管相连,水流由口进去至胃腔,经过一定的辐管至环管,然后再由一定的辐管流至胃囊,经口流出。
胃囊里面有四个由内胚层产生的马蹄形的生殖腺,位于胃囊底部的边缘,在生殖腺内侧,长有很多丝状的结构称为胃丝,也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其上有很多刺细胞,胃丝也起着保护生殖腺的作用。
钵水母为雌雄异体,受精卵经完全均等卵裂形成囊胚,再由内陷方式形成原肠胚,此时胚胎表面长出纤毛,称为浮浪幼虫,在海水中发育一端时期,称为小的螅状幼体,有口和触手,可营独立生活,然后进行横裂,由顶而下分层为钵口幼体,再进行连续分裂形成一个个碟状个体,称横裂体,横裂体成熟后脱离下俩,称为碟状幼体,由它发育成水母成体。
三、珊瑚纲: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有口,隔膜;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代表动物——绿海葵
体形:圆柱状,无骨骼,一端附于海中岩石或其他物体上,该端称为基盘,另一端有口,呈裂缝形,口周围部分称为口盘,其周围有几圈触手,触手上有刺细胞,可用以捕食,食物经口,进入口道,口道壁是口部的外胚层细胞褶入形成的,在口道的两端各有一纤毛沟或称口道沟,纤毛沟内壁的细胞具纤毛。
消化循环腔:有隔膜,隔膜是由体壁上内胚层细胞增多相内突出形成的,在两层内胚层之间为中胶层。
隔膜的作用,主要为支持,并增加哦消化面积。
根据隔膜的宽度可分为一、二、三级,只有一级隔膜与口道相连。
在隔膜的游离边缘有隔膜丝,隔膜丝主要由刺细胞和腺细胞构成,能杀死摄入体内的捕获物,并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肌肉较发达,在较大的隔膜上都有一纵肌肉称为肌旗。
海葵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长在隔膜上接近隔膜丝的部分,由内胚层形成。
无性生殖为纵分裂或出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