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070518

合集下载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导言: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中药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中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实用的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药商品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药商品学的内容设置中药商品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药商品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介绍中药商品的概念、范围和分类,使学生对中药商品有个整体的认识。

2. 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介绍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流程,如中药材的采集、炮制和制剂的加工等,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

3. 中药商品的质量评价:介绍中药商品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外观、理化指标、控制标准等,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质量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4. 中药商品的贮藏与保管:介绍中药商品的贮藏与保管方法,如防潮、防虫、温湿度控制等,提高中药商店的管理水平。

5. 中药商品的市场销售与推广:介绍中药商品的市场销售和推广策略,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的销售技巧和市场调查方法。

二、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方法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探讨: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案例分析: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引入实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 实践操作与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操作,如中药材的炮制和制剂的加工,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与实践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中药材市场、药店和制药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商品的市场环境和实际经营管理。

4. 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中药商品学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培养和培训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药商品学作为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不仅涉及传统中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还包括中药茶、中药饮品、中药保健品等现代中药商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当前的医疗行业中,中药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相对应的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对于中药商品学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较强的中药商品分析和评价能力。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和总结中药商品学的核心内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2. 探讨适合中药商品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3.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中药市场需求;4. 提出可行的教学改革建议,促进中药商品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饮片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别学、中成药学、中药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中药学基础知识中,主要包括药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用量等知识。

中药饮片学是中药商品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学习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加工制作技术、贮藏和保管等知识。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指对中药商品的来源、性状、药效、配伍、加工、贮藏、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教学和研究。

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提高中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1.中药商品的来源和质量标准:介绍中药商品的来源与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鉴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等内容。

2.中药商品的性状和药效:对中药商品的性状和药效进行介绍与讲解,包括药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含量测定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药商品的特点和功效。

3.中药商品的配伍与加工:介绍中药的药材配伍原则和中药炮制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配伍规律和加工方法。

4.中药商品的贮藏和运输:讲解中药商品的贮藏要求和运输技术,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中药商品的市场营销:介绍中药商品的市场分布、销售渠道和宣传策略,使学生了解中药商品在市场营销中的相关知识。

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中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辅以实际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商品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上不仅要教师讲授知识,还要开展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药商品学涉及到较多的图表、实物和工具,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实物展示和图表演示等,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的认知能力:通过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商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来源、性状、药效、配伍、加工、贮藏、运输、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药商品学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商品的加工技术和贮藏运输技术等。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070518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070518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中药分析鉴定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药材商品的来源、性质、购销、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和检验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括中药材商品的来源、产销、采收加工、性状、品质规格、鉴别、贮藏和用途。

要求掌握中药材发展史、药材分布、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商品特征及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中药商品学及其商品特点、中药材商业和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概况、中药商品的管理法规及质量标准、中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进出口概况等)。

中药商品学课程为中药资源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限选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

2、掌握中药商品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

掌握中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3、掌握96种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商品特征、规格等级、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质量要求等。

4、熟悉中药商品的命名、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

熟悉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以及中药商品的鉴定。

5、熟悉5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商品特征。

6种中成药剂型特点及典型药物的处方组成、主治、注意事项、包装及市场需求等。

6、了解76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药商品学》第一版(张贵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中药商品学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其中理论为27学时,实验为18学时。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

《中药商品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5278B建议课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等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中药商品学》是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用药观念~具备从事中药商品的生产、商贸、检验、临床应用和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等能力。

它要以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化学技术的学习为基础~掌握中药商品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商品的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质量标准与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资源、采收与加工、炮制、市场流通的常用中药材鉴别、中成药鉴别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保证中药在流通领域中商品质量为线索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典型中药的质量管理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20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药品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各类常用中药商品的来源、品质特征、质量要求,常用中成药鉴别等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物购销工作打好基础。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商品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
1. 中药商品的生产:包括中药饮片的加工制作、中成药的制剂与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中药商品的管理:介绍中药商品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体系、市场监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3. 中药商品的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

4. 中药商品的质量控制:介绍中药商品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课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药商品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中药商品的生产、管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药商品市场上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中药商品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中药商品的生产和市场环境,加深对中药商品学的理解。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1. 引言1.1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中药商品和非药品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中药商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药商品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商品的基本概念、分类、质量要求等;实践内容则包括中药商品的鉴别、质量控制、运输存储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商品的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药商品学的教学需要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对于培养学生的中药商品学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医药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不断探讨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药商品学教学的发展,为中医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正文2.1 中药商品学的理论内容中药商品学的理论内容是中医药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鉴定、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质量评价等内容。

中药基础理论是中药商品学的基础,包括中药的药性、归经、药性归经相配、药物理性、药物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理论。

这些理论对于了解中药的特点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是中药商品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进行鉴定,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化学是中药商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等,为中药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药用植物学和药用动物学是中药商品学中涉及的内容之一,研究中药材的来源、分类、性状等,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商品学的理论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分类、性能、用法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中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的种类、质量标准、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设计与包装、营销策略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1.中药的种类与质量标准:介绍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特点,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方法。

2.中药市场调查与预测:分析中药市场的概况、特点和趋势,了解不同中药品种的市场需求并进行市场预测。

3.中药产品设计与包装:讲解中药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配伍、剂型选择、包装设计等内容。

4.中药营销策略:介绍中药营销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渠道选择、广告推广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药市场调查报告、中药产品设计案例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际情况。

3.分组讨论与小组作业: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一些与中药商品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中药市场、中药生产企业、中药产品展会等地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中药商品的市场环境和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中药商品学的理解。

5.案例教学: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药商品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中药商品的特点和策略,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和评价能力。

中药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兼顾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理解和应用于实际中药商品的设计和营销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中药分析鉴定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药材商品的来源、性质、购销、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和检验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括中药材商品的来源、产销、采收加工、性状、品质规格、鉴别、贮藏和用途。

要求掌握中药材发展史、药材分布、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商品特征及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中药商品学及其商品特点、中药材商业和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概况、中药商品的管理法规及质量标准、中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进出口概况等)。

中药商品学课程为中药资源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限选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

2、掌握中药商品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

掌握中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3、掌握96种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商品特征、规格等级、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质量要求等。

4、熟悉中药商品的命名、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

熟悉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以及中药商品的鉴定。

5、熟悉57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商品特征。

6种中成药剂型特点及典型药物的处方组成、主治、注意事项、包装及市场需求等。

6、了解76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药商品学》第一版(张贵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中药商品学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其中理论为27学时,实验为18学时。

共十四章。

本课程有3部分,上篇为总论,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内容为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命名及分类、发展史、经营与管理、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包装与贮藏、商品的贸易等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中篇,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主要内容为中药材商品,重点论述了药材资源的概况与采收、加工、炮制的通则,详细阐述了药材的来源、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质量要求和贮藏等基本技术和方法;第三部分为下篇,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四章,主要内容中成药商品,为以范例的形式收载了部分常用的中药制剂,为进一步完善中药商品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上篇总论(6学时)
第一章概论(2学时)
掌握:
1、中药商品学研究内容及任务。

熟悉:
1、中药商品的命名,中药商品的分类。

了解:
1、中药商业的起源与发展、中药商业机构。

第二章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1学时)
熟悉:
1、中药商品企业及经营特点,中药商品流通环节与管理。

2、中药经营管理的法规。

了解:
1、中药的价格与广告
第三章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0.5学时)熟悉:
1、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第四章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0.5学时)
熟悉:
1、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
第五章中药商品的贸易(1.5学时)
熟悉:
1、中药商品对外贸易的历史。

2、中药进出口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中药商品的鉴定(0.5学时)
熟悉:
1、中药商品的鉴定。

中篇中药材商品(20学时)
第七章中药资源与道地药材(1.5学时)
掌握:
1、中药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

熟悉:
1、中药资源的分布和保护。

了解:
1、中药的开发与利用。

第八章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0.5学时)
掌握:
1、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和方法。

1、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和传统采收方法。

了解:
1、产地加工通则。

第九章中药材的炮制
(自学)
第十章植物类药材(14学时)
掌握:
1、83种重点药材(何首乌、牛膝、川牛膝、附子、黄连、白芍、厚朴、五味子、延胡索、苦杏仁、黄芪、肉桂、甘草、黄柏、沉香、人参、三七、白芷、防风、柴胡、紫草、地黄、桔梗、党参、木香、麦冬、当归、黄连、延胡素、羌活、白术、泽泻、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山药、天麻、川芎、大黄、甘草、丹参、苍术、黄芩、丹参、沉香、钩藤、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檗、大青叶、番泻叶、菊花、金银花、红花、西红花、五味子、砂仁、豆蔻、巴豆、连翘、枸杞、葶苈子、马钱子、苦杏仁、桃仁、麻黄、广藿香、薄荷、肉苁蓉、石斛、虫草、茯苓、乳香、没药、血竭、青黛、冰片、五倍子)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熟悉:
1、44种药材(赤芍、葛根、防己、黄芩、川乌、板蓝根、郁金、百部、石菖蒲、黄精、莪术、姜黄、苏木、五加皮、辛夷、吴茱萸、栝楼、小茴香、山茱萸、木瓜、金樱子、枳壳、化橘红、栀子、五加皮、通草、独活、蛇床子、女贞子、紫苏叶、广藿香、夏枯草、荆芥、玄参、巴戟天、茜草、瓜蒌、款冬花、苍耳子、蓼大青叶、天南星、石菖蒲、百部、重楼)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第十一章动物类药材(3.5学时)
掌握:
1、11种重点药材(海马、海龙、蟾酥、蛤蚧、金钱白花蛇、乌梢蛇、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羚羊角)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熟悉:
1、8种一般生药(地龙、水蛭、珍珠、蛤蟆油、蕲蛇、阿胶、羚羊角、龟甲)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了解:
1、动物类药材的分类、动物类药材的鉴别。

第十二章矿物类药材(0.5学时)
掌握:
1、矿物的性质;
2、2种重点药材(朱砂、龙骨)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熟悉:
1、5种一般药材(芒硝、石膏、雄黄、滑石、信石)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贮藏等。

1、矿物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下篇中成药商品(1学时)
掌握:
1、中成药剂型与特点。

熟悉:
1、中成药概述、中成药各论。

2、熟悉品种:六味地黄丸、川贝枇杷糖浆、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水、伤湿止痛膏、红花油。

了解:
1、中成药的鉴定。

中药商品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中药分析鉴定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到中药材饮片厂和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实践性考察,以考察药材市场经营的药材商品为中心同时考察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经营方式。

对课本上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亲身实践,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掌握药材及药材商品形状与规格等级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中药材的商品特征、规格等级,了解药材与药材市场的经营情况。

三、实验教材
张贵君主编,《中药商品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四、实验考核
无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写出实践考察报告。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年
2.《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