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市戴湾镇:小药材种出大产业

合集下载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种植资源。

山东中药种植主要集中在泰山、黄河流域和鲁北地区。

山东的中药种植以泰山地区为主。

泰山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种植许多中药材,如黄芪、参、白及等。

其中,黄芪是山东中药种植的重点,泰山地区种植的黄芪质量高,被誉为“泰山黄芪”。

黄河流域地区也是山东中药种植的重要区域。

该地区土壤富含黄河冲积物质,适宜种植一些对土壤要求较高的中药材,如沙参、当归等。

鲁北地区也有一些中药材的种植,如川芎、红景天等。

这些中药材在山东的鲁北地区生长良好,品质优良。

山东中药种植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山东的中药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农村飞出“金凤凰”珍稀中药材带动村民脱贫

农村飞出“金凤凰”珍稀中药材带动村民脱贫

农村飞出“金凤凰”珍稀中药材带动村民脱贫《芈月传》曾热极一时,剧中小皇子赢荡被杀人蜂害得生命垂危的桥段,估计不少影迷都有印象;而剧中救他一命的解药,你还记得吗?没错,它就是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花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之一。

这味《芈月传》里的秦王宫都没有的珍贵药材,如今在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上东村却并不难寻,而且它已经变成了带领当地妇女脱贫致富的宝贝————原来,这里有一家珍稀名贵药材科普示范基地。

11月初,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沤江镇,探寻基地负责人李福珍带领大伙儿致富背后的故事。

孩子病愈后,她萌生种药材的心思挽起袖子、穿上雨靴、拿起锄头,刨土、下苗、培土…………11月1日,当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城————郴州市桂东县珍稀名贵药材科普示范基地时,基地负责人李福珍正在耐心地为农户进行讲解,手把手示范教导,忙得不亦乐乎。

现年38岁的李福珍中等个头,一头乌黑的长发散落在肩上,手指粗壮。

见到记者,她面带微笑,忙不迭的介绍起自己的“宝贝”来。

“这个有半斤重,能卖60元。

”李福珍指着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七叶一枝花根茎介绍道。

目前,珍稀名贵药材科普示范基地和红珍特色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珍稀名贵中药材500余亩,品种20余种,主要种植七叶一枝花和黄精、奶参等,年总产值达到了500多万元。

不过,李福珍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种名贵中药材。

当年,李福珍从农校毕业后多次尝试创业,也曾南下广东打工。

刚结婚时,因为家境贫寒,她连第一次访亲时的家电,都还是公婆为撑门面向亲友临时“借”的。

但李福珍没有抱怨,而是和丈夫一道不断探索致富门道。

她在寒口乡赶圩场摆过摊,开过服装店、副食店、饮食和药材收购店。

摆摊开店的经历给李福珍积累了不少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

她敏锐地发现,在桂东县各个圩场,常有不少外地商贩特意开车来收购中药材原料,而老百姓只是零星销售,往往供不应求。

随即,李福珍便加入了中药材中介商行列。

而在与广东、河北、安徽等药材公司交易过程中,她又察觉,名贵中药材倍受欢迎,市场需求量很大。

严振华:药材老板的萝卜致富经 - 种植新闻

严振华:药材老板的萝卜致富经 - 种植新闻

严振华:药材老板的萝卜致富经-种植新闻近日,笔者和朋友驱车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黎川县德胜镇茅店村的大坪药材种植基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的萝卜顶着墨绿滴翠的缨儿,葱郁一片。

山脚下,十多位妇女用山间的泉水清洗白生生的大萝卜。

旁边,几个男人正在给干净的萝卜打包、上秤、装车。

再远处的田里,还有十来位村民正在拔萝卜。

基地的主人叫严振华,今年42岁。

从20岁开始,他就外出闯荡做生意。

其中,做得最多的就是药材生意。

他发现市场上七叶一枝花这种药材供不应求,便萌生了自己种植的想法。

2022年,他先后到福建宁化、浙江衢州等地学习考察七叶一枝花种植技术。

野生七叶一枝花生长于海拔700—1000米地带的山谷、溪涧边,阔叶林湿地;最宜生长于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肥沃的砂质壤土。

他发现老家地处高山,地理环境、气候都非常适宜种植。

去年3月,他和朋友投入360万元,成立德胜镇大坪药材种植合作社。

在老家茅店村的大坪、里畲、谢家三个村小组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七叶一枝花。

明明是药材基地,怎么就种上萝卜呢?严振华介绍,土地平整后,他以每棵1.2元的价格四处收购野生七叶一枝花苗种植。

因为种植时间紧,去年只种植了60多亩。

那剩下的400多亩土地就先放着吗?严振华想,这片土地是荒了20多年的农田,非常肥沃,不能这样浪费了。

再则,地放着容易长草,不利于药材种植。

黎川蔬菜需求量大,但本地专业种植的较少,不如先种点蔬菜吧。

后来,他选择了种植400亩的萝卜和60亩的大蒜。

果然,黎川本地萝卜种植非常少,而他种的萝卜大获丰收。

400亩萝卜,产量100多万公斤。

他的萝卜不打药、不施肥,个头适中,是纯粹的高山有机萝卜,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他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批发给县里四大超市,再请人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零售,每天销量近1万公斤,销量额近2万元。

60亩大蒜长势良好,按照亩产鲜蒜500公斤,总产值达54万元。

两项收入,除去成本纯利润达100多万元。

严振华致富的同时,也为周边村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的通知

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的通知

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清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05•【字号】临政发〔2018〕 17号•【施行日期】2018.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的通知临政发〔2018〕1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现将《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临清市人民政府2018 年12 月5 日临清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方案》、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2018-2030年)的通知》(聊政发〔2018〕35号)精神,全面振兴我市中医药事业,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医药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服务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明显提高。

基层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小桑黄成就大产业

小桑黄成就大产业

Cover Story 42封面文章乡村探路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历史上,黄河干流两次流经临清。

改道后,在临清留下了13万亩的沙河地。

沙河地并无神奇之处,然而这沙河地上遗留下来1万多株古桑树上金灿灿的桑黄却了不得。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已有2700年的药用历史。

临清地处黄河故道,拥有2000多亩平均树龄五六百岁的古桑树,年产野生桑黄1500公斤左右。

该区域产出的野生桑黄,经过多部门、多专家检测,被评定为正宗桑黄,抗癌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产出的桑黄。

桑黄的药用功效在古书中早有记载。

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描述:“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

”《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临清桑黄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古书中最早记载的桑黄。

谱尼报告显示临清桑黄是所有送检样品中三萜、多糖、总酚、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曾经在第二届中国(临清)桑黄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野生桑黄确实好,但由于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变野生桑黄为人工种植桑黄,这无疑是一大变革。

为了扩大桑黄产业的规模,清源正本公司承担了规划建设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重任,探索桑黄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清源正本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教授签约,成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科研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签约,成立黄河故道桑黄博士工作站,促进桑黄产业的科技创新。

2021年,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分别在临清设立了中国菌物学会临清市食用菌研发中心学会服务站、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临清市桑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基地。

桑黄产业的崛起清源正本公司总经理王荣祥被业内人士亲切称为“桑黄王”。

他将“树疙瘩”送给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鉴定之后,才知道这个“树疙瘩”真是个好宝贝。

从此,王荣祥便与这“树疙瘩”结了缘。

王荣祥带领清源正本公司通过内引外联、高端引智,先后落成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并且依托山东大学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的见证。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实例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实例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实例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积极推动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不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还有效缓解了城乡差距,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将介绍几个成功的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实例。

第一个实例是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的温室草莓产业。

阳江市江城区因气候条件适宜,特别适合草莓种植。

为了发展草莓产业,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育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持农民通过合作社种植草莓。

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贷款支持,还组织农民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通过这种模式,草莓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乡村经济发展迅速。

第二个实例是山东省临朐县的薄皮核桃产业。

临朐县位于中国著名的核桃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为了发展核桃产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核桃种植,提供核桃树苗和技术指导,并且组织核桃销售。

同时,通过建设核桃专业合作社和核桃加工厂,农民不仅能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还能够加工核桃,提高附加值。

如今,临朐县的核桃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个实例是四川省安岳县的螺蛳养殖产业。

安岳县因地处丘陵山区,水草丰盛,非常适合螺蛳的生长。

为了发展螺蛳养殖产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养殖螺蛳,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补贴,并且帮助农民开展螺蛳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通过发展螺蛳养殖产业,安岳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土壤污染和水产养殖过度依赖的问题,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这些实例说明了中国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王庆柱: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王庆柱:大山深处的“领头雁”文/孟祥江17年前,在济南生意做到年收入近百万的他,毅然放弃红火的生意和安逸的生活,重回大山深处的家乡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17年后,村人均收入从不足200元剧增至1.7万元。

那个本地人不愿呆、外地人不愿来的“空壳村”“光棍村”,一举成了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中草药之乡”。

他,就是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庆柱。

多年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尽心尽力,成绩斐然: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济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济南市党代表、济南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情系桑梓,重回故里再创业“出门靠走、吃水靠挑、吃饭靠天……”曾经的双泉庄村与世隔绝,举步维艰。

“大姑娘垫栏不嫁双泉”。

曾经,这句话在马山镇广为流传。

因为穷,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到双泉庄村,这种情形持续了10年。

双泉庄村位于马山镇东北角的最偏远山区,距离镇驻地7公里。

沿盘山路向双泉庄村走,绵延几公里全是土路,阵雨之后,骑着自行车没多远,车轮上就沾满了黄泥,又厚又黏,车轮再也转不动,只能下车拿螺丝刀把泥巴捅掉。

就这样走一段就得停下来清理半天,再走一段再清理……骑的时间不如Wang Qingzhu: A Pioneer in the Deep Mountain 中共长清区委书记王勤光(前排左2)调研扁鹊康养小镇项目。

Wang Qinguang, secretary of the CPC Changqing District Committee, inspects the project of Bian Que Health-care Town.停的长,干脆把车子扛上肩膀,步行上山……这就是2001年王庆柱进村时的情景。

有一次,王庆柱邀请生意伙伴回老家,正赶上下雨,车陷到泥水中,半天没拖出来。

这么一折腾,生意伙伴的投资意向也泡了汤。

王庆柱觉得既丢人又心痛,回乡摘掉“穷帽子”的想法愈来愈强烈。

正值此时,马山镇干部多次“点将”,上门动员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带领家乡致富发展。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小山楂带动乡村振兴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小山楂带动乡村振兴作者:亓秀宝吕磊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08期庞家庄村是一个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南部山区的小山村,村民们长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及花椒、山楂等经济作物,由于粗放管理、收入微薄,以致于很多村民直接砍掉了二三十年树龄的山楂树,种上玉米就外出打工了。

2011年,回村大学生亓宪瑞成立了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周边传统种植模式。

如今,万邦的山楂制品在京东电商销售平台上跃居首位。

3月4日,在万邦食品有限公司,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在外大学生们回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了,庞家庄村及周边村庄的土地上都栽上了小红星山楂,村民成了上班族,守着自家的土地,日子越过越好了。

组织6个村200余名党员,在山楂产业链上建起党建联合体在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党建展厅,每隔几天就会迎来各界的参观者。

2020年,万邦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庞家庄村党支部、绿凡崖村党支部、李条庄村黨支部、蔺家庄村党支部、吕家楼村党支部、渐河村党支部的共计200余名党员成立了“星火”党建联合体,6个村党支部与万邦食品公司党支部“抱团”,共同谋划区域发展,实现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党建基础。

“周边几个村都通过土地流转栽上了小红星山楂,现在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公司统一提供树苗,统一回收山楂,统一教授种植管理技术,村民收益也有了成倍的增长。

”星火党总支书记、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亓宪瑞表示。

2020年4月,万邦食品公司为6个村的村民免费发放了20000株山楂树树苗,这些树苗都已达到4年树龄,公司在15年内按保底价格回收小红星山楂鲜果。

今年,这批树苗即可迎来大面积坐果,村民可以立即享受山楂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山楂鲜果,“星火”党建联合体推动村、农户、企业融合、共赢发展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在家门口开开心心上班,山楂流水线让村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产业发展得好,才能让更多的村民愿意留在村里过更好的生活。

农民郭金海: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 种植新闻

农民郭金海: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种植新闻眼下正是春播季节,走进千斤沟镇意合村郭金海承包的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农民驾驶着大型拖拉机穿梭于地头,正在进行耕作作业,他们不是种植农作物,而是收获,收获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黄芪。

郭金海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农民,近年来,他联系了3位志同道合的农民积极流转土地发展马铃薯、蔬菜等特色种植。

通过实地考察,咨询相关技术人员,他了解到村里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黄芪的生长和发育。

而且中药材易于管理,不受时间限制,农民们可以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播种和收获,不耽误其它农作物的种植。

同时,比起传统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的收益要提高两三倍。

去年,郭金海将目光瞄准中草药市场,种植了80多亩黄芪,将人工种植变为机械化种植,节省了籽种和人力等种植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细心栽种和精心管理,郭金海种植的黄芪长势良好。

目前是播种的季节,郭金海将黄芪收获后,作为苗木进行二次栽种。

郭金海坦言,种药材赔不了钱,它资本少,投资小,但每亩地的产量好的能起一千斤,平均七、八百斤,卖价三块钱一斤,效益十分看好。

郭金海种植中药材获得成功,为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对于世代以种庄稼为生的农民来讲,投资小、见效快,销路还不愁的中药材种植业犹如一剂致富的“良方”。

千年黄河故道百年临清桑黄临清市桑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千年黄河故道百年临清桑黄临清市桑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为进一步加快特色优势产品上行步伐,推动品牌兴农强农助农,根据临清市农业发展状况及品牌发展规律,挖掘农业独特价值,充分结合产品属性和农产品上行需求,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及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百仕达地标产业有限公司成功推出了“临清桑黄”区域公用品牌,并以其为主导打造桑产业全链条产品体系,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临清桑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临清黄河故道区域内有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古河堤,总面积1万多亩,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一万多株古桑树树龄多在300年左右,其中一千余株明清时期的古桑树,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

近年来,临清市十分重视古桑树群的合理开发利用,逐渐将其培育成为特色产业之一,为此成立黄河故道古桑研发中心,并联合桑黄企业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发展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桑黄产业,以药材提取、中药饮片等环节形成产业链,打造中国“桑黄之都”。

“临清桑黄”品牌形象诠释:以“印章”的形式作为品牌标志的整体框架,印章是身份的象征,也代表了诚信、责任和品质。

以“临清桑黄”作为品牌标志的核心,直接突出主题,以篆刻的形式通过创意设计呈现出来,结合融入“印章”,笔画结构犹如棵棵百年古桑,苍劲有力。

整体图形古朴沉稳,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造型结构体现了运河文化、古道文化,整个品牌形象寓意了在具有得天独厚的桑产业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之下,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努力打造临清桑黄”金名片,用历史和责任为品牌背书。

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便已有“桑寄生”的药物功效记载;《本草图经》云:“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

当代学者公认桑黄为生物抗肿瘤领域药效第一的药用真菌,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实验证实,桑黄具有非凡的活化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可帮助术后放疗和化疗患者恢复并强化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防止肿瘤复发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转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临清市戴湾镇:小药材种出大产业
出处:网络转载2014.01.21 09:54 来源:聊城日报责任编辑:庞小琼浏览34次
分享到:0
【导读】中药材种植并非戴湾镇的传统,但近几年来,山东临清市戴湾镇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却越来越到,
截至2013年年末,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3500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优势逐步凸显……
中药材种植并非戴湾镇的传统,但近几年来,山东临清市戴湾镇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却越来越到,截至2013年年末,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3500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优势逐步凸显。

据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戴湾镇将继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现代中药项目为载体,积极发展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力争种植规模扩大到4000亩。

招来一个新项目带动一个新产业
临清市魏湾镇景庄村年近60的村民路兴喜翻看着合作社印发的中药材种植材料,“去年种了12亩板蓝根,每亩收益3000多元,庄上种金银花收益更高,俺就学习下,来年开春也种金银花。

”景庄村是远近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大村,但其实村里种植中草药的起步时间并不早。

2010年,戴湾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吸引了一个特殊的项目,中药材加工项目。

原来,项目负责人是本地人,在戴湾镇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准备回家乡投资建厂,加工中药材。

当时景安良当选村支书不久,正在寻找提高村民收入的路子,他从曹建华那里获悉,种植中药材的收益要远高出种植粮食作物。

替村民做个试验。

抱着这个想法,景安良和一些朋友在200多亩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

“虽然比较费工费时,但是第一年每亩地赚了4000多元。

”第一批参加中药材种植的景安柱告诉记者。

村支书的试验成功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被带动了起来,目前,全村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

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

握指成拳力量大抱团同闯大市场
“今年中药材的收购价格应该比2013年价格高一些,我们合作社将继续种植板蓝根和金银花为主。

”今年伊始,景安良匆匆赶到河北安国,采购中药材种子及其相关农资,“种植中药和种粮食不同,种子要找货源,农药化肥也是专用的,这些都需要联系。


景安良说的合作社是2012年成立的安良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因为随着种植中草药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意识到“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抱成一团,共同闯市场。

在戴湾镇政府的支持下,景安良和村民们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帮助种植户联系农资供应商,解决种子、肥料等一系列农资的购买问题。

据该镇工作人员介绍,“戴湾镇围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产业型党支部与合作社,把党员和致富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使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通过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促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了支部与合作社、基地与农户互动共振的新格局。


龙头带动作用强现代农业发展快
1月19日,临清市魏湾镇合众正源现代中药公司总经理曹建华正在核对今年3月份的查体名单,“往年查体只针对企业下属员工,今年打算扩大到中药材种植户。

”对种植户进行体检,是为了下一步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做准备。

曹建华说,中药材深加工对每一个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包括种植环节,种植户的身体健康情况也在公司的生产记录中。

据了解,合众正源现代中药公司的生产车间和设备已基本调试完毕,预计近期即可试生产。

据该镇工作人员介绍,合众公司作为当地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当地中草药种植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预计公司投产达标后,将进一步推动本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户收入。

曹建华介绍,公司将采用标准化生产,全部投产后年处理药材量可达3000吨。

“目前和合作社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将和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保障广大种植户的利益。


据了解,戴湾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发展期中草药种植产业,该镇将陆续对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重点品种进行国家GAP认证,进一步提高我镇中药材产业知名度,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