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Ⅳ期,长达数年,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疤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再通。
主要特征
KD的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大多数CAA发生在 近侧区及其分支,直径≥8mm的CAA的动脉不太可能恢复到正常形 态
发生率:不完全川崎病约占总病例的10%。 注意:不是轻症,恰恰相反,此型多发于高危人群, 冠脉瘤发生率更高,预后相对更不好。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
患儿具有发热≥5d,但是在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 或3项,都应该考虑不完全川崎病。
不完全KD的症状出现频度分别为发热75%,结膜变化75 %,四肢末端改变70%,口唇变化65%,皮疹50%,颈 部淋巴结肿胀出现频度较低35%。因此不完全KD中,以 发热及恢复期肢端膜状脱屑多见,而颈部淋巴结肿胀少 见。
不完全川崎病
事实上,约有15-20%的KD患者是不完全KD。如果不存在5个 或更多的主要症状,在排除其他情况下,而又怀疑KD者, 可以被诊断为不完全KD。因为心血管异常在不完全KD患者 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当发热存在时,CAL的发生发展并不少 见,因此,即使患者少于5个上述症状,也应该进行KD评估 ,而不应视为轻度病情。不完全KD的诊断不能仅依据KD的 主要症状,例如,婴幼儿卡介苗接种部位在1年内出现的发 红和结痂以及 ≥4岁的儿童出现的多灶性颈淋巴结肿大都 是KD的特征。
的儿童,冠脉管腔内径介于正常冠脉内径的1.5-4倍。 巨大冠脉瘤:冠脉管腔内径>8mm,≥5岁的儿童,管腔
内径>正常冠脉内径的4倍。
诊断标准
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 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川崎病健康教育PPT

患者康复与复 诊检查
患者康复与复诊检查
川崎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川崎病一般在 治疗后数周内逐渐康复,但仍需注意并 遵医嘱进行复诊检查。 复诊检查的重要性:复诊检查可以及时 评估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理支持与家 庭关怀
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川崎病患者及 其家庭可通过获得心理支持来应对 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家庭关怀: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患 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温暖、 支持和理解。
川崎病健康教育PPT
目录 引言 早期诊断与治疗 预防与日常护理 患者康复与复诊检查 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 结论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儿童 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血管病,主要 影响小儿的动脉血管。 川崎病的症状:高热、皮疹、结膜 充血、咽峡炎、手足红、颈淋巴结 肿大等。
早期诊断与治 疗
早期诊断与治疗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通过观察儿童的症 状和进行相关血液检查。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炎药物 、免疫球蛋白治疗等。
预防与日常护 理
预防与日常护理
川崎病的预防:目前尚无特定 的预防方法,但家长可以注意 儿童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个人 卫生。
川崎病的日常护理:给予儿童 充足的休息、饮食上要注意摄 入充足的营养、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等。
结论
结论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血管病,正确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儿童的康复十分重 要。
家长应重视川崎病的预防和日常护理, 同时给予患儿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家庭关 怀。
结论
定期复诊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治 疗效果,避免潜在的并发症的 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

调整饮食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孩子的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
适当锻炼
在孩子康复期间,应鼓励孩子进行 适当的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 疫力。
04
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
新型免疫调节剂
针对川崎病免疫系统的异常,研究者正在探索新型的免疫调 节剂,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
靶向治疗
针对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研究者正在 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更精确地控制疾病进程。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川崎病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降低川崎 病的发病率。
健康宣教
加强川崎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川崎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高危人群监测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 的川崎病病例。
治疗手段创新
新药研发
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川崎病治疗新药的研发,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治疗药物。
联合治疗
探索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05
川崎病的未来展望
诊疗技术发展
早期诊断
借助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影像学手 段,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准确
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精准治疗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 究,为川崎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精准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建立更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预 测川崎病患者的远期健康状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预防策略优化
康复治疗
关注川崎病患者的康复需求,发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川崎病诊治专家共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川崎病概述 • 川崎病的治疗 • 川崎病的预防与护理 • 川崎病的研究进展 • 川崎病的未来展望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引言川崎病,又称混合性血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疾病,起病急骤,可累及多个器官。
该病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和相关评估参数。
诊断标准川崎病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国际儿科学会议上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The 5th Revised Indian and American Criteria)。
根据该标准,川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 5 个主要标准中的至少 4 个:1.持续发热:持续 5 天以上的高热(≥ 39℃),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或热型不符合抗生素反应。
2.蜜糖舌炎:舌黏膜出现鲜红的草莓状疹,伴随舌苔脱落。
3.双手掌红肿:双手掌红肿,可伴指甲剥脱;4.双脚足底红肿:双足足底红肿,足底可出现鲜红的草莓舌状疹;5.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性肿大,主要位于颈部区域。
在诊断川崎病时,如果孩子符合上述 4 个主要标准中的 3 个,但同时具备以下4 个附加标准中的至少 2 个,则也可被诊断为川崎病:1.口腔黏膜改变:咽炎、嘴唇炎、舌下疹等。
2.枕部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 1.5 厘米。
3.皮疹:包括四肢上非特异性皮疹、躯干红斑或斑块,或是紫疹。
4.结膜炎:双侧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结膜红斑。
评估参数除了诊断标准,还有一些评估参数可以辅助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1.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在川崎病发病早期往往异常升高。
2.心肌炎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钙蛋白T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其临床表现可能与川崎病相关。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病变,例如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瘤形成。
4.足背动脉超声: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早期评估年幼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5.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是评估川崎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瘤、心功能降低等。
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其特点是高热、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本文将对川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可能是引发川崎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典型病例的特点是高热持续5天以上,并伴有以下症状: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红肿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川崎病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表现为心血管病变、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等。
三、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依据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一般来说,如果患儿出现高热5天以上,并伴有上述典型症状,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性。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诊断川崎病有一定帮助,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四、治疗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
一般来说,患儿被确诊为川崎病后应及早开始治疗,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炎症反应,而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五、预后大部分川崎病患儿经适当治疗后病情能够缓解,预后良好。
然而,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等。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就医,并严格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复诊。
六、预防目前尚没有特效的川崎病疫苗,但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定期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降低川崎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针对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及早治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预防方面,尚无特效疫苗,但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护理课件

公共卫生管理与政策建议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制定相关政策
制定针对不典型川崎病的防控政策,为防控工作 提供政策支持。
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
05 不典型川崎病的 案例分享
成功诊断与治疗的案例
案例一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 治疗护理课件
目录
• 不典型川崎病的概述 •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 不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护理 • 不典型川崎病的预防与控制 • 不典型川崎病的案例分享
01 不典型川崎病的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不典型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 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 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家庭护理指导
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 庭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04 不典型川崎病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以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 众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特点
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 易误诊。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 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
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 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引起多系统 器官的缺血性改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好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发病率
发病率逐年上升,占儿科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案例二
一位2岁女孩,出现反复发热、皮疹 等症状,被误诊为过敏反应,未得到 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瘤等严 重并发症。
川崎病确诊金标准

川崎病确诊金标准川崎病,也被称为川崎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等症状。
尽管川崎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早期确诊对于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川崎病的确诊金标准,以便医生和家长对川崎病进行及时识别和治疗。
川崎病的确诊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
下面将按照常规的诊断流程,详细介绍川崎病的确诊金标准。
一、病史和初诊表现的评估在初步评估患儿时,医生需要了解病史和观察患儿的初诊表现。
一般而言,川崎病的特征性症状包括连续性高热超过5天、皮疹、结膜充血、咽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此外,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唇红、舌苔脱落、手掌足底红肿等非特异性表现。
二、全身炎症指标的检查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因此全身炎症指标的检查对于川崎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
在川崎病患儿中,CRP水平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00mg/L。
同时,血小板计数呈现明显增加,可以达到50×10^9/L以上。
三、心脏病变的评估川崎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冠状动脉病变。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确诊,需要进行心脏病变的评估。
了解患儿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图结果对于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病变的典型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闭塞。
四、其他可辅助诊断的检查除了上述几项重要的检查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可辅助诊断的检查可供参考。
例如,川崎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常常升高,血沉可超过50mm/h。
此外,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测定也有助于川崎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川崎病的确诊金标准包括病史和初诊表现的评估、全身炎症指标的检查、心脏病变的评估以及其他可辅助诊断的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医生能够准确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川崎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的确诊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没有单一的指标可以完全确定诊断结果。
川崎病健康教育

川崎病健康教育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小动脉血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崎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帮助家长和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川崎病。
一、川崎病的症状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和淋巴结肿大等。
高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持续数天不退热,常伴有全身不适、疲倦和食欲不振。
皮疹通常出现在发热后几天,呈现红色、斑丘疹状,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结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和眼白发红。
口腔黏膜炎常伴有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和舌苔脱落。
手足红肿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脚底的红肿、脱皮和疼痛。
淋巴结肿大一般出现在颈部和腋窝。
二、川崎病的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症状和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
血液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增加等指标异常。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以帮助评估心脏损害情况。
三、川崎病的治疗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球蛋白。
抗炎药物可以帮助降低炎症反应和缓解症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是目前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病变的风险。
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提供适当的营养和休息。
四、川崎病的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川崎病的方法,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其次,加强免疫力,注射疫苗,如麻疹、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等。
此外,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儿童。
如果家中有患有川崎病的孩子,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
五、川崎病的并发症与预后川崎病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冠状动脉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肌梗死和冠心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干部多形性红斑
KD皮肤表现!
麻疹样皮疹,唇干裂
Bayers S,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3;501.e2
急性期--结膜炎/充血:
非渗出性,主要为球结膜 受累,非睑结膜
发热24-48h内89-100%出现 无水肿及分泌物 1-2周消退 自限性
Rosie Scucci marri. Pediatr Clin N Am 59 (2012 ) 425–445
典型KD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符 合2-3项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 经过符合KD的特点,并且排除了其他 疾病,或具有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者。
注意
不完全川崎病目前还不存在诊断的金标准, 本诊断仅是众多专家的意见(evidence Level C)。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汇总,发现不典型KD有 以下特点。
CRP ≥80 mg /L(1分) CRP≥100mg/L(1分)
年龄≤12月(1分)
中性粒细胞比例≥80%(2分)
高风险
日本患儿
≥3分
≥4分
≥2分
灵敏度(%)
78
86
77
特异性(%)
76
68
86
非日本患儿
灵敏度(%)
42
33
40
特异性(%)
85
87
85
• 付培培评分:多形性皮疹(1分),肛周改
变(1分),病程4天内使用IVIG(2分), CRP≥ 80mg/L(2分),N≥80%(2分)。
急性期:手足末梢出现红斑,硬肿
亚急性期或恢复期指端 膜状及袜套样脱皮。
(KD特异性症状)
川崎病的其它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黄疸、胆囊积液或结 石、麻痹性肠梗阻,转氨酶增高;
• 泌尿系统:无菌性脓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 • 呼吸系统:咳嗽、间质性肺炎 • 神经系统:无菌性脑膜炎、面瘫、惊厥、激惹 • 关节痛及关节炎
肖蘭,张静,易伦羽,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预测分析【J】.临床儿科 杂志2018,36(10):765-770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高危因素
• Harada评分 • kobayashi评分
Harada评分
• 1)年龄小于1岁 • 2)男性患者 • 3)血浆白蛋白《35g/L • 4)红细胞压积HCT《35% • 5)C反应蛋白CRP》+++ •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2X109/L • 7)血小板计数《35X109/L • 每项一分,满足7项中的4项(4分以上)为
KDSS与TSS的鉴别
• KDSS的临床表现与TSS(脓毒性休克综合 征)表现非常相似。
• 高热、皮疹、血压降低、各项炎症指标升 高
• TSS血培养阳性率低 • KDSS的指(趾)端脱皮、超声心动图改变多
数发生在疾病后期
KDSS与TSS的鉴别
• KDSS患者很少出现昏迷 •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很容易控制 • 其他脏器的受损也相对较轻,且一般是暂
初始治疗病程≤4d(1分) 钠≤133MMOL/L(2分)
ALT≥80u/L(2分)
初始治疗病程≤4d(2分)
Sano评分
总胆红素≥15.4umol/L(1 分)
AST≥200u/L(1分)
血小板≤300x109/L(1分)
AST≥100u/L(2分)
CRP≥70mg/L(1分)
年龄≤6月(1分)
血小板≤300x109/L(1分)
肖蘭,张静,易伦羽,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预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8,36(10):765-770
1665例KD分析(重庆儿童医院)
• 血清钠≤135MMOL/L(1分) • 血小板≤278x109/L(1分) • 总胆红素≥18.5umol/L(1分) • 中心粒细胞≥80%(1分) • ≥2分为初次IVIG无反应高危人群。
损害的高危人群。
IVIG无反应型KD
• IVIG无反应是冠脉损伤的独立高危因素 •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 • KD在发病10天内接受IVIG2g/kg及阿司匹林
口服标准疗法,无论一次或分次输注48h, 仍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发热(>38°C),并 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
Egami评分
kobayashi评分
拟诊为不完全性川崎病,应行超声心动图
检查判断有无冠脉扩张。
• 如果热退后无典型指趾端脱皮,则可排除 川崎病。
发热持续≥5d+其余2项或3项主要临床特征
评估病人特征
与KD相符
不相符
持续高热
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
排除KD
CRP<30mg和 ESR <40mm/hr
CRP≥30mg和或 ESR ≥ 40mm/hr
不典型KD的临床表现
发热≥5天
通过文献得知:不典型KD一般都具 有发热≥5天的病史,也有报道发热 不足5天的,但是很少见。
实验室检查
• 对于不典型KD的诊断,实验室 检查至关重要,通过文献查询 ,大多数不典型KD在发病过程 中具有以下特点:
实验室检查结果
• PLT升高 一般≥450×109,多于起病后 1周开始 • ESR升高 ≥40mm/h • CRP升高 >30 mg/L • WBC升高 ≥15×109/L以粒细胞增生为主 • Hb下降 原因不明
KD治疗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012 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初始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 激素的治疗方案较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进一步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 风险
• 单独糖皮质激素?
谢谢!
注:发热时必需的,5条有4条可确诊;或具3个主症状但
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也可诊断
KD。排除其它疾病!
Freeman AF, Am Fam Physician, 2006;74:1141-8
KD急性期:皮疹
全身分布、躯干部为主 可见于99%病例
多形性
持续5-7天
手掌多形性红斑
猩红热样皮疹
Yoskovitch A.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0;52(2):126 Greco A, et al. Autoimmun Rev, 2015;14(8):703-9
急性期--颈部淋巴结:
肿大,直径>1.5cm,质硬,无波动感 常为单侧 局限于颈前三角区
高危人群
kobayashi评分
• 1)血钠《133MMOL/L(2分) • 2)AST》100IU/L(2分) • 3)血中粒细胞分类》80%(2分) • 4)IVIG开始治疗时间在病程4天以内(2分) • 5)CRP》100MG/L(1分) • 6)血小板计数《300×10^9/L(1分) • 7)年龄《1岁(1分) • 总分11分,7分以上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
实验室检查结果
• 血浆白蛋白降低≤3O g/L (可能血管炎引起) • ALT和AST升高 • 无菌性脓尿,尿WBC计数≥10/高倍视野。
• 如发热7 天后,血小板计数和ESR、CRP均正常 的患儿,川崎病的可能性不大。
不完全KD诊断
• 首先观察CRP和ESR变化,如果 CRP>30mg/L、ESR>40 mm/h,
• 积分≥4分提示IVIG无反应。
• Formosa评分:淋巴结肿大阳性(1分),
N≥ 60%(2分),ALB ≤ 35g/L(1分)。
• 积分≥ 3分提示IVIG无反应。
• Tang评分:皮疹(1分) ,肢端肿胀(1分),N
≥ 80%(1分),年龄<6月(2分),ALB<35g/L(2分) 积分大≥3分提示IVIG无反应。
岁以下的患儿(2.20%比1.37%)。
KDSS的特点
• KDSS患者炎症反应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更高,
• 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浆白蛋白 水平降低、低钠血症。
• 心脏受累(包括冠状动脉损伤、二尖瓣反流 和心肌受损)发生率较高。
KDSS的高危临床表现
精神意识改变(嗜睡、抽搐、昏迷) 坏死性结肠炎(剧烈腹痛、便血) 继发于心肌炎的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等
川崎病
(KawaLeabharlann aki Disease, KD)刘宇立
内容提要
1、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 2、川崎病评分 3、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川崎病诊断标准
• 发热5天以上
•1、(皮肤)多形性皮疹 •2、(粘膜)结膜充血
皮肤、粘膜、淋巴结
•3、(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
•4、(口舌)唇红皲裂、杨梅舌
手足口
•5、(手足)手足硬肿、指端膜状脱皮
• 台湾地区发病率为1.45% • 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约7%
KDSS发病机制
• 尚不完全清楚 • 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 • 心肌功能障碍 • 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致血管渗漏加剧
• 心源性休克的可能性较小
KDSS的特点
• KDSS常于冬季发生。 • 川崎病以男性多见,而KDSS多见于女性 • KDSS的发病率在5岁以上的患儿明显高于5
在卡介苗接种处,可出现红斑、硬结及溃疡;有红、 肿、热,但不痛。在PPD皮试处亦可见类似反应,此为 KD特异性症状,尤其在东亚人
3年内接种BCG的KD患儿,43%(121/281 例)在接种处有皮肤反应
--Hsu YH,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1987;76(6):576-7
考虑到冠状动脉损害所引起的严重预后,稍有过度
的诊断是安全的。但在确定治疗前,应除外一些疾
病。不能除外KD时,应按KD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