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酮体的生成及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酮体的生成及测定

徐云剑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

2 . 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3. 掌握测定β一氧化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肝脏内脂肪酸经 β一氧化的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 ,两分子的乙酰辅酶A 可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 β一羟丁酸。 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和肾脏,再转变为乙酰辅酶A 而被氧化利用。酮体作为有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尿中也能出现酮体。其反应历程如下:

CH 3 | CH 2

| CH 2 |

COOH (丁酸)

CH 3 | CH

‖ CH |

COOH (丁烯酸) CH 3 |

CHOH

| CH 2 | COOH

(β-羟基酸) CH 3 | C=O —→ | CH 2 | COOH

(乙酰乙酸)

脱羧

2乙酰辅酶A

CH 3COCH 3 (丙酮)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用碘仿反应滴定。在碱性条件下,丙酮与碘生成碘仿。反应式如下:

2HaOH+I 2===NaOI+NaI+H 2O

CH 3COCH 3+3NaOI===CHI 3+CH 3COONa+2NaOH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Na2S2O3滴定

NaOI+NaI+2HCl===I 2+2NaCl+H 2O I 2+2Na 2S 2O 3===Na 2S 4O 6+2NaI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22H H -+−−−→←−−−2H -−−−→HOH

−−−→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实验材料

家兔(或鸡或大鼠)的新鲜肝脏

(二)实验仪器

1、匀浆机

2、剪刀、镊子、漏斗

3、50毫升锥形瓶3个

4、碘量瓶4个

5、试管若干及试管架

6、5毫升微量滴定管

7、玻璃皿

8、恒温水浴锅

9、电子天平

(三)实验试剂

1.0.1%淀粉溶液(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2.0.9%氯化钠溶液

3.0.5mol/L正丁酸溶液:

取4.5毫升正丁酸,用1N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7.6,并稀释至100毫升。

4.15氯乙酸溶液

5.10%氢氧化钠溶液

6.10%盐酸

7.0.1mol/L液:

称取 12.7克碘和约25克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毫升,混匀,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

8. 0.1mol/L碘酸钾溶液:

准确称取碘酸钾3.249克,溶于水后,倒入1000mL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9.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6):

1/15mol/L酸氢二钠86.8毫升与1/15mol/L磷酸二氢钠13.2毫升混合。

10. 标准0.04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称取无水硫代硫酸钠24.82克和无水硫酸钠400克,溶于1000mL刚煮沸而冷却的蒸馏水中,配成0.2mol/L的溶液,用0.1mol/L碘酸钾标定。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吸取0.1mol/L碘酸钾20毫升于锥形瓶中,加入碘化钾1克及12mol/L 硫酸溶液5mL,然后用上述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浅黄色,再加入0.1%淀粉溶液3滴作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为止,计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准确浓度。临时将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成0.04mol/L。四、实验操作步骤

(一)肝匀浆的制备

将鸡颈部放血处死,取出肝脏。用0.9%NaCl溶液洗去表面的污血后,用滤纸吸去表面溶液,称取肝组织5g 置于玻璃皿上,倒入匀浆机中,搅碎成肝匀浆。再加入0.9%NaCl溶液,使肝匀浆总体积达10ml。

(二)酮体的生成

(三)酮体的测定

加完试剂后摇匀,放置10min。再向各碘量瓶中滴加10%HCl溶液2—5ml,使各瓶溶液中和至中性或微酸性。然后用0.02mol/L Na2S2O3滴定至碘量瓶中溶液呈浅黄色时,往瓶中滴加数滴0.1%淀粉溶液2-3滴作为指示剂,使瓶中溶液呈蓝色。并用0.04mol/L Na2S2O3 继续滴定至碘量瓶中溶液的蓝色恰好刚刚消褪为止。记下滴定时所用去的Na2S2O3溶液的毫升数,按下式计算样品中丙酮的生成量。

(四)理论计算

实验中所用肝匀浆中生成的丙酮量(mmol)=(A—B)×C×1/6

式中:A为滴1号样品所消耗的0.04mol/L Na2S2O3溶液的毫升数;

B为滴定2号样品所消耗的0.04mol/L Na2S2O3溶液的毫升数;

C 为Na2S2O3的浓度(mol/L)。

五、注意事项

1、在低温下制备新鲜的肝糜,以保证酶的活性。

2、加HCl溶液后即有I2析出,I2会升华,所以要尽快进行滴定,滴定的速度是前快后慢,当溶液变浅黄色后,加入指示剂就要慢慢一滴一滴的滴。

3、滴定时淀粉指示剂不能太早加入,只有当被滴定液变浅黄色时加入最好,否则将影响终点的观察和滴点结果。

六、实验报告

保留实验的有效数据,计算结果并分析讨论。

七、思考题

1. 为什幺说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制备新鲜的肝糜?

2. 什幺叫酮体?为什么正常代谢时产生的酮体量很少?在什幺情况下血中酮体含量增高,而尿中也能出现酮体?

3. 为什么测定碘仿反应中剩余的碘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丙酮的含量?

4. 实验中三氯乙酸起什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