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复习第三、四单元哲学知识点整理(理科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四单元哲学复习知识(理科基础)

第三单元

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点?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联系的普遍性,即世界上一切事物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即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坚持联系的客观性。(2)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注意联系的多样性。(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科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做到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又要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搞好局部,优化组合,用局部推动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就事物的灭亡。

4、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因为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相符合,它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它的前途是光明的;然而,任何新事物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5、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2)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3)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更本的、显著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6、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与联系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括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见课本第70页)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另一方面,两者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的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8、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具体内容见课本第72-73页)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它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总要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数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辨证的否定,是即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3)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第一,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二,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10、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见课本第88页)

2、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具体内容见课本89-90页)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6、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8、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1)人的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9、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