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饥荒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饥荒对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影响

中国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封建历史,凡八十三个王朝,共五百五十九个帝王。按照黄仁宇先生的观点,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帝国”阶段,以秦汉为代表;“第二帝国”阶段,以唐宋为代表;“第三帝国”阶段,以明清为代表。除了清炒以外,可以说每个帝国的衰落都极为相似:民众流离失所,失去土地,所有的箭头都指向一个区域:饥饿。(我们可以想象,假入西方没有入侵中国,那清朝也未必不会重蹈覆辙)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中国和英国使臣马尔嘎尼向英王陈述的中国基本一致。而前者活跃于明成祖时期,后者出现在乾隆时期,二人相隔整整四百多年。四百多年,没有任何长足的进步,一个仿佛停滞的社会。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影子,于其中折射的却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落后。这种停滞与落后直接反映在生产技术中:在这里,人是耕种的主力,机械的发明与使用少之又少(或者可以说是没有产生那种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机械,比如蒸汽机)。而我们知道,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必然会繁衍出大量人口(一方面出于人的本性,另一方面是生产的需要),在生产力不发展或发展很小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粮食危机(即使人口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但土地是有限的,城市经济的落后又使多余的劳动力无处转移)。这里就有了一个悖论,本来是作为生产力而出现的人口却不能做用于生产,反而成了有限资源的争夺者。中国的地域广阔,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是没有能力对各个地区进行统筹协调的(你不能指望他确切的统计出各个地区的人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颁布一个计划生育的法令)。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的无能为力(或者是干脆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从制度上失去了和平温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在自然法则下,人必然要减少。于是,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

自然条件的差异,让中国各地区人口承载量也不尽相同。人口同样的增长,在江浙地区带来的是繁荣,而在西北关中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所以,读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农民起义往往自关中湘赣起,自然条件的恶劣让这些地方的饥荒成了帝国灭亡导火索。当然,农民起义成功的很少,但他却会从根本上动摇一个帝国的根基。末日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起义战争虽减少了人口,但战争的维持往往需要帝国从未起义地区征敛更多的赋税,抽调更多的劳动力,并且会导致人民和政府的对立,而这一切,都为下一场饥荒埋下了伏笔)

起义是民间无意识减少人口的手段,而帝王也有自己的手段(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发动对外战争。

一个成熟的王朝,前几任君王吸取了前代灭亡的教训,同时为了弥补朝代更替时社会产生的创伤,往往会与民生息。而之后,必有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发动战争,建立不世功业。在汉为汉武帝,在唐为唐太宗,在明为明成祖,在清为康熙帝。有些史学家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