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达地区建设都市型_产业社区_的新探索_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_郭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南海区走过了“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自发发展时期,经过了工业产业进园区的工业园区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南海区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的专业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专业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走“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进入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融合时期,即“产业社区”时期。此后,随着城市升级与城市形态向高端升级的步伐,产业社区进一步向都市型产业社区爬升,实现城市价值的升值。

一、都市型“产业社区”的由来及其基本内涵

学界关于“产业社区”的并不多,在政府层面最早则是由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于2010年5月提出的都市型“产业社区”。当时,桂城街道立足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提出依托佛山一环重点发展都市型产业,打造都市型产业基地,避免出现散乱无序的“马路经济”。同时,桂城街道启动“关爱桂城”行动,主要思路是由传统的硬件打造更新为软环境创设和营造,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实施对企业和企业人的关爱。都市型产业与关爱理念的结合,逐渐形成了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工作思路,在概念上也实现了“都市型产业基地”到“都市型产业社区”的跨越。2010年5月11日,桂城街道启动“广东金谷·光电产业社区”建设,首次提出要变乡村工业经济模式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正式开启南海区都市型“产业社区”的探索之路,并先后开发了金谷·光电产业社区、瀚天科技城产业社区、平洲玉器街产业社区和天安南海数码新城为代表的一批都市型产业社区1。

由传统的专业镇向产业社区过渡,让产业与生活相互融合,这是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基本出发点。产业社区依托和服务特定的产业集群,将现代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有效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兼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并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对产业升级和社会管理产生共同提升的作用。在这种“产业社区”中,改变了传统产业(企业)聚集区把经济功能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功能,而是将产业(企业)和企业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作为地位相当的工作目标。因此,都市型“产业社区”是以现代

产业发达地区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

的新探索

——

—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郭勇

[摘要]佛山市南海区在产业较发达的镇(街)探索发展都市型“产业社区”,将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产业社区与生活社区融合发展。在创新土地使用方式方法、产城人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产业社区产业升级产城融合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45(2014)05-0028-05

[作者简介]郭勇(1986-),男,江西永丰人,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高端环节和科技型企业集聚为基础,使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产业发展相融合,产业形态与自然城市生态协调、宜商与宜居环境共生、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2。

二、建设都市型“产业社区”的重要价值再认识

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内涵和外延需要继续丰富和拓展,“产业社区”的政策位阶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期将“产业社区”确定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政策。这首先需要对都市型产业社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重新再认识。

(一)都市型产业社区是实施“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的目标愿景所在

目前,制造业大市佛山正大力推行“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产城人融合发展就是将人才、产业与城市这三个现代城市的基本元素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融合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管理创新”三轮驱动的新格局,城市与产业、产业与人才、人才与城市协调共融的发展新模式。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意在以产带城,产城互动,其目的就是形成“产业社区”的发展,将镇街与产业园区融合,形成或大或小,或连片或独立的“产业社区”。因此,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就是建成一批都市型产业社区。

目前,南海区乃至整个佛山的城市化整体水平不够高,归根到底的原因是镇街的城镇化或城市化滞后。而“产业社区”蕴含着“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理念。各镇街都是产业集聚的专业镇街,各类工业园区也坐落在镇街范围之内,推行“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具有现实基础和动力,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些产业(企业)集聚的地方建设“产业社区”,既要完善生产性的配套,又要完善生活性的配套,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城镇化、城市化的走向。如果“产业社区”能够广泛推行,将有助于指引“产城人融合战略”更好的落地实施,有助于镇街、村居就地实现高水平的城镇化、城市化,有利于从源头上提升城市化整体水平。

(二)都市型产业社区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建设“产业社区”有助于“同城融入”,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地化,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南海区流动人口已超过常住人口1/2,其中大多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异地务工人员,他们广泛地分布在各类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数量庞大的异地务工人员为佛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异地务工人员的同城融入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看,异地务工人员的同城融入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课题,但目前来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尤其是服务是缺位的,由于传统的社区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聚集的区域如产业园区的员工无法充分享受到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资源十分匮乏。另外,目前在南海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多是80后、90后,在自我认同、权利意识和意见表达方面与其父辈均不可同日而语,同质化的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社会的疏离不仅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容易产生其他社会问题,富士康连环跳、南海本田事件等前车之鉴并不遥远。“产业社区”就是以企业员工为服务主体,在生活上、文化上、精神上采取全方位的关怀措施,进而推进同城融入。同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有的不少工业园区“只见工厂不见城市”的环境现状让城市价值大打折扣,出现企业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现象。建设“产业社区”而实现的全面生产、生活的配套,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挖掘人力资源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佛山的做法有可能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特色之举。

(三)都市型产业社区是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协同推进的有效载体

都市型产业社区集聚了制造业的高端环节、科技型企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避免了制造业的空洞化,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南海区制造业的竞争力,为优质的人才和要素的集聚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现代城市发展创造了产业基础,由于都市型产业社区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提升城市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通过都市型产业社区建设,推动了由传统产业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类型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同时并实现了从城镇化向新型城市化的二次转型;第三方面,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发展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正在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实现传统的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为农民告别传统农业生活方式,转变成为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双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