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练习和答案_食品营养学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练习和答案_食品营养学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练习和答案_食品营养学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

一、填空

1、除8种必需氨基酸外,还有是婴幼儿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2、营养学上,主要从、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来全面评价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谷类食品中主要缺少的必需氨基酸是。

4、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是。

5、谷类食品含蛋白质。

6、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

7、人奶中的蛋白质主要为。

8、蛋白质和能量同时严重缺乏的后果可产生。

9、蛋白质与糖类的反应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分子中的与还原糖的之间的反应,称为,该反应主要损害的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性和营养价值也因此下降。

10、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含量较低。

11、蛋白质净利用率表达为。

12、氮平衡是指和的差值。

二、选择

1、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A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酪氨酸

C.精氨酸

D.丝氨酸

2、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D 。

A.氮平衡

B. 负氮平衡

C.排出足够的尿素氮

D.正氮平衡

3、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B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酪氨酸

C.丙氨酸

D.丝氨酸

4、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 D 。

A.15%-20%

B.50%-60%

C.10%-15%

D.35%-40%

5、谷类食物中哪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低? B

A.色氨酸

B.赖氨酸

C.组氨酸

D.蛋氨酸

6、合理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占膳食总能量的适宜比例是 B 。

A. 8%

B. 12%

C.20%

D.30%

7、在膳食质量评价内容中,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百分比应为 D 。

A. 15%

B. 20%

C.25%

D.30%

8、以下含蛋白质相对较丰富的蔬菜是 B 。

A. 木耳菜

B. 香菇

C. 菠菜

D. 萝卜

9、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公式×100表示的是 D 。

A.蛋白质的消化率

B.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C.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D.蛋白质的生物价

10、限制氨基酸是指 D 。

A. 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

B. 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

C. 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D. 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三、名词解释

1、氮平衡: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的一种表示方法,实际上是指蛋白质摄取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2、必然丢失氮:在无蛋白膳食时所丢失的氮量。

3、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但自己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并非机体不需要,只是因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不必由食物供给。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按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缺乏最多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6、蛋白质的消化率:指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酶分解、吸收的程度。越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

7、粪代谢蛋:受试者在完全不吃含蛋白质食物时粪便中的含氮量。

8、蛋白质的利用率:指蛋白质(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利用的程度。

9、尿内源氮:指机体在无氮膳食条件下尿中所含有的氮。来自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10、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同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关系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若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四、简答

(一)简述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并举例。

1、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但自己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9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儿)。

2、半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3、非必需氨基酸:并非机体不需要,只是因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不必由食物供给。

13种: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

(二)简述蛋白质的质与量。

1、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之间比例适当。动物可以正常生长。酪蛋白

人们常将一些动物蛋白质如肉、禽、鱼、蛋、乳等成为完全蛋白质或优质蛋白质。

2、部分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相互之间比例不适当。动物生长缓慢。麦醇溶蛋白

3、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齐全。动物不能维持生命。玉米醇溶蛋白,白明胶(少色氨酸)

(三)简述食物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时应注意问题。

1、首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模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分。

2、注意食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这通常是测定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因为它们在食品加工时最易破坏。而这也可能是生物学评价低于化学评价的原因。

3、最好对样品中的氮、氨基酸和包括微生物毒素在内的各种毒素进行适当分析检验,以除去非蛋白质物质的作用。

4、应对受试蛋白质进行满足人体需要量方面的检验。此工作应十分慎重和仔细。

(四)简述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的3个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混合。

2、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

3、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组织器官才能发挥互补作用。

五、论述

(一)试论述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机体中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参与。

①催化作用--酶

②调节生理机能--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肽类激素)

③氧的运输--血红蛋白④肌肉收缩--肌动蛋白

⑤支架作用--胶原蛋白⑥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

⑦遗传调控--核蛋白

⑧调节体液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当人摄入蛋白质不足时,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水无法全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而积蓄在细胞间隙内,出现水肿。同时,蛋白质是两性物质,能与酸或碱进行化学反应,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2、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食物蛋白质的最重要作用是供给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是人体中唯一的氮源。体内蛋白质存在着动态平衡。通常一般认为成人体内全部蛋白质每天约有3%更新。

3、供能:①是次要作用,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供能约17kJ(4kcal),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②由体内旧的或已经破损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分解,以及由食物中一些不符合机体需要或者摄入量过多的蛋白质燃烧时所放出的。③人体每天所需的能量约有10-15%来自蛋白质。

4、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

①肉的持水性与肌肉蛋白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肉的嫩度与肌原纤维蛋白质尤其是肌动球蛋白的变化有关。

②起泡性:鸡蛋清蛋白,应用于糕点和冰淇淋得生产,使之松软可口。

③不同蛋白质的乳化性不同,由乳酪蛋白制成的酪蛋白酸钠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性能且热稳定性强。将酪蛋白酸钠制成乳化液或应用于午餐肉罐头等食品,效果很好。

④小麦的面筋性蛋白质(包括麦胶蛋白和谷蛋白)胀润后在面团中形成坚实的面筋网,并具有特殊的粘性和延伸性,在食品加工时使面包、饼干具有各种重要、独特的性质。

⑤明胶具有凝胶性。

(二)试论是蛋白质的利用率。

蛋白质的利用率指蛋白质(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利用的程度。

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简称生物价。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BV值越高,表明其利用率也越高。

BV =氮贮留量/氮吸收量=[食物氮- (粪氮-粪代谢氮) - (尿氮-尿内源氮) ] / [ 食物氮- (粪氮-粪代谢氮) ]

2、净蛋白质利用率NPU,表明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较BV更为全面。

NPU =氮贮留量/氮食入量=生物价×消化率

NPU=(受试动物尸体增加氮量+无蛋白饲料组动物尸体减少氮量)/摄取食物氮量

3、蛋白质净比值NPR与蛋白质存留率PRE,大鼠分成两组,分别饲以受试食物蛋白质和等热量的无蛋白质膳食。 NPR=[ 平均增加体重(g)+平均降低体重(g)] / 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PRE=NPR×100/6.25

4、相对蛋白质价值RPV =受试蛋白质的斜率 / 标准乳清蛋白质的斜率

5、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所测蛋白质主要被用于生长之需,PER常用作婴幼儿食品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PER=动物体重增加(g)/ 摄入的食物蛋白质Pro(g)

6、氨基酸分AAS,通常是指受试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的得分,即该食物蛋白质的最终氨基酸评分。

AAS=1g受试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毫克数 / 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 100

7、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分PDCAAS = 氨基酸分×蛋白质真消化率

8、可利用赖氨酸:ε-氨基非常活泼,很容易发生反应。

①游离ε-氨基与乳糖反应;②分子中形成了许多交联键,包括赖氨酸与其它氨基酸的交联键。

(三)试论述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变化。

1、食品加工的目的

①杀灭微生物或钝化酶以保护和保存食品。

②破坏某些营养抑制剂和毒性物质。

③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④增加方便性。⑤维持或改善感官性状。

2、热加工的有益作用

①杀菌和灭酶②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③破坏某些嫌忌成分:毒性物质、酶抑制剂和抗维生素。

④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3、氨基酸的破坏

(1)加热:胱氨酸不耐热;蛋氨酸形成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热变性。

(2)氧化:

①当蛋白质与脂类过氧化物在一起时,蛋白质的氨基酸由重大损失,其中蛋氨酸、胱氨酸等最易破坏。

②在有敏化色素如核黄素存在时,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以及含硫氨酸残基可能发生光氧化作用。

③食物在大气中进行辐射,通过水的射解作用可产生过氧化氢,从而对蛋白质、氨基酸产生破坏作用。

(3)脱硫:含低糖的湿润食物剧烈加热时常引起胱氨酸-半胱氨酸显著破坏,形成不稳定的脱氢丙胺酰残基,然后与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形成赖丙氨酸等蛋白质-蛋白质交联键(亚胺键、酯键、硫酯键),掩蔽了蛋白酶的作用位置,从而降低了酶水解的程度,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性。

(4)异构化:用碱处理蛋白质时可使许多氨基酸残基(蛋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发生异构化。强酸在高浓度、高温时也可发生。可以部分抑制蛋白质的水解消化作用。

4、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子的反应

①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还原糖的羰基之间的反应。

②蛋白质与脂类的反应:与脂类过氧化物发生反应,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③蛋白质与醌类的反应:与游离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并引起氧化脱氨。

④蛋白质与亚硝酸盐的反应:部分氨基被亚硝化。

⑤蛋白质与亚硫酸盐的反应:游离的氨基酸可被氧化。

(四)试论食品加工对蛋白质营养价值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正面影响:

①适当的加热加工可使蛋白质变性,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②钝化毒性蛋白质:加热可破坏食品中存在的酶抑制剂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蛋白质性质的物质,以及某些有毒物质,从而使蛋白质消化率增加,蛋白质功效比值显著上升。

③适度的加工烹调。可以去除、破坏或软化包裹植物蛋白质的纤维素,也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2、负面影响:

①热加工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可有一定损害,过热可引起不耐热的胱氨酸含量下降和最活泼的赖氨酸可利用性降低,如对含有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食品进行热加工,可因糖氨反应而致蛋白质营养价值下降。

②辐射加工食品,当在大气中进行时,通过水的射解作用可产生过氧化氢,从而对蛋白质、氨基酸产生破坏作用。

③含低糖的湿润食物剧烈加热引起胱氨酸、半胱氨酸显著破坏,以及使许多氨基酸的利用率下降,此过程中发生脱硫等一系列反应,生成蛋白质交联键,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氨基酸的可利用性。

④食品加工中若用酸或碱处理蛋白质,可使许多氨基酸残基(蛋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发生异构化,从而部分抑制蛋白质的水解消化作用,抑制蛋白质营养价值。

⑤此外,在食品加工中,蛋白质可与碳水化合物反应(羰氨反应),与脂类过氧化物反应、与醌类反应、与亚硝酸盐反应(肉制品)、与亚硫酸盐反应(游离氨基酸被氧化),造成蛋白质、氨基酸的损失而使蛋白质营养价值下降,甚至在某些不良反应中生成少数有毒物质。

(五)试论述焦糖化反应与糖氨反应有何不同?试述它们在营养学和食品加工中的特点。

1、焦糖化反应:指糖类在不含氨基化合物时加热到其熔点以上(高于135℃)的结果,它在酸碱条件下都能进行,经一系列变化,生成焦糖等褐色物质,并失去营养价值。

2、糖氨反应:指在食品中有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等存在时。还原糖伴随热加工,或长期贮存与之发生地反应,它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褐色聚合物类黑精。

3、两者的不同点:

①反应底物不同:焦糖化反应是糖类(不含氨基化合物)不一定是还原糖;糖氨反应必须是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等两者之间的反应。

②反应条件不同:焦糖化需加热到糖类熔点以上(高于135℃),酸碱条件下都能进行;糖氨反应则可在热加工或者长期贮存,即不加热也可反应。

③生成物不同:焦糖化反应生成焦糖等褐色物质;糖氨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类黑精。

4、两者在营养学中的特点

①焦糖化反应生成两类物质,一类是糖的脱水产物,另一类是糖的裂解产物,焦糖等褐色物质,失去了营养价值。

②糖氨反应所生成的褐色聚合物类黑精在消化道中不能消化水解,无营养价值。此外,该反应可降低赖氨酸等的生物有效性,因而可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至于它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则不大。

5、两者在食品加工中的特点

①焦糖化反应在食品加工中若控制适当,可使食品具有诱人的色泽与风味,生成的焦糖色素作为食用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如可乐饮料、糖浆、糖果、布丁、啤酒等。

②糖氨反应如果控制适当,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使某些产品获得良好的色、香、味。如酱油、烘焙产品、乳脂糖、太妃糖等。

完整word版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 填空题10个空,1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选择题20个,2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名词解释5个,10分;问答题5个,30分;综合应用题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2、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4、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5、血糖生成指数: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 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6、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8、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9、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10、酸性食品:指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包括肉、鱼、蛋、禽类、谷类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11、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2、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节约蛋白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4、混溶钙池: 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15、膳食营养状况变迁:从膳食匮乏低劣和体力活动强大为主的状况,向膳食能量、脂肪过多,同时缺少运动占主导的状况转变。 16、反式脂肪酸 :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7、n-3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n-6PUFA :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产能营养素: 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19、氨基酸需要量模式: 是蛋白质仲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即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的差异。 2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一般认为,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只有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质。饲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体蛋白质合成也不能正常进行。同样,体蛋白合成潜力越大的动物(如高瘦肉型猪),对氨基酸的需求量就越高。 畜禽饲粮中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饲粮中的粗蛋白水平。例如, 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由10%增至22%时, 饲粮赖氨酸的需要量则从0.6 % 增至1.2 % 。另一方面,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氨基酸的平衡状况。一般而言,依次平衡第一至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后,饲粮的粗蛋白质需要量可降低2-4个百分点。 二、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系。 蛋氨酸可转化为胱氨酸,也可能转化为半胱氨酸, 但其逆反应均不能进行。因此, 蛋氨酸能满足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 但是蛋氨酸本身的需要量只能由蛋氨酸满足。半胱氨酸和胱氨酸间则可以互变。苯丙氨酸能满足酪氨酸的需要, 因为它能转化为酪氨酸, 但酪氨酸不能转化为苯丙氨酸。由于上述关系,在考虑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时, 可将蛋氨酸与胱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合并计算。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最典型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和精氨酸。饲粮中赖氨酸过量会增加精氨酸的需要量。当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量时, 添加精氨酸可缓解由于赖氨酸过量所引起的失衡现象。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因化学结构相似, 也有拮抗作用。亮氨酸过多可降低异亮氨酸的吸收率, 使尿中异亮氨酸排出量增加。此外, 精氨酸和甘氨酸可消除由于其他氨基酸过量所造成的有害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它们参加尿酸的形成有关。 一、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一般认为,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只有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质。饲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体蛋白质合成也不能正常进行。同样,体蛋白合成潜力越大的动物(如高瘦肉型猪),对氨基酸的需求量就越高。 畜禽饲粮中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饲粮中的粗蛋白水平。例如, 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由10%增至22%时, 饲粮赖氨酸的需要量则从0.6 % 增至1.2 % 。另一方面,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氨基酸的平衡状况。一般而言,依次平衡第一至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后,饲粮的粗蛋白质需要量可降低2-4个百分点。 二、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系。 蛋氨酸可转化为胱氨酸,也可能转化为半胱氨酸, 但其逆反应均不能进行。因此, 蛋氨酸能满足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 但是蛋氨酸本身的需要量只能由蛋氨酸满足。半胱氨酸和胱氨酸间则可以互变。苯丙氨酸能满足酪氨酸的需要, 因为它能转化为酪氨酸, 但酪氨酸不能转化为苯丙氨酸。由于上述关系,在考虑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时, 可将蛋氨酸与胱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合并计算。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最典型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和精氨酸。饲粮中赖氨酸过量会增加精氨酸的需要量。当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量时, 添加精氨酸可缓解由于赖氨酸过量所引起的失衡现象。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因化学结构相似, 也有拮抗作用。亮氨酸过多可降

生物化学--蛋白质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是 A.含大量的碳B.含大量的糖C.含少量的硫D.含少量的铜E.含氮量约16% 2.一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5g/L,则该标本的蛋白质浓度是 A.15g/L B.20g/L C.31/L D.45g/L E.55g/L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 A.亮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酸E.脯氨酸 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 A.天冬氨酸B.丙氨酸C.脯氨酸D.精氨酸E.甘氨酸 5.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B.苏氨酸C.酪氨酸D.谷氨酸E.赖氨酸 6.在pH6.0的缓冲液中电泳,哪种氨基酸基本不移动? A.丙氨酸B.精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E.天冬氨酸 7.在pH7.0时,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 A.精氨酸B.亮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

E.苏氨酸 8.蛋氨酸是 A.支链氨基酸B.酸性氨基酸 C.碱性氨基酸D.芳香族氨酸 E.含硫氨基酸 9.构成蛋白质的标准氨基酸有多少种? A.8种B.15种 C.20种D.25种 E.30种 10.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 A.除甘氨酸外,氨基酸的α碳原子均非手性碳原子 B.除甘氨酸外,均为L-构型C.只含α羧基和α氨基D.均为极性侧链E.有些没有遗传密码11.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瓜氨酸B.蛋氨酸 C.丝氨酸D.半胱氨酸 E.丙氨酸 12.在中性条件下大部分氨基酸以什么形式存在? A.疏水分子B.非极性分子 C.负离子D.正离子 E.兼性离子 13.所有氨基酸共有的显色反应是 A.双缩脲反应B.茚三酮反应 C.酚试剂反应D.米伦反应 E.考马斯亮蓝反应 14.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B.某一氨基酸的γ-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C.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D.肽键无双键性质

最经典总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及种类

考点一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5年6考)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及种类 观察下列几种氨基酸的结构 (1)写出图中结构的名称 a.氨基; b.羧基。 (2)通过比较图中三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氨基酸的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为 (4)氨基酸的种类:约20种 ■助学巧记 巧记“8种必需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注: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主要依据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与结构 1.(海南卷)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解析甘氨酸应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它的R基是最简单的氢。 答案 A 2.下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全部都参与脱水缩合 D.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种密码子 解析①为氨基,③为羧基,④为侧链基团(R基)。构成人体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A正确;脱水缩合形成水,水中氢来自①③,B错误;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脱水缩合,C错误;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个密码子而不是需要n种密码子,D错误。 答案 A 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下图所示

找出氨基酸的共同体,即图中“不变部分”(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NH2、—COOH和—H),剩下的部分即为R基。倘若找不到上述“不变部分”,则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2.2.1 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形成 含答案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1课时 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能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说出其特点(重难点)。2.据图说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重难点)。 |基础知识|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氨基酸的作用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氨基酸 (1)结构通式: ①写出字母所代表的结构: a .氨基; b .羧基。 ②氨基酸的种类、性质不同取决于R 基不同。 (2)氨基酸的种类及分类: ①种类: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脱水缩合 二肽―→三肽―→多肽――→盘曲、折叠 蛋白质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1)过程:脱水缩合。 (2)写出序号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产物①:水。 产物②:二肽。 结构③:肽键。 |自查自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2.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3.脱水缩合发生在相邻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之间,H2O中的H来自于—COOH和—NH2,O来自于—COOH。() 4.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磷酸键,表示式为NH—CO。() 5.蛋白质由C、H、O、N、P元素组成,只有一条肽链。() 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7.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8.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答案 1.× 2.√ 3.√ 4.× 5.× 6.×7.√8.× |图解图说| ★把氨基酸分子比喻成人,两只手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两条腿代表氢,头代表R基,躯干代表中心碳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同学手牵手连在一起,牵在一起的手代表“肽键”。两端同学的没牵在一起的手分别代表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习题(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环境pH,用符号pI表示。 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按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三级结构: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四级结构: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超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盐析:在蛋白质分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铵),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 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蛋白质的复性: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回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回复生物活性的现象同源蛋白质:来自不同种类生物的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别构效应:某些不涉及蛋白质活性的物质,结合于蛋白质活性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别构部位),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变化,而导致蛋白质活性改变的现象。 肽单位:又称肽基,是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由参与肽键合成的N原子、C原子和它们的四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C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二、填空题: 1、天然氨基酸中,甘氨酸(Gly)不含不对称碳原子,故无旋光性。 2、常用于检测氨基酸的颜色反应是茚三酮。 3、通常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中的 Phe 、 Tyr和Trp (三字符表示)三种氨基酸残基有紫外吸收能力。 4、写出四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盐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和加热变性。 (生物碱试剂、某些酸类沉淀法)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分子量、功能和作用(一) 序号分类名称 缩写及 分子量 生理功能 必需氨基酸 1 赖氨酸Lys 146.13 促进大脑发育,是肝及胆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脂肪代谢,调节松果腺、乳腺、黄体及卵巢,防止细胞退化; 2 蛋氨酸 (甲硫氨酸) Met 149.15 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3 色氨酸 Trp 204.11 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 4 苯丙氨酸 Phe 165.09 参与消除肾及膀胱功能的损耗; 5 苏氨酸 Thr 119.18 有转变某些氨基酸达到平衡的功能; 6 异亮氨酸 Ile 131.11 参与胸腺、脾脏及脑下腺的调节以及代谢;脑下腺属总司令部作用于甲状腺、性腺; 7 亮氨酸Leu 131.11 作用平衡异亮氨酸; 8 缬氨酸 Val 117.09 作用于黄体、乳腺及卵巢; 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约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 条件必需氨基酸 9 精氨酸Arg 174.4 它能促使氨转变成为尿素,从而降低血氨含量。它也是精子蛋白的主要成分,有促进精子生成,提供精子运动 能量的作用。 10 组氨酸 His 155.09 在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组氨酸脱羧形成组胺。组胺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并与多种变态反应及发炎有 关。

人体虽能够合成,但通常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因此,又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或条件必需氨基酸,在幼儿生长期这两种是必需氨基酸。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成人比婴儿显著下降。(近年很多资料和教科书将组氨酸划入成人必需氨基酸)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分子量、功能和作用(二) 序号分类名称 分子量及缩 写 生理功能和作用 非必需氨基酸 11 丙氨酸Ala 89.06 预防肾结石、协助葡萄糖的代谢,有助缓和低血糖,改善身体能量。 12 脯氨酸Pro 115.08 脯氨酸是身体生产胶原蛋白和软骨所需的氨基酸。它保持肌肉和关节灵活,并有减少紫外线暴露和正常老化造 成皮肤下垂和起皱的作用。 13 甘氨酸Gly 75.05 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脊椎里,甘氨酸是一个抑制性神经递质。 14 丝氨酸Ser 105.06 是脑等组织中的丝氨酸磷脂的组成部分,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防治高血压 15 半胱氨酸Cys 121.12 异物侵入时可强化生物体自身的防卫能力、调整生物体的防御机构。 16 酪氨酸 Tyr 181.09 是酪氨酸酶单酚酶功能的催化底物,是最终形成优黑素和褐黑素的主要原料。 17 天冬酰胺Asn 132.6 天冬酰胺有帮助神经系统维持适当情绪的作用,有时还有助于预防对声音和触觉的过度敏感,还有助于抵御疲 劳。 18 谷氨酰胺Gln 146.08 平衡体内氨的含量,谷酰胺的作用还包括建立免疫系统,加强大脑健康和消化功能 19 天冬氨酸Asp 133.6 它可作为K+、Mg+离子的载体向心肌输送电解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 障碍缺氧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它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 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20 谷氨酸 Glu 147.08 参与脑的蛋白和塘代谢,促进氧化,改善中枢神经活动,有维持和促进脑细 胞功能的作用,促进智力的增加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备注:以上简单阐述了各种氨基酸在体内发挥的生理作用,没有阐述其药理和保健作用。以上分类是从营养学角度区分。

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 1、必须氨基酸 2、等电点 3、蛋白质的变性 4、胶凝 5、持水力 二、填空题(每空5分) 1.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是通过连接的。 2.在pH大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净带电荷。 3.在pH小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净带电荷。 4.在pH等于氨基酸的等电点时,该氨基酸。 5.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主要有、、 和。 6.蛋白质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和。 7.蛋白质的变性只涉及到结构的改变,而不变。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是( )。 A.蛋氨酸 B.半胱氨酸 C.缬氨酸 D.苯丙氨酸 E.苏氨酸 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为( )。 A.肽键 B.二硫键 C.氢键 D.疏水键 E.碱基堆积力 3. 蛋白质变性后( )。 A.溶解度下降 B.粘度下降 C.失去结晶能力 D.消化率提高 E.分子量减小 4、蛋白质与风味物结合的相互作用可以是()。 A、范徳华力 B、氢键 C、静电相互作用 D、疏水相互作用 5、作为有效的起泡剂,PRO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为() A、能快速地吸附在汽-水界面B、易于在界面上展开和重排 C、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成粘合性膜 D、能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蛋白质的水合性好,则其溶解性也好。() 2.通常蛋白质的起泡能力好,则稳定泡沫的能力也好。() 3.溶解度越大,蛋白质的乳化性能也越好,溶解度非常低的蛋白质,乳化性能差。 () 4.盐溶降低风味结合,而盐析类型的盐提高风味结合。() 5.氨基酸侧链的疏水值越大,该氨基酸的疏水性越大。()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2.对食品进行热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热加工会对蛋白质有何不利影响 六、论述题(10分) 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2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3、amino acid 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B)。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B)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D)。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D)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C)。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B)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C)。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2018年浙科版生物必修1 第1章 微专题突破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相关数量关系总结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相关数量关系总结 1.链状肽 (1)多肽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①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二硫键数×2。 ③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⑤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⑥含2个氨基的氨基酸数=N原子数-肽键数-1。 ⑦含2个羧基的氨基酸数为:O原子数-肽键数-2 2。 (2)基团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①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③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 2.环状肽 环状多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目取决于构成环状肽的氨基酸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如下图所示。(Aa表示氨基酸) 由图示可知: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1.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800个氨基酸中有氨基810个和羧基808个,则说明10个氨基和8个羧基在R基中。800个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其肽键数目=800-2=798,氨基数目=10+2=12,羧基数目=8+2=10。 【答案】 B 2.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C63H103O31N17S2的多肽,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那么,此多肽中的肽键数最多是() A.17个B.16个 C.15个D.14个 【解析】由分子式可知,该多肽中含17个N,因所含的2个天冬酰胺的R基中都含有1个N,故该多肽最多由15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若是链状多肽,应含有14个肽键;若是环状多肽,则含有15个肽键。 【答案】 C 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导学号:36500023】A.n-m B.n+m C.n-2m D.n+2m 【解析】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链一端的羧基中含有2个氧原子,每条肽链的氧原子数是氨基酸数+1,因此n个氨基酸组成的m条肽链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n+m。 【答案】 B 4.如图是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其中二硫键“—S—S—”是一种连接蛋白质中两条肽链之间的化学键(—SH+—SH→—S—S—+2H)。则()

蛋白质习题(有答案和解析)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满分100分,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5NO 2.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 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羧基多 3.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后,2010年在甘肃、青海、吉林竟然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其结构如右图,俗称密胺、蛋白精,正是因为它含有氮元素,才让唯利是图的人拿它来冒充蛋白质。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肽键断裂,变性后的蛋白质易消化 C.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方式都为脱水缩合 D.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三聚氰胺不能 4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 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三肽化合物最多有27种 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5.甘氨酸( C2H5O2N)和X氨基酸反应生成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O5N2,则X氨基酸是( ) 6.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肯定含有P元素 B.①过程有水生成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d表示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 7.下列依次为丙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导学案2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1.熟知羧酸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2.会比较羧基、羰基与羟 基的性质差异。 1.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乙酸的分子式C2H4Q,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COOH官能团是一COOH 2 ?乙酸的性质 ⑴ 乙酸俗名为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_____________ (2)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强,具有酸的通性。 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为CHlllIjH CH3COO + H。 (3)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_ ⑷ 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CHCOOH^ (CHsCOO)”叶H2 f。 ⑸ 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2CHCOOZ (CH3COO2Ca+ H2O。 ⑹与C 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2CHCOOH^(CH3COO)Cu+ 2H2O ⑺ 与Net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32CO + 2CHCOO—T2CHCOON住COf+ HQ 探究点一羧酸的概念 1.分类:观察下列几种酸的结构简式填空: ①乙酸:CHCOOH②硬脂酸:C7H35COOH ③亚油酸:C7H31COOH④苯甲酸:CHCOOH ⑤乙二酸:HOO—COOH (1)从上述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羧酸可以看作是由羧基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而构成的化合 物。其通式可表示为R-COOH官能团为—COOH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羧酸进行分类: 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⑤属于脂肪酸,④属于芳香酸。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 ⑤属于二元酸。按烃基的饱和程度分①②⑤属于饱和酸, ③④属于不饱和酸。 2.物理性质 (1)水溶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个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碳链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 度迅速减小。 ⑵熔、沸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醇的沸点高,原因是羧酸分子之间更容易形成氢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羧酸

食品营养学试题和答案

《食品营养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 2、蛋白质得功效比值: 3、amino acid score: 4、食品得成酸成碱作用: 5、膳食指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 )。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 )构成,由胃粘膜得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得主要成分为( )。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就是由十二指肠与肠腺细胞分泌得一种( )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得主要功能在于( )。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得( )以上就是由食物中得碳

水化合物得。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 )。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 61 kJ 8、食物中得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得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得吸收率依次为( )。 A、96%,92%,98% B、98%,95%,92% C、98%,92%,95% D、95%,98%,92% 9、人体内铁得总量约为( )。 A、4~5g B、8~15g C、14~15g D、114~115μg 10、大多数蛋白质得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 )。 A、10% B、16% C、26% D、6、25% 11、下列观点错误得就是( )。 A、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得合成; B、锌得生理功能一般分为催化、结构、调节功能; C、硒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与体液,以肝脏中浓度最高; D、铜参与铁得代谢与红细胞生成。 12、维生素B2得化学名称为( )。 A、生育酚 B、硫胺素 C、核黄素 D、视黄醇 13、( )就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得多不饱与脂肪酸。

“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相关计算分析”专题

“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相关计算的分析”专题 类型一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 ●链状肽: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环状肽: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 例1某蛋白质分子共有四条肽链,300个肽键,则形成这个蛋白质分子所需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296和296 B.304和304 C.304和300 D.300和300 例2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B.50、50 C.52、50D.50、49 类型二蛋白质中游离氨基和羧基数目的计算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羧基和羟基皆被破坏,若不考虑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则仅肽链的两端分别存在1个游离氨基和1个游离羧基羧基,即蛋白质中游离氨基和羧基位于蛋白质多肽链的两端及氨基酸的R基中: ●蛋白质中游离氨基(羧基)数=肽链数+ 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 =各氨基酸中氨基(羧基)总数—肽键数 【注意】有时需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个H。 例3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肽链中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1016、1046 B.4、4 C.24、54 D.1024、1054 例4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了5个四肽、4个六肽和1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200和200 B.200和215 C.189和11 D.189和26 类型三蛋白质中氨基酸分子式和种类的计算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的多样性由R基决定,分子通式可表示为C2H4O2NR。故此类型题目的关键是观察所给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子式,根据脱水缩合原理反向推断。 例 5 谷胱甘肽(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的,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2.4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一)学案(鲁科版)

课 题 第4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一) 教具 学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教法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重点 难点 羧酸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教学情景设计 内 容 总结补充创 新 【自主学习】 一、羧酸的概述 1.概念:由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 3.分类: (1)按分子中烃基分 ①脂肪酸? ?? 低级脂肪酸:如乙酸: 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 软脂酸: 油酸: ②芳香酸:如苯甲酸:_______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______。 (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 ①一元羧酸:如甲酸________,俗名________。 ②二元羧酸:如乙二酸________________,俗名________。 ③多元羧酸。 4.命名: (1)选主链:选取含有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命名为某酸。 (2)编号位:从 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写名称:在某酸的前面加上取代基的 和

如:CH 3CH CH 3CH 2CH 2C OH O 。 5.物理性质 (1)水溶性 碳原子数在____以下的羧酸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溶解度逐渐________。 (2)熔、沸点 比相应醇____,其原因是羧酸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形成________的几率大。 6.常见的羧酸 【对点演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饱和一元脂肪酸的是( ) A .乙二酸 B .苯甲酸 C .硬脂酸 D .石炭酸 2.由—CH 3、—OH 、 、—COOH 四种基团两两组合而成的化合物中,其水溶液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自主学习】 二、化学性质(以R —COOH 为例) 1.弱酸性 (1)与碳酸氢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氨气或氨水常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羟基被取代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资料

1.第1题 下列植物性食物中( )富含优质蛋白质。 A.豆类 2.第2题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元素为()。 A.硒 3.第3题 供给机体能量最迅速经济的来源是( )。 A.碳水化合物 4.第4题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是()。 A.钙 5.第5题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6.第6题 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A.12% 答案:A 7.第7题 ()在谷类加工中损失最多。 D.B族维生素 8.第8题 对于举重、投掷等项目要求较大的力量,含氮物质代谢强,所以食物中()供给量应提高。 B.蛋白质 9.第9题 下列哪种不是人工合成色素() B.胡萝卜素 10.第10题 婴儿膳食中合理的钙磷比例为( )。 D.2∶1 11.第11题 UL是()的水平。 A.日常摄取高限 12.第19题 下列属于双糖的是( )。 A.蔗糖 13.第20题 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4.第21题

鱼类食品有一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是因为含有()。 C.不饱和脂肪酸 15.第22题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 16.第23题 RDA是为了保障居民()所提出的食物营养素供应标准。 B.保证既不患营养缺乏病又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17.第24题 以下属于成碱性食品的是()。 C.茶叶 18.第25题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以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表达正确的是( )。 B.豆类>禽类>奶类 19.第26题 大豆制品与米饭同时食用() A.大豆可弥补米中的赖氨酸不足 20.第27题 下列哪些食品老年人不宜多食,以免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 A.动物脑、鱼子 21.第28题 烟酸即( ),又名维生素PP、抗糙皮病维生素或抗癞皮病维生素。 C.尼克酸 22.第29题 食醋具有袪病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堆积,防止( )疾病。 B.心血管 23.第30题 果糖是一种( )。 C.单糖 24.第31题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全日总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以()为宜。A.10-15%,20-30%,55-65% 25.第32题 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D.赖氨酸 26.第41题 以下食物中生物价最高的是()。 A.鸡蛋 27.第44题 菠菜、苋菜等蔬菜中钙、铁不易吸收是由于含有一定量的( )。 B.草酸

1.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氨基酸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氨基酸 2010遗传学 Chapter 1 氨基酸 I 蛋白质的天然组成 天然蛋白质几乎都是由18种普通的氨基酸组成:L-氨基酸,L-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甘氨酸。 一些稀有的氨基酸在少量的蛋白质中结合了L-硒代胱氨酸。 II 氨基酸的结果 每种氨基酸(除了脯氨酸):都有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特异性的侧链(R基)连接在α碳原子上。 在蛋白质中,这些羧基和氨基几乎全部都结合成肽键。在一般情况下,除了氢键的构成以外,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 氨基酸的侧链残基(R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团,这些基团赋予蛋白质分子独特的性质,导致: A.一种独特的折叠构象 B.溶解性的差异 C.聚集态 D.和配基或其他大分子构成复合物的能力,酶 活性等等。 蛋白质的功能是与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和每个氨基酸残基的特征有关。那些残基赋予蛋白质独一无二的功能。 氨基酸的分类是依照它的侧链性质的 A.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 B.不带电的极性侧链氨基酸 C.酸性侧链的氨基酸

D . 碱性侧链的氨基酸 A.非极性侧链氨基酸 非极性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位置: 在可溶性蛋白质中,非极性氨基酸链趋向于集中在蛋白质内部。 甘氨酸 (Gly G ) 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在蛋白质氨基酸当中,是唯一缺乏非对称结构的氨基酸。 特征:甘氨酸在蛋白质结构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氨基酸残基相比,由于缺少β-碳原子,它在蛋白质的构象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更容易达到它的空间结构。 功能和位置: 1. 甘氨酸经常位于紧密转角;和出现在大分子侧链产生空间位阻影响螺旋的紧密包装处(如胶原) 和结合底物的地方。 2. 由于缺乏空间位阻侧链,所以甘氨酸在邻近的肽键的位置有更强化学反应活性。例如:Asn-Gly 3. 甘氨酸也出现在酶催化蛋白质特异性修饰的识别位点,例如N 端的十四酰基化(CH2(CH2)12CO -)和精氨酸甲基化的信号序列。 丙氨酸 (Ala A ) 结构:是20种氨基酸中最没有“个性”的氨基酸,没有长侧链,没有特别的构象性质,可以出现在蛋白质结构的任何部位。 特征: 1、 丙氨酸是蛋白质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残基 之一,弱疏水性。 2、 化学活性非常弱。 缬氨酸 (Val V) 特征:中度疏水的脂肪族侧链残基。 功能: 3、 这个中度疏水残基β碳原子上的甲基降低了 蛋白质的构象的灵活性。 2、使邻近的肽键的化学反应产生空间位阻,特别是相邻残基具有β-分支的侧链(缬氨酸或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Ile I ) 特征:疏水的脂肪族残基侧链 功能: 1. β-分支链在空间上阻碍邻近的肽键反应。 2. 疏水侧链趋向在折叠蛋白的内部,比起α螺 旋这种侧链在二级结构中更容易形成β折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