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新书》优秀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 买新书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买新书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例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例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衡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例外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7÷6 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连一连。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48×2 32×5
160÷2 240÷5!
96÷3 80×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新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新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能够计算简单的加减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购物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掌握计算加减法的方法;2.学生能够根据物品的价格计算出所需的金额;3.学生能够模拟实际消费过程,体验消费乐趣。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2.学生能否准确识别人民币的面值。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人物运动,人物穿衣等,以此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2.教师展示多种人民币面值,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步骤二:讲解新知(20分钟)1.教师展示茶壶、牙刷等固定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观察并回忆价格。
2.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如何使用人民币计算商品价格。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与计算演示,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步骤三:活动探究(30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购物游戏。
将不同的商品陈列在桌子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2.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购物的乐趣,通过运算计算出商品价格,让学生充分体会钱的实用性。
步骤四:课堂练习(20分钟)1.教师通过简单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口算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加减法口算训练。
步骤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努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面值,学习了加减法的基础知识,根据实物模拟消费过程,体验了购物的乐趣。
本节课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消费时的节约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买新书 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买新书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买新书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新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新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2.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口)106+28 70+36 62+11 9-427 90+15 48-1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194=1004=25(本)2019=100(本)1004=25(本)200(24)=2019=25(本)24=8(层)2019=2(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1)2019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19表示什么意思?(3)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
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五册《买新书》教学案例及反思

北师大版第五册《买新书》教学案例及反思三年级数学教案背景分析:从课前的交流和对原班数学老师的交谈中我对他们的学习基础有了一些了解,绝大部分学生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平时有时也会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不将知道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作为教学重点,而是制定发展性目标,围绕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本节目标来展开教学。
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师:同学们,刚才带大家参观的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奇怪了,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图书馆里有数学问题吗?(有的说有,有的小声议论说没有)生1: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好像没什么数学问题呀。
生2:有有,比如可以计算有几个书柜,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并解决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图书馆里的数学)师:我们学样图书馆买来了一些新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从这幅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师:同学们提数学问题的能力还真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整理出示题目:图书馆买来16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算出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吗?『反思:数学就在你身边,数学学习是现实的,这不是一句空话,利用该校新建的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作为情境引入,大家都想看看学校新建的图书馆,情境来自学生身边,自然没有陌生感,学习兴趣自然而生。
』二、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独立思考,会做的同学不要把答案喊出来,先把解决方法写在老师发给大家的白纸上并想想为什么。
(教师注意对部分学困生加以指导)师: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有困难,没关系,先停下笔听听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说不定他们的解法能给你一些启发。
现在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或者你哪里想不通也可以提出来?(给足时间让小组合作交流)『反思:小组合作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的自发的合作,脱离独立思考基础的合作就会陷入合作形式主义的泥潭。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买新书

第8課時買新書教學內容:買新書(教材第17~18頁)教學目標:1.能運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夠正確列出算式。
2.理解並掌握連除、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算。
3.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一、回憶鋪墊、情境導學1.回憶舊知。
請你根據“總數÷份數=每份數”的數量關係,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例提問。
(1)一個足球60元,3個足球多少元?(2)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約120千米,坐汽車需要2時,這輛汽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2.情境引入。
師: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情境圖。
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資訊?生:一共有200本書,要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4層,求平均每層放多少本?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買新書”的問題。
二、展示請你們仔細觀察,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彙報)生一:平均每個書架放多少本?生二:兩個書架一共多少層?生三:平均每層放了多少本?師:很好!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有些是我們今後要解決的問題。
先請同學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即平均每個書架放多少本?1.先畫畫圖解答。
(分學隊解答)學生自己畫圖,師巡視指導。
2.解決問題(生:獨立思考解決,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方法一:200÷2=100(本) 100÷4=25(本)先算每個書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個書架每層多少本?方法二:200÷2÷4=100÷4=25(本)先算每個書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個書架每層多少本?方法三: 200÷(2×4)=200÷8=25(本)先求兩個書架共幾層?在求每層多少本?問:你能說一說連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嗎?(1)沒有括弧時,運算順序是從左向右計算。
(2)有括弧時,要先算括弧裡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仔細看圖,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解決問題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新书》ppt精品公开课优质课课件4

答: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25米。
也能这样算。
100÷(2×2) =100÷4 =25(米)
答: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25米。
在算式里填上小括号,使计算 结果正确。
(500+100)÷5=120
700×( 7-2)=3500
按要求连一连。2
240÷5
80×3
小明想了一个数,这
个数乘3后得数在380和 40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多少?
( )×3=380~400
380÷3=126……2 说明不能小于126, 400÷3=133……1 说明不能大于133, 所以是127~133中的数。
在380和400之间找 一个3的倍数390,
390 ÷3=130
这个数大约在130左右
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读比赛,
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规定为 3分。一位学生准备了一篇 840个字的演讲稿,在赛前试 读时,他用了5分钟,怎么办?
每分讲了(168)个字, 比规定时间超过( 2 )分, 大约删去(336)个字。 840÷5=168(个) 168×2=336(个)
=40 ( × )
7×80÷10 =7×8
=56 ( × )
350÷7×5
=350÷35
=10 ( × )
小马虎做 的题对吗?
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 游了1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 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00÷2=50(米) 答: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50米。
小军去另一个游泳池游泳,他在 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 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44÷3 ÷6
420÷(3×22)
556÷4 ×8
84×5 ÷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新书》教学设计

《买新书》教学内容买新书总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先画画图。
1.你能用画图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吗?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活动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列式汇报(1):200÷2=100(本)100÷4=25(本)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2)200÷2÷4=100÷4=25(本)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3)200÷(2×4)=200÷8=25(本)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2.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活动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圈一圈,说一说,再算一算。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的3、4、5题。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新书》
优秀说课稿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
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
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
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
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 2=100(本);100 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 2 4=100 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法一样吗?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
(3)2 4=8(层);200 8 =25(本)。
师: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
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
(4)200 (2 4)=200 8 =25(本)
师:观察综合算式,思考: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师: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二)。
师: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
(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
3、师:那你能不能解决?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
4、汇报: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
式?
师: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在“亚东会”来临之际,学校把做240朵花的任务,交给了三年级的2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做多少朵花?
本道题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来分析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中,时间安排较适中,教学目标很明确。
我在教学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会分析有关连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现实的问题。
知识点比较全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学生也能学以智用。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自己讲解每个算式的意义,记忆非常深刻。
从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这样进一步对比两种思路的异同点,学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流畅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亲近学生。
能够看出,学生对所学的解决问题掌握的比较好,并能够通过用自己的话解释题中的内容。
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实际应用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方式中,采用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在课堂上遇到
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能够及时的解开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算式,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