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大院景点介绍之二
石家大院景点介绍之最终篇

砖雕、木雕、石雕更是石家大院建筑的三绝,现在我们看到花厅和女嫁妆,帽筒:放帽子的,可以把帽子直接扣在上面。
熏香炉:里面可以放檀香木,点燃以后使整个新房香气怡人。
梳头匣:是用来装粉、胭脂、梳子、头油等梳洗用品的。
镜子:是新娘非常珍爱的物品,不仅可以用来梳洗打扮,而且可以预示着生活的平静、安定。
食品罐:刚过门的新娘都比较腼腆害羞,可能因此而吃不饱饭,娘家人想得很周到,特意为她准备了一含食品罐,里面可以盛放-二些点心,饿时偷吃一点。
而这面我们看到的这顶轿子,就是所谓的八抬大轿了。
大家可别以为这轿子看着漂亮,坐着一定很舒服。
实际上,新娘子是坐在一顶小轿中,再被抬入此轿中的,所以坐在这轿子里,穿着凤冠霞啵,又密不透风,着实是件苦差事。
现在我们看见右边的这间屋子是清末民初,杨柳青中等水平家庭的民宅复原室,这里主要体现了杨柳青年画在当时民宅中的应用。
由于杨柳青年画色彩鲜艳,象征性、装饰性很强。
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审美心理,因而形成了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张贴年画,井约定俗成贴不同的地方;‟门神(秦琼、尉迟敬德)贴在大门上,寓示逐除邪恶,去病免灾;灶王爷贴在锅台上,逢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盼望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缸套里面是水缸,缸鱼贴在水缸的墙上,鱼影倒映在缸中,以示连年有余;屋门后面贴武判,以驱逐邪恶,保佑平安;中堂一般贴菩萨或寿星,两个侧屋,上房为老人居住,贴福禄寿内容的年画和一些说教画如“孟母三迁”,下房为儿媳居住,贴多子多福,吉庆活泼的年画。
由于年画的装饰,使人进屋后,便感到一种喜气祥和的乡土气息。
下面我们到漕船轿车的陈列厅看一看。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杨柳青古镇作为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码头,漕运颇为重要。
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简介

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简介
杨柳青古镇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石家大院,它是杨柳青古镇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大院之一。
石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占地面积达到了6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
大院内部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共有房间近百间,其中包括正房、厢房、花厅、花园等。
整个大院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石家大院的建筑结构非常严谨,每个房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用途。
正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厢房则是客人居住的地方,花厅则是主人和客人交流的场所。
大院内还有一个精美的花园,种植着各种花卉和树木,非常适合游客们散步和休闲。
石家大院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砖、木、石等传统材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大院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着各种字画和古董,地面上铺着精美的地毯和石板,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气息。
石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
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历史变迁。
同时,石家大院也是杨柳青古镇的一大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总之,石家大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大院之一,也是杨柳青古镇的一颗明珠。
它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瑰宝。
如果你来到杨柳青古镇,一定不要错过这座美丽的建筑。
天津石家大院导游词

天津石家大院导游词天津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开平道,是一处建于清朝的历史古迹。
其名字来自于其前身“石家庄”,是当时的山东巨商石振鐘的故居。
现如今,石家大院已经成为天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生活和文化的机会。
作为天津市最出名的收藏馆之一,石家大院的收藏品不仅有传统艺术品,还包括了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历代史书等。
这里不仅保存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还拥有着一大批以书为核心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一进入石家大院,你会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楼,这就是石家大院的入口。
城楼高达13米,底座宽29米,上方有五个门洞。
登上城楼,从这里可以饱览整座宅院。
步行进入大门,就能看到迎门殿,这是石家大院中规模最大、装饰最为豪华的建筑之一。
进入迎门殿,悬挂着五个红色的匾额,均由乾隆帝所赐。
其中的“过关斩将”和“实事求是”是乾隆帝特别挑选,其余三个分别为“珍玩古画”,“牡丹杂品”和“珍馐奇味”。
这五个匾额在石家大院历史上被誉为“五朵金花”。
继续往里走,就到了偏正殿。
正殿是石家大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线装书、孙中山签名之草百卷,还有陶瓷收藏、珐琅艺术品和戏曲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品。
这些收藏品中有的是石家大院家族的私人收藏,有的是捐赠的珍品,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中的纹饰装饰。
这些装饰在建筑师的巧妙设计下,既功能实用,又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几乎成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代名词。
整个石家大院中无处不见纹饰,从门窗、墙壁、屏风到天花板、柱子、地板,都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样。
沿着正中的走廊,便来到了石家大院中心的花园,这里不仅有各类传统假山、花坛,还有娱乐场所、画廊等设施。
因此,在旅游时闲下来,可以在石家大院中心的花园中享受自然风光,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里度过一个舒适、愉快的假期。
如果你喜欢历史文化,想体验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魅力,石家大院将是让你满意的选择。
介绍天津石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天津石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天津杨柳青,今天咱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中心,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岸边。
这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晚清民居建筑群。
走进石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青砖院墙。
这院墙不仅展现了当年石家的雄厚财力,更是一种家族威严的象征。
整个大院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方,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和南方园林的精巧。
咱们先来看看大院的布局。
石家大院的布局合理,结构严谨。
从大门进入,一条中轴线贯穿整个院落,依次排列着几进四合院。
每个院落都有正房、厢房和倒座房,房屋之间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在建筑细节上,石家大院更是独具匠心。
那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让人不禁赞叹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门窗上的木雕,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墙壁上的砖雕,寓意吉祥,造型精美;而院子里的石雕,更是巧夺天工,为整个大院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再来说说这大院的房屋功能。
正房通常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宽敞明亮,装饰豪华。
厢房则是晚辈和仆人们的居所,相对简洁。
而倒座房一般用作客房或者书房。
穿过一个个院落,我们来到了石家的戏楼。
这座戏楼可是石家大院的一大亮点。
它结构独特,造型美观。
当年,石家经常邀请名角在此唱戏,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亲朋好友们相聚在此,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精彩的戏曲表演,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接着,咱们走进石家的花园。
花园虽然不大,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假山、池塘、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池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假山上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石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部反映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石家的繁荣昌盛,也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
说到石家的发家史,那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石家原本是以漕运为业,后来涉足商业,经营银号、当铺等,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

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是清代(1644-1911年)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的旧宅,始建于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由四套大合院组成,其建筑结构独特,规模宏大建造精巧,砖木石雕精美,有“华北第一宅”之称。
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
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
石氏家族久居杨柳青,历时已200多年。
石家大院规模宏大。
从北门估衣街到前门(南门)河沿街,长100米,宽70米,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房屋278间,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
建筑典雅华贵,砖木石雕精美细腻,室内陈设民情浓厚。
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
石家大院全部建筑,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磨砖对缝,画栋雕梁,花棂隔扇,漆朱涂彩。
石家大院的旁边新建的旅游服务区比石家大院可要辉煌得多呀
杨柳青牌坊
进入石家大院看到的福字墙
来自长者丰采园的参观者们
关于杨柳青的一副对联
留园
知足知不足斋
尊美堂
花园
庭院
老驴友在长廊留影
客厅
佛堂
办公室
民俗展览
艺术展览
婚俗展览
解放后石家大院曾经是韩青山、张子善的办公地点,因此在这里布置了反腐败展览。
天津石家大院

天津石家大院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的石家大院,是一处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晚清民居建筑群,始建于1875年。
它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占地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
整个大院,60米长的大甬道的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现已开辟为杨柳青博物馆的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名闻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杰作,有造诣颇深的神品书画师钱慧安、高桐轩等人的精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上乘之作。
砖雕俗称“刻砖”,是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一格,成就很高。
此外泥人张彩塑、民间剪纸、杨柳青风筝、民间花会道具以及民俗陈列,充分体现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石院复原陈列。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内的石府戏楼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四子石元士的宅第。
堂院坐北朝南,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
东院是三套四合院,为长辈及各房子孙居所;西院建客厅、戏楼和佛堂,是会客、娱乐、祭祀之所。
大院建筑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砖雕木刻形式多样,常用“福寿双全”、“岁寒三友”、“莲荷”、“万福”、“连珠”等喜庆吉祥图案。
北京人要领略大院文化,不必大老远跑到山西去,在天津西郊杨柳青镇,就有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大院——石家大院。
从北京驱车向东,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
杨柳青石家,从清朝中叶到民初,其财力号称津西首富,名列天津八大家之一。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有“话剧皇帝”之称的石挥就是石家的后代。
石家大院是石家位于石宝珩的住宅。
光绪元年(1875年)动工兴建,两年后主要建筑完工,之后又不断增扩、拆改,直到1923年石家迁走,前后累计建设近50年,才建成一座占地6000多平米、院落15进、房屋278间的大型宅邸。
导游词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1.简介石家大院又叫杨柳青民俗博物馆,是中国清代汉族民居建筑的代表,位于天津市西面的杨柳青古镇、京杭大运河的河畔,曾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
石家祖籍山东,祖辈在清朝经漕运发家后定居天津杨柳青。
石家分为4家后,第四家的尊美堂是保存最好的,成为今天的石家大院。
它有140多年的历史,占地10000㎡,含有18个院落278间房。
其中的砖雕、木雕、石雕是独一无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戏楼是中国民宅中最大的。
因此,它有“华北第一宅”之称。
Shi family’s mansion is also called Yangliuqing folk museum. It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residence in Qing Dynasty of China. It is located in Yangliuqing ancient town which is in the riverside of The Grand Canal from Beijing to Hangzhou. The mansion used to be the residence of Shi Yuanshi who is one of Tianjin eight grand families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The ancestor of Shi family came from Shandong province. He made his fortune through water transportation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and then settled down in Yangliuqing in Qing dynasty. It is about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Shi fami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nd the fourth part, Zunmeitang, is the best preserved and becomes today’s Shi family mansion.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40 years, covers 10000 square meters and contains 18 yards, 278 rooms. The carving of bricks, wood and stones are unique and impressive. The family theater is the biggest in the folk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mansion in north China.2.大院模型石家大院由一条长长的甬道分为东西两部分建筑。
天津石家大院简介

天津石家大院简介
天津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群,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历经五
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建筑为一体
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点。
石家大院的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历经五百多年的发展,曾经是明
清时期的官宦贵族的住宅,也是清朝末年的政治、文化中心。
石家大
院的建筑群由多座古建筑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家大院”、“石
家大厅”、“石家大楼”、“石家大殿”等。
这些建筑群均具有明清
时期的特色,其中有许多建筑是由当时的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设计建
造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家大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有许多文物古迹,如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古建筑、古墓葬等,以及许多文物展览,如明清时期的书画、
瓷器、玉器、陶瓷等,都是石家大院的文化瑰宝。
石家大院的艺术氛围浓郁,其中有许多艺术活动,如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以及现代的舞蹈、戏剧、歌唱等,都是石家大
院的艺术精品。
石家大院的传统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其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
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等,以及现代的文艺活动、文化节庆等,都是石家大院的文化精髓。
石家大院的景观也是其独特之处,其中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明清时期
的湖泊、河流、山脉、森林等,以及现代的花园、公园、植物园等,
都是石家大院的自然美景。
石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群,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氛围浓郁,传统文化独特,景观美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建筑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楼
归线之间移动,因此冬夏两季太阳光线相对于建筑来说,其入射的角度会产生不同,而戏楼的檐子却可以实现,夏季太阳直射角小,地面温度高时节,光线不能直射入戏楼之内;而冬季太阳直射角大,地面温度低时节,光线却可以布满整座建筑。
戏楼的墙壁是磨砖对缝建成,严密无缝隙,设有穿墙烟道,冬日虽寒风凛冽,楼内却温暖如春。
到了夏天,戏楼内地炉空气流通,方砖青石坚硬清凉,东西两侧开有侧门使空气形成对流,空间又高,窗户设计的阳5光不直射却分外透亮,使人感觉十分凉爽。
戏楼建筑用砖均是三座马蹄窑指定专人特殊烧制,经专用工具打磨以后于摆叠砌≥用元宵面封浆糊白灰膏黏合,墙成一体,加上北高南低回声不撞,北面隔霸勰能放H.。
f饕挚效果极佳,偌大戏楼不用扩音器,不仅在角落听得清楚,脚使院内也所得明白无误。
因此,石府戏楼堪称“民宅一绝”。
其实建筑也如茶一般,在品味它的同时也在提升我们的品位。
正如罗丹所说的那样:“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晴,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建筑之美。
从戏楼出来,左手边的这个跨院是当年石府的家丁护院所在的地方。
眼前的这块大石头’,就是当时考核家丁所用,上写着“独占鳌头”四个大字,重150公斤。
如果能轻松举起的话,就顺利过关通过考核,成为石府的家丁。
如今这里是杨柳青水局的陈列馆。
所谓水局就是类似现在消防队的机构。
杨柳青自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南北大运河开通后,市面逐渐繁荣,各类店铺柞坊、货栈以及酒肆、茶楼栉比毗连那时的房屋,均为砖木芦苇等结构,而且取暖、做饭全用柴草;夜晚照明也是灯油、蜡烛,极易发生火灾。
往往由于一家不慎,殃及数家,民间有“时时防火,夜夜防贼”的谚语。
当火情发生,附近界内水局’闻讯后,立刻鸣锣聚众,然后转向界外水局传锣、吹口哨、摇串鼓,按照规定路线,各水局相互传递延伸,顷刻之间全镇铜锣、串鼓响成一片,全镇共18道水局。
我们可以看到厅内所展出的这副图画,就是当年水局救火的场景。
穿过水局陈列厅,我们现在看到左手边的这所屋子里,是杨柳青年画二十四孝。
正对着我们的这间房子就是当年石府的家学堂。
旁边这个院落是佛堂,是石氏供奉神佛偶像之处,光绪十年(1884年)家庙竣工,将神像等移至三门天锡堂内供奉,此处改为小家祠。
家祠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及石氏宝字辈以下的木主,逢年过节,壁间悬挂已故家主影,每逢长辈祭辰,在此院诵经追荐。
屋里上方供有关公像,下方为福、禄、寿三星像。
佛堂建筑为典型的抬梁式框架结构,四梁八柱:在中间最高房梁上有当年保存下来的上梁诗,上联是“.盂堂金马家声汨”j下联是“画栋雕梁气象新”,意思是石宅兴建豪华美丽的家院,一改旧的面貌,到处是装饰精美的房屋,一派新的气象。
这种民宅结构非常坚固,也是人们常说的培倒房不塌。
之前我们看过了戏楼建筑之绝妙,我们再来看看石家的另外一绝——垂花门。
-垂花门属典制式建筑,是室廷传统建筑中的绝活,图案为莲花倒垂所以称垂花门。
全院共建有-建垂花门,匿其垂柱根据荷花的三个花期雕刻成三种不同形态的图案,分别取名为:“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满蓬莲”。
佛堂所对的这座门就是石家的第一座垂花门,此门最为考究,由垂柱雕刻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图案丽取名。
门柱托耳(雀替)木雕,是形态各异的九只狮子,九谐音长久,狮谐音太师,寓意九世太师。
雀替背面木雕是凤戏牡丹,凤凰为百鸟之王t,性情高洁;善于歌舞,牡丹是百花之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荣华富贵、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中间两块抱鼓石正面分别为浮雕狮子滚绣球和太狮少狮图案,绣球象征吉祥富贵,取“狮”与“事”的谐音,构图中狮子绣球追逐耍球象征好事在后滚滚而来;抱鼓石外侧是象首,即“吉祥”。
里侧是鹤鹿同春,鹤被视为“长寿瑞祥”的仙禽,鹿象征喜庆长寿,竹林意春,寓意为喜;庆长寿,天下皆春。
当年仅石料即需白银五百两,两位石匠精雕细刻一;年之久才完工。
两旁韵抱柱石(湖平石)上面是宝相花,以荷花、壮丹、菊花等植物花朵为基础构成的想象图案,具有宝和仙的含义,象征美好的愿望。
1内侧是太师少师,大狮又称为太师,小狮又称为少师,借用“太师”的官名,以大狮小狮相戏构图,象征官禄代代相
传。
看门的石狮子,摆放是有规矩的。
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放在门口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玩弄绣球或者两爪之间放一个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爪之间卧一幼狮。
外侧是八骏戏春,八匹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a.石雕琴棋书画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
以示书香门第,富贵吉庆之意。
在这座垂花门三级台阶上亦有回纹图,这在民间实数少见。
这座垂花门上方木格中有四季花图案,象征着走过此门四季平安。
在当时此门实为仪门,两旁栏杆后还要有吹鼓乐队,称为:两厢奏乐,仪门大开迎贵宾。
以往石家迎接贵宾都是开此门。
第一道垂花门看过了第一座垂花门之后,我们向左侧回到甬道,位子甬道中间的这座门就是第二道垂花门。
’由垂柱雕刻莲花瓣开放而取名“花蕊吐絮”。
门柱托耳是木雕太平有祥,平升三级图案?背面雕有春兰秋菊图案。
门楼上方木格中是木雕仙鹤九只,仙鹤相传寿龄千年,取名团鹤献寿。
在仙鹤的背面还雕有古代铜钱的图案。
这座垂花门中间有一木制的屏门,穿过此门回首望去,便见-毫座欧式风格建筑的圆券门楼与其相连,名为西洋门。
上面有砖雕鼯面旗子相互交叉。
当年八国联军围困天津城时,天津八大家筹资50.万两白银,请与
外国人打交道的石元仕办支癌局犒赏联军,把支应局的招牌就挂在这个门楼上。
此门建于1911年,其建筑工艺十分精湛,砖与转之间未施任何的黏合荆,只是将砖经过六面精细打磨之后,无论是三顺一丁或是十字口的摆放过程中,匠师都能在墙体的正中留出拇指盖大小的空隙,将蛋清和糯米的混合物通过注水加压的办法向中间灌注。
这样,建筑外表整齐划一,如同西方建筑中大理石材的视觉效果,显示了中国土木工程中较高的技术水平。
走在甬道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石家大院的建筑均建在青石高台上,又有柏木条隔离,在墙体的下方还留有洞孔,这是为了防潮隔碱。
更为独具匠心的是为了美观,把洞口雕刻成蝙蝠的样子,意为“福在眼前”。
面前的这道门就是第三道垂花门了,由垂柱木雕莲花开放并接有莲籽图案而取名“籽满蓬莲”。
这对抱鼓石图案也是九狮图,抱柱石图案为暗八仙即八仙宝物,两侧为草龙图案。
门楼上方及垂柱两边有木雕葫芦爬蔓图案,取名葫芦万代,象征着子孙万代繁衍不断。
院内的三座垂花门以荷花的三个花期为图案建造,象征着主人一生美好的愿望,即四季平安、一代长寿、子孙万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