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 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2.能够识别和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及相关定理;4.能够解决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室黑板或白板和粉笔/马克笔;2.教学用具:直尺、量角器、图形剪影;3.学生课本;4.相关练习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平行四边形教学要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平等、同位角互补。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回顾并重新认识平行线的概念;2.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3.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板书;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课堂练习,并互相评讲。
教学扩展教师可以使用图形剪影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平行四边形。
第二课:梯形教学要点1.梯形的定义;2.梯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上底平行于下底。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回顾并重新认识垂直线的概念;2.引出梯形的定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梯形的特点;3.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性质,并进行板书;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梯形的性质;5.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课堂练习,并互相评讲。
第三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综合运用教学要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综合运用;2.解决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际应用;2.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解决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问题;3.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课堂练习,并互相评讲。
教学扩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评估与反馈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程度;2.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反馈交流,解答学生的疑惑;3.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复习教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点。
3.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展示一些实际场景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例子。
Step 2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两对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
2.性质:a.对角线互相平分。
b.相邻的角互补(也就是说,其内角之和为180°)。
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Step 3 梯形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两个底边平行的四边形称为梯形。
2.性质:a.两个底角之和为180°。
b.上下底边平行,但不等长。
c.两条斜边分别相等。
Step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运用1.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示例如下:a.两条临边相等,两条对边都不平行,则不是平行四边形。
b.两条斜边相等,则是梯形。
2.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示例如下:a.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长度为3cm和5cm,求其面积。
b. 已知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为4cm、8cm和6cm,求其面积。
Step 5 检测与小结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然后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计算步骤和结果,避免因为粗心导致错误答案。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练习或者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将两根小棒随意丢在讲台上。
提问:想一想这两根小棒落在讲台上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你能把这些图形画出来吗?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二、探究新知1.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情况。
2.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
3.讨论探究。
(1)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可能会按以下几种情况来分类:①②③④(2)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板书:相交、不相交)4.构建新知。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出示三组平行线图:图中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然后分小组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平行的例子。
如:电线、窗子、栅栏、门两侧、轨道两边等等。
(3)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会是多少度?(90°或不是90°)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出示:上图中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线。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同桌或小组中说一说,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第一题。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名上台指一指。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新2024秋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包括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能够识别并画出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观察、细致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识别并画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理解“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抽象概念。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动画演示等)实物模型(如平行四边形纸板)直尺、三角尺等作图工具练习题卡片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测量、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或图片(如伸缩门、楼梯扶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点。
问题驱动: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吗?”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新课教学1.特征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包括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动手实践:学生使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平行四边形模型的各边长度和角度,验证其特征。
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出平行四边形,并标注出对边和对角。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测量和画图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课堂小结知识回顾: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强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重要性。
方法总结:回顾观察、测量、画图等方法在认识平行四边形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及相关公式。
3.能够识别并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能够解决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的技能掌握。
3.如何能够合理使用相关公式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公式。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解决简单数学问题方法。
2. 教学方法1.观察法。
通过观察具体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对比分析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理解其特殊的几何性质。
3.绘制法。
让学生自主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体会相关性质和公式的应用。
4.探究发现法。
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随堂问答的形式,询问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角度、正方形等,以温习复习学生的数学知识。
2.引入主题,简单引导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展示一些具体实例。
2. 讲解与演示1.教师通过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集中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并展示与之相关的公式。
3. 练习与巩固1.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体会相关性质和公式的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2.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公式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4. 总结与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全面回顾、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的判断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卡片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电梯、滑梯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呈现(10分钟)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2.梯形的定义:介绍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等。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图形,并讲解图形的性质。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及教案【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与平行中线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程目标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并能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2.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并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6.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本单元预计用6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材分析】教材第56页例1及57页“做一做”。
本课与原教材相比去掉了情境引入,简化了活动目标,垂直与平行线分别进行教学,还增加了字母表示、记法和读法。
例1开门见山引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借助画直线活动,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特别要关注的是两条直线从原先的没有相交到延长后相交这一种特殊情况,学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梯形的特征: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性质。
2.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重点,解答疑问。
5. 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及其性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目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图形的应用。
2.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吴家平
重庆市高新区森林小学 秦月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吹塑纸贴图 学具:拼活动四边形的塑料棒四根、点子图、七巧板、平行四边形、梯形剪纸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问:同学们,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和记忆力,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回答)看谁能发现这些照片里藏着的四边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
2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四边形?(学生依次说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抽象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 3师:都记住了这些四边形,并能画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一个画四边形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比赛开始!(学生活动:画四边形)
4各个小组展示画的结果。(媒体上同时出示相应的四边形) 师:你觉得他们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师:认识这些图形吗?请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5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在脱手画图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画得很准确,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以后,让学生对比得出,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注意它们的哪些特点。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教学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1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师:我们在车的玻璃上找到了平行四边形。[师出示教具,贴图] (2)自制活动平行四边形学具 师:请同学们用四根学具,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师示范操作] 师:请打开书71页,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图,结合自制平行四边形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研究,比赛哪一小组最先发现。
(3)[配乐]学生操作学具探究,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给学生一些探究的素材,给他们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特点,并适时加以引导,以便学生加以总结。
2全班交流 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指名回答) 如果学生说到了平行四边形可以拉动变形,则顺势总结:这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如果学生没说到,则可以引导: [教师一边操作学具,一边讲解] 师: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拉动它的一组对角,它能保持不变吗? 能让它还原吗?(生展示操作) 师总结:通过拉动学具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教师板书:不稳定性] 3验证结论 师:刚才有的小组从平行四边形的边上找到了特点,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方法:用直尺、三角尺平移验证)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设计说明】三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四边形》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本节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知道怎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教学什么是梯形 师:你们刚才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呢?(指名回答) [课件展示:梯子、堤坝、沟渠的横截面] 师:我们在这两张照片上找到了梯形。[师出示教具,贴图] 师:请小组的同学操作梯形学具,运用刚才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你发现梯形又具有哪些特点呢?请看大屏幕。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呢?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小结:谁能说说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设计说明】学生运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折、量、平移等方法,操作梯形学具,研究梯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对比得出梯形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吹塑纸图]请判断以下图形,是梯形的做“√”的手势。
问:你是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的?(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小结: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四边形,再看它是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题单1:请判断以下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画 X。 提问1:为什么第二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回答);第四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回答)
提问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指名回答) 师引导总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四边形,再看它是否有两组对边平行。
【设计说明】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断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巩固新学习的概念。
3在点子图里作图。 (1)师:在点子图里,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并写出名称。 (2)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 (3)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画的作品?[展台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4)学生互评:你觉得他们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5)对比总结特点。 师:对比前面脱手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认为哪一次画得好?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注意什么特点?
(四)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给下面的四边形分类。 (1)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装着什么?(四边形) (2)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活动) (3)学生结合展台展示汇报小组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方法(一) A:①⑥B:②⑧C:④⑤D:③⑦ 方法(二)A:①②⑥⑧B:④⑤C:③⑦ 2充分说明分类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 [教师手指展台上的图形]问: (1)第一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第一组图形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平行四边形)
(2)第二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二组图形我们把他叫做什么?(梯形) (3)第三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三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一般四边形。 (4)我们把这三组图形统称叫做什么?(四边形)
【设计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 3表示四边形间的关系。 (1)师:我们怎样表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呢?请小组合作把它表示出来。 (2)学生可能有以下表示方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3)师:请小组派代表用展台展示,并说说本组的分类方法。 教师等学生说完后,肯定前两种表示方法,并请学生打开书71页,请学生对照书上的集合图,小组内说说:
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②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问:这个集合圈图,告诉了你什么?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结合展台展示并加以说明,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训练。
(5)[结合大屏展示]教师总结: 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展示四边形集合圈],有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含有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展示长方形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展示正方形集合圈]。 【设计说明】教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作形象的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者间的关系。
1判断:对的做“√”的手势,错的做“×”的手势。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大屏展示]反例: 提问:怎样改? (2)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提问:怎样改?强调:只有一组。 (3)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 (4) 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5)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验证方法:二人合作,用各自手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升华。
2用七巧板拼图: 拼一拼 师:比一比,看谁的手儿巧。请听好要求: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次拼完后,展示学生作品,能拼几种算几种,不必举全。 【设计说明】利用七巧板的拼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剪一剪 (1)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2)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巡视指导,大屏展示比较标准学生的剪法作示范。要引导学生把第二题中两种情况举完。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
专家评析 本节数学课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特点:
生活性 在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上,选取找生活中的物体:门、车窗、灯、电脑屏幕等物体藏着的四边形,并以此为载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抽象的四边形,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而揭示课题。
趣味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儿童情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及其运用。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入小组、个体间的竞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自主性 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同桌间、小组间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四边形的分类,并加以总结出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