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以仁和区为例

合集下载

攀枝花

攀枝花

没有冬天的地方——攀枝花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她的建城史比共和国的历史还短一些。

她是共和国的一个梦想之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无数优秀又年轻的中国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四十年后,他们渐渐老去,但却留下了这个崭新的城市。

那段历史,那些漫山遍野的攀枝花应该看见过,正因为这些攀枝花,这个偏僻的渡口,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那段历史,那奔流的金沙江和雅砻江应该经历过,江上架桥江心筑坝,于是野性的金沙江也驯服了,奔腾的雅砻江也安静了。

那段历史,攀枝花的阳光应该见证过,四十年过去了,攀枝花已经物逝人移,只有这阳光,温暖一如昨昔。

这温暖一如昨昔的阳光,见证了一座钢城的崛起,又把自己作为了一个城市二次崛起的引子。

它是格萨拉的引子,这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长久的藏在深山,还不为人知;它是迤沙拉的引子,600年过去了,明朝的戍边部队,从万里之外的南京来到这里,演绎了汉彝交融的传奇;它是金沙摊的引子,在母亲河的召唤下,“万里长江第一漂”从这里开始。

攀枝花,一个无数人印象中的钢铁城市,因为印象,人们长久的忽略了它的美丽!回龙洞的遗迹、诸葛营的神秘、丝绸之路的脚印、滇缅公路的往事……总有一天,它的美丽会被人们一一记起。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四十年前,因为漫山遍野的攀枝花,一代伟人,赋予了你这个花的名字。

花的含义里包含了大气、希望和坚毅。

四十年来,也正是这个精神,让一个偏僻的渡口,在今天,成为一个阳光依恋的城市。

来到攀枝花的游客,其实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亲眼一见闻名已久的攀枝花。

攀枝花,其实不仅是花,还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春季盛开的时节,犹如燃烧的火。

正是因为这种美丽的花,攀枝花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但是攀枝花的来历,却远没有花的这般诗意。

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但也是一个面临战争威胁的年代。

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领袖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构想。

“攀枝花没建好,我睡不着觉!”“攀枝花建设没有钱,我把我工资拿出来!”一代伟人的急切,很快化做了一次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动力。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1】为落实5月4日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市政协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12人的调研专班,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从5月9日至5月24日,先后走访了10个市直部门和2个乡镇,召开了5次座谈会,共60人次参加。

对全市康养产业现状、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康养是健康和养老的统称。

由康养产生的康养产业,是指以康养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综合性产业,包括直接或间接为康养提供多种服务和支持的行业和部门。

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多领域、多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就全市养老、医疗、旅游、绿色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养老截止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8.88万人。

占比22.38%。

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1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达到1762张;9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456张;3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7家农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

目前在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鸿福、枝港医院、宋山),床位1210张。

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市域现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我市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

(二)医疗截止目前,市域重点医院4家、床位1500张,市级、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个、宜昌市乙类重点专科12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2个。

建立健康电子档案302402份,建档率76.2%。

可以向市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攀枝花城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攀枝花城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0 西区
盐边县
米易县
仁和区
东区
7
注:数据来源于攀枝花统计年鉴及人民政府网
1.4.2 城市经济
攀枝花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10元,在四川省21市州中排名前列,整体增速较快;2018年 西区城镇单位年薪为52090元,在攀枝花5个区县中,排名末位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1400
1200
1000 800
870.85
925.18
1014.68
1144.25
1190
600
400
2018年攀枝花市各区县GDP总值(亿Biblioteka )400377.03
350
300
250 198.01
200
150 105.8
100
113.12
131.21
200
50
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1.1 城市背景
攀枝花位于四川最南端,属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被誉为四川南向门户,其钢铁、钒钛等矿产资源极 其丰富,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和康养胜地
成都
是著名的移民城,人均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四川前列。目前正由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 由工矿基地向阳光花城、由资源型城市向康养胜地、由三线建设城市向四川南向门户转变。
攀枝花至丽江的铁路,构建攀枝花至成
都、昆明、重庆、贵阳四个中心城市的
交通干线
米易东站
米易通用机场
航空:
攀枝花机场是省内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二
座民用机场,目前已开通4条国内航线,
格里坪至石龙坝铁路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康养旅游的探索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康养旅游的探索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康养旅游的探索摘要:大健康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方式,康养旅游作为"旅游+康养"的新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

大力推动康养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养老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的进程。

本文在对康养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加强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地区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互联网思维形成"互联网+中西医养+文体活动+生态旅游+酒店温泉等"多元化的综合新模式提出了康养旅游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各地区进一步发展康养旅游的探索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康养旅游;大健康时代;创新课题信息:湖北省2020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及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下的康养旅游》,项目编号:S202010927072X。

简介信息:李文利,女,(1998.07-),汉族,山西太原人,湖北科技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管、旅游。

通讯作者:刘波,男(1972.07-),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也要不断发展、改革与创新。

虽然,目前学术界针对康养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1】。

一些学者认为康养旅游即健康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人文与文化环境为载体,引入观赏、游玩以及休闲等方式,实现改善游客身体状况的旅游活动【2】。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康养旅游是建立在优质的物质条件之上,通过旅游的方式帮助游客强化身心与体魄,改善游客的心态,让其感受到幸福的旅游项目【3】。

但现阶段,康养旅游一般以休闲度假、医疗保健等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改革和优化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可以使其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客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各旅游企业应当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特色,构建符合自身状况的康养旅游发展体系,逐步强化自身的康养旅游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五莲县为例

全域旅游视角下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五莲县为例

172019年1月下半月刊全域旅游视角下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五莲县为例陈 梁 肖玉梅当下旅游业正处于变革时期,“康养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五莲县的康养旅游发展为例,通过研究和分析当地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五莲县推进旅游治理采取的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建议,试图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康养旅游发展问题提供一些有用的样本经验和参考意见。

引言全域旅游自推行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以养生、保健为特色的康养旅游的热切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健康养生,康养旅游正是以此为背景快速发展起来的,而制定全域旅游策略是发展康养旅游的必然要求。

一、康养旅游的概念和现状1.康养旅游的概念。

康养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一种依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持或促进身心健康为动机,旨在实现保健康复、修身养性目的的新型旅游活动,是旅游与医疗养生一体化的产物。

2.国内外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6年初,我国国家旅游局首次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进行批示,颁布了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相关标准,并确立了5个示范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国家对康养旅游的重视。

此后不久,我国正式将把康养旅游与其他各种热门旅游形式一起纳入旅游发展体系,进一步推进了康养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康养旅游,2017全球康养保健旅游市场收益达6 785亿美元。

二、五莲县域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一)五莲县旅游资源类型1.自然地理。

五莲县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连山、九仙山、大青山、杏石温泉和杜鹃花为主,丘陵地形占该县总面积的86%。

随着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五莲县逐渐发展成为了特色村镇和产业基地,各项旅游产业综合发展。

2.人文地理。

在人文地理方面,五莲县的考古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丹徒遗址”,文化史则可以追溯到青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来源之一。

攀枝花市旅游景点

攀枝花市旅游景点

攀枝花市旅游景点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大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城市。

攀枝花市旅游景点丰富,有着众多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值得游客慢慢感受和探索。

以下是攀枝花市旅游景点的介绍。

1. 鸡西湖景区鸡西湖景区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北3公里处,距市区很近。

鸡西湖是一个山口水库,风景秀丽,湖边有着独特的气息。

湖中岛屿若干,树林、草地错落其中,湖岸旁种有樟树、南极杉等大树,景色十分优美。

同时,在鸡西湖景区还有茶馆、鱼池、温泉等休闲娱乐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民族文化、轻松休闲。

2. 沐抚溪景区沐抚溪景区位于攀枝花市区西北35公里处,连绵的群山、清澈的长溪和秀丽的自然景色是游客前来旅游的主因。

沐抚溪景区拥有600米长的瀑布、解放桥、龙潭、镜泊湖、抚仙湖、绿色草甸和茶园等风景,展现出强烈的古朴气息和文化底蕴,让游客领略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门票价格十分亲民,游客可以尽情享受这片自然风光。

3. 盘江古韵风景区盘江古韵风景区位于攀枝花市区南部盘江流域内,主要由盘江古城、盘江公园和大佛寺三个区域组成。

盘江古城是一个古代水利城堡建筑群,已有1800多年历史。

盘江公园是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绿化公园,内设有草坪、湖心岛、假山、盘江音响漂流等游乐设施,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大佛寺是一个庙宇,内有观音殿、罗汉殿、三清殿等建筑,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代水利建筑的魅力和佛教信仰的影响。

4. 滨江公园滨江公园位于攀枝花市区石洞河与攀江交汇处,是一个以观景和娱乐为主的休闲公园。

这里的各种花卉、绿树和湖泊构成了宜人的自然景观。

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轮船游盘江、散步在湖畔、参观水上乐园、剪纸、喝茶聊天等,享受了休闲时光。

5. 东莲花池公园东莲花池公园是一个主要以观行之乐、文体娱乐为主导的公园,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这里有着清澈的人工湖泊、瀑布、花坛等景观,还有适合亲子游的儿童游乐设施。

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莲花和水生植物群落,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家庭亲子游戏和休闲散步的乐趣。

康养方面调研报告

康养方面调研报告

康养方面调研报告
康养方面是指通过保健养生、康复治疗、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恢复健康,并提升生活品质。

本报告将对康养方面的调研结果进行概述。

通过对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在康养市场方面,调研表明康养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康养需求更为迫切。

因此,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康养产品和服务具有巨大潜力。

其次,在康养技术方面,调研发现康养科技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已经开始应用于康养领域。

例如,智能康复设备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人们恢复运动能力。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也被应用于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养领域的技术创新无疑将为人们的康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最后,在政策支持方面,调研显示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康养事业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资金扶持、减税优惠等。

政府还积极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康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康养产业的发展活力,并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康养服务。

综上所述,康养方面的调研报告表明康养市场潜力巨大,康养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政府对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

然而,康养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合作等措施推动康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攀枝花城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攀枝花城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板块
板块量级
板块投资 星级
板块属性
客群类型 产品类型
老城区
一级
江南片区 二级
城西片区 三级
★★★
城市传统老城区,配套成熟,但是交 全市、及周边区县
高层、洋房
通拥堵,形象落后
客群为主
★★★★
北靠城市老城区,配套完善中,城市 老城改善客群、拆
高层、洋房、
面貌和环境好;享受规划红利好,处 迁户及乡镇客群导
攀枝花城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时间:2019/08/05-2019/08/08 汇报人:创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策划部
2019/08/11
Contents
1 城市研究分析 2 宏观市场分析 3 竞争市场分析 4 项目本体分析 5 项目发展分析(参考)
城市研究分析
城市背景 城市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经济 城市人口
0
0
5.02
39.8
12.67
36.72
0
0
5400
167043
92900
74510
0
9月
10月
0
26.45
0
16.45
0
30750
注:数据来源城乡管理局及人民政府网
11月 31.98 26.13 37428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2月 18.26 18.26 43550
江南片区 (花城新区)
城东片区
2.3.1 土地市场
2018年下半年供应土地多以底价成交,品牌开发商无拿地动作,土拍市场回归理性,热度持续减弱
➢ 2018年土地供销:攀枝花供应173.01万㎡,成交157.16万㎡,成交楼面价均价2413元/㎡ ➢ 2018年住宅用地:成交142.76万㎡,成交楼面价均价1885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以仁和区为例

绿小乔(蒙会仙)

当前,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打造“阳光花城,康养天堂”是攀枝花旅游文化的发展目标。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均对这个重大课题作出了一些科学的举措和研究。

以仁和为例,发展中坚持一个导向:康养旅游文化是一种时尚的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阳光、山川、水果、苴却砚”等特色资源优势,合理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阳光康养度假休闲旅游、川滇民族风情旅游、原始森林探幽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多元合一的特色旅游文化。重点项目体现在“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项目、仁和公园项目、鑫岛游乐园项目、旅游产业新村及A级景区创建项目、旅游集镇、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旅游节庆活动”建设。

一、关于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攀枝花康养旅游文化是创建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目标。发展康养旅游文化是基于攀枝花恣意扬洒的阳光资源、独特的冬暖夏凉气候特征、壮美的大山大水的自然景观的本底,立足人文关怀,高举健康旗帜,充分开发五彩缤纷的四季花卉、生态绿色的蔬菜水果、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先进配套的体育健身设施等资源,以促进旅游参与者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为目的,建设以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文化。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出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康养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通过在享受阳光康养的“动”与“静”两方面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结果,是以康养旅游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文化。其主题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领域的文化。

结合仁和发展实际来看,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心一轴两翼”的旅游发展布局,以四大精品阳光旅游度假区、八大重点旅游产业项目群为构架,搭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的主骨架的思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增强商贸流通行业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开发一些有人文价值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项目,优化旅游环境,形成有特色的阳光康养旅游文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攀枝花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华丽转身,为西部地区和全国经济转型发展探索新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二、仁和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文化的优势及制约瓶颈分析

仁和区地处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川西南新兴旅游区与滇西北热点旅游区的结合部,是新兴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六个乡、八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杂散居住着彝、傣、傈僳等28个少数民族。仁和区旅游资源富集,气候条件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对各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仁和区从1999年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文化格局。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挖掘,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仁和—总发—大田—啊喇—平地迤沙拉—混撒拉”集民族特色、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一体的百里生态旅游环线。并且充分利用全年光照充足这一战略资源,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和人文生态景观。目前,滨河景观、西蜀阳光康养等已初显成效,为宜居宜业仁和增添了光彩。而如今,在普达阳光花海景观里,秀丽的塑石瀑布景观、标志性风车塔又为仁和美丽的旅游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优势分析 1独特的气候资源 攀枝花市仁和区最高海拔2926米,最低海拔937米,全年日照数高达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摄氏20度。冬季平均气温17至18度。属于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这种“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因此,这里四季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全年空气优良达标率达到90%以上),环境优美,水果诱人,蔬菜新鲜,集南方的热量、北方的光照于一身,基本上无霜冻,被誉为“天然温室”,是哮喘、支气管炎、风湿等疾病患者避寒、冬春疗养的首选之地,是开展城市近郊乡村度假的理想场所,是运动休闲和冬季训练的胜地。利用比较优势,仁和区规划和建设的阳光康养及休闲度假区域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区间。

2、区位优势 仁和区地处市中心城区,距云南省永仁县方山风景区60公里,距成都市780公里,距昆明市3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是大香格里拉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除可以获得攀枝花本地旅游客源市场的支撑以外,还可以获得川西南、滇中和滇西北客源市场的支持。

3、旅游文化资源 仁和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发展旅游文化。目前精品旅游景区以岩神山——莲花阳光康养旅游区、大田红石榴旅游区、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啊喇诸葛营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主;阳光康养旅游线路为市中心区—岩神山—莲花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大田红石榴旅游区—啊喇诸葛营文化生态旅游区—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优质旅游通道建设以永富街—营盘山旅游公路,平地镇—迤沙拉旅游公路为主。——这为外地游客来仁和旅游提供多条旅游路线的选择。

4、具备的康养文化服务资源 仁和区利用农村所特有的庭院、湖泊、塘堰、果园、花圃、林地等农、林、牧、渔业自然资源和乡村人文资源,大力引导和规划建设为旅游者提供餐饮、娱乐、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的乡村酒店、农家乐。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迤沙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常乐酒堡),国家AA级景区5个(鑫岛、仁和公园、立新、班庄、片那立),星级宾馆2家(仁和宾馆、太阳风),旅行社2家(太阳风、暖冬),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西蜀阳光花园酒店),四星级乡村酒店5家(乌拉风情谷、柠檬庄园、生态会馆、正庄、常乐酒堡),三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星级乡村酒店27家,一星级3家,非星级 “农家乐”、山庄、度假村70余家。形成了一次性就餐50000人和住宿5000余人的接待能力。特别是2012年以来,仁和区政府投入大好量资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六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新村及四个培育村,新建、改建农家乐及乡村酒店98个,新增一次性就餐13470人和住宿3000余人的接待能力。为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仁和区共接待游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其中:冬春到仁和区度假1——3个月的游客达1500余人次,短期主要领导游客达15000余人次。

5、丰富的生物资源 仁和区境内有各种植物130科、372属、546种。中药材665种,粮食品种167个,蔬菜品种263个,水果品种322个。仁和的优质石榴、晚熟芒果、酿酒葡萄、草莓、木瓜、板粟、香蕉、甜瓜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独树一帜。有“果王”美称的芒果,果形好、色泽鲜、含糖多,风味可口,亩产量高,具有晚熟的优势。“攀西牌”大田石榴,个大、色艳、粒大籽软、味甜纯正。目前,仁和区已建成万亩葡萄基地,万亩芒果基地,万亩石榴基地,万亩中药材基地(芦荟、蕃剑麻、薯蓣),万亩板栗基地,万亩早特菜基地。此外,家禽家畜、水产品和菌类品种也非常丰富。仁和区一年四季新鲜水果、新鲜蔬菜不断,能为冬阳光康养及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

6、冬季运动优势 仁和区现已修建射箭队冬训基地1个。2005年以来,国家射箭队连续3年在冬训基地进行了为期约4个月的冬季训练,效果显着,目前,国内许多北方城市的运动队都在与仁和区联系,希望能在此进行冬训。 7、完善的基础设施 通过三十余年的建设,仁和区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建全,已经成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通讯、商贸、金融、游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风水宝地。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存环境,使仁和区成为攀枝花市最适宜人们生活、学习、度假、运动、旅游的地方,也成为冬春到攀枝花休闲度假游客的首选地。

(二)制约瓶颈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仁和区旅游文化发展进步很大,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约发展康养阳光旅游文化的瓶颈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主干线以及大部分生态旅游区内交通建设相对旅游发展滞后,成为全市旅游发展的瓶颈交通瓶颈制约了发展。仁和是连接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的枢纽。虽然境内有成昆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纵贯全区,农村道路阡陌纵横,呈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已形成。但是,交通仍然是制约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成昆复线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成都到攀枝花只需3个多小时,攀枝花到昆明只需1个小时,届时,攀枝花的交通将有一个质的改变。

2、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仁和虽然有古营盘、猕猴、大黑山日出、岩神山奇石、苴却砚、谈经古乐、板凳龙、羊皮鼓等景观与人文。但这些景点的软、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商品大多是一些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缺乏一套健全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和销售网络。

3、康养旅游文化功能不健全。社区活动、医疗保健等跟不上发展需要。攀枝花的气候对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等具有很好的疗养效果。但是要发展康养产业,亟需建立一个养老综合体等,创新养老服务,打造国际知名的康养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3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病床815张。覆盖区、乡(镇)、村(社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已构建完成。辖区内还有2家市级医疗机构,距市中心医院仅10分钟车程,医疗服务区位优势突出。但是,乡村医疗技术、保健条件、养生环境等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4、现在康养产业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根据仁和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仁和提出以阳光康养旅游线路开发为核心,统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建设,突出阳光康养特色,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冬春疗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打造川滇结合部区域性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但是系统性规划还不够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