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镇体系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uai of Ludong UniversitoC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421,37(529—96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乔泽浩4栾志理1金光益4吕弼顺1(.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延吉53002;2.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城市群作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则是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体化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对山东半岛城市群5个地级市的2047年、245年、245年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后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且差距在逐渐拉大,特别是2010年以后受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差异的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将5个地市划分为发展程度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威海和日照属于第一层次,其中作为核心济南和青岛的主导效应最为显著;第二层次为淄博、潍坊,第三层次包括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和滨州。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分别提出未来各城市的发展建议,借以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和推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因子分析法;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图分类号:K94);F229.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573-8420(2421)41-0089-08城市群是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的空间布局形态,是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总结[]。
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是指规模和等级各不相同的城市在不断发展成熟过程中,城市间相互联系,具有高度内聚力,形成若干都市联合体,空间和经济上呈现一体化特征,由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的过程。
国外对城市群的研究主要以新区域主义视角进行研究[2],集中在区域治理方面,例如同城化治理结构分析[—3、跨界基础设施多元博弈7■等。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研究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研究作者:董立峰宋芙蓉吕学军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5期[摘要] 以建成区人口规模为样本,应用分形理论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体系具有双分形结构,大城市不突出,中等城市发展快,小城镇发展水平低。
最后,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形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于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1],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由于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存在无标度性,即具有分形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分形理论对区域城镇体系进行定量研究,明确城镇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区域城镇体系结构与功能的优化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
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体的交界地带,对这一地区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当地城镇体系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对山东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等级特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指一定区域内城镇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揭示一个区域内城镇规模的分布规律(集中或者分散),反映城镇体系从大到小的序列与规模的关系。
城镇体系的分形特征是指城镇等级规模分布序列中的自相似性,即分布序列中局部与整体间的自相似性。
在研究城镇体系的分形结构时,国内学者多采用非农业人口代替城镇人口来计算分维数,使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分析一、资源整合是推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的基础山东半岛地处黄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一体化进程首先需要整合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
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蓝色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还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
传统的重工业占据了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主体地位,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一体化进程中,重点发展的是现代海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链的完整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备丰富的科技人才和科研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通过创新,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政府协调和统筹规划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需要政府的协调和统筹规划。
政府在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进行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推动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蓝色经济区的环境监管和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发展空间蓝色经济区一体化进程需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
山东半岛地处在黄海之滨,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和区位优势。
可以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
总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它以资源整合为基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推动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协调和统筹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能够为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武汉城市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比较研究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 ,0 7 20 年武汉市地 区生产总 值达 到 3 1 4 14 90 8万 元 , 占到武 汉 城 市 圈 的地 区 生产 总值 的
5 . %。由此可 以看 出武汉城 市圈是 一典 型的 以特 大城市 为中 65 2 山东半岛城 市群 的基 本情况 。山东半 岛城市群 的空 间地 心 的单 中心结构。然而区域 内城市 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 ) 并未产生 域范 围包括济南 , 岛两个 副省级 城市 , 中青 岛市是 我 国五个 有效的集聚优势。 青 其
Hale Waihona Puke 计划单列 市 , 淄博 市 、 坊市 、 潍 东营市 、 台市 、 烟 威海 市 、 I F照市 六
2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 岛城市群的城市化率较高 ,09 ) 20 年 个 地 级 市 , 及 邹 平 县 。 土 地 面 积 约 7 4万 k , 全 国 比 重 达到 5 %, 以 . m2 占 7 高于同年全国的平均城市化率 9 个百分点。笔者认 为山 0 7 %。20 .7 0 9年总人 口约 47 0 1 万人 , 占全国的 35 %。 .2 东半岛城市群处 于城 镇体 系发展 阶段 的集 聚一 扩散阶段 。该 阶
1 武汉 城市 圈与 山东半 岛城市 群基 本情况 比较
1武汉城市圈 的基 本情 况。武汉城 市圈 的空间地 域范 围 由 ) 位于长江 中游 的城市构 成 , 以武汉 为中心 , 包括一个副省级城 市 : 武汉 , 五个地级市 : 鄂州市 , 石市 , 冈市 , 感市 , 宁市。三 黄 黄 孝 咸 个县级市 : 桃市 , 门市, 仙 天 潜江 市 , 九个 城 市。2 0 共 0 9年年末 国 土面积 5 5 . 80 1 9 , 占全省的 3 .% , 国的 0 6 12 全 . %。常住人 口 30 13 0 .0万人 , 户籍人 口 3119 5 .6万人 , 其中农业人 口 1 5 .1 16 万 9
山东省济南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

2010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A.与地形阻挡有关B.与洋流的性质有关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2.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010年3月27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
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21点30分恢复正常。
“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增强人类节能意识,降低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完成3—4题。
3.活动当天,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位于A.美国 B.印度C.澳大利亚 D.德国4.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陆地冰川分布发生变化,目前监测其变化的主要手段是A.RS技术 B.GPs技术C.GIS技术 D.雷达技术人口算数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读图回答5~6题。
5.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是A.中国 B.日本C.美国 D.印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B.中国的人口匝力比印度大C.美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D.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压力都很小棉花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才能制成服装,构成从棉花到服装的生产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理论支撑研究

定提高 。2 1年末 ,全州共有卫生机构10 个,而 15 年仅为 01 21 92
19 、1 7 年 为 6 9 ;拥 有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16 J , 分别 是 5个 98 2个 .7人 15 的52 、 17 年 的 15 ;平 均 每 万 人拥 有 卫 生 技 术人 员 92 .倍 98 .倍
东 美 丽 富 饶 的黄 金 海 岸 ,呈 带 状 展 开 。之 所 以将 蓝 色 经 济 区
北亚经济 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蓝色经济 区域 综合运输体
系 , 规 划 建 设 由 公 路 、 铁 路 、航 空 、 水 运 等 组 成 的横 贯 东 西
南北的立体交 通枢纽是符合 时代 发展需要 的新模 式。在此之
范 围与黄河三 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 区形成 了 “ 补与协调 ”。 互 作 为同样是 国家 战略, “ 黄三 角 ”发展规划涵 盖东营 、滨州
两 市 , 潍 坊 寒 亭 区 、 寿 光 市 、 昌 邑 市 , 德 州 乐 陵 市 、 庆 云
民生活 的舒适程度大大提 高。
康 发展 ,丰富 了人 们的精神文化生 活。2 1年末 ,全州拥有 01
的加 速 流 动 使 得 市 场 细 化 分 工 成 为 可 能 ,各 生 产 要 素 紧 密 联 系 , 完 成 生 产 资 料 、人 才 、 市 场 的 重 新 合 理 布 局 。 同 时 给 企 业 的人 才 交 流 提 供 方 便 ,扩 大 了 人才 资源 的 引进 范 围 。 蓝 色 经 济 区 周 围 的 农 村 是 产 业 发 展 的 坚 实 后 盾 ,城 市 蔬
济 的作 用 。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 系构建 的理论基础
1经 济 的发展 ,科 学 发展观 的内
山东半岛城镇化发展特点-模板

山东半岛城镇化发展特点虽然在经过先前阶段的发展后,我国许多小城镇都已经具备了一部分城市功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一批初步现代化的小城镇,而且国家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出台将给小城镇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加之农村市场容量大和实现农村工业化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我国小城镇发展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特别是在1996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 %以后,城镇化进程更是较之以往呈现出显着加快的态势。
当前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并且这种快速发展趋势还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
但是,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仍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非农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均GDP 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 美元一路攀升,并于20XX 年首次突破1000 美元( 1090 美元), 20XX 年为1269 美元,20XX 年更是达到1703 美元。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通道”的“爬坡”阶段,即通常所谓的“黄金发展阶段”。
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在持续推进,特别是1996 年以来更是年均提高个百分点,并于20XX 年达到%。
对照表1 所示的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进人21 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基本适应,在继续推进城镇化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城镇化质量的滞后。
对照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化仍然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20XX 年我国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分别为%和% ) , 虽然这种滞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常态,而且和我国城镇化背景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有着很大关系,但我们也确应看到,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的现状正在对各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生态环境、城乡统筹以及社会稳定产生破坏性影响。
不仅在全国层面上如此,分析各省(区、市)域城镇化与工业化、非农化的关系同样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省(区、市)域的城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滞后现象(图l)。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分析(一)
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 岸线的中偏段,北与辽东 半岛形成环抱渤海之势, 突出在黄海之中,是中国 北方延伸向太平洋的前缘 ,有 11 个开放港口,具 有得天独厚的 外开放条件。
区位分析(二)
从国际区位看,山东半岛 处于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 偏南段,是中国最接近日 、韩两国的地区,具有对 日、韩贸易的独特区位优 势
区位分析(三)
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 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 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 津唐、辽中南之间,继 “珠三角”、“长三角”的外 向型经济率先发展之后, 环黄渤海地区极有可能 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 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体系
山东省政府 2011年1月6日 晚间通报,国 务院已正式批 复《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发 展规划》,这 标志着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区 建设正式上升 为国家战略, 成为国家海洋 发展战略和区 域协调发展战 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
概况:山东半岛城国参与东北亚地 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 中所处的有利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 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 影响力的经济隆起 地带。
城镇分布规律
以青岛—济南为轴线的胶济铁路沿线分布着众多 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基本形成了区域城市 群
城镇群的演进速度
存在的问题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规模偏 小,大中城市少,小城镇多。
解决办法
应着力发挥中心城市济南、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 尽快膨胀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城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