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产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

目前,全球花卉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那么,花卉业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如何的呢?一、花卉业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花卉市场正逐步扩大。

根据中国花卉网数据显示,我国花卉市场农村家居市场和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是花卉市场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在这些市场中,花卉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而伴随着城市经济、居民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2.品种呈现多样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花卉品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各种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卉纷纷进入市场。

我国花卉品种丰富,涵盖了全球绝大部分花卉品种,不同的花卉种类也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3.产业带动就业增加花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人就业,解决了农村生计问题。

同时,由于花卉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新品种试种、健康技术生产、物流暨营销服务等产业链中多个环节的投资和建设,也直接带动了周边企业的投入产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花卉产业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环保标准逐步提高花卉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降低花卉种植所产生的影响也成为了业界的关注焦点。

目前,一些花卉生产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环保型育苗技术,降低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同时并重视绿色、无公害生产理念。

该行动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提升了花卉的品质和美观度,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与环保的需求。

二、花卉业发展趋势1.花卉同时逐步走向生活和餐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从短时间中感受到美好的温馨感。

植物馆、鲜花餐厅、鲜花咖啡厅等人性化的消费场所应运而生。

在逐渐成熟的商业环境中,花艺挑战企业与设计师,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形式,让消费者走路就能感受到花卉。

当然,极简主义的生活法也让部分消费者需要花卉的陪伴,花艺师越来越善于利用干花,生花在日常生活中惊艳室内。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作为装饰和礼品的重要元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国花卉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完善。

本文将分析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花卉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花卉市场规模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2024年达到600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

2.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花卉产业链逐渐形成,从花卉种植、批发、零售到物流配送,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企业参与。

目前,我国有数千家花卉批发市场和近万个花卉零售店,同时,在线销售也成为花卉业的新兴渠道。

3.花卉品种丰富多样: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宜花卉生长,因此花卉品种种类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月季、康乃馨、郁金香等花卉外,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被引进和培育,如向日葵、兰花、绿萝等。

4.国内花卉生产能力强劲:我国花卉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二、发展趋势1.花卉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花卉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来几年,高端花束、仿真花卉、盆景等消费将增长迅猛。

2.电子商务成为主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花卉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线上销售将逐渐成为主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花卉购买将更加方便快捷。

3.规模化种植和新技术应用:随着花卉市场的不断扩大,规模化种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提升花卉生产效率和质量,如温室种植、水培技术、智能化管理等。

4.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花卉产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未来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开展花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5.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花卉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

花卉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花卉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花卉市场现状分析报告1. 市场概况花卉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人们日益重视美化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推动了花卉市场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室内外绿化的追求,花卉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花卉市场的规模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全球花卉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内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其花卉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3. 市场需求花卉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个人消费和商业用途。

个人消费主要包括家庭装饰、礼品赠送等,而商业用途则包括酒店、餐厅、办公楼、婚庆等场所的装饰利用。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绿色环保生活的倡导,促使了花卉市场需求的增长。

4. 市场特点花卉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季节性花卉的生长和盛花期是有季节性的,不同季节的品种也有不同的需求量。

例如,春季是花卉销售的高峰期,而冬季的需求量相对较低。

(2)消费习惯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花卉的喜好和需求也存在差异。

有的人喜欢鲜花,有的人喜欢盆栽花卉,还有的人喜欢花束等。

因此,花卉市场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电商渠道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买花卉,这为花卉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商机。

5. 市场竞争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花卉品牌和花卉商家。

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品种选择、销售渠道等。

同时,不断涌现的新兴品牌和进口花卉的竞争也给传统花卉商家带来了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花卉商家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差异化,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6. 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花卉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品种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花卉将不断涌现。

人们对于花卉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花卉商家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引进适应市场的新品种。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一、市场需求大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不仅在传统的节日和喜庆场合,人们开始把鲜花作为日常生活的装饰和礼品,所以中国鲜花市场潜力巨大。

二、产业链完善中国花卉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从花卉种植、花卉市场、花卉配送、花卉设计到花卉营销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

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得整个花卉产业链越来越壮大,同时也提高了花卉产业的附加值。

三、科技创新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花卉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在生产技术方面,通过育种和引进新品种,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繁殖效率。

在销售和服务方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使得花卉产业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产业链上的问题,提升了花卉产业的竞争力。

四、市场体系健全中国花卉市场体系逐渐健全。

一方面,花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地,从大城市到小县镇,都有专门的花卉市场,使得花卉的销售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和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崛起,也为花卉销售带来了新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花卉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中国花卉产业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24年全国花卉产量超过70亿枝,其中切花产量超过40亿枝,大大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同时,花卉出口也持续增长,中国花卉越来越走向世界。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另一方面,花卉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上的环节还不够协调;此外,一些环保和质量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总结起来,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有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同时科技创新和市场体系健全,使得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仍然需要解决一些挑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年度总结_花卉苗木(3篇)

年度总结_花卉苗木(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年度总结报告旨在全面回顾2023年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二、2023年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概况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花卉产值XX亿元,苗木产值XX亿元。

2. 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在技术创新方面,2023年,花卉苗木产业在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共获得新品种认定XX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XX万亩。

同时,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种植模式、高效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 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

花卉苗木观光园、休闲农庄、康养基地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附加值得到提升。

4. 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2023年,花卉苗木市场需求旺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一方面,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乡村振兴等项目对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供给能力得到提升。

三、2023年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亮点1. 新品种培育取得突破2023年,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在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如:紫藤、樱花、鸢尾等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丰富了市场供给。

2. 智能化种植技术得到推广智能化种植技术在花卉苗木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喷滴灌系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提高了产业生产效率。

3. 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显著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4. 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市场需求旺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花卉苗木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在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花卉产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国内外花卉产业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市场情况。

国内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花卉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据数据显示,我国花卉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年均增速高达20%以上。

而花卉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从种植、储存、运输到销售环节都有专业公司参与。

具体来说,国内花卉产业发展面临以下几个情况:1.供需不平衡:由于对花卉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供给相对有限,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

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和婚庆市场上,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因此,花卉产业应将供应链与需求进行协调,提高市场供给能力。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国内花卉产业以小规模家庭式种植为主,规模经济效益不高。

而且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品牌影响力。

因此,花卉产业应推动产业升级和集中化发展,培育大型专业化花卉企业。

3.市场营销手段有待创新:传统的销售模式主要以实体花店为主,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花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花卉在线销售,并提供更多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国际花卉市场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国际花卉市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

主要特点如下:1.产业集中化: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具有全球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阿姆斯特丹花卉交易中心。

荷兰以其优质的花卉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闻名于世。

2.地域特色:以肯尼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为代表的非洲和南美洲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功发展了花卉产业。

这些国家利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优势,培育出世界上最好的玫瑰和康乃馨等品种。

3.趋势多样化:国际花卉市场上的花卉品种丰富多样。

在传统的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品种之外,越来越多的新兴花卉品种逐渐受到市场关注。

综上所述,花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内,花卉产业应加强供需协调,优化产业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在国际上,中国花卉企业应加强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种植技术,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花卉品种。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云南地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花卉产地之一。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迅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1. 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云南花卉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云南目前的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数十万亩,年产量超过千万盆。

其中,以玫瑰、满天星、报春花等为代表的花卉品种成为主要的产业结构。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民纷纷加大了对花卉种植的投资力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2. 产业链完善,市场化经营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完善的产业链的支持。

从种植、培育到销售等的多个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程。

并且,在花卉交易市场上实现了市场化经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参与其中,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品质提升,出口创汇云南花卉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品质,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确保花卉的外观和品质。

因此,云南的花卉产品逐渐走向国内外高端市场,并出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创汇效益显著增长。

云南花卉产业面临的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不同地区的花卉产品竞争增加,价格下降。

这对云南的花卉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品种单一云南目前的花卉品种仍然相对单一,主要以少数几个品种为主。

这使得市场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3. 品质和安全问题需加强虽然云南花卉产业在品质提升方面有所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品质和安全问题。

处理病虫害、保鲜技术、农药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以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强品种研发和多元化云南花卉产业应该加强品种研发,推出更多新品种,提高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注重市场需求的综合评估,提高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目录一、引言 (2)二、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三、花卉行业的发展历程 (5)四、花卉行业的特点 (7)五、中国花卉市场规模预测与增长动力分析 (10)六、中国花卉消费品种结构特点与变化趋势 (11)七、结语 (14)一、引言花卉行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人们对花卉的热爱和栽培。

早在古代文明时期,花卉就已经被广泛用于园艺、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花卉行业逐渐从传统的园艺行业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全球化趋势对花卉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花卉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企业需要关注全球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花卉行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产业化。

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温室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使得花卉种植更加科学、高效,并且使得远距离销售成为可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花卉行业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温室设施和灌溉系统使得花卉种植更加科学、高效。

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也为花卉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全球花卉市场增长趋势明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些趋势将为花卉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行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凭借其独特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花卉市场格局。

(一)全球花卉市场概述1、市场规模与增长:全球花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亚洲、欧洲和北美是全球花卉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亚洲的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2006-12-15] ·作者:·来源:海讯
一、需求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花卉的总需求量也相应地增加,呈现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不过花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花卉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

出现这么快发展势头的原因: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花卉的需求量;其次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构的变化以及众多公共场所的建设,花卉既是公共场合的装饰品,又是居家住户的欣赏物;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变到小康型,花开作为一种礼物已成为时尚。

(二)结构分析。

需求结构表现在花卉的品种构成、空间需求分布、需求的时间分配三个方面。

花卉品种构成大致为:鲜切花占60%左右、盆花占30%左右、其他观赏植物占10%左右。

鲜切花品种主要是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百合、马蹄莲、鹤望兰、红掌等;盆花则以菊花类、瓜叶菊、比利时杜鹃、一串红、仙来客等为主;观赏植物中观果类盆栽植物有葡萄、石榴、金橘、佛手等,观叶类植物品种繁多如绿萝、巴西木、发财树、散尾葵、棕竹、绿宝石、绿巨人等。

空间需求分布主要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相一致,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人口分布集中,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特别是高收入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时尚消费,这些地区是主要的需求场所,如1996年北京市日平均售鲜花23万支,1999年已达52万支。

时间分配上,不仅传统的节假日如国庆、元旦、春节等需求量很大,而且一些新的节假日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如情人节、教师节、护士节等,此外周末需求量也相对增加。

但在季节、月份分配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春节所在的月份就相对较高。

二、供给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花卉业的供给基本上适应需求变化而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1992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仅8000公顷,1995年达75000公顷、而2000年已达287000公顷;1986年我国切花产量几乎为0,但1996年生产切花11亿枝,盆花5000万盆,到2000年生产切花100亿枝,盆花3亿盆。

(二)结构分析。

产业布局上,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

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
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三、供求关系中的主要特点
据1999年全国10个主要花卉批发市场反馈的信息,鲜切花的价格和1997年相比降价幅度达50%左右,但销售量增加了约3倍,说明鲜切花的价格弹性系数较大,通过降价,产品的总销售额约增加50%,说明了市场上总体的供给和需求水平都在增加。

据统计,荷兰人每年人均消费鲜花150枝、法国人均80枝、英国人均50枝、美国人均30枝,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5枝,全国人均尚不足2枝。

此外,大中城市改造升级、小城镇开发和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均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因此花卉业的需求总量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花卉业的供给方面也大幅度增加,首先是生产者的观念得到更新,把花卉业当作一个新的利润点或发财致富的途径而重视,其次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花卉市场的形成和规范,便捷了商品的流通环节,加上资金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使原来难以生产或限制性生产的品种,得以大规模生产。

所以花卉业的总供求方面大致相互适应,价格变动,不完全由于供大于求,而主要由于生产率提高,导致产品价格的降低。

但在结构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供求失衡现象,表现在四个方面:供求的时间分布上部分失衡、空间分布上部分失衡、产品的品种上部分失衡、产品的质量上供求不相适应。

(1)年度内花卉的价格处于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之中。

(2)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部区域大中城市、西部大城市花卉的需求量依然快速增加,而东部小城镇、西部中小城市需求不大,这主要和经济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城市结构、城市基础建设等有关。

(3)品种方面,据1998年部分博览会反馈的信息:部分观叶类植物:巴西木、发财树、苏铁、袖珍椰子、富贵竹等产地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等地,供给量有限,经常供不应求;切花类产品中那些具有良好观赏性的许多新品种,如非洲菊、郁金香、百合、大慧兰等;盆栽植物类球根秋海棠、印度胶榕、凤梨科植物、龙血树、杜鹃花、万年青、一品红等也供不应求。

同时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市民广场、各类公园等进一步发展,绿化树苗类产品相对供不应求。

而一些常见的鲜切花类品种,如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等大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4)质量方面,包括内在因素,如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花卉的病虫害感染程度,也包括外在的因素,如产品的规格和包装标准等。

中国的花卉业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产品质量以及服务体系方面还远远不足,尤其对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四、产业发展的思路
花卉业发展不仅受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时间(季节)、空间(地区气候特征)等影响,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完全以大规模、标准化来操作,因此在产业组织上不能仅仅依靠大企业的形式,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区,依靠众多中小型企业的集聚网络来完成,也就是实行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即不同的区域,针对某一特定产品领域,大量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集聚成群,并辅之以配套的金融、研究与开发、行业中介和地方政府,共同形成区域经济实体,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区域各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提高花卉产业
的效率。

集群战略能提高产业总体效率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家和园艺技术师的培育。

大量企业集聚在一起发展花卉业,加上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教育研究等部门的引导和鼓励,在区域内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产业文化,或者由于财富效应、或者由于环境熏陶、或者由于兴趣爱好,引导更多的人不断地创业,培育出源源不断的企业家人才,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使区域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产业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机构传播可编码化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区内潜移默化地培育非编码化知识,在区域内形成有经验的、熟练的工人和技师,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降低生产成本。

大量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众多企业通过外部范围经济,获得类似于大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的效益,却避免了大企业等级制管理和运行造成的低效率。

3.促进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能力。

竞争不仅促使企业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应对价格战,而且使企业努力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满足顾客们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地方花卉业发展往往和教育、科研机构相联结,科研单位一方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企业群,由市场定价出售,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企业的要求,开展一些研究活动,真正将研究和实际相结合,不仅以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促使产品不断地创新。

4.改善营销方式,降低交易费用。

花卉业通过集聚,往往会形成“区位品牌”,同时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

(1)“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荷兰的鲜切花业、洛阳与荷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

企业通过集聚,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

“区位品牌”形象、直接,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有利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

(2)开展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

花卉业的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品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企业群在“区位品牌”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