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历史地位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反思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反思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反思作为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中国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颜如玉到唐代诗人的纤纤细腰,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物描绘方式,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反思。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既是塑造者的工具,也是一种被塑造对象。

古代女性形象的演变,首先可以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形象开始。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神往往被描绘成美丽、温柔、智慧的形象,如北海之神妲己、月宫中仙女嫦娥等。

这些女神形象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女性的敬仰和膜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女性的期待和评价。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逐渐丰富多样。

在古代诗歌中,女性往往被描绘成柔美、婉约的形象。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许多著名的女诗人如李清照、孟郊等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她们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

然而,虽然中国古代文学中塑造了许多优雅婉约的女性形象,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形象往往受到了男性主导的审美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古代女性形象中的柔美和温柔往往与男性的强悍和阳刚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女性外貌和品性的过度关注和评判,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限制。

古人常说“闲敲棋子落灯花”,强调女性应该文静、贤良。

这种观念对古代女性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使得她们往往只能在家庭中扮演妻子、母亲的角色。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优秀的女性在古代文学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例如唐代的李清照,她的诗歌虽然充满了对爱情的痴迷和悲凉,但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她在世间经历了许多离别和悲伤,但她从不放弃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不仅让人们对李清照的个人才华赞叹不已,也引发了对古代女性地位和人权的反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在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得到了更加全面和多维度的呈现。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一、概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些神话人物既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又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性。

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禅意,对人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行思考。

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1. 女娲:中国神话中创造世界的女神,传说她用五色石补天、创造人类,形象崇高而神秘,意味着人类的创造和生命的延续。

2. 神农: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传授民间农业、药物制作的知识,形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3. 嫦娥: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的主人公,传说她善良美丽、智慧聪慧,奋不顾身舍己成仁,形象寓意着忠贞与牺牲。

4. 姜子牙:古代有名的道士,传说他擅长用兵、降妖伏魔,形象代表了智慧与勇敢。

5. 女英雄:中国神话故事中,女英雄也是层出不穷,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等。

她们的形象代表了女性的坚韧与智慧,对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评估,我深刻体会到,这些神话人物不仅是民间传说的载体,更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生活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道德准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神话人物的形象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总结回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禅意,对人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行思考。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明底蕴。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焕发出永恒的光芒。

以上是我撰写的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文章,希望能够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嫦娥奔月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研究

嫦娥奔月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研究

嫦娥奔月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研究一、引言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尤为脍炙人口。

嫦娥作为一个神话人物,代表着古代中国女性的形象和性别意识。

本文旨在通过对嫦娥奔月传说的研究,探讨她在上古神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中国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二、嫦娥的传说与形象嫦娥奔月传说的核心是关于她飞升至月宫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的灾难。

他通过射下太阳,得到了仙丹,并将其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

然而,一个名为白蛇的恶蛇企图夺取仙丹,嫦娥为了保护宝物,不得不将其吞下,最终她飞升至月宫,成为了月神。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嫦娥的形象是勇敢、坚毅和具有牺牲精神的女性。

她为了保护重要的宝物,不惜将其吞下,并最终飞升至高处。

这种形象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相契合。

在古代中国社会,妇女往往被要求具备顺从、贤良和勤劳的品质。

然而,嫦娥的传说告诉我们,女性也可以拥有坚强、决断和牺牲的品质。

三、嫦娥的性别意识嫦娥的传说还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性别意识的一些观念。

首先,嫦娥的形象反映了女性的纯洁和贞操观念。

她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女子,被赋予了月神的角色。

这种形象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女性的典范,代表着女性的道德高尚和忠贞不渝。

其次,嫦娥的传说也暗示了女性的内在力量和智慧。

在传说中,嫦娥能够保护仙丹,并最终飞升至月宫。

这表明女性在面对困境时也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嫦娥的形象给予了女性一种积极的榜样,鼓励她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能力。

四、嫦娥形象对性别意识的影响嫦娥的传说对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她的形象打破了固有的性别定式。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强大和具有决策权的角色,而女性则被期望拥有温柔和善良的特质。

然而,嫦娥的传说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可以拥有勇敢和牺牲的品质,推翻了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刻板印象。

其次,嫦娥的传说也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梦想和追求。

玄女是什么身份

玄女是什么身份

玄女是什么身份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玄女是一个神秘、神圣的女性身份。

玄女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是介于人间与仙界之间的存在。

她被视为天地之间的使者,具有特殊的能力和力量,可以连接天地之灵气,维护人间的平衡和秩序。

在古代神话中,玄女的身份经常与她所掌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她被认为是掌管死者去世后的安宁的女神,也是掌管孕育之力和生育的女神。

玄女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是丰收、繁衍和富饶的象征。

根据古代传说,玄女有多种不同的身份。

她有时被描绘成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穿着华丽的衣裳,拥有智慧和仁慈的品质。

她守护着人间的生灵,保护人们免受邪灵的侵扰。

她的存在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玄女也被描绘成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女神,可以操控自然界的力量。

她能够带来风雨、丰收和祝福,也可以驱除邪灵和恶魔。

她的能力和力量使她成为人们的救世主,也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除了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玄女在历史上的身份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玄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角色。

她在道教和儒家思想中都有所体现。

在道教中,她被视为道教的圣女,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慈悲的品质。

在儒家思想中,她被视为先贤和圣人的化身,具有塑造社会伦理和道德价值的作用。

玄女的身份不仅在宗教和神话传说中有所体现,她也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和赞美。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借助对玄女形象的描绘,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和心灵追求的追寻。

玄女成为了他们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源泉和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玄女是一个身份神秘、力量强大的女性形象。

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宗教、历史和文学中有所体现。

她的存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安慰和庇佑,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玄女的身份都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希望能够从她的身上找到心灵的指引和力量的源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不仅展现出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观念。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还代表了古代中国对女性的崇拜和尊重。

本文将从凤凰、嫦娥和妲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凤凰是一种美丽的神鸟,常常被描绘成仪态万方、羽毛绚丽多彩的形象,寓意着幸福、和平和美好的未来。

凤凰在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与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高尚。

比如在《西游记》中,凤凰的形象与唐僧的妻子白骨精相似,这个形象展示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凤凰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寓意,形成了古代神话故事中不可忽视的女性形象。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嫦娥。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个神仙,与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与玉兔一同生活在月亮上,每逢中秋节,人们都会仰望天空,祈愿嫦娥的美丽和善良带给他们幸福和好运。

嫦娥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美丽和纯洁,也象征着对神秘和神奇的追求。

这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看到嫦娥形象的描绘在古籍中有很多,还可以在绘画、舞蹈和戏曲中看到嫦娥形象的影子。

而妲己则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反面形象。

她是商朝时期的一个美女,后来因为她的妖艳与奸诈,引起了太多的祸乱,最终导致商朝的覆灭。

妲己的形象代表了女性的邪恶和破坏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控制与压迫。

妲己的形象在古代神话故事中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告诫人们不能只追求外貌和欲望,而应该注重内在美和人品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每个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凤凰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嫦娥则体现了女性的纯洁和神秘,而妲己则警示着女性的邪恶和破坏力。

这些女性形象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对女性的尊重与虚化,也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魅力所在。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女神形象文化精神的当代启示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女神形象文化精神的当代启示

首先,女神形象所代表的创造、生育、救赎等神圣使命,可以引导当代社会 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自然规律,以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女神形象所 代表的美丽、温柔、慈悲等优秀品质,可以引导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 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最后,女神形象的变化和传承方式可以启示我们在文化 传承中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 创新和发展。
引言
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两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神话体系。 两种神话中女神形象作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价值 观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塑造方式。 本次演示将从对比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差异与相 似之处,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在和外在表现。
一、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中 的女神形象概述
1、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形象常常与自然、生命、生育等元素紧密相连。 例如,女娲和瑶姬被描绘为创世和生育的神祇,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人们对母性的深深敬仰。此外,西王母和嫦娥等女神则被赋予了长生不 老的象征,突显了人们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2、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
相比之下,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则更强调个性和自由意志。她们并不总是 被描绘为自然或生命的象征,而是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特质。例如,赫拉代表婚姻 与家庭,雅典娜代表智慧与战争,阿尔特米西娅代表月亮与狩猎等等。此外,许 多希腊女神都具有矛盾和复杂的性格,这使得她们形象更为立体丰满。
结论
尽管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 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结构。通过对比两种女神形象,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塑造方式,以及这些文化在 历史长河中所呈现出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角色分析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角色分析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角色分析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神话丰富多彩的国度,其中的神话故事描绘了各种神秘的世界、神奇的生物和英勇的角色。

这些角色以其独特的性格、行动和经历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二、女娲——创世之母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被尊奉为创世之母。

她是人类的共同祖先,据说她用黄土塑造了人类,为人类带来了生命和智慧。

女娲具有仁爱、智慧和刚毅的品质,她在面对灾难时勇敢地拯救了人类并修复了世界。

她的形象代表了母性、创造力和智慧,成为古代中国女性的楷模。

三、夸父——追逐太阳的勇士夸父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勇士,他一直追逐太阳,希望能赶上它。

夸父勇敢无畏,不畏艰险,不断迎接挑战。

他的坚韧精神和无尽的追求是他的突出特点。

尽管他最终没有赶上太阳,但他的故事传承下来,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努力奋斗。

四、嫦娥——月亮的守护者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与月亮相关的角色。

据说她住在月亮上,每天夜晚都会照亮人们的生活。

嫦娥是一个妩媚、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象征着爱情、忠诚和美丽。

她的故事讲述了她被迫离开地球和丈夫后的孤独与无奈,使人们对爱情和忠诚产生了思考。

五、哪吒——勇敢的战士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独特的形象使他成为了最有代表性和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哪吒具有超凡的力量和英勇的战斗技能,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保护了人民免受恶魔的伤害。

哪吒的形象象征着勇气、正义和保护,他的故事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并为正义而战。

六、总结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角色丰富多样,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故事。

女娲代表了母爱和创造力,夸父体现了坚韧和追求梦想的精神,嫦娥象征着爱情和忠诚,哪吒代表了勇气和正义。

这些角色在其故事中传递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仰,并对后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角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并从中汲取启示,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解读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解读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解读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思考的象征。

这些神话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些常见的神话人物形象。

一、女娲——创世之神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和创世之神。

她是一位聪明智慧的女性,以其巧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人类,填补了天地间的空白。

女娲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创造力,她是古代人们对于女性力量的崇拜和尊重的象征。

二、孙悟空——自由与智慧的象征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他是一只猴子,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神奇的能力。

孙悟空的形象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由和智慧的追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孙悟空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希望,让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三、美狄亚——复仇与背叛的象征美狄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位充满复仇心理的女巫。

美狄亚的形象象征着背叛和复仇的力量,她为了报复背叛自己的丈夫,采取了残忍的手段,让人们对于背叛和复仇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美狄亚的形象提醒人们,背叛和复仇是一种危险的力量,它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毁灭。

四、阿波罗——艺术与美的象征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是艺术和美的象征。

阿波罗的形象代表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力。

他是音乐、诗歌和艺术的守护神,他的音乐和歌声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安宁。

阿波罗的形象启发了无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传递着美的力量和情感。

五、伊卡洛斯——自负与傲慢的象征伊卡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是代达罗斯的儿子,与父亲一起制作了翅膀,企图飞向天空。

然而,伊卡洛斯因为自负和傲慢,不听父亲的劝告,飞得太高,最终翅膀融化,坠落到大海中而死。

伊卡洛斯的形象象征着人类的自负和傲慢,他的悲剧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自负和傲慢,要谦虚和谨慎地面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历史地位
引言
中国古代历史如浩瀚长河,而女性则是河上飘摇的一叶小舟,身世沉浮。

她们既有过在
母系社会的辉煌,也有过在男权社会的辛酸。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可以很好的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神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形式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阅读过大量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后,我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在神话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在远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认识程度都极其低下,所以对自然产生了一种敬畏和崇拜。

就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之下,生育率也十分低下。

能够繁育下一代的女人们,历史地位得到了肯定。

此时的神话中,女性的形象大多都是伟大光辉,都是作为民族的始祖而出现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他们意识到劳动力是生产的重要因素,男人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历史地位在不断上升。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生育只有女性是不能做到的,但是他们又进入到下一个误区中:男人的精子是“种子”,而女人的子宫只不过是充当“土地”的作用,如果没有种子,光有土地是不能结出硕果的。

此时的神话又进入到对男性生殖的崇拜当中,而女人如果不能生育就会被人唾弃,女人的作用渐渐沦为了“孵卵器”。

社会车轮继续向前转动,进入到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天下,女人的出现似乎只有红颜祸水.但在代表民族文化精华的神话中,有许许多多以女性为主角的美丽故事,那一个个活跃在神话中的香鬓云影是那样的美丽。

可是,在男人掌握大权的社会里,他们用许多条条框框来限制女人,“三从四德”、“贞洁烈女”,神话故事的女主角大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成佛成仙的。

而此时的神话中被崇拜的伟岸英雄的人物一定是男性。

从女娲看远古女性
女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但作为一个一贯强大、傲视周边的大国,当讲起女娲用黄泥照着清澈河水中自己的样子捏出一个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小人时,我们心中实际是把她作为整个亚洲人的母亲来看待的.。

女娲的功绩使她成为中华民族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抟泥造人和设置婚姻。

女娲从来到这世界起就注定要品尝孤独,可最初她头戴鲜花,明艳无比地在刚形成的天地间舞蹈时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初生的她对万物都充满好奇。

当徜徉在青山碧水间时,她代表着远古的祖先对大自然敬仰又亲近的原始情感。

在现实中与之对应的那个时期,人们崇拜着强大又神秘的大自然,在自然中获取一切生活的必须品。

人们忙碌而充实,单纯而勇敢。

享受着自然赋予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并深深依赖着自然母亲,朴素的生活着。

作为一个人性化的神,慢慢地她这
个自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最早的生命开始感到孤独,并且是孤独得可怕。

孤独的女娲坐在河边,照着清澈的河水,将河滩上的黄土和着河水捏成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

她吹一口气,那“黄土人”就有了生命,围在她身边,为她驱散笼罩在心头的阴影。

这时她心中大概既有着年轻又充实的快乐,又有着成熟又博爱的幸福。

女娲的故事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写照,女性作为整个族类繁衍继续的基础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她们等同于母亲,等同于权威,等同于天。

而设置婚姻就是女娲对华夏民族的另一大贡献。

仅仅有人是不够的,还要解决人类繁衍的问题。

她发现人类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来传宗接代的,于是她与哥哥伏羲就成为历史上的第一对夫妻来作为人类婚姻的示范。

他们兄妹二人结婚反映了原始社会早期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

女性崇拜的这种突出地位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女性自身特点决定的。

在原始社会最重要的事无外生存和生育,在这两件事上女性占有重要地位,女性的生育能力被视为一种神圣力量。

由此可见,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直接导致了对于女性的崇拜。

女神作为生育神的形象在原始人心中逐步确立下来。

创世女神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们创造了一个民族的人类,并且让他们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因此创世女神被推上了顶礼膜拜的顶峰,现实生活中对于母系的推崇到达了新的阶段。

从精卫看逐渐衰退的女性地位
随着母系社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女性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她们从中坚的领导者变为柔弱的依赖者。

但她们仍然不屈的抗争着。

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精卫。

她是天帝的女儿,一次出海去玩时被溺死,死后,她化作一只小鸟,立誓填平大海。

于是,朝朝暮暮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着,为的是给傲慢冷酷的海神一个教训。

我们没有看到她的成功,她自己恐怕也没有看到。

但她坚持过了,哪怕呕心沥血。

正如愚公移山一样,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

女性这时在社会中没有了原来的地位,但不可否认,她们还有自己的个性,她们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精卫的故事是人们由一种口衔泥土或木屑在海上空盘旋的小鸟引发灵感,从而编出的一段神话。

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不再与生具有无上的地位,也不再权威,她们要露出锋芒就要为之奋斗和争取,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此时,男性的权力正在逐步确立。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使女性走上崇拜巅峰的生育功能,也逐渐被人们进一步所认知,原始人认为生殖完全是女性创造的,但是人们慢慢发现没有男人女性生殖就不能发生。

女性沦为了剩余的一个工具,不再是原始的那种光芒万丈的创世神的伟大形象了。

只能以男神的妻子或者是像精卫这个天帝的女儿的形象出现在神话故事当中。

从织女看封建社会的女性
社会继续发展,封建社会制度确立,男人掌握了社会的绝对权力。

已经沦为男人附属品的女性被越来越多的封建礼教所束缚。

比如,三从四德——“在家从夫,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已经成为女性在封建社会生存的不二法门。

这个时期的神话,出现了像织女这样的反抗父权的女性,同时也反映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的束缚。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

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

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这个传说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严苛和对于女性自由的禁锢。

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她的婚姻得不到父亲的承认,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她与一个凡人男子相恋。

他们之间的等级悬殊太大了,所以玉帝非常愤怒。

假使,织女爱上了同是仙界神仙的二郎神也许就好说多了。

其实,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女性的婚姻往往是为家族利益而服务的。

她们不能自由出入,不能与男子交往,不能去选择自己的爱情。

她们就是一个筹码,要随时为了保护住男人天下中的权力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结尾
炎黄时代,女娲是人之母,是大地之神,是拯救人们脱离苦难生活的神灵。

女娲作为中国三皇五帝时期一个统御全国部落的女首领,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女酋长。

但是不久之后,男性的皇帝出现了,中国开始了男权时期,开始禁止女性参加政治活动,并且在社会生活当中不断限制女性的权力,贬低女性的地位。

古代的裹脚夺去了多少女性的健康,三妻四妾更是男人的专利,社会上狂热的强调女性的贞洁,《烈女传》等封建教育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心灵,重男轻女的思想到现在还在影响着许多人。

这却是当时社会普遍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女性不过是生活中内敛封闭的道
德礼教的附属品的化身。

我们读古代神话更能从中体味到女性的在古代命运的身世变幻。

参考文献:1.《山海经的智慧》.长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1
2.《中国古代史读本》.陈苏镇张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3.《女性与宗教信仰》.吴光正.辽宁画报出版社 2000-2-1
4.《趣谈中国神仙》.徐彻.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1-1
5.《性爱神话美学》.李传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