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街区保护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城市的传统风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区,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建筑;环境保护;环境协调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下,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单从建筑风格上说,各个国家建造出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手法、现代材料、形状相似、文化底蕴薄弱的现代建筑,然而这种建筑的大批量出现从一定角度上却慢慢磨灭掉了建筑的地域文化代表性,历史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极为重要,它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是不能复制,不能推翻和不能臆造的,然而那些曾经作为主流的建筑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慢慢衰败、没落、甚至遗失,身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其所独具的建筑风格是不能够被仿造和磨灭的,当然历史的城市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也包括这个城市的街道、雕塑等,我们常常所说的古街,正规点说也就是历史街区,“历史街区”这个概念是在1986年正式被我国提出来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而且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

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古老的城市历史文化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慢慢被摒弃、取代,而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古代建筑、历史街区该如何保护,能使之更好地延续下去,是每个城市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历史街区的含义

所谓历史街区,其是以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并记载着真实的历史信息的历史建筑为基本特征的,它们是构成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主要因素,我们在确定保护范围时,应该全面地考虑地段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保存状况、历史沿革、地形地貌、道路格局、空间景观等各项因素,关于历史街区的界定,一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大量的历史建筑,街区内的这些历史建筑是记载着城镇发展历史信息的真实的物质实体,同时,他们在整个街区的建筑中应占有较大的比例,是街区整体气氛的主导因素,二是要具有独特和代表性的历史风貌,历史街区所构成的实体具有共同的设计、构造、材料以及建筑组织方法,代表着历史上某一时期该地域的历史风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三是要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视觉环境,在历史建筑集中的街区范围内要求没有严重破坏和影响街区历史氛围和文化脉络的建筑物,同时街区周围可视范围内的环境情况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进行历史街区保护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迅速发

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些城市中,大量的传统街区,被不加思考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如大型写字楼、多高层住宅、商业中心等追求高额利润的做法,传统的建筑环境遭到彻底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被破坏,导致了经济冲击下严重的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真实纪录历史发展轨迹和城市空间演变的载体逐渐消失,因此,做好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环境特色,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3.我国目前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更新运动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对于城市的保护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个体文物或者是历史遗址的范畴,如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2 年的《文物保护法细则》等,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则得不到重视而遭受严重破坏;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确立,我国的城市保护制度开始形成文物古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双层保护体系,并提出历史文化区的保护概念作为补充,此时虽然我国已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保护法规和较全面管理模式,但现实中历史街区的破坏现象还是依然普遍存在,总的说这一阶段城市风貌的保护方法处于转型、探索时期;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历史街区的保护更促使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师和开发商家等多学科的合作,并且尝试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来促使

历史街区的改造,但是在改造、保护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仍处于上升阶段,保护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各地文化部门的呼吁,政府的重视,民众保护意识的加强都有利于保护工作的推进,若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在保护的原则上如何寻求历史街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更为关键,我们知道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如果说保护是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尊重,那么合理的更新就是保护的延伸,是城市文脉的延续。

4.我国历史街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建筑亟待修复。传统建筑因年代久远,普遍到了使用年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物质性老化现象,如结构破损、腐朽、设施陈旧、简陋,再加上各种无序的改建、加建、拆建,使得许多传统建筑己经面目全非,风貌呈现破落趋势,同时人口密度过高,人均居住面积较小,居住拥挤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多数历史街区超负荷使用,这样就造成房屋破败、整体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人口密度与建筑质量成反比关系,即居住越拥挤则房屋建筑质量越差,而且此类比重较大;二是环境欠佳和市政建设缺乏。历史街区内一般街道狭窄,缺乏供居民休息的公共空间,交通问题也非常的严重,街区内的机动车辆和人流混杂,可进入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并且缺乏停车场,加之城市供水排污等市政落后,造成了街道卫生条件恶劣,同时街区缺少部分配套设施,如卫生间、路灯、垃圾桶等,给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多功能的混合是居住性历

史街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常会破坏历史街区的风貌,从而影响历史街区的整体文脉。

5.保护历史街区的对策

一是对于违章搭建,质量差或无风貌可言、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应予拆除或更新重建,而对于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建筑,建筑内外均应按原状复原,即“整旧如旧”的保护原则,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基础设计的建设,从而体现其休闲、静谧的居住区功能;二是对于区内拟建的新建筑,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一方面,新建筑对改变区域功能结构、完善服务设施等方面是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量摩仿建筑所带来的冲击,在设计中不应只简单地模仿风貌建筑本身及其建筑空间,而要对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将其融入到新建筑的创作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要保持街区的原真性和特色性,必须保持街区整体文脉不便,例如居住建筑高度的控制等;四是力求通过规划控制保护历史街区道路现有空间尺度和景观特征,严格控制其路幅宽度,尽量保护道路两侧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注重街区的绿化,合理搭配树种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

6.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街区是重要的珍贵遗存,其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的特质使我们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方面,历史街区的改造是现实城市现代化必经之路,不改造则无发展,则无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抛弃文化和传统,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