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技术

合集下载

猪的繁殖技术

猪的繁殖技术

猪的繁殖技术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繁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猪的繁殖技术进行探讨,从育种方法、配种管理、妊娠与分娩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育种方法猪的育种方法包括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方式。

人工授精是通过人工收集公猪的精液,然后将其注入母猪的生殖道中,实现受孕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育种质量,提高繁殖效益。

自然交配则是直接将公猪和母猪放在一起,让它们自行进行交配。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无法确保育种质量。

二、配种管理配种管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

种猪应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和生产性能,并且经过检疫合格。

其次,在配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种猪和母猪的良好状态,确保它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另外,要严格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频繁配种对母猪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三、妊娠与分娩妊娠期是指母猪受孕到分娩之间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猪的妊娠期为114-116天。

在妊娠期间,要注意给母猪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确保母猪及胎猪的健康发育。

分娩前后,要密切观察母猪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四、仔猪的护理仔猪的护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出生后的仔猪需要保持温暖、干燥的环境,确保其身体健康。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母乳或者优质的乳粉,营养丰富,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另外,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处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猪的后备管理后备管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后备母猪需要经过良好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

在后备期间,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此外,饲养员应该掌握后备母猪的发情期和繁殖能力,合理选择配种的时间和公猪。

综上所述,猪的繁殖技术对于畜牧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配种管理、妊娠与分娩、仔猪护理以及后备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实现畜牧业高效发展的目标。

猪的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猪的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猪的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猪的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的繁育技术,其要点如下:
1. 选择合适的种公猪和母猪:选取性能优良、健康的种公猪和母猪,确保遗传质量。

2. 配备适当的人工授精器具:人工授精需要用到人工授精枪、保险套、精液杯等器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猪的人工授精效果至关重要。

3. 控制授精的时间:授精时间是关键,母猪处于发情期时才能进行人工授精。

一般来说,母猪发情期为2~3天,授精时机应尽量在发情开始的24小时内进行。

4. 确保良好的操作技巧:人工授精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确保精液能够被成功注入母猪生殖道内。

除了正确插入枪杆和调整枪内从而将精液注入子宫,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5. 精液的储存和处理:精液在采集后需要进行储存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齐式冷冻和液氮冷冻等。

储存的精液应在一定的温度下保存,以保持其活力和受孕能力。

6. 控制猪只的数量和间隔:为了达到理想的繁殖效果,需要控制每只母猪的配种次数和配种间隔,避免过度消耗猪只体力和生殖能力。

7. 合理管理繁育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猪只的舒适性和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

猪的繁殖技木

猪的繁殖技木

猪的繁殖技木猪的繁殖技术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繁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猪的繁殖技术包括繁殖管理、配种、妊娠、分娩和仔猪管理等方面。

一、繁殖管理猪的繁殖管理对于提高繁殖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繁殖,确保种猪的健康和遗传优势。

其次,要做好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持猪舍的卫生和适宜的环境温度。

此外,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爆发。

二、配种配种是猪的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配种方式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

自然交配是将母猪和公猪放在一起,让其自由交配。

人工授精则是将公猪的精液采集后,通过人工方式注入母猪体内。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配种时都要注意选用健康的母猪和公猪,并确保配种的时间合适。

三、妊娠妊娠是指母猪受孕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

母猪的妊娠周期约为114-116天,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在妊娠期间,要给予母猪适宜的饲料和营养,保证其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同时,还要定期给母猪进行产前检查,以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四、分娩分娩是指母猪产下仔猪的过程。

分娩前,要为母猪准备好整洁、安静的产房,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及时处理产妇和仔猪的问题,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分娩后的母猪需要适当的休息和饲养管理,以促进产后恢复和下一胎次的顺利进行。

五、仔猪管理仔猪管理是指对出生后的仔猪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

首先,要保持仔猪的温暖和干燥,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

其次,要注意防止仔猪的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定期给予疫苗接种和体检。

此外,还要进行断奶和断奶后的适宜饲养,促进仔猪的生长和发育。

猪的繁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精准配种、良好的妊娠和分娩管理以及科学的仔猪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繁殖率和生产效益,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我国的养猪业能够不断推进猪的繁殖技术的发展,实现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猪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肉类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而要保持猪肉行业的稳定发展,繁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的繁殖方式以及合理选择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繁殖方式1. 直接采用自然交配:这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繁殖方式,利用种公猪与母猪进行配种。

在配种时可以采用群体配种,即多只公猪配种多只母猪。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管理,可以提高配种的效率。

2. 间接采用自然交配:有时由于猪的繁殖性能较差,或者需要更好地控制种猪的选配,可以采用间接自然交配。

即通过围栏、墙壁等隔离措施,保持种公猪与母猪的互动,但不直接接触。

这样既可以使种猪不会过度疲劳,也能够方便控制繁殖过程。

二、人工授精技术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通过器具注入母猪体内,实现繁殖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母猪的选配,以及对种公猪的种质进行更精确的筛选。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繁殖效率,避免传染病的传播,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2. 冻精和冷冻精液技术:为了更好地保存种公猪的优良基因,可以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进行冷冻保存。

冷冻精液技术可以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方便运输和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繁殖资源的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三、合理选择猪种1. 选用优良品种:在繁殖猪时,应该选择生长快、肉质优良、抵抗病原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不同品种的猪各有特点,在选择时需结合自身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考量。

2. 崇尚混合繁殖:混合繁殖是指将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能繁殖出具备多种性状优良的杂种猪的一种繁殖方式。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提高猪的产肉性能,并增加抗病力与适应力。

3. 种猪选购要点:在选购种猪时应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行为习性以及与其他猪的关系。

种猪应该有良好的外形、结构和健康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其繁殖能力和生长潜力。

结语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对于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以及优良的猪种,可以提高繁殖效益、延长种猪的使用寿命,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成功进行猪人工授精8个重要步骤

成功进行猪人工授精8个重要步骤

成功进行猪人工授精8个重要步骤猪人工授精是现代畜牧业中常见的繁殖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和优势基因的传递。

下面将介绍猪人工授精的八个重要步骤,以及在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

步骤一:选配优良种猪在进行猪人工授精前,首先要选择进行授精的优良种猪,包括体形健康、生产性能突出、遗传类型优良、无遗传疾病等品种。

种猪的选配对后代的品质至关重要。

步骤二:准备授精仪器进行猪人工授精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仪器,包括人工授精枪、人工授精袋、人工授精筒等。

这些仪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步骤三:选取合适的授精时机猪的排卵时间一般在发情之后48小时,选择合适的授精时机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特征和阴道粘液的变化,来确定合适的授精时间。

步骤四:进行人工授精在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将授精仪器轻轻插入母猪的阴道内。

然后,将冻精或鲜精注入母猪的子宫内,确保精液尽可能迅速地进入子宫,并与卵子结合。

步骤五:留校观察完成授精后,将母猪放置在特定的观察区域内,观察母猪的情况。

此时需要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饲养管理,以确保母猪顺利怀孕。

步骤六:确认受胎从授精后的第21天开始,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或血清学检测来确认母猪是否受胎。

如果确认受胎,则需要继续进行后续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步骤七:检查孕妇猪的饮食与营养怀孕的母猪需要特殊的饮食和营养管理,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母猪的健康。

根据母猪的品种和体重情况,合理调整饲养管理,例如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数量,防止营养不良和孕期疾病的发生。

步骤八:产仔后的管理当母猪怀孕期满后,在分娩前需要为母猪准备好合适的分娩环境和分娩箱。

分娩过程中需要对母猪进行观察和辅助,确保顺利分娩,并注意保护新生猪仔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猪人工授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卫生条件要求高:在人工授精前后需要保持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精液质量要好:选择优质的精液是成功进行猪人工授精的关键,可以通过精液样品的外观、精子活力和密度等指标来评估精液质量。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母猪人工配种是现代猪场常用的繁殖方式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猪的繁殖效率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母猪人工配种的操作流程,帮助饲养员掌握正确的配种技巧。

一、准备工作1.选取合适的配种时间:一般来说,母猪在发情期间被配种效果最佳,一般为下崽后的第3-4天。

此时母猪对公猪的反应最强烈,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左右。

2.选择合适的公猪:公猪应选取健康、精神状态良好、配种能力强的个体进行配种。

同时,公猪的遗传背景和繁殖性能也要考虑,选择良好的血统和优质的猪种。

二、猪舍准备1.消毒猪舍:为了减少配种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需要提前对猪舍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饲喂合适的饲料:在配种前的几天,可以给母猪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饲料,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和崽猪的质量。

三、配种操作1.安排好配种顺序:根据母猪的发情顺序,按照到场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配种,确保每头母猪都能及时完成配种。

2.引导母猪进入配种栏:将发情的母猪引导至配种栏中,与公猪相隔适当距离,保证安全。

3.选择适当的配种姿势:母猪摆放姿势应为站立姿势,将后腿固定。

公猪需正确站立、插入配种栏,适当加压实现配种。

4.控制配种时间:配种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配种效果。

5.记录相关信息:在完成一次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编号、配种时间和公猪的编号,便于后续的繁殖管理。

四、配种后的管理1.观察母猪的状态:配种后应仔细观察母猪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严格控制饲养和管理:要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环境舒适,同时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防止疾病和感染的发生。

3.确定妊娠情况:约30天后进行妊娠检查,可通过B超或触诊等方式确定母猪是否妊娠。

4.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根据妊娠情况合理调整母猪的饲养计划和饲料配方,确保母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妊娠。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如上所述,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轻缓、技术熟练,以确保配种的顺利进行。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

母猪人工配种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在进行母猪人工配种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配种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猪和母猪进行配种。

种猪应具备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繁殖能力,母猪应处于发情期且身体健康。

其次,需要准备好配种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配种台、人工授精器、冻精等。

同时,要保证配种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配种操作1. 母猪发情判断:首先,需要观察母猪的发情状况。

发情期的母猪会表现出兴奋、腰部发育肥大以及排尿等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发情检测仪等工具来判断母猪是否处于发情期。

2. 准备母猪:在进行人工配种前,需要将母猪放置在配种台上,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

同时,要保持母猪的安静和放松,以减少其紧张和抵抗。

3. 配种操作:在确认母猪处于发情期后,配种员需要戴上手套并进行人工授精操作。

首先,取出冻精,并将其解冻至适当温度。

然后,将人工授精器插入母猪的生殖道,通过控制手指按压授精器上的按钮,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

4. 检测配种效果:完成人工配种后,需要进行配种效果的检测。

一般来说,可以在配种后的24小时内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母猪是否受精成功。

如果受精成功,母猪将会怀孕。

三、后期管理在母猪人工配种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期管理工作,以确保母猪的顺利妊娠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首先,要给予母猪足够的饲养和营养支持,保证其身体健康。

同时,要定期观察母猪的妊娠情况,并进行产前护理和监测。

在母猪即将分娩时,要给予其特殊的关怀和保护,以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安全。

总结:母猪人工配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繁殖技术,对于猪场的繁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母猪人工配种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种猪和母猪,并准备好配种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配种操作时,要判断母猪的发情情况,并进行专业的人工授精操作。

配种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管理和监测,以确保母猪的顺利妊娠和仔猪的健康发育。

通过科学的配种操作和管理,可以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益,增加经济收益。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技术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技术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窝均仔猪头数。

提高母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一、选择优良猪种的杂种母猪是提窝母猪产仔数的基础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

所以,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在选择后备母猪时,体型上应平直或微倾,腹部比较大而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比较差。

母猪奶头排列要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

保持中等膘情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

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辜。

二、适时配种是提高窝产仔数的重要措施长(长白猪)大(大约克夏)或大长杂种后备母猪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宜。

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偏离越远,影响越大。

后备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36~40小时,经产母猪为38~44小时,排卵时间平均为2~7小时。

因此,开始发情后8~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天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三、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繁殖水平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母猪一般第3~6胎产仔数最高;到第9~10胎时降低,且带仔性明显变差,这种母猪应淘汰。

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四、加强种公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畸型仔猪的发生。

要求种公猪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

一般坚持每周检查梢液1~2次,对精浓密度偏低、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

公猪每天应运动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要配制专用的公猪饲料并限量饲喂,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并不使公猪过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繁殖技术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母猪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和双阴道,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克左右,发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微克/次~500微克/次,注射1次~4次。

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天,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持久黄体母猪长期不发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治疗:先用前列腺素3毫克~5毫克肌肉注射,经3天~5天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天~4天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单位~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1000单位,隔1天~2天注射一次。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

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维生素V 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 A:缺乏会使母猪难以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

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

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

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

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垂,仔猪易患佝偻病。

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

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

据资料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 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提高受胎率。

机械性繁殖障碍
主要是母猪受外伤引起胎儿死亡。

疾病性繁殖障碍
下列疾病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主要特征取决于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

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
产仔,或窝产仔只有几头,或产出木乃伊胎儿。

唯一的症状是在怀孕中期或后期胎儿死亡,胎水被吸收,母猪腹围减小。

而其他表现为不孕、流产、死产,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

70天后感染可正常产仔,仔猪带毒。

钩端螺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

该病的潜伏期是1周~2周,在怀孕第一个月感染,胎儿一般不受影响。

第二个月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木乃伊或流产。

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迟月、产弱仔。

乙型脑炎除青年母猪以外,其他猪感染后多为亚临床症状,经产母猪血液抗体高,无其他症状。

青年母猪死胎、木乃伊的发生率高达40%,新生仔猪死亡率为42%。

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碍。

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

妊娠10天~50天感染,死胎多。

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疫苗,剂量两头份即可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鹦鹉热衣原体病为地方性流行,病猪或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带毒传染,可危害各种年龄的猪,但对妊娠母猪最敏感,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导致胎儿死亡。

初产青年母猪的发病率为40%~90%,而基础母猪往往无恙。

发病母猪呼吸困难,体温高,皮肤发紫,不吃或少食。

该病可用四环素进行治疗。

子宫感染对母猪做输卵管及子宫检查发现有40%~45%带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子宫带菌是由公猪配种时带入(包皮液、精液本身),也可能来自阴道。

子宫带菌对初配母猪的危害最大,总之无论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疾病,除导致母猪体温升高外,还会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

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母猪表现消瘦,厌食,体温稍有升高,双耳、腹部、乳房发炎,流产,早产,产出死胎及弱仔。

开始发病时以弱仔多为特征,时间长了即出现木乃伊及死胎多的现象。

母猪产后无奶,仔猪死亡率最高时可达100%。

少数猪表现耳尖、鼻尖和四肢末端、尾尖、乳头部、会阴部呈蓝紫色(因此得名为蓝耳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高烧,黄染,贫血,急性死亡。

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发生乳房炎,不食,高烧,部分母猪流产或产死胎。

弓形体病妊娠母猪发生了弓形体病会出现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

猪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第一胎母猪发生流产,流产常发生在妊娠第1个月~第3个月,最早2周~3周,最晚接近分娩时流产。

早期流产时母猪可将胎儿胎衣吃掉,不易发现。

以上由于传染病的发生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只要搞好预防,即可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