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火灾逃生器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路线应如何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路线应如何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楼大厦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
其中,消防逃生路线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否迅速、安全地撤离,保障生命安全。
一、了解高层建筑的特点和火灾风险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结构复杂、人员密集、功能多样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火灾在高层建筑中蔓延速度快,疏散难度大。
高度高意味着火灾时烟雾和热量上升迅速,增加了人员逃生的难度和危险。
结构复杂使得疏散通道可能蜿蜒曲折,人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迷失方向。
人员密集则可能导致疏散时出现拥挤和踩踏事故。
功能多样导致建筑内部可能存在多种火源和可燃物,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二、消防逃生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逃生路线必须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避免经过危险区域,如火灾蔓延区域、浓烟区域等。
通道应具备防火、防烟、防高温的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便捷性原则路线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逃生方向。
尽量减少拐弯和岔路,避免复杂的布局。
3、独立性原则疏散通道应相对独立,避免与其他功能区域相互干扰。
同时,要防止火灾时其他系统(如电梯、空调等)对逃生路线造成影响。
4、均匀性原则在设计逃生路线时,应考虑到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人员分布,确保每个区域都有合理的逃生通道,使人员能够均匀地疏散,避免出现某些区域疏散通道过于集中,而某些区域缺乏逃生途径的情况。
三、消防逃生楼梯的设计1、数量和位置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质、面积、人数等因素,合理确定消防逃生楼梯的数量。
楼梯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不同区域,以便人员能够快速到达。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楼梯数量应不少于两部,住宅建筑的楼梯数量应根据楼层高度和户数进行计算。
楼梯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两端或转角处,便于人员寻找和疏散。
同时,要避免将楼梯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以免火灾时受到四面火势的威胁。
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疏散通道设置要求是什么

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疏散通道设置要求是什么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火灾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而高层建筑由于其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逃生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合理设置火灾应急疏散通道至关重要。
那么,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究竟有哪些要求呢?首先,疏散通道的数量和宽度必须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而且,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疏散人数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
按照相关规定,每 100 人所需的疏散宽度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有所不同。
例如,在高层办公楼中,每 100 人不小于 1 米;在高层住宅中,每 100 人不小于 11 米。
这是为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大量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通过疏散通道撤离。
疏散通道的布局要合理。
疏散楼梯应尽量靠近电梯设置,这样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更容易找到疏散通道。
同时,疏散楼梯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各个区域,避免出现某些区域疏散距离过长的情况。
而且,疏散通道不应穿越易燃、易爆场所,也不应设置在容易受到火灾影响的部位。
比如,不应将疏散通道设置在厨房、锅炉房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区域附近。
疏散通道的耐火性能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疏散通道的建筑构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
例如,楼梯间的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 小时的不燃烧体,楼梯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 小时。
这样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保证疏散通道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受到火灾的影响,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疏散通道的照明和指示标志也不容忽视。
在疏散通道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其照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在停电或火灾导致正常照明失效时,应急照明能够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光线,帮助他们看清疏散路线。
同时,疏散通道上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能够在烟雾中清晰可见。
指示标志的设置位置、方向和间距都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便引导人员快速找到安全出口。
另外,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
火灾逃生时的紧急逃生器材储存位置

火灾逃生时的紧急逃生器材储存位置火灾发生时,紧急逃生器材的储存位置至关重要。
合理且便于寻找的储存位置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找到逃生工具,增加逃生的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火灾逃生时紧急逃生器材的合理储存位置。
一、灭火器灭火器是火灾现场常用的逃生器材之一。
为了确保当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使用灭火器,储存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灭火器应当储存在易于看见和方便接近的地方。
例如,在建筑物内部的走廊、入口处、楼梯间等位置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另外,在储存灭火器时需要确保其处于可靠的挂架上,并远离易燃物质。
二、应急装置在火灾逃生过程中,应急装置如避难毯、面罩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们能够迅速找到和使用这些器材,其储存位置应当易于寻找。
一种较为合理的位置是在离逃生通道较近的地方,例如在房屋或办公室的走廊、走道等位置设置应急装置存储柜。
此外,若有多个储存位置,应充分标示出装置类型和位置。
三、疏散工具火灾逃生时,疏散工具如绳梯、安全气囊等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从高楼建筑物中逃生。
储存位置的选择应当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可将疏散工具储存在逃生通道旁边,或在楼梯口设置存放装置。
对于较小的建筑物,可以选择靠近窗户的位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更容易获取到疏散工具。
四、求救工具当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求救也是至关重要的。
求救工具如口哨、信号灯等需要妥善储存并易于使用。
一个合适的储存位置是在易于找到且可以提供人们容易看见的地方。
例如,可将求救工具储存在逃生通道的显眼位置,或在墙上设立专门的求救器材存储装置。
综上所述,并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情况的储存位置。
选择储存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逃生通道的位置和人员流动情况等因素。
此外,在选择储存位置时还需注重标示和说明,确保人们能够迅速找到和使用逃生器材。
只有在合理的储存位置下,紧急逃生器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有效提高人员的逃生成功率。
火灾逃生时的紧急逃生器材储存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楼安全:防坠器与消防逃生器械

高楼安全:防坠器与消防逃生器械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
然而,随着高楼数量的增加,高楼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高楼防坠器与消防逃生器械是保障高楼安全的重要装备。
本文将从防坠器与消防逃生器械的定义、功能、分类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防坠器的定义和作用防坠器是一种用于保护高楼施工人员及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设备。
在高空作业中,防坠器能够有效防止人员意外坠落,降低高处作业的风险。
防坠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坠落事故:防坠器通过设置锁定装置,当发生坠落时,能够迅速锁定,保证人员的安全。
2. 减轻坠落冲击:防坠器配备缓冲器,能够在人员坠落时减少冲击力,降低伤害程度。
3. 提高工作效率:在高楼施工中,作业人员只需系好安全绳,便可自由移动,不受绳索长度限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防坠器的分类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工作场景的不同,防坠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定点防坠器:通常用于固定位置的高处作业,如塔吊驾驶室、吊篮等。
定点防坠器通过设立缓冲装置,将突然坠落的人员停止。
2. 行走式防坠器:适用于需要人员在建筑物表面行走,如窗口清洗、外立面维修等工作。
行走式防坠器通过设立活动锁定装置,能够让人员在高处自由行走。
3. 安全绳悬挂防坠器:用于建筑维修、外墙清洗等需要垂直下降作业的场景。
安全绳悬挂防坠器通过缓冲装置和控制器,保证人员在下降过程中的安全。
三、消防逃生器械的定义和作用消防逃生器械是指用于高楼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专门设备。
在高楼火灾等突发情况下,消防逃生器械能够帮助被困人员快速、安全地逃生。
消防逃生器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逃生:消防逃生器械可以帮助被困人员快速离开高楼。
例如,逃生楼梯、逃生滑梯等,能够大大缩短逃生时间。
2. 安全疏散:消防逃生器械在设计时考虑了安全性,能够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受伤害。
3. 自救功能:一些消防逃生器械还具备自救功能,如逃生绳索可以供人员自由下降,烟雾罩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的逃生空间等。
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设备创新设计研究

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设备创新设计研究林立1,冉险生1,隗寒冰1,叶东海2(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2.重庆大学,重庆400044)摘要:以解决高层建筑的逃生为目标,分析了现有高层缓降器的优势和不足,结合现有逃生方式的形式,提出新的逃生方式的构想。
增加了更多的使用方式和结构设计的创新设计,并改变了原有逃生器的操作方式,进行全新的概念设计,论述了新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器的设计可行性、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针对火灾逃生器的设计理念,让所设计的高层建筑逃生器的使用更安全、更可靠、更人性化。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逃生;创新;工业产品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63(2010)24-0029-03Study on Fire Escape Device for High-rise Building Creative DesignLIN Li 1,RAN Xian-sheng 1,WEI Han-bing 1,YE Dong-hai 2(1.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2.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Ai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scaping from fire of high-rise buildings,it analyze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escape devices,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way of escape,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a new way of escape.Innovative design has been made on the existing product,which change the operation mode,new concept design has been developed,which mixed many ideas to escape.As a result,it made rescue work more safety,more reliable and more flexible.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escape ;innovation ;industrial products收稿日期:2010-09-01作者简介:林立(1979-),男,广西人,硕士,重庆交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汽车摩托车设计、产品设计与创新方法及理论、新产品开发战略。
一种高楼逃生器

基本特点,同时也能满足多人连续逃生。该项 目
获第 四届“ 达 杯” 建省 大 学 生机 械创 新 设计 竞 路 福 赛一 等 奖 、第 四届 全 国大 学生机 械 创 新设 计大 赛 二等 奖 。
2 设计方案说 明
图 1所 示是 本 设计 的高楼 逃 生器 ,主 要包 含 机 架 、压 绳框 、减速 机 构 、滚 筒 、轴 、逃 生绳 索
用 液体 流 动 阻尼把 人 体势 能转 化 成液 体 热能 , 以 达 到 降低 速度 的 目的 。其 主 要特 点是 由于液 体 阻
尼 的大 小 取 决于 外 负载 ,所 以不 论人 体质 量 的大
小 均 能 以 比较 恒 定 的速 度 下 降 。但 现 在此 类 的 高 楼逃 生 器结 构庞 大 ,实用 性 不强 。 项 目组 认 为逃 生器 应 该具 有 结构 紧凑 、工 艺 简单 、安全 可 靠 、使 用方 便 、平稳 快速 、成本 低 廉 等特 点 。通 过前 面 两种 方 式 的高楼 逃 生器 的研 究 比较 ,设计 了一款逃 生 器 。该逃 生 器利 用摩 托 车 的刹 车 原理 , 结构简 单 ,与 现存 高 楼逃 生器 的 相 比 ,本设 计采 用 麻绳 ,摩擦 系数 受 外 因影 响较 小, 减速 装 置 的设计 中运 用 了摩托 车 的刹 车原 理 , 使用 安 全且 操作 方 便 ,不仅 满 足 了高 楼逃 生器 的
21年8 01 月
机 电技术
3 3
一
种 高楼 逃生器舟
钱 艺斌
林振 云 罗淑娴 马文斌 阮学勇 刘开 昌
( 州大学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学 院,福建 福州 3 0 0 ) 福 5 18 摘 要 :介绍一种新型高楼逃生器 ,该逃 生器 设计了用于安装滚筒等 的机架 ,用 于防止 麻绳 脱离滚筒的压绳框 ,用
list

区焕财、刘勇、李延滨、
尹登峰、罗江河
莫亚武
岳大军
27
树木打冰除雪机
湖南大学
赵世雄、赵燕、杨礼斌、
黄慧
刘江南
詹涵菁
28
救援穿山甲
湘潭大学
蔡建波、沈衍贵、李骁潇、李成、周志勇
刘吉普
文美纯
29
高压线除冰机
长沙理工大学
郭柏良、甄阿鹏、陈世杰、龚健、黄拓
邓 豫
陈建兵
30
公交、巴士安全锤
湖南大学
张玉彪、杨晓龙、刘启明、陈立峰
湖南工学院
刘宇、周鹏、张芳礼、张桐、郭扬
陈丰峰
刘吉兆
71
多功能除冰机
中南大学
刘汉卿、宋文举、谭卓、廖志强、尤作
李国顺
72
高耐波性水翼穿浪救援艇
中南大学
刘思迪、瞿弘毅、王淇、张爽、徐骥
刘少军
何清华
73
破拆千斤顶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唐程、张平、孙强、谢勇、刘家斌
尹向阳
李 芳
74
除冰蜘蛛侠
湖南农业大学
李潇楠、胡斌华、姚杰、刘勇、高彪
蒋涛、钟杰
罗自荣
范大鹏
8
“生命之星”——仿生多功能搜救机器人
湖南农业大学
贾中仁、刘超、梅阳、
金雷、王祥宇
蒋蘋
陈力航
9
小型扫雪除冰车
湖南工学院
李方、曾理、邱荣水、
盘汉志、伍超
李天生
伍利群
10
“祥龙”高适应性、多功能蛇形机器人
中南大学
曹玉、陆振洲、欧阳智江、姜茂华、翟海鹏
黄志辉
吴湘华
11
探测及救援用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火灾预防逃生知识

消防疏散演练不只是向楼下跑就拿高层居民住宅来说,当多层建筑的门厅、楼道等公共空间发生火灾时,敞开的楼梯间和楼道就从疏散逃生通道变成火灾烟气的通道,高层建筑的民宅如果楼道的常闭防火门不保持关闭,情况同样如此。
火灾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极快,每秒3到4米。
如果这种火灾在夜里发生,那么居民发现火灾时,可能楼道、楼梯间已被高温、高毒性的浓烟封锁,这时居民如果想强行穿过烟气逃生,就非常危险。
湿毛巾的防护作用有限,过滤不了火灾烟气中通常都有的一氧化碳,在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时,人呼吸几口气就会失去知觉。
此外,火灾烟气中的其他剧毒气体、高温、缺氧等因素,都会对逃生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我们可以看出,消防疏散逃生演练固然重要,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消防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在发现火情时,进行有效判断,力求把损失降到最小。
高层写字楼火灾上班族们消防安全自救要点一、办公室火灾逃生方法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2.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3.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威胁,并且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先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4.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自己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高楼火灾逃生器设计 Design of Escape Machine from Highrise for Fire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20**年 5 月 27 日I
摘要 本文从开始介绍了高楼逃生装置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现有的一些高楼逃生装置进 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大多数的装置有成本高、机构复杂、安全系数低等一些不足之处。 本设计根据机械创新理论,设计出一种基于负反馈闭环系统的高楼逃生装置,该装置具有 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纯机械无电气结构等优点,最后通过对设计机构的零部 件进行计算,得出整个机构的图形,在多次试验和计算之后,确定了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 都能从高楼平安降落到地面,达到了本次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 高楼火灾逃生器;机械创新理论;往复;可控
AbstractII
Firstly,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all building escape device.And some ofthe existing tall building escape devic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most of the devices are costly, complex organization, the safety factor and low number of shortcomings are found. The design applied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o design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system based on tall building escape device. The devic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high safety factor, purely mechanical no electrical structure. Finally, the components of the calculated design agency .The graphics get in the whole body ,after many tests and analysis, determining whether children or the elderly can safely descend to the ground from high buildings.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has achieved.
Keywords Higerise escape machine for fire Machineryinnovation theory Reciprocating ControllableI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 1 绪论.......................................................................................................................................1 1.1 设计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2 1.3 高楼火灾逃生器的实例..................................................................................................3 1.3.1 内凸轮式高楼火灾逃生器.........................................................................................3 1.3.2 涡轮蜗杆式高楼火灾逃生器...................................................................................4 1.3.3 钢丝绳防滑逃生装置...............................................................................................4 1.3.4 心摩擦式高楼火灾安全逃生器................................................................................5 2 整体方案设计........................................................................................................................6 2.1 方案构设.........................................................................................................................6 2.1.1 方案一......................................................................................................................6 2.1.2 方案二......................................................................................................................9 2.1.3 方案三....................................................................................................................11 2.2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12 3 装置零部件设计..................................................................................................................13 3.1 轴的设计.......................................................................................................................13 3.1.1 轴的概述................................................................................................................13 3.1.2 主动轴的设计........................................................................................................14 3.1.3 从动轴的设计........................................................................................................15 3.2 齿轮的设计...................................................................................................................16 3.2.1 齿轮的概述............................................................................................................16 3.2.2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设计..............................................................16 3.3 棘轮的设计...................................................................................................................20 3.3.1 棘轮的概述............................................................................................................20 3.3.2 棘轮的设计............................................................................................................21 3.4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选择................................................................................................22 3.4.1 标准件的选择........................................................................................................22 3.4.2 安全座椅的选择.....................................................................................................23 3.4.3 挂钩的设计............................................................................................................24 4 计算和验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