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考研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海大陆架 大陆坡 深海平原
评价生油岩的主要方法及常用指标
有机质的丰度:有机碳、氯仿沥青“ 、 有机质的丰度:有机碳、氯仿沥青“A”、 总烃。 总烃。 有机质的类型:化学分析法,采用H/C 有机质的类型:化学分析法,采用 原子比绘制相关图, 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即范氏图 原子比绘制相关图 (Van Krevelen图)来判断;热解资料的 图 来判断; 氢指数和氧指数; 氢指数和氧指数;有机质的显微组分来确 定。 有机质的成熟度:镜质体反射、 有机质的成熟度:镜质体反射、孢粉和 干酪根颜色、岩石热解资料、 干酪根颜色、岩石热解资料、正烷烃奇偶 优势来确。 优势来确。
大地构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
三种构造环境: 三种构造环境: 过补偿 水体变浅 欠补偿 水体变深 补偿 保持一定水体深度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 间盆地。 间盆地。
为了确保有机质不断堆积、长期处于还原环境, 为了确保有机质不断堆积、长期处于还原环境,并提供 足够的热能供有机质热解需要, 足够的热能供有机质热解需要,地壳必须有一个长期持续下 沉,以及沉积物得到相应补偿的构造环境。只有盆地的下降 以及沉积物得到相应补偿的构造环境。 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时有机质才有可能大量堆积和保存, 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时有机质才有可能大量堆积和保存, 才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才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石油是沉积物中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在成岩作用 晚期经过热降解而生成的,是烃类的一个新生过程。 晚期经过热降解而生成的,是烃类的一个新生过程。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分为三个阶段: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 未成熟阶段 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②深成作用阶段 成熟阶段:生油主带和凝析 油和湿气带 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③准变质作用阶段 过成熟阶段 每个阶段包括: 每个阶段包括: 地质条件 有机质演化特征 产物及特征 主要鉴别指标: 主要鉴别指标:Ro
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式有那些? 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式有那些?
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不外乎烃源岩中的孔隙系统、 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不外乎烃源岩中的孔隙系统、裂 缝系统、孔隙—裂缝网络 裂缝网络。 缝系统、孔隙 裂缝网络。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是压力差和 浓度差,压力差包括正常压实和欠压实的异常高压。 浓度差,压力差包括正常压实和欠压实的异常高压。 对应于上述的动力因素,油气初次运移有三种方式: 对应于上述的动力因素,油气初次运移有三种方式: (1)“压实水流”模式,在正常压实作用下,油气溶 ) 压实水流”模式,在正常压实作用下, 解于水中,通过孔隙系统被压实出来; 解于水中,通过孔隙系统被压实出来; (2)“微裂缝排烃”模式,在异常高压作用下岩石产 ) 微裂缝排烃”模式, 生微裂缝,通过微裂缝排出游离石油或天然气; 生微裂缝,通过微裂缝排出游离石油或天然气; (3)扩散作用,由浓度差驱动,通过孔隙和裂缝系统 )扩散作用,由浓度差驱动, 排出烃。 排出烃。
断层与油气运移、 断层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
封闭作用: 封闭作用:取决于断层本身是否封闭和断层两盘岩性的 接触关系。断层本身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接触关系。断层本身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它 与断层的性质、 与断层的性质、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是否存在以及断层带中 流体的情况有关。 流体的情况有关。断层横向上是否封闭则取决于断距的大小 及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 及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 通道作用: 其结果是油气运移至浅处, 通道作用: 其结果是油气运移至浅处,若遇圈闭可形 成次生油气藏;若无遮挡油气逸散至地面而散失。 成次生油气藏;若无遮挡油气逸散至地面而散失。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所起的双重作用,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所起的双重作用,作为通道输导 流体的时间是有限的, 流体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通道闭合或堵塞就成为良好的遮 挡。但已经成为遮挡的断层,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再活动, 但已经成为遮挡的断层,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再活动, 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生油的地质环境
▲论述有机质生油的地质环境。 论述有机质生油的地质环境。 ▲论述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 理环境。 理环境。 ▲试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 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试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 的大地构造条件。 的大地构造条件。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 须具备两个条件, 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 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 机质并能保存下来; 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油气藏形成条件
▲论述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石油地质特征。 论述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石油地质特征。 论述怎样评价一个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论述怎样评价一个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根据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根据油气藏形成的条件,论述大型油气藏形 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根据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根据油气藏形成的条件,论述为什么三角洲 沉积体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沉积体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识图题
油气生成理论
▲简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简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说明下图为石油地质学的哪个理论? ▲说明下图为石油地质学的哪个理论?论述其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论述干酪根晚期生油理论的主要(中心) ▲论述干酪根晚期生油理论的主要(中心)内 容。 试从生油母质类型、 ▲试从生油母质类型、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 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岩相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海相环境: 滨海
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 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并接 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 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有机 质异常丰富的聚集。有机质的大量存在, 质异常丰富的聚集。有机质的大量存在, 消耗水中的氧,形成还原环境, 消耗水中的氧,形成还原环境,保证了 剩余有机质和新补充的有机质免受分解 破坏。 破坏。 大陆架上的泻湖、 大陆架上的泻湖、海湾以 及闭塞的深海盆地等也是良好 的低能还原环境, 的低能还原环境,既有利于有 机质的堆积, 机质的堆积,又有利于有机质 的保存,是良好的生油区。 的保存,是良好的生油区。
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有; 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有;① 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 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矿物成分:……。岩石结构: 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包括 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 杂基含量:……。 ……。 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杂基含量:……。②成岩 后生作用是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因素, 后生作用是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因素, 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 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溶解 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 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为三种类型:孔隙型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为三种类型:孔隙型储集层、溶蚀型储 集层和裂缝型储集层。 集层和裂缝型储集层。 孔隙型储集层以原生和次生的粒间孔隙 生物骨架孔隙、 以原生和次生的粒间孔隙、 孔隙型储集层以原生和次生的粒间孔隙、生物骨架孔隙、 晶间孔隙等为主,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即颗粒的成分、 晶间孔隙等为主,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即颗粒的成分、分 磨圆和胶结物。 选、磨圆和胶结物。 溶蚀型储集层以溶蚀孔 洞为主, 以溶蚀孔、 溶蚀型储集层以溶蚀孔、洞为主,其孔隙发育取决于岩石 本身的溶解度和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本身的溶解度和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裂缝型储集层以构造裂缝为主 以构造裂缝为主, 裂缝型储集层以构造裂缝为主,其孔隙发育程度取决于岩 石的性质和所受的构造应力的大小。 石的性质和所受的构造应力的大小。
二次运移的方向
①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是:油气二次运移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浮力、 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是:油气二次运移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浮力、 水动力和毛细管阻力差,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这三个力的合力。 水动力和毛细管阻力差,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这三个力的合力。 在含油气盆地中,如果在静水条件下,油气主要沿着浮力方向运移, ②在含油气盆地中,如果在静水条件下,油气主要沿着浮力方向运移, 在动水条件下,则沿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方向, 在动水条件下,则沿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方向,所以油气二次运移总的来 说是垂直向上的,当受到遮挡时,则沿着上倾方向, 说是垂直向上的,当受到遮挡时,则沿着上倾方向,而具体的运移路线又是 沿着各种通道的最小阻力方向。 沿着各种通道的最小阻力方向。 在沉积盆地中,生油区一般位于凹陷的最深处, ③在沉积盆地中,生油区一般位于凹陷的最深处,与之相邻的斜坡和隆 起是二次运移的主要指向。 起是二次运移的主要指向。而具体的运移路线又是沿着各种通道的最小阻力 方向,它受储层的岩性变化、地层不整合以及断层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方向,它受储层的岩性变化、地层不整合以及断层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因此,位于凹陷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 因此,位于凹陷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特别是长期继承性隆起带中良好储 层常常控制着油气的初始分布。因此这些位置即为盆地中的有利含油远景区。 层常常控制着油气的初始分布。因此这些位置即为盆地中的有利含油远景区。 构造运动常可使地层发生褶皱断裂,改变其原有产状,引起油气的再分布。 构造运动常可使地层发生褶皱断裂,改变其原有产状,引起油气的再分布。 掌握盆地构造现有格局和历史发展,可以预测油气的区域分布。 掌握盆地构造现有格局和历史发展,可以预测油气的区域分布。
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 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 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 包括: 主。包括:粒间孔隙 特大孔隙 铸模孔隙 组分内 裂缝。 孔隙 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原生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隙、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原生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隙、 生物体腔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钻孔孔隙、 生物体腔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钻孔孔隙、 鸟眼孔隙;次生孔隙类型包括:晶间孔隙、 鸟眼孔隙;次生孔隙类型包括:晶间孔隙、角砾 孔隙、溶蚀孔隙(包括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粒间 孔隙、溶蚀孔隙(包括粒内溶孔或溶模孔、 溶孔、晶间溶孔、岩溶溶孔洞)和裂缝。 溶孔、晶间溶孔、岩溶溶孔洞)和裂缝。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有: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有: ①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 ②热力作用: 热力作用: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 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扩散作用: ⑤ 扩散作用:
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及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 用:
①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 热力作用: ②热力作用: 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 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异常高压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欠压实所造成的异常 异常高压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高压,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 高压,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好被推 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 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异 常高压使更多的水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压力下, 常高压使更多的水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压力下,有利于有 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 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还 有利于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对油气的运移有利。 有利于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对油气的运移有利。若是非生油 岩,异常高压起到封盖的作用。 异常高压起到封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