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VOC治理项目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无组织排放主要为各储罐作业排放的非甲烷烃类,装置管阀件以及机泵等由于密闭不严排放的非甲烷烃类。
(2)有组织排放有组织废气来自各工艺加热炉废气。
数据核算来源《工业源产污系数手册》下册(2010年修订)。
现有工艺加热炉废气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现有废气污染源均可以达标排放。
1.2 废水现有工程废水为生产工艺排水、化验室排水、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氨氮等。
根据厂区2016年排水数据,排放废水量为157.3996万t/a。
1.3 固体废物石油三厂现有工程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供排水装置水池底泥(不含废矿物油,不属于危废)。
现有工程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HW08)。
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2016年,石油三厂生产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20.36t。
1.4 噪声现有工程噪声源详见下表,主要有生产装置大功率机泵、加热炉、循环水塔、空压及冷冻站,噪声等级在80-90分贝之间。
0 引言石油三厂位于抚顺市望花区鞍山路东段,是国有股份制企业,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公司的深加工型炼油化工厂。
主要原料有石油一厂和石油二厂提供的轻柴油、焦化柴油、石脑油、蜡油等,主要生产航空煤油、低凝柴油、洗涤剂原料、苯类等30余种优质石油化工产品。
拥有60万吨/年连续重整、30万吨/年芳烃抽提、15和12万吨/年分子筛脱蜡一、二套、120万吨/年中压加氢等10余套炼油化工生产及辅助装置,生产过程产生含油、硫、酸、碱污水;现有环保设施主要包括处理能力为600吨/小时的污水处理、24吨/小时单塔汽提、1500吨/年硫磺回收、4704公斤/小时干气脱硫装置、7200m 3/d 预处理除油系统等。
设有环境监测中心,还可依托石化消防支队、信息管理部第三通信站、抚顺石化总医院。
原料油和产品的运输依靠管输和铁路专线。
炼油企业污水处理场VOCS治理技术应用与分析

炼油企业污水处理场VOCS治理技术应用与分析
王浩英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年(卷),期】2024(40)2
【摘要】近年来,石化行业VOCS治理已成为国家环保部门管控重点。
因此,中国石油将旗下炼化企业VOCS治理成效列入环保重点检查和考核指标。
由于炼化企业VOCS治理设计规范与相关标准出台相对较晚,炼化企业VOCS治理所运用的工艺各不相同,治理效果参差不齐。
通过对某石化企业污水场VOCS治理工艺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为炼化企业污水场VOCS治理工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5页(P43-46)
【作者】王浩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庆阳石化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催化燃烧技术在炼油污水处理场恶臭治理中的应用
2.RTO工艺在炼化污水处理场及生产装置VOCs集中治理中的应用
3.炼油化工污水处理场VOC_(s)恶臭气体处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4.两段生物法和深度吸附工艺在污水处理场VOCs治理上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石油化工行业的建设和运营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风险,VOCs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储运罐区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VOCs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如何有效治理储运罐区的VOCs成为了石油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为了治理石油化工储运罐区的VOCs,我们制定了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旨在指导石油化工企业采取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减少储运罐区的VOCs排放,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实施方案工艺流程采用油气连通工艺来治理储运罐区的VOCs。
工艺流程如下: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经过密闭处理,通过尾气管道将VOCs排放到废气处理系统中。
2.Vocs废气先经过预净器去除颗粒物,进入吸附塔进行吸附。
吸附后的废气进入脱附塔进行脱附,再经过废气祛除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排放。
3.吸附塔和脱附塔在操作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并进行废弃物处理。
设备选择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的密闭采用液力安全闸和气密连接器。
2.吸附塔和脱附塔的材料选择为碳钢,压力等级按照设计压力来定。
3.预洗器采用聚丙烯材料,垫片和紧固件采用优质不锈钢200/300系列材料。
4.防火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器材。
安全措施为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我们制定了如下安全措施: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的密闭采用液力安全闸和气密连接器,确保VOCs不会泄漏导致安全事故。
2.废气处理系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的事故。
3.只有得到批准的人员可进入吸附塔和脱附塔进行更换吸附剂和废弃物处理。
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设备老化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5.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炼化废气综合治理获技术支撑

炼化废气综合治理获技术支撑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和金陵分公司共同开发的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近日在南京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项目历经7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建成8 套废气处理装置,形成了炼油厂恶臭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综合治理成套技术,为炼化企业的废气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厂界空气中的非甲烷总烃浓度下降60%,硫化氢浓度下降90%,每年减少恶臭和VOC 排放约5800 吨,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100 万元,对我国石化行业的环保治理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抚顺石化院从2005 年就开始研究石化企业的废气治理技术。
2008年,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该项目主要以金陵分公司现有主要恶臭污染源为治理对象,开发吸收、吸附、脱硫、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蓄热燃烧、冷凝、管理等综合治理技术,使净化气体符合我国现行标准,为炼化企业恶臭污染提供综合治理技术和工业应用实例。
该项目开发出适用于炼化企业多种尾气处理的系列组合技术。
其中,首次提出临界吸收概念,发明了以柴油低温吸收为核心的多种油气回收和恶臭治理组合工艺技术,配套开发了撬装式柴油低温吸收设备和脱硫反应器,开发出新一代适用于处理污水处理场隔油池、浮选池、污油罐等高浓度臭气的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技术。
此外,该项目还建立了炼油厂恶臭和VOC无组织排放源综合表征指标,
为炼化企业恶臭和VOC 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污染因子筛选、分级管理及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关于VOC的排放以及控制措施探讨李守田

关于VOC的排放以及控制措施探讨李守田发布时间:2021-06-17T13:45:03.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李守田李杭宸李佳伦[导读] 摘要: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为大气污染,其中VOC的污染尤为突出。
抚顺石化公司洗涤剂化工厂辽宁抚顺 113001摘要: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为大气污染,其中VOC的污染尤为突出。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为普通定义;从环保角度定义,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化合物[1]称为VOC,是形成O3 和PM2.5 的重要前体物质。
VOC 与空气中的NOx 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O3,造成光化学污染。
因此,要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控制VOC 的排放是现阶段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VOC;排放;控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工业污染排放物日益增加,雾霾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
VOC 废气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极强的挥发性,汽车尾气、重金属冶炼、车身涂装、各类房屋涂装等,都是VOC 产生的源头,其污染物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巨大,由于我国一度不重视VOC 的治理,导致现有的治理水平比较落后。
因此,要充分了解VOC 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VOC 的来源及危害1.1来源VOC 的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其中人为源为排放VOC 的主要来源,其中自然源主要为森林、土壤微生物、农作物和其他植被挥发和产生的VOC;人为源主要为石油化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机动车、涂料生产、制药、油品销售、溶剂使用、“三废”处理、生物燃烧和煤炭燃烧等人为污染源排放的VOC。
1.2危害VOC 的过度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亦会造成光化学污染。
VOC 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毒性和致癌性两方面,毒性表现为恶心、头痛、呕吐、昏迷或者记忆力衰退,严重的可危及人体内脏和神经系统;致癌性表现为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危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等。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一、总则1.罐区VOCs治理主要针对油品储运罐区按相关规范或规定需要治理的储罐无组织排放的罐顶油气进行集中收集并治理。
2.除特殊说明外,指导意见中罐区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及“三苯”等成品罐区。
3.罐组气相收集系统应与储罐本体、VOCs处理系统进行整体安全性考虑,采取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须进行安全论证。
4.储罐增加气相连通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罐火灾。
5.主要执行标准、规范: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41-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T13347-2010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SH/T 3007-2014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ISO16852-2008 Flame arrester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limits for use二、原则要求1. 储罐宜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涂敷隔热涂料等措施减少VOCs的排放。
每座储罐的罐顶气相线上应设手动切断阀。
2. 油气收集技术应选用本质安全的技术,并应确保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操作简便。
3.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小时最大排气量的要求。
4.综合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组成、浓度及气量、能耗、运行费用等因素,废气宜分区域、分种类集中收集。
5.针对下游废气处理装置异常和事故时VOCs的控制和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
6.储罐选型应符合GB 50160、GB 31570、GB 31571、SH/T3007的有关规定,内浮顶储罐和外浮顶储罐的浮顶密封结构应符合GB 50341、GB 31570和GB31571的有关规定。
石化企业VOCS治理

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出炉2019-07-08 18:31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对各地工作指导,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本方案。
一、形势与问题(一)VOCs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突出。
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对气候变化也有影响。
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控制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改善明显,但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超标现象依然普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因子。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源解析结果表明,当前阶段有机物(OM)是PM2.5的最主要组分,占比达20%-40%,其中,二次有机物占OM比例为30%-50%,主要来自VOCs转化生成。
同时,我国O3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范围见附件1)O3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已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VOCs是现阶段重点区域O3生成的主控因子。
相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控制,VOCs管理基础薄弱,已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短板。
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是我国VOCs重点排放源。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印发VOCs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炼油、石化等行业排放标准,一些地区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加强VOCs监测、监控、报告、统计等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一些进展。
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污水处理厂VOCs治理及除臭技术

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污水处理厂VOCs治理及除臭技术身份证号:******************摘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VOCs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国家对V0Cs减排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焦化行业对VOCs废气的深度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随着环保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环保技术的升级换代,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下发的环大气[2019]35号《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各企业亟需对VOCs尾气进行有效的处理。
企业应结合污染现状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工艺废气排放、生产设备密闭点泄漏、储罐和装卸过程挥发损失、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等环节及非正常工况排污为VOCs控制工作重点,科学制定VOCs尾气收集治理方案。
关键词:化学生产;VOCs防治;除臭;生物法;光催化等氧化引言焦化行业是VOCs废气污染的重要来源,VOCs废气排放具有排放源多和毒性大的特点,不仅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
国内针对VOCs废气的治理开展了一些相应的研究和探索,负压回收工艺及燃烧工艺是较为常见的净化方法,但还没有实现精细化控制,存在能源消耗过高以及系统运行压力波动过大的问题。
1技术原理针对煤化工污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的不足,研制出了纳米级的角柱形光催化剂,并开创了“生物法+多元多相角样就光保化氢化”的工艺技术,其优点是:对低浓度VOCs的处理更有效,运转平稳,维护便播,且运行成本也更低廉。
复合多相段是最新研发设计的,由不同质物质的“复合”组成一个催化剂单元,这些物质由于不同性质会产生相互界面,一般是固固,固液、液固,或气固、气液的相互界面。
这种多相式的催化剂告别了传统单品种效率任的缺陷,因为多相的组成都是在分配上均衡的和规则的。
而基于高纳米材料的工艺方法由于在尺寸上的偏小和安理上的相对平稳,多相的相互界面使其工作更加容易进行,而在纳光的过程方法中往往工作也都是受用在多浦相戒的单相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VOC治理项目(腈纶化工厂)竣工环保验收组验收意见2018年11月7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VOC治理项目(腈纶化工厂)竣工环保验收会在项目所在地举行,来自抚顺市环保局、辽宁金浤尼环保监测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的领导、专家共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抚顺市环保局主持。
验收组(名单附后)和与会代表听取了项目建设单位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对该项目建设和环保执行情况的报告、辽宁金浤尼环保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的汇报、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的汇报,现场检查了该项目的建设运行情况,审阅并核实了有关资料,经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抚顺石化公司污水处理系统VOC治理项目(腈纶化工厂)位于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厂区内。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占地面积246.6m2VOC处理厂房,新建两段滴滤、过滤式生物氧化治理废气装置、30m高排气筒等设施;并新建收集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各池体采用膜封闭,产生的废气经收集系统收集后通过管线送入废气处理装置处置;其他设施依托厂区现有。
项目于2017年7月开工,2017年12月投入调试运行。
项目总投资1802.46万元。
二、环保执行和验收监测情况
1、该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有关批复提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基本执行了环保的有关规定,建成的设施已
投入使用,运转正常。
2、验收监测期间,项目主体工程工况稳定,生产运行负荷达到了验收监测的要求。
有组织废气排放口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和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浓度均符合《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表4和表6标准要求;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污染物浓度符合《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表7标准要求,无组织排放硫化氢、氨气污染物浓度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表1新扩改建二级标准要求;废水总排口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均符合《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表1标准要求;厂界四周昼、夜间噪声值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三、验收结论
该项目环保手续较齐全,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保要求,经现场检查该项目基本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相关批复要求及环境保护项目验收条件,验收组同意通过环保验收。
四、要求
1、规范、完善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细化实际工程建设内容与环评及批复的工程内容的一致性分析。
2、企业要做好污水处理系统VOC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3、说明危废的产生情况,补充危废暂存、处置相关内容;建立危废管理制度和责任制,认真做好危废的收集暂存及委托处理工作,对危废的处理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4、按《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5.3
要求,补充企业按期进行项目泄露与检测工作的执行情况。
5、落实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避免污染事故发生。
环保验收组
2018年11月7日
提示:材料要补充或细化以下相关内容。
细化平面布置图、依托工程、分区防渗内容,补充试生产监理内容,补充有组织废气在线装置的设置(明确该建设是企业自主行为,还是环评及批复要求), 补充气、水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补充处置装置进口监测数据及相关技术参数,注意出口监测数据的合理、可靠性及与进口数据的协调同步性。
监测报告中排放标准执行有错误;补监测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