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灯、烛原始研究

中国古代灯、烛原始研究照明伴随着人们的发展和前进,见证着历史的推动。
对于中国人而言,最开始的照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那个时候的人们也会选择使用木条燃烧来作为照明的方式,而这也是人们所找到的最早的烛。
从烛发展到灯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再次推进一步。
灯的出现是在黄帝时期,而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脂肪可以作为燃料帮助人们照明,油灯由此而来。
从膏油灯再到如今的白日电灯泡,中国的照明史时间长达4000年。
一、新石器时代的照明爱迪生的白炽灯泡改变了世界范围之内的人们照明方式,而在此之前,人们所使用的光源为火光源。
在18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时期,就已经发现了先民使用火的证据。
对于他们而言,火的存在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制作熟食,帮助自己度过寒冷的夜晚,还可以用作照明捕猎等多种活动。
发展到后期,用火来耕种、制陶已经是比较平常的事情,而照明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而言,无疑是最后被发掘的功能。
随着人们用火燃烧,燃料燃烧物发出的光源被视为最早发现的人工光源。
人工光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发展过程当中又可以被分为烛和灯两个阶段,先有烛,后有灯,二者的发展进程涵盖了中国千年的历史。
二、烛时期1、铜豆灯古代的烛有许多的种类,包括坟烛,麻烛、大烛、小烛等名目和具体划分。
古文当中经常提到灯烛,看似是在说两种照明物品,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灯具当中燃烧蜡烛用来照明,这个时候的灯烛视为一体。
在湖北光化县所出土的西汉铜豆灯,可以被视为烛灯首次确认的依据,后期从战国秦汉时期出土的灯具也可以为此作证明。
战国到两汉时期,灯具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指灯盘中心有一堆突出的锥形物,锥形物作为蜡烛的支撑底盘,使用者将蜡烛插在其尖部,随后用火焚烧以照明。
另外一种蜡烛则是无烛嵌,例如银首灯。
银首灯来自战国中山王墓,这把灯具的外形是银首铜人,手中左右分别把持灯盘两条龙蛇交缠在一起,与两个灯盘相连。
最后用作灯烛照明的底部,一共三个灯盘,灯盘之上,都有插用所用的尖锐处。
追光逐亮——照明用具简史

追光逐亮——照明用具简史在中国文化中,“灯”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照明工具,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和符号,成为一种象征和隐喻。
1. 最早的便携式照明器具——“炬”想必大家对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仪式印象一定很深刻,现在的奥运圣火火炬集合了许多高科技因素,轻量、环保、遇雨水不会熄灭。
今天,高科技的火炬并不是用来照明的。
不过在历史上,火炬确实是人类较早使用的可移动的照明工具。
2008北京奥运火炬“祥云”自从几十万年前人类能够使用、制造火源之后,以火照明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最初,人类利用火是在居处内燃起火堆,这就是至今有些地方还有遗存的火塘。
哈尼族火塘火塘可照明、可取暖、可炊煮,可谓一物多用,但是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不能移动,总不能出门扛着火塘吧。
后来,先民晚上外出时手执燃烧的木棒,有时候为了增加光亮,还在木棒外面捆扎上一些草,这就是“炬”。
“炬”字演变,图源:象形字典《说文解字》解释“炬”字说:“苣,束苇烧。
从艸,巨声。
俗字作炬。
”“炬”是“苣”的异体字。
巨,表示可以持举的草料火把(见上图篆体)。
篆文异体字用“火”(燃烧)代替“艸”(草料),另造“炬”字代替,强调燃烧照明的用途。
火把在有些地方被称为“松明”,是因为古人发现,松枝含油脂较多,燃烧时间更加持久,油烟也少。
炬(火把)是最早的与热源分家、专门用来照明的用具。
中华文明是最早使用火把照明的文明之一,在宁夏海原新石器时期的洞窟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火把遗存。
炬虽然可手持移动,但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需要占用一只手,而且燃烧太猛烈、持续时间短,需要频繁更换,古人需要更方便、更好用的照明工具,“灯”就应运而生了。
英语中的灯(lamp)一词即来源于希腊语lampas,意思为“火炬”。
2. 汉代之前的早期灯具最早的灯结构很简单,在贝壳或石碗里加上一点动物油脂,也没有灯芯,直接燃烧。
这种灯燃烧的时候烟又黑又浓,持续的时间短,光亮也很有限,但确实是有资格称为“灯”的“祖师爷”。
我国历代照明用具发展史

我国历代照明用具发展史核心提示: 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年前还没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
当时,火不单是为了照明,还可用来烤熟食物、取暖等。
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炬、燎、烛。
汉代时称作镫后简为灯。
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年前还没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
当时,火不单是为了照明,还可用来烤熟食物、取暖等。
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炬”、“燎”、“烛”。
汉代时称作“镫”后简为“灯”。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
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
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的墓葬,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
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
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
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
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我国古代灯具从环保角度来分析,青铜灯具中绝大多数是燃油灯,当时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而且油脂和灯心同在一个灯盘里面。
虽然点灯时灯盘里面的油脂沿着灯心慢慢上升到火焰里,但是仍然会有一些没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来的灰烬,随着油面的上升和热气流挥发,造成室内烟雾到处弥漫,污染室内空气和环境。
汉代的青铜灯具中,有一些在设计上就解决了如何消烟除尘,放置环境污染的为体。
这一类灯具,称之为“釭灯”.《宣和博古图》卷十八著录了一件双烟管鼎行灯,铭文为:“王氏铜釭锭”。
“虹”应为“釭”之假字。
南京大学历史系所藏一件“釭辗”,也是双管鼎行灯。
灯的定名,是因为灯上装的弯性中空导烟管,如同车釭。
灯具发展历史

灯具发展历史灯具,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简单照明工具,到如今的多样化、智能化灯具,它的演变不仅见证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对光明有了渴望和追求。
最初,火是他们唯一的光源。
人们会将燃烧的树枝或火把用于照明,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灯具”。
然而,这种照明方式不仅不稳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油脂和动物脂肪来制作油灯。
这种油灯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容器,里面装上油脂,再放上一根灯芯。
通过灯芯的毛细作用,油脂被吸上来燃烧,提供较为稳定和持久的照明。
在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中,油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造型和工艺上不断改进。
在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轨迹。
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造型精美的青铜灯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长信宫灯”。
它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在设计上具有环保的理念。
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能够将燃烧产生的烟尘导入灯体内部,从而保持室内的清洁。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蜡烛开始成为主要的照明工具。
蜡烛相对于油灯来说,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
同时,蜡烛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蜡烛。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灯具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18 世纪末,煤气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照明状况。
煤气灯比油灯和蜡烛更加明亮,能够照亮更大的范围。
许多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开始使用煤气灯照明,夜晚不再是一片漆黑。
19 世纪中叶,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成功发明了实用的白炽灯泡。
电灯的出现使得照明变得更加方便、安全和高效。
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照明的时代。
在电灯的发展过程中,灯泡的技术不断改进。
从最初的白炽灯泡,到后来的荧光灯、节能灯,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 LED 灯,灯具的能效不断提高,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灯光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中国古代灯具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灯具发展简史一、起源与初创期在中国古代,灯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动物油脂和植物油作为燃料,将它们放在容器中,以保持火源的燃烧。
这个时期的灯具主要是陶制或石制的,形状各异,但都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照明需求。
二、青铜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后,灯具开始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这个时期的灯具多采用青铜材质,造型独特,如著名的“青铜人形灯”。
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这些灯具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三、汉唐繁荣期汉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灯具的设计和制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时期的灯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照明需求,而是更加注重造型和装饰。
同时,由于石油和蜡烛的普及,灯具的燃料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高效。
四、宋元发展期宋元时期,灯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灯具已经趋向于更加实用和普及,不仅在城市中广泛使用,也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灯具的制造材料也变得更加多样,如陶瓷、铜铁等。
五、明清鼎盛期明清时期,灯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这个时期的灯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照明需求,而是更加注重造型和装饰。
同时,灯具的设计和制作也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如“宫灯”等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六、近代转型期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电光源的发明和应用,灯具开始向现代化转型。
这个时期的灯具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燃料,而是采用了电力作为光源。
同时,灯具的设计和制作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工业化,如“电灯泡”等产品。
七、传统灯具的现代应用尽管现代化灯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灯具在某些领域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一些传统建筑和园林景观中,使用传统的灯具可以更好地融入环境和氛围中。
此外,一些传统灯具的造型和装饰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载体。
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历经数千载,从最早的天然光源到后来的人工光源,灯具的种类、材质、用途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灯笼的历史与演变

灯笼的历史与演变灯笼,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照明工具,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从最早的火把、油灯,到现代各式各样的灯笼,其形态、材料、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
灯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当时,人们使用动物油脂和植物油,配合灯芯,放在陶器或青铜器中照明。
这种油灯虽然亮度有限,但却为古代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光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灯笼的材质和形状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
纸和丝绸的出现,使得制作灯笼的材料更加轻便和易得。
同时,灯笼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多样,如方形、圆形、六角形等。
这一时期的灯笼不仅用于照明,还常常作为装饰品悬挂在屋檐下或庭院中。
到了唐代,灯笼的用途进一步扩大。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挂起各种彩灯,形成盛大的灯会。
这些彩灯有的描绘着山水花鸟,有的则书写着诗词歌赋。
除了照明和装饰功能外,灯笼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灯笼上开始出现图案和文字。
这些图案和文字不仅美化了灯笼的外观,还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例如,一些灯笼上会描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吉祥图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电力和新能源的普及,传统的纸糊灯笼逐渐被现代化的LED灯笼所取代。
这些LED灯笼不仅亮度高、寿命长,而且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它们不仅在传统节日中广泛使用,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广告、庆典活动和家居装饰中。
除了材料和形状的变化外,现代的灯笼还在功能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一些智能灯笼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实现远程开关、调节亮度等功能。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灯笼的实用价值,也赋予了它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文化内涵。
总之,从商周的油灯到现代的LED灯笼,灯笼的历史与演变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它不仅是照明和装饰的工具,更是文化、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体。
通过了解灯笼的历史与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古代油灯到现代LED灯的历程

从古代油灯到现代LED灯的历程灯,这一照明工具,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油灯,到现代的LED灯,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照明技术的革新。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回顾这一历程。
在古代,油灯是最早的照明工具。
人们使用动物油脂或植物油作为燃料,配合灯芯,置于各种器皿中照明。
最初的油灯主要用于祭祀和重要的场合,后来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油灯的亮度有限,而且存在烟尘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逐渐取代了油灯成为了主要的照明工具。
与油灯相比,蜡烛的亮度更高,使用更加方便,而且没有油烟的问题。
然而,蜡烛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燃烧时间较短,这使得它在某些场合仍然无法满足照明需求。
19世纪末,电力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照明的方式。
电灯的出现使得照明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
最初的白炽灯泡使用真空或充气玻璃灯泡,通过电流加热钨丝发光。
虽然白炽灯泡的发光效率较低,但它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更加明亮和稳定的照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照明方式。
荧光灯管的出现是照明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与白炽灯泡相比,荧光灯管的发光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随后,紧凑型荧光灯和LED灯等新型照明器具进一步提高了照明的质量和能效。
进入21世纪,LED灯成为了照明技术的主流。
LED灯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与传统的照明器具相比,LED灯的发光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没有汞等有害物质。
此外,LED灯还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控制亮度,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智能的照明体验。
从古代油灯到现代LED灯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照明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为人类带来了更加明亮、高效和环保的照明方式。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照明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照明工具发展史

照明工具发展史照明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照明工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火把到现代LED灯,逐步回顾照明工具的发展史。
早在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使用火把作为照明工具。
火把是由一段柴火或蜡烛油浸泡过的木头制成的。
虽然火把的亮度较低,但它是人类最早的照明方式之一,可以帮助人们在黑暗中行走和工作。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类开始使用油灯作为照明工具。
油灯起源于中国,最早是由土陶制成的。
这种灯具使用油类燃料,如植物油或动物脂肪,通过在灯芯上燃烧产生光亮。
油灯在亮度和使用时间方面都优于火把,成为人们在家中和公共场所使用的主要照明工具。
然而,油灯存在一些问题,如燃料的消耗和不便携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蜡烛作为一种另类照明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蜡烛是由蜡或脂制成的,通过在蜡芯上点燃产生光亮。
蜡烛相比油灯更方便携带,但亮度较低,使用时间也较短。
19世纪开始,人们发明了煤气灯,它使用煤气作为燃料,在燃烧时可以产生更亮的光亮。
煤气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照明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
煤气灯的照明效果优于油灯和蜡烛,但它需要提供大量的煤气供应,煤气灯的布局也比较繁琐,对于一些地方而言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20世纪初,电气照明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照明行业。
最早的电灯泡是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的。
这种灯泡是由灯丝放电产生光亮,克服了煤气灯的局限性。
电灯泡的亮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开关控制也更方便。
爱迪生的发明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电气照明革命。
随着电气照明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电灯泡作为室内和室外照明工具。
电灯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传统的电灯泡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开始寻求更加高效和环保的照明技术。
近年来,LED照明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电子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社会进入封建制度阶段百家争鸣,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文化活动丰富。
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物质活动空前丰富民族间交流频繁。
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生产力达到封建鼎盛。
使用载体
植物
陶、石、动物油脂
陶器、动物油脂、豆脂
青铜器、豆脂
陶器、青铜器、豆脂、蜡烛
陶瓷、植物油、蜡烛
木材、
玻璃、铜、煤油
蜡、钨、玻璃、二极管
功能演变
烤食物抵抗野兽照明
照明
照明、观赏
庙堂敬神、家中祭祖、祝寿之用,照明
装饰、照明、玩赏
照明
照明、装饰
分
类
材料
天然(干草、枯枝、松明)
天然、烧制
烧制
烧制、冶炼
民族工业兴起,军阀四起,内战不止。
社会生产力现代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高,物质生活丰富。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作坊手工生产
小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
使用范围
群落
群落
帝王宫中、大臣家中
诸侯王家中
皇宫、大臣家中
帝王宫中、贵族家中
商贾家中
庙堂、家中
帝王将相府、富商家里
普通家庭
需要特征
照明抵御猛兽
照明
照明
照明
照明、观赏
照明
照明
求神、祈福、照明
照明、装饰、玩赏
照明、巡逻
照明、装饰
社会背景
烧制
雕刻、打磨、天然
合成材料
合成材料
形状
自然形
圆碟形
豆的形状
圆碟形
人物、动物造型、圆柱、
碗形、莲花形、圆柱和圆边体
圆柱形
葫芦形、圆台、管形
成型
方法
天然
手工加工
手工烧制
手工冶炼、烧制
手工制作烧窑
手工雕磨组合
机械化生产
生产
方式
简单工具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
出现
年代
原始
社会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战国
二汉
唐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民国时期
现代
照明工具的造型
名称
篝火火把
陶灯
灰陶豆形灯
战国盘形高柱灯、铜行灯
汉代匈奴人造型灯、陶豆灯、羊形单盘灯、夜明珠
唐青釉省油灯、宝莲灯、唐三彩灯
龙鸟形瓷灯、绿釉罩子灯
方形瓷烛墩、龙形瓷灯
夜明珠、宫灯、清代木灯
铜油鼻、煤油灯
灯泡、蜡烛、白炽灯、天花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