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变迁一百年

合集下载

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变化总结报告

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变化总结报告
“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变化”总结报告
项目号:3
成员:郭××、李×、刘××、黄××、张××、钱××、曾×
主题:从古到今的交通工具变化
发问题
1.从古到今交通工具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2.随着交通工具的逐步变化,人们的出行或者交通运输都得到了便利;
3.特别是近代、当代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自我感受
1.各个层面的交通工具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说明时代在进步;
2.每一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交通工具本身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如世界第一辆汽车的造型跟现在最新型的汽车造型相比,无论是外形、性能构造还是动力源等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3.通过本次探究活动,我们初步认识到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4.本活动既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缺憾和不足
1.由于资料搜集上的不完善,给我们的数据采集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甚至造成了一些同学的畏难心理;
2.另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学生在调查时投入的时间不够,因此所调查的一些资料不是非常准确。
分析结果
1.陆路交通工具的变化经历了“步行—独轮车—两轮车—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地铁”等的变化;
2.水路交通工具的变化经历了“木筏—小木舟—大型木船—铁甲船—蒸汽动力船—核动力船”等变化;
3.航空交通工具的变化经历了“热气球—飞艇—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等变化;
4.所有交通工具的变化都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

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演变

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演变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 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
上 海 的 第 一 辆 电 车 ( 年 )
1908
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 (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 (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 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并沿着外滩,抵 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 上枕着入睡的伴奏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 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各不相干的 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
上海电车营运之初,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不 少人相信,“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 为了解除市民的疑虑,不让刚刚起步的电车夭折, 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几次试车时,都大张旗鼓进行宣 传。 近代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一件新式事 物的引进,上海人或许都有过惧怕、抵制,但更多 的是刺激、羡慕,等到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如 实用、高效、便捷、舒适,人们才会由最初的排斥 态度向接触、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
轮船招商局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 第一艘轮船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 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
五、航空运输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 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北京——汉口
广州——武昌 北京——沈阳 北京——张家口——包头 连云港——宝鸡 满洲里——哈尔滨——绥 芬河 旅顺——哈尔滨 天津——浦口 上海——南京
滇越铁路
胶济铁路 浙赣铁路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

CONTENTS 目录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空中交通
总结
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
在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 车,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远。这种交通工具
鸦片战争前后又一盛行交通的工具便是轿子, 主要使用人群为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这
人力车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在 1874年引进中国。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
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
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这是中 国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
试飞成功,5月8日正式开航,
运载旅客和邮件。1921年6月27 日试飞北京—济南段,7月1日 正式开航。后因机场设备差,经 费困难而停航。
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
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总 结
总结
1、由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 需要,只有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 种外来的交通工具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遭到 多方抵制,发展缓慢。 2、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 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 施上,带来的后果就 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 差距。 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3、新的交通工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迅速地将信息传递到目 的地,大大提高了传递速度、容量和范围。同时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人 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 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行车数量不断增加。据记载:到1948年,全
市有自行车176970辆,成为北京人出行的 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水路交通
水陆交通
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 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 船厂.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之变迁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之变迁

陆路交通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上海租界区,伴随外国侨民旳增多,西式 样洋派旳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 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 宜雨。官绅富商、公子王孙、闺阁千金、青 楼女子出门无不以马车代步。驾车出游,成 为一种时髦
汽车,大约在1923年时 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 旳。从那时起,上海乃 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1923年1月30日,工部 局开会讨论经过了为上 海第一辆汽车颁发牌照
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
1923年旅美华侨 冯如在美国制成 中国人旳第一架
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 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 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
飞机。
到北洋政府时期 旳民用航空。 1923年,北洋政 府交通部成立了 筹备航空事宜处, 这是中国最早旳
20世纪23年代初 中国旳民航事业 开始起步,30年 代中期已形成覆 盖大半个中国旳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ONTENTS 目录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空中交通
总结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鸦片战争前后,盛行旳交通工具就是独轮 车,似乎离当代化城市还远。这种交通工具 是中国老式式旳,为中国所独有。 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江北车,原先 用来载货,因重心较高,不易掌握。但因为 收费低廉,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 或运物。在人力车兴起后,因其车速快于独 轮车,而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遂趋没落, 依旧以载货为主要功能。
2、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域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旳局限, 与东部发达地域存在着很大旳差距,主要体目前交通配套基础设 施上,带来旳后果就 是交通工具旳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 差距。

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

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人类漫漫长河,披沙淘金,留下了无数的珍贵遗产。

在岁月的加持下,那些曾经的沧桑、曾经的日常、曾经的峥嵘,都变成了今天的回忆,断壁残垣、西风古阙、天光云影,凝固成一幕幕历史,构成了当今的审美意趣。

往事越千年,美在自知。

如果不从事文化行业,我们永远不会如此偏爱,例如,从身边顽石中,我们感受自然与艺术的碰撞;从楼顶飞阙中,我们感受历史与艺术的相融。

在大美天第推出大美艺术馆之际,我们公众号推出了新栏目——美林知微,试图在历代文化的潮涨潮落中艺海拾贝,从大量的美学概念中寻找我们需要的细微和美妙。

中国交通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自国家出现以来,就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

交错纵横的道路、姿态各异的桥梁、功能多样的馆驿、各具特色的舟车……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交通的风采。

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来看看古代交通工具的演变吧!在公元前夏禹时期,一个叫奚仲的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车,最后被进一步改良后成为了驯马拉车,随后开展几千年的马车时代。

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当时除了训马拉车之外还有一种交通工具那就是轿子。

他是一种靠人力来运输的交通工具。

轿子的种类有多种,官轿、民轿、喜轿和魂轿等,流传的范围及广。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

“鸡公车”是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的独轮车。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一些聪明的人开始驯化马、骡、驴作为他们首款代步工具,马从此成为古代地位的象征,为古人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结交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大大扩大古人的朋友圈。

汉朝时期由于受到尚武风气的影响,人们在马车上加上了帷盖,一个方形的避雨棚,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魏晋南北朝时,乘坐牛车最为时髦。

牛车因为速度较慢,早期并不受贵族欢迎。

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马匹大量减少,无马车可乘,此时的贵族慢慢开始接受牛车,到最后连宫廷用车、公务用车,也都使用牛车,汉献帝刘协出行乘坐的便是牛车。

百年变迁在历史中穿行的城市交通

百年变迁在历史中穿行的城市交通

百年变迁在历史中穿行的城市交通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地铁,这背后是北京从四环到五环六环的层层扩展,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座座高楼耸立,是深圳地铁线上小渔村变为“翻身站”的崛起,是中国城市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

1890年的某一天,北京城阳光明媚,紫禁城御花园里传出了一阵阵惊呼声。

刚成年没多久的光绪帝,摘掉了红缨结顶的常服冠,在几个太监的搀扶下,手扶车把脚踩车镫,左扭右晃地骑起了洋人进贡的自行车。

大清皇上蹬着洋车,既惊奇又紧张。

转悠了几圈后,光绪觉得已经掌握诀窍,便示意太监们撒手,自己摇晃着上路。

刚开始挺顺利,兴奋的皇帝紧握车把越骑越快,结果头上的长辫突然卷进了车轮里,只听到大叫一声,光绪跟着车子一起摔在了地上。

这可吓坏了旁边的奴才们。

几个小太监赶紧跑过去,哆嗦着把辫子从车轮里绕了出来,随即便和周围的宫女一起跪在地上,面如死色,求饶不断,头磕得咚咚直响。

涨红了脸的光绪,有几分尴尬却依然沉驶向未来TO THE FUTURE浸在骑行的兴奋中,抬腿踢了几脚小太监后便作罢。

但很快,这消息就传到了慈禧的耳中。

老佛爷做出最高批示:“一朝之主当稳定,岂能以‘转轮’为乐,成何体统?”于是,光绪的现代化之行便夭折了。

古人云,三岁看老。

很多历史大事的结局,其实早在很多小事情上已经显露了端倪,譬如几年后光绪那场操之过急地,探索现代化体制的戊戌变法。

然而,慈禧管得住光绪的自行车轮,却挡不住浩瀚历史的巨轮。

在她死后的岁月里,大清末代皇帝溥仪,不仅会骑自行车,还收藏了各种品牌自行车近三十辆。

后来为了骑车方便,他更是把几百年历史的皇宫门槛都给锯掉了。

溥仪痴迷自行车的那会儿,已经宣召退位,大清早就亡了。

不过尽管已是民国新时代,北京城的交通工具却依然是老三样:骆驼、祥子和骆驼祥子。

1922年,溥仪剪掉了代表祖制的长辫子,和大清鎏金龙椅一同消亡在了历史中。

然而,洋人送来的自行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从达官贵族的阔院,走进寻常百姓的家里,拉开了中国城市交通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发展序幕。

《交通工具的变迁》课件

《交通工具的变迁》课件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通过磁力悬浮技术 实现高速和平稳行驶,是未来 交通的一大创新。
未来交通工具
1
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将具备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更加安全和环保的出行。
2
空中出租车
空中出租车将利用垂直升降技术,改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
高铁飞行器
高铁飞行器将实现高速长距离的空中旅行,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
《交通工具的变迁》PPT 课件
欢迎来到《交通工具的变迁》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你穿越时间,探索交通 工具的历史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统交通工具
步行
从人类文明的起点,步行一直是 最古老、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马车
车船
马车曾经是乘坐交通工具的代表, 给人们带来舒适和奢华。
在河流和运河上,车船成为了人 们重要的运输方式,连接各地。
4 交通工具的社会影响
5 全球的交通趋势
交通工具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还对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发展高速铁路和地 铁系统,以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工业革命后的变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的发明引领了工业 革命,彻底改变了交通领域。
飞机
飞机的问世,开启了人类征 服空中的新时代,缩短了地 球的距离。
汽车
汽车的普及和便捷性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让出行更 加便利。
现代交通工具
地铁
地铁系统为城市人们提供了高 效、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交 通拥堵。
高铁
高铁的高速度和便捷性使得长 距离旅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总结
1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步行、马车,到工 业革命后的蒸汽机车、飞 机、汽车,再到现代的地 铁、高铁和磁悬浮列车。

课件_从古到今话交通

课件_从古到今话交通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 一些大型运输机和超音速运输机,超音 速飞机诞生以后,空中运输更加兴旺。
第一代是舟筏,是船 舶家族的“老祖宗。”
第二代是帆船,是船舶家 族的“儿辈”,产生于5000多 年前,在几百年前很盛行。
第三代是蒸汽机船,是船舶 家族的“孙辈”,产生于300年前;
第四代是柴油机船,是船舶 家族的“曾孙辈”,100年前才在 江湖上露面。
1、有真正意义的第一台蒸汽机
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做功而是靠机械做功的蒸 汽机,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
2、蒸汽汽车的诞生。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 三轮汽车。1825年,英国人斯瓦底·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18座,车速
为 19km/h ,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交通的变迁
桥的发展史:
最 早人们把一 根原木横在 小河上,这 就是独木桥。
后来人们有了畜力运输,独木桥 太窄了,所以又有了木桥、石板桥。
后来又有了石拱桥。
随着汽车的出现又建造了水泥桥、铁桥。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又 修建了立交桥。
• 我们家乡的桥,他是什么时间建的?有什 么特点?
建造时间:2006年11月,通车时间:2010年12月9日,特点: 跨湖北、湖南二省;世界跨径最大的高低塔的汽车
庞哈德·莱瓦索汽车
1889年生产的汽车
汽车史上首次大批量生产
道路的发展
古 代 驿 路 → 石 子 路 → 柏油路 → 铁路 → 高速公路 → 高速铁路
• 舟、车、路的出现
家乡交通的变化
2015年5月7日
通过图片的展示,我们了 解了各种交通工具及设施从 古到今的发展演变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国外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 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 并交付铁路使用。
火车
蒸汽机车 高速列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磁悬浮列车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是指从外界撷取 电力作为能源驱动的铁路机车, 电源包括架空电缆、第三轨、电 池等。同样使用牵引电动机的电传动柴油机 燃气机车等并不属于电力机车。 1835年荷兰 斯特拉廷和贝克尔两人就试制以电池供电的二 轴小型铁路车辆 。1842年苏格兰人R.戴维森 首先造出一台用40组电池供电的重 5吨的标准 轨距电力机车。
通车后,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如今,全国各地前 往西藏观光的旅客急剧增多,藏红花一类药及其他特产也逐渐 为人们熟知。
马车
一号铜马车
二号铜马车
铜车马于1980年出土于秦 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 共前后两乘.经过修复后,在 秦俑博物馆辟专室对外展 出。
中国传统的重要代步工具是轿子,
有人力肩扛而行。清末民初仍被使 用。
轿子
黄 包 车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来自日本, 又叫东洋车、洋车。为引人注目, 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 车。
自行车
中国老式自行车↑ 美国特种部队专用自行车→
轮船
“伊丽莎白2号 ” ↓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 船——“克莱蒙特” 号轮船
“维多利亚女王”号→
火车
蒸汽机车 高速列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磁悬浮列车
火车
蒸汽机车 高速列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磁悬浮列车
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作为 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 车轮的机车。根据机车上内 燃机的种类,可分为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 由于燃气轮机车的效率低于柴油机车以及耐 高温材料成本高、噪声大等原因,所以其发 展落后于柴油机车。在中国,内燃机车的概 念习惯上指的是柴油机。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 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西至西藏自治区首 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 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格尔 木市,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 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6年全线通车。青藏铁路是当 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高速列车
高速列车一般指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火 车。20世纪50年代初,法兰西共和国首先提出 了高速列车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 1976年,用柴油电动机车牵引的高速列车在英 国投入服务,这是当时英国最快的载客列车, 最高时速达200公里。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 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 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 阻力。
修建年代 1898~1906年 1908~1936年 1881~1911年 1909~1923年 1909~1936年 1898~1903年 1898~1901年 1908~1911年 1905~1908年 1904~1910年 1898~1904年 1929~1937年 1906~1914年
起点和终点 北京——汉口 广州——武昌 北京——沈阳 北京——张家口——包头 连云港——宝鸡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旅顺——哈尔滨 天津——浦口 上海——南京 昆明——河口 青岛——济南 杭州——株洲 上海——杭州——宁波概 念 车
飞机
莱特兄弟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铁路
京张铁路: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 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 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
詹天佑(车前右三)京张铁路修成时合影
京张铁路的人字形铁路
线路 京汉铁路 粤汉铁路 京奉铁路 京绥铁路 陇海铁路 东省铁路 东省铁路南满支线 津浦铁路 泸宁铁路 滇越铁路 胶济铁路 浙赣铁路 沪杭甬铁路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之行
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工具的演 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应该说代步工具也不少, 但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相比十分落后,而且速度也 非常慢。例如陆路上的马车、牛车、独轮车、轿子等, 以及水路中的船,都不是以机器作为动力,所以无法 提高速度,耗费的时间也较多。交通的落后不仅給人 们的行动造成种种不便,而且也制约了资讯的交流与 经济的发展。及至近代,不少有识之士都阐明中国要 致富图强,就必須改善落后的交通狀況,大力发展现 代化的交通事业。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 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 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 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
要,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
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汽车
真正代表中国交通工具重大进步 的是电车、汽车的出现。 中国的有轨电车是在20世纪初从 欧洲传入的,1906年,天津创办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汽车兴起后, 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取而代之。 它促进了社会的交流和信息的传 递,使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时 空的突破和超越,反映了时代的 进步和社会的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