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 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
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1981年在海军飞机工程处研究水上飞 机和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解放前夕: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航 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11年总长9292千米,其中50%以上是由国外建筑并控制。民 国以后收归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铁路修设始终未入正轨。 民国时期修建的重要铁路有:杭江铁路、同蒲铁路。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 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
19世纪70年 代初,李鸿章 创办上海轮船 招商局,首次 打破列强的垄 断局面。
19世纪70 年代出现了, 外国商人擅 自修筑从吴 淞口到上海 的淞沪铁路。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
1905年4月,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建筑总工程师。京张铁路 全长200多公里,其路段多处于崇山峻岭之中,而居庸关、八达 岭一段尽是悬崖峭壁,詹天佑为克服地形与展线的困难。设计了 “人”字形路线,使沿途线路坡变不超过3 .3%,又避免过多地 开挖隧道。1905年8月正式开工,12月开始铺轨,1909年7月4 日完成了全线铺轨工程,1909年9月24日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 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
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演变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 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
上 海 的 第 一 辆 电 车 ( 年 )
1908
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 (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 (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 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并沿着外滩,抵 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 上枕着入睡的伴奏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 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各不相干的 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
上海电车营运之初,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不 少人相信,“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 为了解除市民的疑虑,不让刚刚起步的电车夭折, 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几次试车时,都大张旗鼓进行宣 传。 近代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一件新式事 物的引进,上海人或许都有过惧怕、抵制,但更多 的是刺激、羡慕,等到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如 实用、高效、便捷、舒适,人们才会由最初的排斥 态度向接触、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
轮船招商局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 第一艘轮船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 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
五、航空运输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 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北京——汉口
广州——武昌 北京——沈阳 北京——张家口——包头 连云港——宝鸡 满洲里——哈尔滨——绥 芬河 旅顺——哈尔滨 天津——浦口 上海——南京
滇越铁路
胶济铁路 浙赣铁路
建国六十年的交通工具课件

• 建国初期的交通工具 • 改革开放时期的交通工具 • 现代交通工具 • 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 • 交通工具对社会的影响
目录
01
建国初期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行车是建国初期的主要交通工 具之一,价格相对较低,易于购 买和维护,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出 行。
02
自行车在城市和乡村都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对于当时交通不便的 国情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交 通工具。
绿色出行方式的推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 创新都在推动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和发展。
05
交通工具对社会的影响
经济发展
交通工具的革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国六十年来,随着交通工 具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 加便捷和高效的运输方式,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 展。
为了解决交通工具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 施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交通管理,优化交通布局,以缓解城市交通拥 堵问题,减少车辆在路上的行驶时间和里程,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观看
THANKS
摩托车
摩托车在建国初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其快速、便捷的特性受到了人们的 欢迎。
当时的摩托车主要是由外国进口,价 格较高,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使 用。
汽车
建国初期,汽车在中国还比较少见,主要是外国进口和政府 机关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逐渐进入 家庭,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一、陆上交通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此后人类又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子和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入,上海最先开埠,一些近代交通工具纷纷涌入。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故又称东洋车。
最初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
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首先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方便,大约在1901年时由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引进到上海的。
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
1908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到今西藏中路率先通车。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但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姓怕“触电”,不敢乘。
经过一再宣传和保证,乘的人多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中国在1914年引入无轨电车,由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
1950年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开始建造无轨电车系统。
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
新中国诞生后,1956年7月14日8时,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依次驶下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火车的引进比汽车要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1.原始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木船、手推车等原始交通工具来满足交通需求。
这些交通工具主要是基于木材和石材制作的,用来在水上和陆地上进行运输。
2.古代帝国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马车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贵族和富裕人家中。
此外,船只也得到了改良,其中以大型帆船和划船最为常见。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唐朝,人们开始使用牛车和马车来进行货物运输和乘坐,同时水上交通也得到了提升,大型商船开始出现。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马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同时人力车和人力船等拉力交通工具也出现在城市中,方便人们的出行。
与此同时,船只的造船技术和航行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大型商船和军舰的数量逐渐增多。
5.近代时期:随着西方技术的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
最明显的是铁路、汽车和飞机的引入。
1865年,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时代的开始。
随后,大量的铁路线路陆续建成和完善,加快了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流动。
汽车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陆路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飞机则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新方式,航空交通也迅速发展。
6.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继续得到改进和完善。
高速铁路的建设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拥有国之一、大量的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建设和扩展,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成为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原始时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化的高铁、航空交通的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交通工具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创新,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无人驾驶、磁悬浮等新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

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引言:交通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交通工具的变迁也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见证。
本文将以中国古今交通工具的变迁为主题,探讨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 马车马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
最早的马车是由两轮和一辆由马拉动的车厢组成,主要用于贵族和官员的出行。
马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和舒适度。
2. 船舶中国古代是世界上船舶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木船。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船舶逐渐演变为巨型木质船舶,如宋代的宣和船和明代的宝船,这些船舶不仅能够承载大量货物,还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 驿站驿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交通设施,用于驿传运输和官员差遣。
驿站一般建在交通要道上,它提供了驿马和驿船等基础设施,为行人和马车提供了换马和休息的场所。
驿站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长途出行,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二、近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1. 火车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火车技术,铁路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由上海到无锡的京沪铁路,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铁路时代。
随后,中国陆续建成了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如京广铁路、京沈铁路等,这些铁路极大地缩短了地理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 汽车20世纪初,汽车技术进入了中国,汽车成为中国人出行的新选择。
最早的汽车是由进口的,但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庭。
3. 飞机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飞机技术,建立了自己的航空产业。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由法国人设计制造的,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飞机技术不断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也逐渐投入使用,如神舟飞船和C919客机等。
建国70周年交通工具的变化看中国的时代变迁

建国70周年交通工具的变化看中国的时代变迁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七十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国家一步一步变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厉害了,我的祖国,我爱你!让我们用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家养的牛、马等牲畜驮运物品。
车出现后牛、马等家畜又被用於挽拉车辆。
会有少量的自行车手板车不仅仅是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还是人们的出行工具拉东西交公粮,想起儿时爸爸前面拉我在后面推,累啦就爬上面坐一会那时候心情现在无法体会。
上世纪70年代人们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当时中国可以说是自行车的海洋,连美国总统小布什当年也在中国骑过自行车。
那个是时候人们爱护自己的自行车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
80年代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方式也从自行车进步到“私家车”——摩托车!那个时候,你能拥有一辆红色的幸福250和重庆嘉陵。
人们都会很羡慕你的。
90年代,火车之类的新交通工具也逐渐在我国遍地开花,从建国到70年代来看, 90年代的交通已经相对算比较先进了,这也同样说明中国的交通发展前途是无限的,在90年代的人们生活也慢慢步入轨道,这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都有一定关系。
北京吉普主要配备给乡镇政府和县直机关单位的领导使用老百姓虽然难得乘坐但却可以经常见到,因为那时候的干部们偶尔还会上山下乡走。
在新旧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出现了爆长,尤其是十万元起步的家轿市场井喷,而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定义为"中国家轿元年"取得了社会共识。
不得不说,21世界的今天,在交通工具上的变迁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轿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不管是土豪,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开上汽车了。
而且,尤其是在这几年,自主品牌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造车成本不断降低,低到几万元的奇瑞QQ,高到几百万的奔驰宝马。
都已经不稀奇。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公共交通公布也在不断丰富。
历史交通工具的演变详解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海上 运输主要是以人力为动力的 舟楫。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轮船凭 借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入我 国沿海沿江口岸,并垄断了中国 江海的运输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在
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清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也 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 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一条 近海商业航线。 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 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承担洋务军 事工业运输,承揽漕粮﹐兼揽商货。 随后,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昌 轮船公司,打破了外资洋行垄断中 国航运的格局,开中国企业收购外 商企业之先河,成为中国民族航运 业的象征。 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盛宣怀改 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 归邮传部管理。
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
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 开了序幕。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 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 下展开的。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石油 工人。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 648万吨, 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 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 将一去不复返了。
汽车工业的发展
· 1905年早期木质自行车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
20 C上海初街道上各式车
现汽车,以后在中国的 一些大城市和通商口岸 开始出现,成为权贵、 富绅和上层人士的代步 工具,随后筑路的技术 也传入我国, 但是中国的公路交通发 展缓慢,究其原因:第 一,旧中国时期的政治 腐败;第二,民生凋敝; 第三,汽车和燃料几乎 全部依赖进口。
●招商局总部位于香港,业务分布于香港、中国内地、东南亚
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市场,被列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 之一,在国际工商界有着广泛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更新,从笨重的机动车、简陋的自行车,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中国跃升为交通大国。
以下将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的变迁史。
一、50-60年代
1. 自行车: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自行车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它是国人熟悉且信赖的日常代步工具,也是货运交通的主力。
2. 人力三轮车:人力三轮车作为运输工具,在城乡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不如自行车那样便捷,但是它有较大的载货空间,为了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人们也对三轮车进行了改进。
3. 火车:当时的铁路运输主要是蒸汽机车,虽然舒适度远不如现代快速列车,但它在运输、旅游、事故救援等方面作用巨大。
二、70年代-80年代
1. 公交车:70年代-80年代,公交车开始成为城市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在大城市使用,并且引进了苏联的“红旗牌”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卡奇亚”牌等外国品牌。
2. 摩托车:摩托车的出现,一度被誉为人民“解放了双脚”。
这种代步工具具有快捷、灵活、省时、省力的特点,是中国广大城乡居民的必备交通工具之一。
3. 内河船舶:内河船舶作为近海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70年代曾一度代替了火车和公路,成为中国内河运输的主力军。
三、90年代-2000年
1. 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2. 客运高速公路:近几年,中国建设高速公路事业飞速发展,客运高速公路日益成为城乡客运的重要交通工具,使得跨区域、跨省份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3. 航空交通:航空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行动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随着国际大型航空公司纷纷开设中国航线,航空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综上所述,从自行车、火车,到现代的汽车、客运高速公路、航空交
通,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与时俱进,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