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史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中国近代航运史涉及到中国船运业的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航运业开始经历现代化的变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和航运技术。
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开放沿海港口,并建立了海关。
此后,外国船只开始进入中国的港口,中国航运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0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涌现出一批新的运输企业,如“洪义”、“东亚”等大型航运公司,它们投资修建了大量的轮船和码头,从而推动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192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商船局,开始规范国内航运市场。
此后,中国航运业日益发展,中国航运公司开始承担了国内大宗物资运输的主要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运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推行航运国有化,建立了中国远洋海运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公司等大型航运企业,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管理。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由于外交等原因,国际航运市场几乎完全被封锁,国际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航运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运市场,航运企业开始实行市场化经营,在运输、船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中国航运业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水平,中国大型航运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航运业中的重要一员。
同时,中国船舶制造业持续发展,船舶设计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中国近代航运史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航运业从传统到现代、从国有到市场化的历史演变。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三、近代交通、通讯业发展的影响
京汉铁路建成前,从北京到汉口,走驿道需要27天,铁路开通后只 需要两天半即可抵达;
铁路的便捷,增加了商品流量,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 大规模的发展。“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当蒸汽机车出现后,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 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 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4、哪一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09年
5、中国自主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
台湾 6、中国最早的电话公司设立在?
上海
要点透析
1.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 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 路”。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李鸿章曾言:“铁路之设,关于国计、军政、京畿、民生、转运、 邮政、矿务、招商、轮船、行旅者,其利甚溥。 孙中山说:“交通为实业之母”,而“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近代某知识分子: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此 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国防。
1933年,日军在长城口发动大战。国军部队的传令兵们竭 尽全力,在那些险峻的石山上来回奔波,不少人不是摔死, 就是遭鬼子伏击,甚至路上被野狼叨去,而日军全是无线 电联络,大占优势。蒋介石懊恨不已,下定决心发展无线 通讯部队!
D
“马拉火车”和“太监拉火车”: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的束缚,西方先进技术难以在中国充分发挥作用。
要点透析
2.新中国初期,公路运输获得较大发展,全国建立起比 较密集的公路网的直接原因是? ( ) A.解放战争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变迁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更新,从笨重的机动车、简陋的自行车,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中国跃升为交通大国。
以下将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工具的变迁史。
一、50-60年代1. 自行车: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自行车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它是国人熟悉且信赖的日常代步工具,也是货运交通的主力。
2. 人力三轮车:人力三轮车作为运输工具,在城乡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不如自行车那样便捷,但是它有较大的载货空间,为了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人们也对三轮车进行了改进。
3. 火车:当时的铁路运输主要是蒸汽机车,虽然舒适度远不如现代快速列车,但它在运输、旅游、事故救援等方面作用巨大。
二、70年代-80年代1. 公交车:70年代-80年代,公交车开始成为城市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在大城市使用,并且引进了苏联的“红旗牌”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卡奇亚”牌等外国品牌。
2. 摩托车:摩托车的出现,一度被誉为人民“解放了双脚”。
这种代步工具具有快捷、灵活、省时、省力的特点,是中国广大城乡居民的必备交通工具之一。
3. 内河船舶:内河船舶作为近海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70年代曾一度代替了火车和公路,成为中国内河运输的主力军。
三、90年代-2000年1. 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扶持,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汽车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2. 客运高速公路:近几年,中国建设高速公路事业飞速发展,客运高速公路日益成为城乡客运的重要交通工具,使得跨区域、跨省份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3. 航空交通:航空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行动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随着国际大型航空公司纷纷开设中国航线,航空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综上所述,从自行车、火车,到现代的汽车、客运高速公路、航空交通,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与时俱进,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导语】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传统的骑行工具到现代化的地铁网络,上海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变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上海城市交通的变迁。
【1. 简述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上海市的交通工具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当时,上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人力车、牛车以及少量的马车。
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2.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电车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交通工具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电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上海出现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车、牛车和马车。
电车的出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1933年的地铁建设】1933年,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一号线。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地铁的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拥堵的问题,也使得上海的交通更为高效和便捷。
随后,上海地铁网络逐渐扩张,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4.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私家车、共享单车和出租车的兴起】随着上海市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逐渐增加。
私家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灵活的出行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共享单车的兴起成为了一种新的交通选择。
与此上海的出租车业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5.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交通工具将继续发生变革。
智能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

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一、陆上交通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是人的双脚,此后人类又驯服一些动物如马、驴子等作为乘坐工具或乘坐工具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人力作为动力的轿子和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畜力交通工具长期并存。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入,上海最先开埠,一些近代交通工具纷纷涌入。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故又称东洋车。
最初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后改为充气胶轮。
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首先拥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方便,大约在1901年时由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引进到上海的。
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
1908年3月5日,自南京路外滩到今西藏中路率先通车。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但由于封建传统的约束,老百姓怕“触电”,不敢乘。
经过一再宣传和保证,乘的人多了,就分成头等和三等票价,头等多为洋人所坐。
中国在1914年引入无轨电车,由上海的英商最先在租界内营运。
1950年之后,不少中国的城市都开始建造无轨电车系统。
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
新中国诞生后,1956年7月14日8时,在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依次驶下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火车的引进比汽车要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
交通工具发展史

四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四轮马车时代 四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四轮马车时代…… 在19世纪,马车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蒸汽机车和汽车时代…… 1817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 176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国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 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956年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汽车"解放"载货车问世.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2000多年 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是飞机的鼻祖. 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 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 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 直升机诞生. 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 人们交往的距离;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 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 空中去旅行观光.
交通工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史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 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 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六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滚木时代. 在六千多年前, 在六千多年前 人类进入了滚木时代. 在五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手推车, 在五千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手推车,马车时代…… 在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 ,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 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在乡村, 建筑工地仍有它的身影. 自行车发展史: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 在1874年英国人罗松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 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 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8年,爱尔兰兽医邓洛普发明了充气轮胎,充气轮胎不但从根本 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中国近代交通变化

通
工
具
篇
JIAO TONG GONG JU PIAN
LET US
RIGHT NOW
展览铁路
同治二年六月(1863年7月),李鸿章在上海、苏州一带与太平 天国作战。此时,上海27家英法洋行联名向时任钦差大臣、江苏巡 抚李鸿章要求修筑上海至苏州间铁路,表示这有利于攻打太平军, 随后李鸿章把建议上报总理衙门,得到“严加拒绝”的回复。 英国商人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1865年英国商人杜 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窄轨“展览铁 路”,虽然这条小“铁路”仅是展示铁路的原理而无实际用途,但 这是铁路这一新兴事物史上首次公开出现在中国人的眼前,却令京 城充满恐惧。 据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英人杜兰德于同治乙丑七月, 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宣武门)外之平地,以 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人诧为妖物。后来步军统领衙门随即 以“观者骇怪”为由急忙拆除该铁路,才平息了一场风波。
汽
车 篇
QI CHE PIAN
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 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 有。 •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 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飞
机 篇
Hale Waihona Puke FEI JI PIAN唐胥铁路
图 :唐 胥铁 路 火 车 运 行 中
总
结
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开始修建的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真正成功并保存下来加以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 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京张铁路(丰台柳村-张家口)。京张铁路总设计师:詹天佑。京张铁路1906年开工建 设,1909年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条华侨出资兴办的铁路——1905年修筑的潮(州)汕 (头)铁路。 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渝铁路完 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一五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目录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空中交通
总结
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
在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 车,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远。这种交通工具
鸦片战争前后又一盛行交通的工具便是轿子, 主要使用人群为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这
人力车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在 1874年引进中国。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
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
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这是中 国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机构
试飞成功,5月8日正式开航,
运载旅客和邮件。1921年6月27 日试飞北京—济南段,7月1日 正式开航。后因机场设备差,经 费困难而停航。
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
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总 结
总结
1、由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 需要,只有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 种外来的交通工具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遭到 多方抵制,发展缓慢。 2、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 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 施上,带来的后果就 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 差距。 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3、新的交通工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迅速地将信息传递到目 的地,大大提高了传递速度、容量和范围。同时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人 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 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行车数量不断增加。据记载:到1948年,全
市有自行车176970辆,成为北京人出行的 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水路交通
水陆交通
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 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 船厂.
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 设计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蒸 汽轮船。
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 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 公司.
1902年1月30日,工部局开会讨论通过了为
上海第一辆汽车颁发牌照的决定。汽车落户 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有外侨陆续携汽车 来上海,或从国外订购汽车。受西风熏陶的 华人也开始成为汽车的主顾。1903年上海只
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妨碍风
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1876年由 英、美合谋,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 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 了。 1879年,在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奏请修
陆路交通
在上海租界区,随着外国侨民的增多,西式 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
汽车,大约在1901年时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 海的。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当时顽固派 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
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
宜雨。官绅富商、公子王孙、闺阁千金、青 楼女子出门无不以马车代步。驾车出游,成 为一种时髦
人家才有。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 富和身份的象征。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自 行车才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 北京街头。在民国的三十多年里,京城的自
垄断汽油的配给,用于其军事目的,致使大
量汽车不能行驶,才促使了三轮车的兴起。
照,登载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轰动一时。到
1914年上海开通无轨电车,此为首创。
名黄包车。黄包车多为单座,轮子类似现在
的橡胶胎,行驶时悄然无声,拉跑速度快。 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 黄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 使用。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
轮车,而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遂趋没落,
仍旧以载货为主要功能。
不得,不能越雷池半步。
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有5辆,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
建了唐胥铁路。但同时也出现“马拉火车”
的天下奇闻。1881年中国工人制造了中国第 一台机车。
陆路交通
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清朝时期的北京, 时间是189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
在清同治七年,自行车进入了中国。到民国 初期,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但只
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
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江北车,原先 用来载货,因重心较高,不易掌握。但由于 收费低廉,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 或运物。在人力车兴起后,因其车速快于独
些人群认为坐独轮车有损面子,因此是绝不
肯乘坐的。他们出出入入,均乘坐轿子,而 且比阔斗富,把一顶轿子弄得花样百出一般。 而市民如郎中或私塾先生,只坐普通的蓝布 小轿;而官场中人,轿子的等级式样却马虎
脚踏三轮车的流行,则是抗战爆发以后的事 情了。日寇占领上海后,在经济上进行控制,
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1908年3
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 营业。电车试运行时,窗户大开,沿途的人 都能看见他们在车箱内谈笑风生,还不时依 窗扶栏,向车窗外招手致意!新闻记者拍了
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
空中交通
空中交通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 制成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1923年2月,孙中山先生在广 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杨仙逸 为航空局长。随后又筹办了广 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 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
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
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
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中国最早的民航飞行是京沪线的 北京-天津段,1920年4月22日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