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管理
标准化和软件知识产权(软考高级)

标准、企业(机构)标准及项目(课题)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
企业标准四类。 2)根据标准的性质分类 根据标准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ISO 10017《统计技术在ISO 9001:2000 国际标准中的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原理 选择和使用指南 小型企业的应用指南
1 标准化基础知识
2.ISO9000: 2000核心标准简介 ISO 9000:2000包括以下四个核心标准: (1) ISO 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本语》。该标准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基本原理。术语标准是讨论问题的前提,统一术语是为了明确 概念,建立共同的语言。 (2)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供组织证 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时使用。 (3)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该标准给出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 指南,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强调通过改进过程,提高组织的业绩, 使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4)ISO 19011:200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 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对环境和质 量管理体系评审员资格要求提供了指南。
2)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阅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
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 (4位数)组成,表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 29490-20222022 年 2 月 7 日发布2022 年 3 月 1 日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 4.1 总体要求 24.2 文件要求 25 管理职责 35.1 管理承诺 35.2 知识产权方针 3 5.3 策划 45.4 职责、权限和沟通 45.5 管理评审 46 资源管理 56.1 人力资源 56.2 基础设施 66.3 财务资源 66.4 信息资源 67 基础管理 67.1 获取 67.2 维护 67.3 运用 67.4 保护 77.5 合同管理 87.6 保密 88 实施和运行 88.1 立项 88.2 研究开辟 88.3 采购 88.4 生产 98.5 销售和售后 99 审核和改进 99.1 总则 99.2 内部审核 99.3 分析与改进 9本标准按照 GB/T1.1—2022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维野、雷筱云、马鸿雅、刘海波、徐俊峰、唐恒、常利民、袁雷峰、张杰军、张艳、杨哲、黄晶、韩奎国、岳高峰。
本标准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图 1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者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过程,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如图 1 所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普通包括:a) 开辟新产品,研发新技术;b) 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d)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输出普通包括:a) 激励创造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b) 灵便运用知识产权,改善市场竞争地位;c) 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支撑企业持续发展;d) 系统管理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问题及对策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标准化作为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强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将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融合发展,融合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将对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培育、技术运用流转、管理效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此,以下对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问题;对策建议引言我国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技术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加工厂”,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企业唯有建立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体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防患知识产权风险,才能摆脱当前国际上的知识产权风险危害,顺利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1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介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有条件地区的优势产业集聚区,依托一批重点产业,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机制,保护中心的设立切实为解决专利审查周期长、维权举证难、沟通不便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平台,伴随着保护中心的发展,其覆盖城市越来越多,服务产业越来越广,是国务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保护中心工作机制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具体突出优势。
2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问题分析2.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防范的投入不足问题大部分传统民营制造企业往往以自身资金积累来完成企业自身的发展,[A1]这种资金运营方式的企业,一般不会为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防范做出融资的决策;国内的许多民营中小型企业[A2],本身资源有限,向外界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
浅析技术标准及其与知识产权的结合

w rs idb t e l i si b t e hi adr ad n l t r e y t n nl e t gl us o ogt u b e a , t ea sh a o h w n e n a s n a t l u po r , h a z e eaq e i b uh ot y h d et r tn p e e t c t e c l d n iee a p t c l e a y sh l t n r t cm i t n e o e n l c a p p r g , n r o m esr e n . o b a o t m f m t tl t r e yal a d e  ̄s o e au s nt d n i o h r h i ee u o t n e f l pp 8 m e i he
Ke y wor s e h a tn ad;p tne e h ooy;it l ta rp r d :t mc sa d r c l ae t t n lg d c ne e u lpo t lc e y
中图分 类号 : F D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055 (0 6 0 -070 10 -77 20 )50 3 -3
件 中, 技术标 准与知识 产权 问题都是 核心 问题 , 自此 , 这一 问题也成为 了学界研究 的热点 。
一
术的许可 , 支付许可费用从而获得相应 的达标 的生产技术 。 这就是技术标准为什么越来越看重许 可的最重要 原因 】 。
2 分类。在对技术标准分类时可 以从不 同角度进 行划 、
的关 系, 并从知 识产权的 角度分析 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 相结合带来的 问题及其法律 规制。
关键词 : 术标准 ; 技 专利技术 ; 知识产权
科技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科技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制度一、组织管理制度1.科技发展规划制度企业需要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资源配置、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以确保科技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2.科技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设立科技管理部门或者科技管理委员会,明确其职责分工,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保密、技术人才培养等工作。
3.科技管理人员配备及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需要配备专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作用能力,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提供有效的支持。
4.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评估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确保项目的有效落实和绩效评价。
5.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成果转化目标、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及产业化。
6.技术人员激励管理制度建立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包括技术人员的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以激励技术人员的创新和积极性。
二、研发管理制度1.研发项目立项和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及实施,确保研发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包括研发人员的选拔、培训、晋升等方面,以保障研发人员队伍的稳定及专业化。
3.研发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研发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经费的申请、审批、使用情况监督及绩效评价等,确保研发经费的合理使用。
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申请、专利维护、知识产权的绩效评价等方面,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
5.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包括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评价标准等,鼓励技术创新并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三、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技术标准制定和管理制度建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标准的申报、审批、发布及实施等,确保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技术标准宣传推广制度制定技术标准的宣传推广制度,包括技术标准的宣传渠道、宣传方案及宣传效果的评价等,提高技术标准的普及度和实施效果。
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

引言: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国际合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越来越面临复杂的挑战。
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以确保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合法性。
本文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展开阐述。
概述:1.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的背景作用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国际要求和标准正文内容:一、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1.明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2.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3.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企业战略一致4.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机制5.与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二、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和评估1.识别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2.评估知识产权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损失3.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4.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1.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2.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的流程和规范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密和安全管理5.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手段1.根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与规定制定对策2.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3.注册和申请知识产权,确保权益合法4.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的维权行动5.加强对侵权行为的监测和打击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范化1.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机构的会议和活动2.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和活动3.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合作的立法和协议的制定4.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宣传和推广5.建立与国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合作平台总结: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竞争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应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包括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风险识别和评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加强法律手段和加强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针、体系要求、资源管理、运行控制、合同管理、检查、分析和改进。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知识产权本规范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商号权及其它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围绕知识产权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列活动的总称。
3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应:a)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企业发展总方针相适应;b)为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总体框架;c)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
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要求总体要求企业应依据自身特点,按本标准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企业应:a) 识别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种类及其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b) 确保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控制;c) 开展检查、分析、评价,确保持续改进。
文件要求4.2.1 总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目标;b)知识产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c)知识产权管理记录。
4.2.2 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需要,建立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知识产权申请、维护和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员工发明创造奖励制度,并适时修改并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应对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有效管理。
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制度控制的有效性。
4.2.3 记录企业应建立与知识产权管理有关的各项活动的记录,形成档案,为评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依据。
策划4.3.1 知识产权界定企业应建立职务成果管理制度,界定知识产权权属,拟定引进和实施他人知识产权的计划。
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管理认证

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管理认证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管理认证都是企业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进行的一种认证,旨在证明其符合相关的标准、法规或最佳实践。
以下是关于这三个方面的认证的详细解释:
1.知识产权认证:知识产权认证主要涉及企业或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专利、
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知识产权认证,可以证明企业或组织在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运用和管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障创新成果的安全。
知识产权认证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可能因不同的认证机构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2.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主要涉及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网络
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信息安全认证,可以证明企业或组织在信息安全的保护、监控和应急响应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助于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信息安全认证的具体标准和流程也可能因不同的认证机构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3.信息技术管理认证:信息技术管理认证主要涉及企业或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
包括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管理认证,可以证明企业或组织在信息技术的规划、实施和管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助于提升信息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并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管理认证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同样可能因不同的认证机构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总之,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管理认证都是企业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进行的一种认证,旨在证明其符合相关的标准、法规或最佳实践。
这些认证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并推动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