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注重园林景观的建设,在传统的园林景观中,设计中包涵的元素较少,但随着先进思想和理念的融入,现代园林设计越来越迎合人们的思想,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园林功能的休闲和观赏方面的需求。

在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许多设计思想都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虽然都讲求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区别。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特点,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现代;园林;差异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目的效果、使用技术、自然地理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由于存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导致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以下对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两者存在的联系以及具体的差异性。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概述(一)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所要表达的目的比较明确,设计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强调利用自然景观来表达精神境界。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中,蕴涵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和智慧,是长期以来塑造的艺术珍品,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精神的现实写照,传统园林艺术能够表达创作者的本质意图,也能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传统园林中的优秀元素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值得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传统园林不仅能够为古人提供服务,也能为现代人创造良好而舒适的环境,从而减缓现代人的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压力。

(二)现代园林设计是利用现有的土地,来安排景物和空间,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的功能需求并创造出一种安全、舒适、高效环境的一种艺术。

现代园林设计的出现是人类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统园林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必然结果。

现代园林的设计不同于传统园林中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是要在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后期建造的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最终使设计出的园林景观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和属性。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课件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课件

2 神秘的花园
慈禧园隐藏着许多神秘 的角落和精心设计的花 园,探索其中,仿佛进 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3 历史与传承
慈禧园见证了中国历史 的变迁,是对中国古代 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园林的设计特点
自Hale Waihona Puke 与人工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巧妙地融合了自 然的景观和人工的建筑,创造 出独特的美感。
精致的园门
园林的入口通常以精美的园门 为标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
圆明园
1
宏伟的宫殿
圆明园曾是清代皇家园林,以其宏伟的宫殿建筑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2
被掠夺的历史
圆明园在19世纪遭到外国军队的破坏和洗劫,如今成为了一个悼念和警示的地 方。
3
文化遗产的保护
近年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以保护并恢复圆明园的历史遗迹和文化 价值。
慈禧园
1 令人惊叹的建筑
慈禧园由清代慈禧太后 建造,以其精美的建筑 和华丽的装饰闻名。
精致的盆景
苏州园林的盆景技艺独步天下, 通过精细的修剪和摆放,创造 出壮丽和富有艺术感的景观。
颐和园
皇家的胜地
颐和园是中国皇室的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迷人的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巧妙地融合了建筑和自然景观,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富有文化内涵
颐和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
巧夺天工的假山
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是其标志 性的景观之一,通过人工设计 模仿自然山川的美景。
园林的文化价值
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 融入了创新的设计理念。
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园林艺术将自然景观与人 工建筑相结合,展示了中 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 的敬畏。

中国十大园林

中国十大园林

中国十大园林1、园明园在我国灿烂的园林文化之中,有一处遗迹被保护起来,供人们参观凭吊,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圆明园。

1860 年,在英法侵略军的掠夺抢劫和焚烧之下,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至今,历史已经逝去了一百多年,然而,在它的遗址上,仍保留了一些山形和湖河的地形地貌,有些地段尚存有丘壑婉转,水木凄凉的荒凉景色。

特别是长春园北部原西洋楼一区,还有不少大理石雕成的西式建筑部件,如拱圈,柱式,台基等耸立着。

它们虽然残破,但正如拜伦所说的“倾PP了,然而伟大”,这是最早在我国建造的西洋建筑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义府庭萝壁,恩波水泻银。

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这是乾隆皇帝写正大光明殿诗中的几句。

正大光明是园明园四十景中的第一景,也是宫区的正殿。

殿后有一遮挡景色的假山叫寿山,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山体大致地貌至今保留着。

绕过假山,便是入园后第一个大水面--前湖。

虽然园内有不少楼台造得金碧辉煌,但这正殿却比较朴素,以示节俭。

正大光明东是勤政殿,循殿后寿山的山口西行,不几步就来到长春仙馆。

这里碧水周绕,岛上有梧有石,景色明丽,屋宇深邃,重檐曲槛,逶迤相接,岸边有曲桥相通。

与正大光明殿隔前湖相望的是一组以园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为主体的园中最庞大的建筑群。

它在轴线上的第一进“圆明园殿”原是苑囿中的正殿,是园内最早的建筑之一。

这一组建筑也座落在一个大岛上,南为前湖,北临后湖,东西为河渠港汊。

实际上,它是后湖四周九座岛屿中正中心,面积最大的主岛。

九个大岛隐喻着中华的九洲;它们拱卫着一个大的中心水面又象征着团结和统一,所以取名为九洲清宴。

从九洲清宴开始,以后湖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排列了八个岛屿风景区,依次为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它们都是四十景中的名景,各有独特的景色特点。

镂月开云又称牡丹台,当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曾在此一起赏花。

《中国四大园林》课件

《中国四大园林》课件

北京园林
北京园林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宏伟的建 筑风格而著名。
城隍庙园林
城隍庙园林以其古老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 历史内涵而著名。
园林的设计特点
1园林布局与风格来自中国园林注重整体布局和风格的和谐统一。
2
园林建筑及景观
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髓。
3
园林的水景特色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意义。
《中国四大园林》PPT课 件
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件将介绍中国四大园林、园林的设计 特点以及园林的文化意义。
园林的定义
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四大园林的概述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精致的园 林建筑而闻名。
扬州园林
扬州园林以其雅致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 筑风格而享誉盛名。
园林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深受儒家和道家思 想的影响。
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体现了中国 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园林的保护与发展
1 当代园林保护的重要性
园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 还原传统园
恢复传统园林的原貌和风格,对于园林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汉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和贵族的庭院,因此特点是建筑简单、色彩淡雅。

代表作品有今天的西园、云台山久仰,园林各项设施多从云台山式壁廊木栏衍化出来。

唐朝是中国园林的黄金时期,以雁塔、水绞丝为代表。

在唐朝,人们开始追求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风格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注重景观和强调与人的交互作用。

唐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山水融合、林木花卉装点、水势饱满,取景方式由远及近,给人以“饱览之艳、登琳之嵩”的美感。

宋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拙政园、秋瑾园。

在宋朝,人们开始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布局和造景的理论。

宋代古典园林改变了以往的园林模式,注重空间变化、山水构建中的平衡和对人的情感诱导。

秋瑾园是园林中首次引入庭院内涵的代表,其经营者按情感和权力要求进行景观变换,以借景、夹局、影轴、穿庭镜等手法,营造出了极富诗意和感染力的景观。

元代的园林艺术延续了宋代的传统,注重园林的布局美学和建筑的装饰艺术。

元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取景方式独特,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南锣鼓巷、北海公园。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突出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精致、规模宏大,建筑多为经典的宫殿式,装饰偏重于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末期,其特点是在对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来元素。

清代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规模宏伟、以及变幻多样的花园设计,代表作品有北京圆明园、苏州狮子林。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无论是唐代的山水融合、宋代的情感诱导、明代的文化内涵,还是清代的变幻多样,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狮子林:元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后因园内“林有竹万固, 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 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
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
梧竹幽居亭
雪香云蔚亭
17
园林植物多具有象征意义 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 号称“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傲雪霜,深为人们喜爱,因而被当作正直、 孤傲不羁的象征。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
18
玉堂富贵 玉兰 海棠 牡丹 桂花
万寿山
昆明湖
9
叠山:堆叠成假山,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工程 量中等。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最负盛名:“时景是命题,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 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可称章法之不谬” 。
10
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
夏山太湖石中空外奇,泞潭清冽
秋山黄石丹枫,峻峭依云
冬山宣石似积雪未消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 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 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28
颐和园:一池三山。 东海 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昆明湖:东海 治镜阁:方丈仙山
当孔子遇见老子……
35
表明儒、道两种思想在我国文化领域内的交融,也足见中国园林艺术在一定
程度上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憧憬返璞归 真的意愿。
拙 政 园 平 面 图
自然式园林布局
规整的院落布局 规整的院落布局
36
37
THE END
38
19
对园林植物象征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 因境遇而异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元稹,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15岁以明两经擢
第,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官
运亨通。做《菊花》一首: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黄巢,死于公元884年。读书人出身,开始走的 传统建功立业之路——参加进士考试。但数次参 加考试,每一次都名落孙山,绝望之后题了一首 《不第后赋菊诗》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号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乘坐金色肩舆,率几十万农民 军攻入长安。
12
江南四大名石: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绉云峰
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均为太湖石,以“漏、透”胜; 绉云峰,为英德石,则独长于“瘦、皱”
冠云峰(苏州留园)
瑞云峰(苏州十中) 玉玲珑(上海豫园)
绉云峰(杭州西湖)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水体 水体作为园林中重要的构景要素, 给人以清澈、明净、近人、开怀 的感受。 水体有助空气流通,一斗碧水映
20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建筑
建筑:园林建筑一反宫廷、宅邸的严整、对称、匀齐布局,完全自由随宜、因 山由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面上的铺陈强化了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 系。同时,利用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
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类型众多,包括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
11
置石: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 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石头的个体美或
局部的组合美,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 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 术效果。
北宋米芾,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
石、赏石大家,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 而被国人称为“米癫”,在相石方面, 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 “瘦、透、 漏、皱”四字诀。
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以湖山奇石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32
拙政园: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正德 四年(公元1509),嘉靖朝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吴门画派的代表 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
小 飞 虹
芙 蓉 榭
21
秫 香 馆
见 山 楼
玉 兰 堂
松 风 水 阁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隶属关系分,主要分 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三类,此外还 有风景名胜区、陵园、 坛庙等。 按风格分类,主要是江 南与北方两大风格鼎峙。 在两广地区,产生了由 江南园林派生出的岭南 北方园林
藻鉴堂:蓬莱仙山 凤凰墩:瀛洲仙山
29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 所,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占地
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与北京紫禁城
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 风光。
叠山用石喜用太湖石与黄石两大类,或聚垒, 或散置,都能做到气势联贯。
网 师 园
建筑轻盈空透,翼角高翘,又使用了大量花窗、 月洞,空间层次变化多样,建筑色彩崇尚淡雅, 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
怡 园
25
岭南私家园林:多见于两广一带,福建、 台湾的一些宅园亦属岭南体系。 整体规模较小,建筑比重较大,较之江 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 因气候炎热,建筑需考虑自然通风,其 通透开敞程度更胜于江南,外观形象更 富轻快活泼的意趣。
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风格。
23
北方园林:以北京最为集中。
因受气候及地方材料的影响,布局多 显得封闭、内向,在构图手法上因受 皇家苑囿的仪典隆重气氛的影响,故 应用轴线构图较多。 叠山用石多为北方产的青石和北太湖 石,体形浑厚、充实、刚劲。
植物配置上是常绿与落叶树种交叉配 置,冬夏景观变化较明显。 园林建筑亦带有厚重、朴实、刚健之 美,用色较丰富,大部建筑绘有色彩 艳丽的彩画,以补植物环境的缺陷。
杭州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5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植物 植物配置: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 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 变化的景色。
16
植物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 植物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 拙政园的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等。 “倚玉”,据明文征 明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 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
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
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33
留园: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 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有留园三宝:一为冠云峰,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太湖石;二为“鱼化石”;第三宝 有争议,一说为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一说为一块大理石屏风。
30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 ,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 建于清代的留园 。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原址废园, 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 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34
封建时代的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大至都城,小至住宅的院落单元,人们经常
接触到的大部分“一正两厢”的对称匀齐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礼制的 产物、儒家伦理观念的物化。
园林作为这样一个严整的建筑环境对立面,却长期与之并行不悖地发展着, 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道法自然”哲理。
中国传统园林
1
简介
中国传统园林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2
简介
中国园林风格的养成,与中国传统 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 式有直接关系。
3
中国传统园林四大特点
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绝非一般的利用或简单摹仿山、水、植 物等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 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 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 然。 “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拳则太华千寻”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十笏园:建于清光绪11年(1885年),又名丁家花园, 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积2000平方米。因占 地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故名 。

24
江南园林:扬州、苏州、无锡、松江、南京、 杭州。 植物配置以落叶树为主,兼配以常绿树,再辅
以青藤、篁竹、芭蕉、葡萄等,做到繁花翠叶, 季季不同。
5
特点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创作,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 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诗情画意”。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6
特点四:意境的蕴含 文字点景: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匾题为“远香堂”, 取自周敦颐“香远益清”句,另一处为“留听阁”,出自李商隐“留得残荷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