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画:青花瓷

合集下载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线描画》的第三节《美丽的青花瓷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青花瓷瓶的基本结构及其线描画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审美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描画的技巧,青花瓷瓶的结构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教材、示范画稿、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5分钟)通过展示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青花瓷瓶的结构特点,示范线描画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青花瓷瓶为例,现场演示线描画的步骤,讲解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个青花瓷瓶进行线描画创作。

教师在旁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班美术线描画——美丽的青花瓷瓶2. 板书内容:(1)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2)青花瓷瓶的结构特点(3)线描画的基本技巧(4)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青花瓷瓶”为主题,创作一幅线描画。

2. 答案要求:(1)构图合理,线条流畅;(2)青花瓷瓶结构准确,具有一定的立体感;(3)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类型的陶瓷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尝试用其他绘画技法表现青花瓷瓶,如水彩、蜡笔等;(3)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教案: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一、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7节内容:学习线描画技巧,以青花瓷瓶为主题,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描画技巧表现物体形态、纹饰和空间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运用线描画技巧表现青花瓷的纹饰和立体感。

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花瓷瓶图片、视频、线描画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青花瓷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曲直、浓淡等,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纹饰和空间。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绘制青花瓷瓶,重点讲解如何表现瓷瓶的纹饰和立体感。

4. 练习: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自主绘制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青花瓷瓶线描画技巧1. 线条粗细、曲直、浓淡的运用2. 纹饰的表现3. 立体感的呈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绘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青花瓷瓶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运用线描画技巧,绘制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青花瓷瓶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欣赏青花瓷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下一课预告:学习绘制中国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7节内容:学习线描画技巧,以青花瓷瓶为主题,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精品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精品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线描画》的第三节《青花瓷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学习用线描表现青花瓷瓶的纹饰和造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花瓷瓶的纹饰和造型的表现。

重点:线描画的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线描画范例、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勾线笔、蓝色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瓶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

(2)讲解线描画的基本技巧。

(3)分析青花瓷瓶的纹饰和造型特点。

3. 实践演示(10分钟)(1)现场示范绘制青花瓷瓶。

(2)边示范边讲解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25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练习绘制青花瓷瓶。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2. 内容:(1)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2)线描画的基本技巧(3)青花瓷瓶的纹饰和造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青花瓷瓶线描画。

2. 答案要求:(1)运用线描画技巧,表现青花瓷瓶的纹饰和造型。

(2)作品布局合理,线条流畅。

(3)画面整洁,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青花瓷瓶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程度如何?(3)学生的线描画技巧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青花瓷器的图片,了解其特点。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线描画》第三节《青花瓷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青花瓷瓶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学习线描画的基本技巧,通过观察和分析,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青花瓷瓶线描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花瓷瓶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

难点:如何运用线描技巧表现青花瓷瓶的质感和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花瓷瓶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特征,了解青花瓷瓶的起源、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讲解:讲解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并结合青花瓷瓶的图案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运用线描技巧进行青花瓷瓶的创作。

4. 互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青花瓷瓶线描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品线条流畅、质感表现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线描画的基本技巧,但在表现青花瓷瓶的质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泥塑等,将所学线描技巧运用到创作中,提高绘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线描画的基本技巧,还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线描画基本技巧的掌握。

2. 青花瓷瓶质感的表现。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6 5一、名词解释(15分)1、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简称“铜器”。

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文人画(2006年清华美院、2006年湖美)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4、《营造法式》《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是明代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6、紫砂壶是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程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现赤褐、淡黄或紫色。

紫砂壶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开始盛行。

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7、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优质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优质教案(通用

中班美术线描画青花瓷瓶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线的舞蹈》第三节《线描画青花瓷瓶》。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线描画的基本技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花瓷艺术,通过线描形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花瓷瓶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2.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描画的技巧,青花瓷瓶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线描画的基本技巧,青花瓷瓶的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青花瓷瓶、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勾线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花瓷瓶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青花瓷瓶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瓶子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青花瓷瓶的历史及艺术特点。

(2)讲解线描画的基本技巧。

(3)示范绘制青花瓷瓶,边示范边讲解绘制步骤。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自主绘制青花瓷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在画纸上完成一幅线描画青花瓷瓶作品。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提问:你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线描画青花瓷瓶2. 板书内容:(1)线描画基本技巧(2)青花瓷瓶艺术特点(3)绘制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线描画青花瓷瓶作品。

2. 答案要求:(1)运用线描画技巧,绘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花瓷瓶。

(2)作品整洁、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中国传统陶瓷艺术。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线描画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青花瓷》美术教学ppt课件

《青花瓷》美术教学ppt课件
单独纹样
没有外轮廓及骨骼限制,可单独处 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如 均衡式、对称式等。
12
装饰纹样构图法则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严谨、稳重、理性的表现;均衡则是不对称形态下量的均等 ,是灵活、生动、感性的表现。
对比与调和
通过大小、疏密、虚实、色彩等对比手法,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 效果;调和则是通过相似或近似元素,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
作品展示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 相欣赏和交流。
将学生的作品拍照或录像,上传到班 级网站或社交媒体上,让更多的人欣 赏和评价。
2024/1/28
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从线条、色彩、构图、创 意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确保 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6
课程目标与内容安排
2024/1/28
导入
通过展示青花瓷图片和视频,激 发学生对青花瓷的兴趣。
讲授
介绍青花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 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 基本知识。
27
课程目标与内容安排
实践
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青花瓷绘画 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法和创作方 法。
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
2024/1/28
28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2024/1/28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法 。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
29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 实践法: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青花瓷 绘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024/1/28
30

青花瓷上的“铁线描”

青花瓷上的“铁线描”

青花瓷上的“铁线描”铁线描,其特征为双勾线条相对较粗,而且不需要在双勾线内填彩。

| 什么是铁线描技法 |“铁线描”就是用细线表现图案画,比如表现大面积颜色的时候,不平涂,而是一道接一道地画线,形成平涂的概念,绘画风格潇洒流畅,其绘画方式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这种线描绘画,源头从何而来呢?让我们从古论起。

铁线描技法的时代背景绢纸之上铁线描“铁线描”是中国画中所称的“高古十八描”笔法之一,此种描法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

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在古代绢本绘画里常出现在较为庄重的题材中。

铁线描绘画讲究方直挺进,行笔凝重,让衣纹有沉重之感。

此种绘画描法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

用中锋,行笔凝重、圆劲,无丝毫柔弱之迹。

唐代阎立本绘《晋武帝司马炎》喜欢瓷器的朋友,请添加下面微信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玺客瓷器鉴赏手册》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唐时出现多以壁画为主,内容尤以佛教为最,勾勒多以中锋高古游丝盛行(即铁线描)。

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

他所采用的铁线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

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女史们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唐代顾恺之《女史箴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线条外形状如铁丝。

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

清·王瀛:“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

”从绘画作品看,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在作品中的勾线,都是“铁线描”的经典范例。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陶瓷上的明代铁线描受此影响,陶瓷上也出现了铁线描作品。

在万历时期,由于青花料枯竭等原因,开始出现了一种独具有时代特点的瓷器绘画技法,就是铁线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