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 》语言艺术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要草虫,趯趯阜螽。(《草虫》)
(2)壹壹其阴,虺虺其雷。(《终风》)
(3)青青子衿,悠悠我思。(《子衿》)
(4)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南山》)
(5)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伐木》)
(6)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伯》)
(7)龙旆阳阳,和铃央央。(《载见》)
上面,例(1),前叠平声,摹虫叫声;后叠仄声,状虫跳样。它们有声有形,平仄相对,谁能说此对不巧呢?例(2),“壹壹”、“虺虺”分别描绘状态和摹拟响声。这两句诗未必工整,两个叠字却堪称抑扬有致。例(3),“青青”是状色,“悠悠”是抒情。不说平仄,这两句当列工整之数,尤其两个叠字相对,形神兼备。例(4)中,“崔崔”形容南山的高大,“绥绥”,描绘雄狐追求雌狐的样子。前后两叠,一静一动,一大一小,一高一矮,错落有致。例(5),前叠拟击鼓声,后叠状舞姿。两个叠字摹声绘形,相得益彰,热烈欢快的气氛自然而出。例(6),前后两叠是反义词,分别形容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这不是绝妙的反对吗?难怪这两句常为后人传诵、引用。例(7),“阳阳”,形容文采美丽;“央央”,摹拟铃声。前后两叠,有声有色,鲜明响。从以上大量的句例可以看出,尽管二雅三颂也不乏在对中用叠字的佳名。可是,要说下得多、下得好,还是首推《国风》。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文学作品不能不涉及时间和空间。生动而形象地描摹生活中的时空及其相关变化,则是作家、诗人必须拥有的手段。诗歌限于篇幅,不可能详细铺张,往往以最精粹的词语写空间之殊异、时间之变迁,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他的心情。这两个叠字就如此,它们看来相同,实际上展示了不同季节、不同情形下,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活动。前叠,表现她独守闺房时心中强烈的惆怅。后叠,包含期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情绪。通过这两个叠字,少妇对丈夫的思恋之情跃然纸上。这两个叠字,展现了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情感波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没有这两个叠字,作品的魅力必将大大减弱。


题 目
论《诗经》语言艺术之美
来 源




本论文题目为论《诗经》语言艺术之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对我国诗歌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诗经》用叠字高明、精巧,集中体现了它的语言艺术及审美价值。本文分别从《诗经》中同义叠字的运用、叠字的兼格和连用、叠字的变化和统一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诗经》中叠字的语言艺术,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具体阐述了《诗经》中叠字精湛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导师与学生见面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论文应完成三分之二;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并打印,提交给导师。
导师修改学生论文,与学生见面,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
依据导师意见再次修改论文,将撰写好的论文、填
好论文评议书,一起上交教务办。将论文的电子文档一并上交。
由教学部组织对所有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姜云龙
所谓同义叠字,是指词义相同而又有差别的一组叠字。运用同义叠字,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精密地描写客观景物。可见,同义叠字在表现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除了恰如其分地塑造鲜明的形象外,还可以避免用词单调、重复,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运用同义叠字出于汉族审美心理。汉民族强调和谐,不主张竞争,强调统一,不主张对立。反映在语言交往、文学创作中,就是表现情感的融合,事物的同一;反映在词汇选择上,就是采用大量同义词写景抒情。
教研室审批:
说明:如计算机输入,表题黑体小三号字,内容五号字。本任务书一式三份,教务科、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之一。关于《诗经》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围绕《诗经》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诗经》学,包含着广泛的研究领域,《诗经》是中国诗、乐、舞乃至戏曲等众多艺术形成的源头,意义深远,堪称文化之源。而今天我们更多地是把它当做一种经典的文化形式,它的语言范式,规整而科学;它的语言技巧,自然而艺术。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无疑是中国文学园囿中的一支奇葩。反复解读《诗经》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艺术震撼力,而其诗歌语言方面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也构成一束束绚丽的光环,令人炫目陶醉,玩味不已。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出车》)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蒙蒙,瓜瓞唪唪。(《生民》)
上面,首例,排比中共用四个叠字,毫无雕琢之痕,而且绘形摹声,维妙维肖;借物喻人,自然准确;便于朗读,琅琅上口。中例,四个叠字,极尽铺陈之能事,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景图,读者不难感受到凝聚作者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尾例,四叠分别形容农作物的长势:繁盛、硕大、茂密、众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排比句,气势磅礴,描写周详,宜于铺张。排比中用叠字,犹如金链串珍珠,更加闪烁、富丽。
2. 《诗经》语言范式之美
《诗经》是中国诗、乐、舞乃至戏曲等众多艺术形式的源头,意义深远,堪称文化之源。而今天我们更多地是把它当做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它的语言范式,规整而科学;它的语言技巧,自然而艺术。不学《诗经》,就无法对话。在周代,上层社会之间往来酬和、应酬交流,就是常常引用诗中的文辞,那是《诗经》最辉煌的时代。如今人们说话虽不必如此刻板,但始终未变的是诗的本质属性:诗的表达就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所以诗的生命不该只停留在纸张上,尤可活在日常的语言里。
第二
(
同义词是语言发达、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常规修辞的表现之一。同义叠字的大量出现,正是叠字趋向成熟的标志,体现了艺术修辞和常规修辞的融合。《诗经》善用同义叠字描写同一景物。这种表达方式,在相似、相关的类比中,利用了表达者的想象,也调动了接收者的想象,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符合汉族“中庸”、“和谐”的主张和心理。
关键词《诗经》语言艺术 美叠词
第一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对我国诗歌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诗经》用叠字高明、精巧,集中体现了它的语言艺术及审美价值。具体分析,《诗经》语言艺术及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是具体的。
1
《诗经》以生动的艺术形式、绮美的文学意象,描写了古人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它诗中有画,景情并茂,以其蕴含的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点缀着古代社会的人文风情。尤其是它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主题,构筑了多少文人雅士在漫漫岁月里和坎坷人生旅途上的精神家园,哺育了多少学子书童在浩瀚书海中求知求学,在中国广为传颂千余载而不衰,脍炙人口数百代而不厌。《诗经》作为一部经典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为我们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它还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诗经》语言范式之美
(
《诗经》叠字,还往往兼有其它修辞格。发自作家和人民心声的诗篇,是观察和了解人民情绪和愿望的晴雨表,而语言艺术总是与一定的文化思想、个人素质,紧密联系着。有的作家在写景抒情时,常常使用感情丰富的叠字,采用各种艺术修辞,以透露个中消息,借以显示激动人心的魅力。通过叠字兼格,可以把种种表面的、含蓄的感情,描写得或明或暗,或急或缓,或强或弱,或精或细,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活的立体感。如:




本论文着眼与探究《诗经》语言艺术之美,从而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并继承和发扬其语言艺术传统。因此,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着论据详实、论证严密、立论科学的基本要求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1]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袁愈、唐莫尧.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金启华,《论诗经》(续)[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3期
周次
1—4周
5—8周
9—12周
13—16周
17—18周




内Fra Baidu bibliotek

学生申报论文方向,教学部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与导师见面,论文开题,与指导教师商定论文提纲;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学生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模版(文史、经管类函授学生用)
燕山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诗经》语言艺术之美
学院燕山大学
年级专业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翟冬霞
指导教师姜云龙
专业负责人
答辩日期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燕山大学教研室:


11110362
学生
姓名
翟冬霞
专 业
班 级
11级汉语言文学
荏菽旆旆……麻麦蒙蒙。(《生民》)
苕之华,其叶青青。(《苕之华》)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采菽》)
凡凡黍苗,阴雨膏之。(《黍苗》)
我黍与与,我稷翼。(《楚茨》)
(
《诗经》时代还未出四声八病之说,律诗也未诞生。然而,这并不等于古诗没有平仄,没有粘对。汉语的形式特点之一,就是对称性。与此相应,汉族文化心理也有明显的对称均衡倾向。叠字的出现,便是适应这种文化心理要求,叠字形式是对称,语音也是一种对称。尽管先秦诗歌平仄不很严格,对偶未必工整,可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尽力使自己的诗歌美一些,采用美的形式、美的手段。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对偶句。叠字、对偶,都是为了满足对称均衡。《诗经》中就不乏好的对子,有人还用叠字入对呢。这不仅是语义的要求,也是语音对称的要求。如:
《诗经》中,表示“茂盛”的叠字更多:萋萋、莫莫、夭夭、蓁蓁、芳芳、离离、胥胥、菁菁、苍苍、凄凄、肺肺、溱溱、淠淠、旆旆、与与、楚楚、翼翼、或或、嶷嶷、蓬蓬、青青、菶菶、厌厌等,共计三十来种。作者把自己感情,移植到客观具象中,借以强化这种感情。同时凭借这些叠字,又使景物更加鲜明。这时的景物,就象是投入水中的一块石子,能够激溅起一连串水花,使人物的感情波澜起伏。这样的景与情,达到统一、融洽。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景中寄情。这种描绘手法,较之直泻如流的方式,就复杂含蓄得多了,如:
文艺作品的力量,在于它通过艺术描写,动之以情,引起读者与艺术形象的交流,进而唤起思想的共鸣,激起读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这就是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与作品的语言艺术有直接关系。因为感情的激奋,一般为艺术的语言所引发,而叠字排比则是拨动感情的和弦,极富感染力。如: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唯音哓哓。(《鸱鴞》)
(
《诗经》中,用以描写“忧心”的叠字就有二十余种;悄悄、悠悠、殷殷、养养、摇摇、忉忉、怛怛、恂恂、怃怃、怲怲、忖忖、慇慇、钦钦、惕惕、涓涓、京京、愈愈、惨惨、草草、契契、弈弈等。中华民族不仅始创文字时,发挥了“摹仿”天性,寄寓了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情,而且以后一直未丧失这种“意象”合一的基因,比如汉字中众多形声字。正如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所说:汉字蕴含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划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叠字也是这样,众多描写“忧心”的叠字,大多以“心”作形旁,让人一见便产生联想,一读就扣动心弦。《正月》一篇,就用多种叠字与“忧心”组合成句:
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邕邕喈喈。(《卷阿》)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采芑》)
上面,前例,四个叠字连用,着力表现了凤栖梧桐的欢快之情,并使形象带有象征意义。诸叠字声情并茂,真可谓登峰造极。后例,前一句的结尾叠字,作后一句的开头。两句首尾由叠字蝉联,紧密衔接。这就是叠字的顶真,亦即连珠。
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恂恂,念我无禄。
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念我独兮,忧心慇慇。
这些叠字,都形容忧愁的样子,而又各不相同:“京京”,形容忧愁无法解除的样子;“愈愈”则是忧愁畏惧的样子;“恂恂”,是忧愁而又无人了解的意思;“惨惨”,却是忧虑不安的样子;“慇慇”形容忧愁而心痛的样子。它们淋漓尽致地画出各种忧态,写出了主人公的忧愁之深和多。《草虫》则用同义叠字“忡忡”和“惙惙”刻画女主人公的忧心,表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