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重点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认识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花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认识花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外观特征及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外观特征及营养价值。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花生的外部特征,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外观特征及营养价值。

难点:观察和描述花生的外部特征,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生实物、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花生科普视频、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来一颗花生植株,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长什么样子?”2. 新课导入(1)展示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播放花生科普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3)发放花生实物,让幼儿观察花生的外观特征,并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3.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花生的外观特征,并讲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花生,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描述花生的外观特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花生2. 内容:(1)花生的生长过程(2)花生的外观特征(3)花生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花生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拓展延伸:(1)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开展“花生美食制作”活动,让幼儿了解花生的营养价值,并品尝花生美食。

(3)鼓励幼儿收集关于花生的资料,开展“花生知识分享”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4. 作业设计的创意与实施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外观特征及营养价值。

幼儿园《认识花生》教案

幼儿园《认识花生》教案

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外形、生长过程以及食用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珍惜食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花生,并能用语言表达花生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花生、花生苗、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生,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形,引发幼儿对花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花生的种植、生长、成熟过程。

3. 演示:教师播放花生生长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4. 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花生的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介绍花生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在网上查找有关花生的资料,增加幼儿对花生的了解。

3. 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其他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花生的认识程度。

2.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对花生生长过程的理解。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花生相关知识的传播情况。

1.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亲身体验花生的种植和收获过程。

2. 邀请农民专家来园讲解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知识。

3. 开展以花生为主题的创意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九、教学建议:1.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花生。

2.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花生的营养成分、食用方式等。

3.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中班科学《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花生》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三节《认识果实》,详细内容围绕“花生”的主题展开,包括花生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内部结构及其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花生是一种常见的果实。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 通过对花生的认识,使幼儿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生的生长过程及其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花生的外形特征、营养价值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比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生实物、花生图片、生长过程图、挂图、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放大镜、小刀、盘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花生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生的名称,讨论花生的生长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组织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花生的内部结构,了解花生的构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1)花生为什么会长在地下?(2)花生有哪些营养价值?(3)我们如何将花生制作成美味的食物?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花生的外形。

(2)组织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花生,引导他们说出各自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花生》2. 板书内容:(1)花生的生长过程(2)花生的外形特征(3)花生的内部结构(4)花生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家中种植的花生生长过程。

(2)用画笔描绘出你所认识的花生。

2. 答案:(1)观察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记录。

(2)描绘花生:发挥幼儿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花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成教教案花生的高产与栽培技术

(成教教案花生的高产与栽培技术

(成教教案花生的高产与栽培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农业技术概论》第三章第五节“花生的高产与栽培技术”。

详细内容包括花生的生长习性、栽培地的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与密度、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花生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高产栽培技术。

2. 学会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地,进行合理的播种、施肥和灌溉。

3. 掌握花生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生病虫害防治、施肥与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

教学重点:花生的生长习性、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标本、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花生产地的实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引发学生对花生高产栽培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花生的生长习性、栽培地的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与密度、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花生栽培技术的调整。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合理的花生栽培方案。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花生的高产与栽培技术2. 内容:生长习性栽培地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与密度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花生的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栽培地:沙质土壤,pH值6.57.5播种时间:4月上旬预计产量:600kg/亩2. 答案:(1)花生的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

(2)栽培方案:播种量:15kg/亩播种方式:点播,行距30cm,株距15cm施肥:底肥施用有机肥1500kg/亩,追肥施用尿素20kg/亩、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5kg/亩灌溉:播种后、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各浇水一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花生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幼儿园《认识花生》教案

幼儿园《认识花生》教案

一、教案主题:幼儿园《认识花生》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食用价值。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生外形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花生、花生壳、图片等。

2. 教具准备:笔记本、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花生,引导幼儿说出花生的外形特征,如:圆滚滚、硬壳、里面的果肉是红色的等。

2. 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花生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食用价值。

3. 实践:让幼儿动手剥开花生壳,观察花生米的形状和颜色,并品尝花生的味道。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花生的特点,如:花生长在地下,外面的硬壳保护着里面的果肉等。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花生,并观察家里的花生食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花生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

2. 开展花生美食大赛,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花生美食,提高幼儿对花生的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花生的认识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花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当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2.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教师应及时解答并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花生加工厂,了解花生的加工过程。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花生的种植和养护知识。

十、教学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花生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2. 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参与花生相关活动,将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

十一、教学活动设计:1. 开展花生故事会,让幼儿听花长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花生的知识讲解教案

花生的知识讲解教案

花生的知识讲解教案教案名称,以花生的知识讲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掌握花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了解花生在世界各地的种植情况和主要产地。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花生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花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

2. 教学难点。

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花生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引发学生对花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花生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

通过多媒体资料或教材,向学生介绍花生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包括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以及花生的根系特点和生长周期。

3. 探讨花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通过教材或网络资料,向学生介绍花生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以及花生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

4. 学习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

通过教材或实地考察,向学生介绍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包括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和加工的方法和步骤。

5.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花生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展示成果。

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农作物的热爱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四、课堂作业。

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花生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花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吃的花生”。

通过观察花生的外形、结构,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探究花生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花生的基本结构,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 学会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花生生长过程的了解、观察与描述。

教学重点:花生的结构特征、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生实物、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放大镜、称重器、计时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花生,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花生的了解。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展示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b. 教师分发花生实物,指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形、结构。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花生为什么好吃?”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一颗花生,邀请幼儿描述其特征。

b. 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颗花生,进行观察、描述。

b.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环境,让花生更好地生长。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吃的花生2. 内容:a. 花生的生长过程b. 花生的结构特征c. 花生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物,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食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2. 答案示例:a. 食物:苹果b. 特征:红色的、圆形的、口感酸甜c. 原因:我喜欢吃苹果,因为它富含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花生的兴趣浓厚,观察、描述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引导幼儿思考环保问题时,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花生》大班教案

《花生》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花生:介绍花生的外观、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

2. 花生生长过程:讲解花生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等生长环节。

3. 花生食用方式:介绍花生的食用方法,如煮、炒、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花生、花生种子、图片等。

2. 教具准备:黑板、投影仪、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出花生主题。

2. 认识花生:展示实物花生,让幼儿观察、触摸,了解花生的外观特点。

3. 讲解花生生长过程:利用PPT或黑板,讲解花生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等生长环节。

4. 花生食用方式:介绍花生的食用方法,如煮、炒、炸等,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5. 操作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如种花生、煮花生等,增强实践能力。

6. 表达能力培养:让幼儿讲述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8.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花生的其他食用方式,下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花生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花生的兴趣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农田,亲身体验花生的种植过程。

2. 邀请农民叔叔阿姨来园讲解花生的种植技术和食用方法。

3. 开展花生美食大赛,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花生美食,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物花生的安全,避免幼儿误食或过敏。

2. 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厨具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花生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1.花生荚果:花生荚果出仁率60%~80%。

2.花生仁:花生仁含油率45%~55%、蛋白质27%~30%、糖类6%~23%、
纤维素2%,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1、B2、B6和维生素C。

因此,花生既是人民生活的主要食用油和主要植物蛋白质来源,又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

3.花生茎叶:花生茎叶是良好饲料
4.花生果壳:花生果壳经微生物发酵后,饲料消化率可明显提高,也是良好的饲用原料
⏹二. 花生的生育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阶段的生育特点
是什么?
1种子萌发出苗期:第一片真叶展开
2幼苗期:主要果枝已经形成,有效花芽分化完毕,大量根系发生,表现为较强的耐抗性
3开花下针期:50%植株开花,50%植株出现鸡头幼果
4荚果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盛期,需水高峰期
5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衰退,荚果曽重
⏹三.连续开花、交替开花、株型指数的概念
交替开花型主茎上不着生生殖枝(花序),在第一、二级侧枝的基部第1节或2、3节,只着生营养枝(分枝),不能着生花序(即不能开花)。

其后的几
节着生花序,以后又有几节着生营养枝,即在侧枝的节上分枝和花序交替出现。

连续开花型主茎上能发生生殖枝(花序),即主茎上可开花结实,在侧枝的各节上均能发生生殖枝。

⏹四.果针和百果重的概念
⏹五.花生株型、荚果类型(普通型、葫芦型、曲棍型和串珠
型)和品种类型(晚、种、早熟;大粒、中粒、小粒)分
别有哪些?
⏹六·花生荚果发育的时期划分及需要条件?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膨大阶段、缓慢膨大阶段和失水收缩阶段
⏹七.花生根瘤固氮有什么特点?如何据此合理施用氮肥?
根瘤菌固氮为花生提供氮素占花生植株总需氮量的比例(根瘤供氮率),受土壤氮
素水平和施氮量影响很大。

在贫瘠不施氮的土壤上,根瘤供氮率可达9
0%以上;而在肥力中等、施氮量适中的土壤上,根瘤供氮率一般为40%~60%,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八. 何为花生清棵?其操作技术及增产原因是什么?
1.清棵清棵是指花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

2.清棵的主要作用:一是可以蹲苗,使第一对侧枝一出生就直接见光,基部节间短而粗壮,侧枝基部的二次枝早生快发,开花早且多,结果早、多、整齐,饱果率高;
二是可促根生长,使主根深扎、侧根发生多,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此外,亦可清除根际杂草、减轻苗期病虫害。

⏹九. 花生为什么要培土?如何进行培土?
1.培土在大批果针入土之际培土,可以缩短果针入土距离,即所谓“迎针下扎”,
并可为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创造疏松的结果层土壤。

培土后在行间形成垄沟,又便于灌排,所以正确进行培土,可以早结果、多结果,使结果整齐、集中,提高果重。

2.正确培土的要点是:①培土的适宜时间应在盛花期,基部个别果针入土,大量
果针即将入土之际。

②培土时掌握培土不壅土的原则,做到“穿空不伤针,培土不扰蔓”,培土后形成凹顶或M型的垄部,不加深已入土果针的深度,使中下部果针基本同时入土,上部外围果针反而不易入土,荚果发育整齐,切忌培成尖顶。

但要培成M型,行距不能少于40cm,在行距30cm时,培土必然形成尖顶埋苗,不如不培。

培土方法可在锄脖子上套上一小草环,先退行锄破板结层,然后深拉猛带进行培土。

⏹十.花生高产田如何使用生长调节剂?
在花生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但主要是植物生长延缓剂B9(比久、Alar,丁酰肼)和多效唑(PP333、氯丁唑)或其中主要成分是B9和PP333。

多效唑成本低,见效快,已在许多地方取代B9。

施用适期为盛花期的后期。

适宜浓度100μg/g(每公顷用15%粉剂450g,兑水600kg)。

B9(比久)作用和施用时期和条件与多效唑类似,B9施用适当浓度为500~1000μg/g,视茎叶长势而定。

⏹十一.花生栽培种分为哪四大类型?
我国花生栽培种种质资源按分枝型和荚果性状分为四大类型。

交替开花型包括普通型和龙生型;连续开花型包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
测验题
1.简述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

2.何为花生清棵?其操作技术及增产原因是什么?
3.花生培土包括哪几个技术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