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情景感知体系应用安全论文
物联网安全感知与识别技术研究

物联网安全感知与识别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人们对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关注,物联网的隐私、数据保护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物联网安全感知与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一、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物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端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虚拟空间与实际空间的融合,使其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的特点在于其数目庞大,形态多样,规模使用不可测量,其网络系统中部署了海量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安全防范缺乏标准和统一管控,容易遭受到攻击和恶意入侵,形成安全隐患。
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物联网的安全性应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数据隐私的保护、物联网设备的漏洞修复,使用物联网的人员安全保护、网络的控制和防护等。
目前,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密码的暴力破解;用户个人信息被窃取;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篡改数据载荷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物联网的规模庞大、多样性、复杂性和极限实时性,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系统,也无法采用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
物联网实时地获取大量的传感数据,安全感知与识别技术对于自动警报、决策制定等方面都需要实现高精度的检测和识别。
安全感知所依据的安全特征是指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资源层次的安全特征,包括 CPU 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其次是网络层次的安全特征,包括网络带宽、网络延迟等;第三是应用层次的安全特征,包括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能、数据的完整性、稳定性等;最后是用户行为层次的安全特征,包括用户的身份识别、行为监测和评估等。
安全监测的方法主要有挖掘式和基于规则的方法,挖掘式方法在识别未知的安全威胁时表现出优势,而规则方法分析技术对于特定的威胁加以监督,则更加精准。
四、物联网安全感知与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物联网中需要集成多个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与传输安全、设备安全与身份认证等。
涵盖的技术领域包括了计算机网络和系统、信息安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物联网综合应用论文

物联网综合应用论文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在智能家居方面,物联网使得我们能够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如灯光、空调、电视等,还能实现家庭安防的智能化监控,如门锁、摄像头等。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随地掌控家中的一切,让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智能交通领域也是物联网大显身手的地方。
通过在道路上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收集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再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后,为驾驶者提供实时的交通导航和路况预警,从而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智能停车系统能够帮助驾驶者快速找到空闲的停车位,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浪费的时间和能源。
在医疗领域,物联网为医疗服务带来了新的变革。
智能医疗设备,如血糖仪、血压计、心率监测器等,可以实时收集患者的生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医生,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同时,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差错。
工业物联网则为制造业带来了智能化的升级。
通过在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减少生产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工业物联网还能够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优化库存,降低成本。
农业物联网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等信息,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探究

物 联 网 感 知 层 的 安 全 探 究
李春 艳
( 红河 学院 工 学院 ,云南 蒙 自 6 6 l 1 9 9 )
摘 要 : 物联 网感知层 的安 全是物联 网安 全的基础和核 心 介 绍 了物 联 网 的 相 关概 念 ,从 感 知 层 使 用 的技 术 入 手 分 析 该
层 存 在 的 安 全 威胁 ,并 对 现 有 的 安 全 策 略 进 行 分 析和 总 结 。 最后 ,针 对 现存 的 感知 层 安 全 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措 施 。
LI Ch u n -y& n
(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A , i e n K z 4 Y u n n e n o 8 / / g g ,O h / h a )
它通过 传 感 器获取 各 种物 理 、化学 、生物等 息 实 现对 物体 的 感知 。如 今物 联 网传感 技 术有 多种 技术 路
线 ,应 用前 景较 为 广泛 的传感 技 术仍 是无 线技 术 的发 展 目前 使 用最为 广泛 的主要是 射频 识 别技术 ( r a d l 0 f r e q u e n c y l d e n t I f l c a t I o n 简称 R F I D)和 微机 电系统
物联网应用论文

物联网应用论文物联网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的出现将人们与物品、设备、服务等互相连接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联网应用的现状1.1 家居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使得家居智能化成为可能。
通过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家居系统,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实现智能家居管理。
比如,可以通过手机开关灯光、调节空调温度、监控家庭安全等。
1.2 物流领域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物联网技术,物流公司可以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情况,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还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对仓储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仓储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1.3 城市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控路况,及时调整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通过智能垃圾桶监控垃圾的填充情况,合理安排清理人员的工作等。
二、物联网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2.1 工业制造物联网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将机器、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流程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维修。
2.2 医疗保健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着巨大潜力。
通过将医疗设备、患者和医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功能。
比如,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手术,让医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手术操作。
2.3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对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非常有前景。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自动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水肥供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物联网应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1 安全风险物联网应用面临着安全风险,比如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安全管理体系。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医疗健康,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二、物联网技术的概述(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二)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物联网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 等。
应用层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组件,能够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数据来源。
2、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式识别和数据读取,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等领域。
3、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对海量的物联网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一)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技术让家庭设备实现互联互通。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家电,如开灯、调节空调温度、查看冰箱内食物的存储情况等。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家庭的安全状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向用户发送警报。
(二)智能交通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公交、智能停车、交通流量监测等。
通过在车辆和道路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交通信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物联网中的安全感知与威胁检测研究

物联网中的安全感知与威胁检测研究物联网(IoT)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普及化和发展化的趋势之一。
物联网通过各种设备的连接与交互,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安全感知与威胁检测成为了物联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物联网中,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众多且异构,包括传感器、终端设备、服务器等,每个设备都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
其次,物联网中的数据量庞大且流动不息,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最后,物联网的异构性使得网络结构复杂,容易造成安全漏洞。
因此,如何有效地感知安全问题并及时检测威胁,成为了物联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安全感知方面,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具备实时监控系统,能够感知并检测异常行为。
例如,传感器可以通过监测温度、湿度等物理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实时感知系统,物联网中的设备可以快速发现并响应安全事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安全威胁的扩散。
同时,物联网中的安全感知还需要借助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构建出智能的安全感知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异常行为,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用户在物联网中的行为进行建模,从而检测到潜在的安全威胁。
机器学习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感知的准确性,还能够自动化处理大量的安全事件,减轻人工处理的负担。
然而,安全感知只是物联网安全的第一步,对威胁的检测和应对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物联网中,威胁可以来自内部或外部。
因此,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物联网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物联网还需要建立高效的威胁检测机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威胁检测方面,物联网可以借鉴传统网络安全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
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它能够将传感器和设备联入互联网,实现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流和协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物联网安全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物联网体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安全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问题:物联网设备是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众多设备的无线连接给安全带来了很大风险。
目前,许多设备没有固定的密码或指令,安装在企业、家庭网络主干上后都可能被黑客攻击。
2. 网络安全问题:物联网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非常频繁的,传感器和设备之间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很容易被窃取、篡改或者伪造,而且这些设备都在联网状态下,威胁面很大。
3. 数据安全问题:在物联网应用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就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构建为了解决以上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物联网安全体系:1. 安全意识教育: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物联网体系,人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企业、家庭和团体中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员工和用户能够了解到如何有效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
2. 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是建立物联网安全体系的基础,需要对每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严格审批、监测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设备的加密和认证技术,以防止设备被黑客攻击。
3. 网络安全: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大,因此需要在网络连接方面加强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流量分析技术等措施,可以预防黑客的攻击、数据泄漏、拒绝服务以及恶意代码的传播。
4. 数据安全:物联网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很大,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保密,防止信息的泄漏和篡改。
在数据传输时,也需采用安全协议,如加密传输、认证技术、数字签名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物联网》论文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论文摘要: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被连接到互联网上。
本论文旨在探讨物联网的概念、架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物联网的本质及其关键特点。
然后,讨论物联网的架构,分析物联网中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和功能。
接下来,探讨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
最后,分析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包括安全性、隐私保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架构、应用、挑战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第二章:物联网的概念2.1 定义2.2 本质2.3 特点第三章:物联网的架构3.1 感知层3.2 传输层3.3 应用层第四章:物联网的应用4.1 智能家居4.2 智慧城市4.3 智能制造第五章:物联网面临的挑战5.1 安全性5.2 隐私保护5.3 数据管理第六章:解决方案6.1 安全性解决方案6.2 隐私保护解决方案6.3 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结论通过对物联网的概念、架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隐私保护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通过适当的解决方案,可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物联网相关案例研究报告2、物联网技术白皮书3、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IoT):指通过互联网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设备和物品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
2、感知层:物联网架构中的一个层次,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信息,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
3、传输层:物联网架构中的一个层次,用于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包括网络协议、通信模块等。
4、应用层:物联网架构中的一个层次,用于实现各种应用功能,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情景感知体系与应用安全研究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景感知技术作为物联网智能的体现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对物联网情景感知体系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物联网的特性,针对目前情景感知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四层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情景感知系统架构,然后给出了几种情景感知的应用场景,最后指出了当前情景感知的隐私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景感知系统的隐私保护模型。
关键词:物联网;情景感知;应用;安全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internet of things context-aware system and applied security researchliu wenzhuo(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uzhou221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context-aware has been widely appreciat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study on context-aware technologies for internet of things,firstly,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due to the context-aware system has some problemscurrently,come up with an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four-story structure in the context-aware system.then,give several contexts of use on the context-aware.finally,state briefly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s of privacy and security in the current system.to solve the problem,a privacy protection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text-aware system.keywords:internet ofthings;contex-aware;application;security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物联网智能体现的情景感知(context aware)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从传统计算机系统中以人为感知主体转化为情景感知系统中以计算机为感知主体,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情景感知技术是从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b.n.schilit于1994年提出。
如果一个系统在其使用的范围内,能够“想用户之所想”,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或服务,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基于情景感知的。
情景感知简单说就是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境。
本质上,计算机不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无法了解到人类世界的规则和运作机制,当然不能够感知到具体的情景。
因此在传统的人机交互中,为了让计算机理解用户的想法和需求,主要是通过键盘和鼠标为计算机提供信息,但要真正让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翻译工作。
因此,当计算机经过改造而能够获取情景信息、感知情景,那么情景感知就诞生了。
情景感知技术处理的对象是环境中的情景信息,突出情景的意义实际上意味着从主机为中心的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
按照实际的应用可以将情景信息分为计算情景(computing context),如网络可用性、通信开销、通信带宽和设备资源(打印机、显示器、个人计算机)等;用户情景(user context),如用户信息、爱好、所处位置、行为等信息;物理情景(physical context),如光、声、温度、湿度、交通等信息。
而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情景信息的定义是:情景信息是任意用来描述实体情境的信息,所谓实体,是在用户与应用之间用于交互的人、地点或物体,或可以就是用户与应用本身。
从广义上说,所有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实体的信息都可以被称为情景信息。
本文就是从情景感知系统架构、应用场景及隐私安全方面对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进行研究的。
二、一种情景感知系统架构情景感知系统是一个能够在监视工作环境与场景的同时调整其行为以适应场景变化的系统。
近年来,支持情景感知系统的不同架构和中间件系统都已得到开发,tea情景获取架构、情景工具包和jcaf中间件都是在不同领域中使用的例子。
但在涉及到跨越多个管理域的较大的情景感知系统,尤其是在情景融合和情景推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情景感知系统架构。
现将情景感知系统划分为物理传感层、传感数据层、情景层和应用层。
其中,传感数据层将物理传感层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情景层又将具体的数据综合后进行相应的场景演化,将底层的原始场景经过推理变为有价值的高层场景,经场景存储并在访问控制层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后,最终由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智能服务。
物理传感层:在物理传感层上,数据收集模块首先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用户主动输入或由软件代理等方式采集最基本的低层信息。
根据不同的情景因素,应设置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感知,如位置感知,针对用户在室外的情况,可以使用gps来采集用户的信息,而对于用户在室内的情况则可以选择使用ir、rfid、wifi、bluetooth等进行感知。
同样,加速度信息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湿度数据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等。
情景感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如传感器是远程的还是本地的,用户的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可用的资源类型是高档的主机还是简单的移动设备)使用不同的情景信息获取方法,通常使用的情景获取方法有传感器直接获取、基于中间件设施获取等。
传感数据层:传感数据层主要用于情景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情景对象分析装置定期从数据收集模块中获取情景数据,进而将现实中各种不同的情景建模形成统一的逻辑抽象模型,从而有利于将基本的低层信息进一步转化为高层感知信息。
情景建模是传感层中涉及的一个关键的技术,情景建模是为了让计算机更好的感知和处理情景信息,即从底层提取信息更好的为高层所表达。
场景层:在场景层上,首先进行的是初步情景模块的融合,情景融合是指从较低级的传感数据得到更高层次的理解的计算过程,基本情景融合模块按照子情景:对象、时间、地点、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将初步情景的输入组合为一个较为综合的情景。
情景集成器使用情景推理引擎所推断的结果来产生完整的高层情景组合:对象、时间、地点、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原因。
其中,情景推理引擎通过使用一个描述系统行为的事实和规则所组成的历史情景数据库以及一系列的推理及演化法则的分析结果来定义高级情景中的“原因”元素。
在对情景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情景数据的关联与聚合以及情景信息的筛选与转换,即可以将不同传感设备感知到的对某一情景处理相关的数据合并,筛选出海量数据中的冗余成分、去除情景信息中有冲突的部分,将情景信息向更加高级的语义去转换。
应用层:应用层即情景感知系统的最高层,在此层中,被集成的高层情景包括:用户的身份、位置、活动、行为、模式和意向等情景信息,再通过根据对象元素的分类和融合来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情景融合。
最终为用户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主动提醒服务、推荐服务、定位导航服务、信息获取服务等。
情景感知的目的是使计算机能够主动的获取情景、感知情景,改进并丰富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被公认为是情景感知最早应用的系统是schilit.b从事的active badge,该系统中,使用室内位置定位系统实现最近电话的转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景感知正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使用,如办公、居家、旅游、医疗卫生、交通等。
由此可以设想以下几种场景的应用:场景1:甲路过一家咖啡馆,会收到该咖啡馆发来的电子优惠券,并根据甲以往的喜好将甲喜欢的咖啡种类设置为优先级高的级别,同时甲还能获得此时此刻是否有熟人也在该咖啡馆中消费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要进去喝咖啡。
场景2:乙在下班回家的路上,gps系统根据路况自动选择最优路径,并计算好到家的时间,从而“通知”热水器在什么时间点开始将水加热,热水器可以根据当天的环境温度将水加热到最适宜的温度,既可以避免调水温带来的麻烦同时节约了能源。
场景3:工作期间,丙在会议室参加会议,传感器感知到周围的环境氛围后主动把手机模式设置为会议模式,会议将顺利展开。
场景4:假期前夕,系统将根据丁一贯的兴趣和爱好将丁可能喜欢去的地方在电子地图上做好标记,当丁确定了要去的地点时,系统会提前订票并订好旅游地的宾馆,同时会生成一份旅游路线和美食推荐表,在丁决定是否随从后提前预约。
由于情景信息的敏感性,使得情景感知的隐私与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在gps、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麦克风、照相机等器件收集有关位置、活动、温度等信息后,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用户所处的情景,甚至可以进一步知道其所处的环境氛围、资源、与之相关的人以及其兴趣爱好等。
例如第3部分所描述的一个应用场景,当你路过一家咖啡厅时,会受到来自该咖啡厅的电子优惠券,同时还会被告知你的同事也在里面喝咖啡询问你是否愿意进去与他们喝一杯,与此同时,里面的同事也可能会收到此时此刻你就在咖啡厅外的信息……诸如此类的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信息一旦被泄露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允许用户指定在其不断变化的情景的基础之上来控制源于传感器信息流的保密系统,将指定不同类型的信息(从原始敏感数据到可推断情景信息)共享的主动权交给用户。
针对以上情景感知中涉及的安全及隐私问题,现在已提出的情景感知系统的访问控制层上,给出一种隐私保护的模型。
该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处理器、访问控制器和用户数据库,其中,服务处理器用于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访问控制器主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以及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而用户数据库则用来存储用户的私人信息。
当用户需要服务处理器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时,首先向访问控制器发起请求,访问控制器利用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该用户的信息对该用户进行相对应的身份验证后,通过是否发给用户身份令牌来确定此用户的访问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