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羚羊木雕

合集下载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是中国当代作家张之路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却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故事。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的家庭琐事,展现了孩子们之间的纯洁友谊,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友情、亲情和物质的不同看法。

在这个故事中,“我”的父母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质价值,而忽略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我”则珍视与万芳的友谊,愿意将珍贵的礼物送给她。

这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价值观差异。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类似的选择,我们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做出权衡。

我想,我们应该像“我”和万芳一样,珍惜纯洁的友谊,不要让物质成为衡量感情的标准。

这篇小说也让我明白,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羚羊木雕》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它让我们在感受到美好的友谊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选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篇小说,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2.羚羊木雕(阅读竞赛课)

22.羚羊木雕(阅读竞赛课)
速读要求:
1、一目十行,整体辨认; 2、记住主要内容。
比一比,看 一看,谁的 反应快!
工艺
作用
人物
事件
我俩
万芳妈
父母
奶奶
1、课文是介绍“羚羊木 雕”这件工艺品的吗?
不是
2、“羚羊木雕”在课文 中起物?
奶奶、爸爸、妈妈 “我”、万芳、万芳妈
4、在体育课上,万芳为 “我”做了一件什么事? 这部分在文中属于顺叙? 插叙?倒叙? 为“我”换了破裤 子 插叙
(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
(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
羚羊木雕 ) 5、“我”用( 小藏刀 和万芳的( )交 换以示友谊。语文老师管 合而为一 我俩叫( )
6、对于万芳和“我”交 换裤子,万芳妈的做法是:
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 钟头
7、对于 “我”送万芳羚 羊木雕一事,“我”的爸 爸妈妈的做法是: 逼“我”把它要回来
8、对于爸爸妈妈逼“我” 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做法, 奶奶说了一句话: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万芳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着 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
“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哪!”
(她妈妈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 “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现代――《长江文艺》,-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当代少年》3、《短文两篇》①《蝉》――小思本名:卢玮銮――当代――《承教小记》②《贝壳》――席慕蓉――台湾――《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4、《紫藤萝瀑布》――宗璞――现代――《铁箫人语》5、《童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6、《理想》――流沙河――当代――《流沙河诗集》7、短文两篇①《行道树》――张晓风――台湾――《张晓风自选集》。

②《第一次真好》――周素珊――台湾。

《无言歌》8、《人生寓言》――周国平――当代――《周国平文集》9、《我的信念》――波兰――玛丽〃居里――《现代人的智慧》10、《论语》―― 孔丘,字仲尼――春秋。

11、《春》――朱自清――现代――《朱自清全集》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老舍文集》13、《夏感》――梁衡――当代――《梁衡文集》14、《秋天》――何其芳――现代――《预言》。

15、《古代诗歌四首》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①《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乐府诗集》②《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全唐诗》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白氏长庆集》,④《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全元散曲》16、《化石吟》――张锋――当代――《科学24小时》17、《看云识天气》――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18、《绿色蝈蝈》――法国――法布尔――《昆虫记》19、《月球上的足迹》――朱长超――当代――《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20、《山市》――蒲松龄――清代――《聊斋志异》-21、《风筝》――鲁迅――当代――《野草》22、《羚羊木雕》――张之路――现代――《东方少年》23、《散步》――莫怀戚――当代――《中国青年报》24、《散文诗两首》①《金色花》――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诗选》②《荷叶〃母亲》――冰心――现代――《冰心全集》25、《世说新语》①《咏雪》――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②《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世说新语》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27、《郭沫若诗两首》①《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②《静夜》――郭沫若――现代――《郭沫若全集》-28、《女娲造人》――袁珂――现代――《神话故事新编》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当代――《金波作品精选》30、《伊索寓言》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②《蚊子和狮子》――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③《智子疑邻》――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说难》④《塞翁失马》――刘安等编著――西汉――《淮南子〃人间训》2015年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2016-07-17 23:56 | #2楼1、《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课件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语文:第22课《羚羊木雕》课件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分角
色朗读展示,把握好人物的身 份和性格特点。处理好语速、 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要读 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语气。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感悟人物 在朗读中你读了人物的对话, 用一句话概括人物: 我读出了 (人物) 是 的人。
示例:
①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 (或重财轻义) ②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 (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 ③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 (或性格粗暴)
字词掌握:
攥 ( zuàn )树杈( chà ) 怦怦( pēng )逮捕( dài ) 逮着玩( dǎi )
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速读 课文思考: 你能概括围绕“羚羊木雕”叙述的 事件吗? 示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 要好的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发 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很无 奈,只好硬着头皮要了回来, 对朋友反悔,我伤心极了。
示例:
④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
⑤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或仗义、纯真) ⑥“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 重友情、纯洁)
合作探究 :
你认为怎样才能避 免这类不愉快的事 情发生?
合作探究 :
作者的感情倾向 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看的?
拓展延伸:
写一个你和父母(或与老师 或与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 矛盾片断,要求有语言和心 理活动描写。
课堂小结 :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不仅会 有语文素养的提高,也会有对生活的 认识、感悟,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与父 母之间的关系。多一份沟通,多一份 理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作业:
1.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羚羊 木雕回家后的内容。 2. 准备分小组辩论材料(利用班会进行辩 论)。 辩题:“羚羊木雕是不是该要回来”正方: 羚羊木雕该要回来。反方:羚羊木雕不该 要回来。

22羚羊木雕共64页

22羚羊木雕共64页

木雕: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 品种。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 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 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 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 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 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 质和美化。
木雕
木雕
木 雕
镂雕
非洲木雕
非洲的雕刻 多为宗教题材, 包括面具在内的 雕刻造型全部为 静态,而且多为 单个人物。雕刻 并不注重写实, 而是试图展现一 种自然的本性。
我 ——不主张要回木雕。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奶奶——认为“要回”不好 万芳——责备我,但后来又表示“咱 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妈妈——责备万方 ,她还把羚 羊递到“我”的手上 。
4、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很明显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孩子 的。文中含蓄地批评了“妈妈”的 过于严厉和不顾孩子内心的感受。 不管怎么说,友谊最珍贵。
张之路非常可笑系列: 《野猫的首领》《奇 怪的纸牌》《乌龟也上网》、《我和我的影子》 《足球大侠》《有老鼠牌铅笔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整体脉络,体会 作者的思想倾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非辩论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 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 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原题:“反 悔”) 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原 名《反悔》)在台湾地区共出版了12本 书,并多次获得“好书大家读”优秀作 品奖。
代表作品
张之路非常神秘系列: 《非法智慧》、 《霹雳贝贝》《魔表》《蟑螂一号》《蝉为 谁鸣》《空箱子》《极限幻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教学构想家庭和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终生痛苦的经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一条很难填平的鸿沟,岂不悲哉?儿童文学小说《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这一生活的侧面。

捧读全文,作者的情感观非常鲜明:虽然孩子们的年幼,但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作品的价值观含蓄地告诉我们:尊重,是处理好人称关系的法宝。

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身份;情节集中,波澜起伏;插叙巧妙,结构紧凑;视角新颖,读来真切;感人渲染与烘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现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

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

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分5个板块。

教学课时:两教时教学过程:一教时一、悟读一篇文章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课题)。

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比赛。

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2羚羊木雕 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2羚羊木雕 课件

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
真情告白
• 你在悄悄长大,生活中可能不 得不面对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 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 的主旋律。请动情地说出来,让大 家一起分担你的痛苦,分享你的幸 福。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友情诚 可贵,亲情价也高。我们做事应与父 母多商量沟通,面对分歧更要讲究方 法。父母也应明白,威逼的爱也是一 种伤害!无论是哪一种答案:都启示 我们应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求得和 谐,让亲情和友情多一份温馨,少一 份分歧!
羚 羊 木 雕
活动目标
• 1、分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 2、联系生活,学会沟通
文章围绕羚羊木雕讲了一个怎样的 故事?请简要概括。

追问木雕
送木雕
要回木雕
要求:揣摩 人物性格, 把握语气语 调。
• 爸爸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如何看待文中的“我”?
你怎么看待文中父母和我 的做法?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 突的是非展开辩论。学生日记 Nhomakorabea`
我和父母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有开心、难过、伤心、愤怒等。不 过我和我的父母之间发生过最多的事还是和父母闹矛盾。 他们总是 把我当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不管我要做什么似乎都要经过他 们的同意才能去做,如果我不去按照他们的意向做的话,他们就会说 我叛逆,和我说话很累。有一次,我去一个同学家玩时,没有和父母 说,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还没有回来,我的父母就一直等,可是到 了下午3点,我还是没有回来,他们就着急了,生怕我出了什么事情, 于是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找我。 就在这时,我回来了,爸爸妈妈看见了我,刚开始十分欣慰,但过了 将近1分钟的时间,像变脸似的,变得生气起来,说:“你怎么现在 才回来,你知道我们有多么担心吗?”“我不就出去一会儿,没和你 说吗,至于那么生气吗。”我说。“怎么不至于”,爸爸说,“你知 道我们有多担心吗?你怎么能这样!”。“我就这样,你们管不着, 哼!”说完,我就回到了我的房间。 ”我把水杯一摔,朝我的房间 走去……

[课程]济南的冬天等课后注释

[课程]济南的冬天等课后注释

12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伦敦〗英国首都,多雾。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髻〗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藏〗储存积累。

〖澄清〗清澈、清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设若〗假若,如果。

13 夏感〖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主宰〗统治。

〖灵秀〗灵活、美丽。

〖磅礴〗气势盛大。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匍匐〗爬行。

〖滋〗滋生。

〖融融〗暖和的样子。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4 秋天〖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鳊鱼〗淡水鱼的一种,身体侧扁,头大而尖,鳞较细。

〖乌桕〗也叫桕树。

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

〖芦篷〗芦苇做的船篷。

〖廖阔〗高远空旷。

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冽〗水清。

〖梦寐〗睡梦。

16 化石吟〖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骸骨〗尸骨。

〖乌有〗没有。

〖太古〗远古的时代。

〖叹服〗赞叹佩服。

〖海枯石烂〗海水枯竭,山石破碎。

形容历时久远,世上万物已经发生巨变。

17 看云是天气〖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毛玻璃〗又叫磨砂玻璃。

表面粗糙、半透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虹〗在口语中单用时也可以念jiàng。

21 风筝〖《风筝》〗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
一、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2、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

3、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4、围绕它发生什么事?理清六要素。

(围绕它发生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

“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

我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给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5、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中安排插叙)明确:1—16段故事的开端,写妈爸追查木雕的下落,17—25段故事的发展,插叙“我”同万芳的友谊,26—28段故事的高潮,写“我”被迫要回木雕。

6、本文的线索是?记叙的人称是?有什么好处?
7、说说“读后感”。

题二。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从孩子角度看——重友情。

从父母角度看——重财轻义。

客观辨证看问题: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

结果子女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

“我’自作主张,也怪父母事前没有讲清楚。

当然,我也要吸取教训: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跟父母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三、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涉及到哪些人物?(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明确: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神态、动作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
妈妈(突然问、目光紧紧地盯着、十分严厉、坚定)
孩子(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小声地说、一动不动、声音有些发抖、低着头、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

“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明确: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明确: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5)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明确: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6)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


明确: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的形象
(7)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明确: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8)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明确:景物描写,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心情的哀伤、悲凉。

(9)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明确:心理、动作描写,十分简练,形象鲜明,孩子觉得送糖果的做法很虚伪,是对友谊一种玷污。

(10)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明确: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11)第23段。

明确:友谊如美丽的鲜花,珍贵的友情,纯朴的表达方式。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态度生硬、非常固执、严厉。

爸爸:婉转、老成持重、冷酷。

奶奶:通情达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视友谊。

万芳:仗义、明理、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
朗读要求: 读准语气、语调
严厉的妈妈;冷酷的爸爸;泼辣的万芳妈妈;通情达理的奶奶;宽容大度的万芳;诚实守信的“我”。

六、总结语:
总的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

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

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

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

“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父母逼他要回来,使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

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

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主题:文章通过我被迫向好朋友讨回羚羊木雕的叙述和描写,赞美了小朋友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七、作业:
正方:羚羊木雕该还。

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还。

男生:正方。

女生: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