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学科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生物化
学领域,教学改革是为了深化对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教学清晰目标、注重变革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在实施教学改革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
出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现状,我们加强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精简化和串联
为了增强生物化学课程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化和串联。

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缩短文字叙述和理论分析的篇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将
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模块化,将其连接起来,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互动与情境教学
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和情境教学。

多种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
置于某种情境之中,增强学习的情感性和体验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表达。

在课堂上,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
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四、多元化评价
对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我们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全面
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并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方
法包括:笔试测验、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口头问答等方式。

结语:。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验教学 的作 用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操作 能 力 、创新 能力 和实 践能 力 ,才 能满 足社 会对 理论 和
实 践技 能并重 的全 能合 格人 才 的需 要 。笔者 结合 阿
2 实验教学 内容改革
实验 内容 改革 可 以从 以下 三方 面人 手 。
2 . 1 减少 验 证 性 、演 示 性 实验 ,增 加 设计 性 、综
6 2 3 0 0 2 )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 系 ,四川 汶川
摘要 :《 生物化 学实验》 教 学 ,不仅要训 练学生生物化 学方面的基 本操 作技 能 ,而且要 加 强培 养学生观察 、记 录、分析 问题 能力,为后 续的专业课程 的学习奠 定良好 的专业基础 。作者在 生物 化学 实验教 学 实践 中,从 实验教 学条件 、教 学 内容 、实 验 准备 、考核 方法进行 改革 ,并获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果 。 关 键 词 :生物化 学实验 ;实验教 学;教 学改革 ;探 索
Bi o c h e mi s t r y Ex pe r i me n t
TANG Go ng, REN Ch a o q i n, DAI Xi a n z h i ,XI AN Xi a n me i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e mi s t  ̄,C h e m i c a l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C o l l e g e o f A b a T e a c h e r s ,We n c h u a n 6 2 3 0 0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i o c h e mi s t r y e x p e H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d o e s n o t o n l y t r a i n b a s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k i l l s ,b u t a l s o c u l t i v a t e s t u d e n t s ’ o b s e r v a t i o n ,r e c o r d a n d a n a l y s i s c a p a c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f o l l o w— u p c o u r s e s . We r e f o r me d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c o n d i — t i o n s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e x p e i r me n t p r e p a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a n d h a s o b t a i n e d t h e g o o d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 Ke y wo r d s :b i o c h e mi s t r y e x p e ime r n t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e r x p l o r a t i o n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1 . 教 学 改 革 总体 思路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 、 生 物 科 学 专 业 学 生 的专 业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教 育 部 教 高 [ 2 01 2] 4 号文件《 关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内容调整及 时 , 课 程建设 保持科学性 和系统性 。 特 别 注 意 联 系 丰 富 的生 物 化 学 实 践 , 及时补 充前沿理论 , 并 加 强 与 课 程 发 展 有 密 切 联 系 的实 践 和 理 论 热 点 内 容 。 这 样 , 既满 足“ 宽 口径 、 厚基础 、 重 素质” 的现代 教育思想要 求 , 又 为 拓 宽 学 生 就 业领域 , 增 强 学 生 的社 会 适 应 性 、 满 足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打 下
2 . 具 体 的教 改 措 施 2 . 1 调 整 和 优 化 教 学 内容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是 整 个 课 程 建 设 和 教 学 改 革 的 基 础 …。 课 程 组 注 重 教 学 内容 改 革 , 使 生 物 化 学 教 学 与时 俱 进 , 教 学
复杂。 多 年 来 学 生普 遍 反 映这 门课 程 抽 象 、 枯燥 、 难学。 究 其 原 因. 主要 是 传 统 教学 方 法 难 以满 足生 物 化 学教 与学 的要 求 。 几 年 来 我 们 对所 开 设 的 “ 生 物 化学 ”本 科 生 必 修 课 程 在 课 程 体 系、 课 程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培 养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教学 改 革 的 大胆 尝 试 ,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绩 。 下 面 就 教 学 改 革 的情 况 作 介 绍
遵循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框架更新课程内容严格教学管理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的整体优化突出生物化学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生物化 学与动态 生物化学 两大部分 之 间以维生素 、 激
个 细小 的环节 。在 每个 知识 点 的讲 授过 程 中 , 出一 提 个 学生感 兴趣 并能互 动 的问题 , 可激发学 生学 习的 既 积极性 与主动 性 , 能让学生 对知识 点产生 深刻 的印 又 象, 便于长期记忆 。在静 态生 物化学 部分 的 阐述 中以
Th r c ia x l r n b o h m it y e u a i n lr f r e p a tc le p o e o i c e s r d c t a e o m o WA G Y njn H N S e g N a - ,C E h n u
很清楚的知识都被彻底遗忘 , 因此 , 加强课程 内容的建 设及因势利导 的工作尤 为重要 。近 几年来 , 我校 的生 物化学 教学过程 中主要存 在以下两 大方面 的问题 , 第

解决 实际问题 , 直 以来都 是教学 工作者不 断研 究 和 一 探讨 的问题 。教师不再 以让学 生掌握前人 积累 的知识 为满 足 , 而是竭力 地使学生 能够 了解 到科学 发展的最 前沿 , 并在教学中逐渐将人类 探索 、 研究 客观世界 的方
程 复杂繁琐 , 堪称生物学科 中最抽象 、 最难懂 的学科 之

1 生 物 化 学 教 学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生物化学 已被列为众多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必 修 的基础课 程 , 社会对 高等学校促 进科技发 展 的渴望 越

本教学 团队在多年生物化学 专业 的执教 中很遗憾 的发现 , 学生 常常为 了应付考试 而记住一些 表面 的知
个清 晰 的主线 , 重点 和难点 就是这个 主线 上 的每一
系, 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以往 的教学课时为 7 2学 时, 经过 内容的整合 后调 整为 6 4学 时 , 相应 提 高 了实 验课 的学时数 。教学 内容 主要 围绕 糖 、 、 白质 、 脂 蛋 核 酸及其代谢 ; 酶及 酶促反应动力 学为核 心 内容 , 在静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专业中的重要实践课程,它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

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设备缺乏现代化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

在高校生物科学教学中,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理论探讨1. 实验内容更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实验内容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实验内容多是以酶功能、蛋白质结构、基因表达等方面为主,而忽视了新兴领域如代谢组学、表观遗传学等的内容。

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实验为辅,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团队合作教学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能力。

3. 实验设备更新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先进实验设备,而一些高校的实验设备有些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需要学校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以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探讨1. 实验内容更新的实践为了改变传统实验内容的陈旧,一些高校通过引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针对代谢组学的新进展,新近引入了相关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2. 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为了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些高校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并通过问题导向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动手能力。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卓越 课程创新教 学模 式的探索 与实践 , 为培养 国际化 复合 型食 品 科技 创新人 才提 供切 实可行 的参考模 式 。 本文通过改进《 生物 化学》 教 学方 法和组织形 式, 改革 考核方式, 不断深化教 学改革 , 切实推进教 育创新 , 提 高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 学生知识 , 能 力, 素质全 面协调发展 , 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 , 实蠛能 力和 国际 竞争 力的高素质人 才。 关键 词 : 生物化学 卓越课 程 创新 食 品 中圈分 类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码 l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3 ) 1 2 ( a ) 一 O 0 1 4 - 0 1 随 着食 品工业的快速 发展 , 食 品 行 业 归” ( 博士 ) 为教 学 的 主 体 团 队 ; 另外 , 课 程 教 主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对 食 品 科 学 本 科 专 业人 才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学 部 分 还 包 括 综 合报 告 , 求。 与 此相 对 应 , 不断 深 化 食 品本 科 教 育中 知 识 综 合 及 应 用 、 交 流 沟 通 以 及 团 队 合 作 专 业 基 础课 的 教学 创 新 模式 的探 索 与 实践 能 力 。 此外, 我 们 在 课程 组 织 形式 与 课 外辅 具 已经 成 为现 阶 段 我 国高 等 院 校 教 学 改革 的 导 方 法 方 面 进 行 了积 极 地 探 索 与 实 践 , 项重 要内容 。 对 于 食 品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体 包 括 以 下 几个 方 面 。 来讲 , 《 生物 化学 作 为一 门 专 业 基 础课 , 对 3 . 1小 班授课 其 他 食 品相 关 课 程 如《 食 品 化 学 食 品营 小 班 授 课 的 理 念 在 于 促 进 每 一个 学生 养》 等 知 识 体 系和 实验 技 能 的 学 习 具 有 基 全 面 而 富 有 个 性 的发 展 , 让 学生 充分 分 享 础 性 和 支撑 性 的 作 用…。 在 这样 的学 科 特 点 教 育资 源 , 增加 优 质教 育 的 机 会 。 其 优 势在 和时 代背景下 , 我 们 通 过 生 物 化 学 》 课程 于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的发 挥 , 实 现 卓 越 课 程 创 新 教 学模 式 的 探 索 与 实践 , 为 由教 师 的 “ 教” 向学生的“ 学” 转变 , 增加了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49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网络教育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网络思想阵地;确立网络占领意识,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通过校园网络,微信、微博、校园APP 等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打击网络暴力、网络垃圾、网络诈骗等,为大学生营造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网络文化舆论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践中,创新学生实践载体,将价值观融入到“主题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社会调研、公益活动中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生活,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完全认知、高度认同,提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1] 熊孝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杜玉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5).[3] 林玲,邓淑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4]李先锋,试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4(11).[5] 王汉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作者简介:卓德虎(1988-)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教师。

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包含了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它从化学的角度诠释了生命活动现象,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相互作用的学科,是高职院校生物类,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三位一体”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三位一体”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有 的 知识 和 经 验 , 然 后 经 过 讨 论 . 教 师 提 出 核 心 问
学》 《 生化 分 析技 术 》 及《 生 化 工程 》 三 位 一 体 生 物 化
学 课 程体 系 建设 ,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提
高学生 的 创新 能力及 实践 能力 。
题 。 诱 发 学 生 探 究 的 动 机 。 确 定 探 究 题 目后 进 入 实 践 体 验 阶段 , 学 生 自愿 组 成 讨 论 小 组 , 在 课 下 每 名 学 生通 过 查 阅 网络 、 书籍 、 文 献 及 做社 会 调查 等各
学 团队遵 循 “ 理 论 与实 践相 结 合 , 由浅 入 深 , 循 序 渐
紧密, 更容 易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使 教 学 取 得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因此, 设置 几个 问题 , 决定 探究 的方 向, 是 进行 探 究式 学 习 的前提 。通过 探 究式 学 习 . 学 生 反 映收获 很大 。通过论 文研 讨 。 学 生 们 开 阔 了视 野 .
摘要 : 从 理 论 教 学改 革 和 实 践教 学 改 革 两 方 面 入 手 , 阐述 以培 养 学 生创 新 能 力 为 中心 的《 生物 化 学 》 《 生化 分 析 技 术 》 及《 生化 工 程》 三位 一 体 生物 化 学课 程 体 系建设 , 旨在 提 高 学 生的 创 新 能 力 及 实践 能 力 。本 研 究 的 开展 可 以 充 实科 技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研 究 成果 . 对 于构 建科 学发 展 、 和 谐 运 行 的 高 校创 新人 才培 养 体 系具 有 重要 意 义 。
2 0 1 4年 1 1 月第 1 1期
高教 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作者:陈静王朝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0期【摘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基础、前沿的部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

本文通过分析我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程教学; 改革; 实践【基金项目】本科教学工程“双真教学”课程(群)建设项目(2017jy6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项目(gxgnfx2019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MH263)。

【中图分类号】G642;Q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115-02前言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从生命化学与物质代谢角度研究物质构成组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的基础科学,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成果与技术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核心学科。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深入,对一些抽象的问题较难理解,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理论较为枯燥、课上较难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等等。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授课教师需要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来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生物化學课程知识。

1.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生物化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因此,改革教学方式需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优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围绕实际生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块。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互联网平台等教学手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培养认真、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生物化学研究的兴趣,满足科研、事业、企业、医疗等用人单位需求。

与此同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需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生化课堂需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其科学人文精神,重点强化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关怀和生命健康教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2.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2.1突出重点,简化难点,巧用案例教学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学习时不仅要进行理解,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记忆[1]。

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到该门学科的知识太过繁杂,且知识点较为混乱,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

而如何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与系统化,就成为了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2]。

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重难点的概括与讲解,并指明教学目标及要求,在进行新课程讲解之前,要先对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主线,而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该条知识主线上的关键点。

除此之外,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

例如在进行静态生物化学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蛋白质这一章,我们引入了“胰岛素”的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介绍了不同动物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胰岛素的变性与复性的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加强了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相关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对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理论和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的理解。

而在进行动态生物化学的讲解过程中,譬如通过对三羧酸循环(TCA)来展开教学,进而帮助学生理清物质代谢间的关系,实现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

我国自古就有“醋能医治百病”之说。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对饮醋的热衷,及醋被隆重推出的降血脂、软化血管、减肥等保健效应都与糖、脂代谢有或近或远的关联,引导学生试图用糖、脂代谢的知识去解释这些原理:(1)饮醋与减肥。

(2)饮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经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同学们得出饮醋之所以能达到减肥的效果主要是饮醋可促进体内TCA的顺利进行,使基础代谢加强,从而使体重下降。

这一发现使同学们对体内重要代谢TCA有了很深的印象。

进一步的探索发现醋被吸收后少量的醋酸可在肝脏中与CoA 结合生成乙酰CoA,大部分的醋酸与草酰乙酸反应合成柠檬酸,乙酰CoA和柠檬酸都是TCA的底物,它们的增多可促进TCA 的进行,使葡萄糖燃烧完全,不会因营养过剩而转化成脂肪。

在案例分析中同样发现饮醋降低血脂的可能原因是饮醋促进了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从而使糖、脂肪、蛋白质转化成热能散发,使血液稀释,血粘度下降,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血脂成分得到改善。

通过此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不但能用生物化学观点来解释醋对于人体的有益之处,从而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乙酰CoA是代谢调控的重要物质。

因此进一步的延展性分析使学生对以乙酰CoA为中心的代谢调控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记忆。

2.2教书育人,课程思政化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它从分子、基因水平去探索平时肉眼看不到的世界,这个看似与生活遥远而又抽象的课程,其实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乐趣。

当教学局限于书本,厚重的书本,繁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第一眼就对生化失去兴趣。

若在课堂中融入生活点滴就能使理论落地,让生涩的理论知识与生活接轨,一定程度上拉进学生与生化的距离,并培养学生一些思辨方法和思维习惯。

生物化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打开一扇扇生化与生活相联之门,让他们领略此趟旅程的风景与奥妙,明白学习生物化学的真正意义,并能真正做到究其根,探其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3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生物化学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知识量也极为庞大,因此,教师一般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进行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较为枯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因此而感到乏味。

当前学生的思维都较为活跃,且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因此会对填鸭式教学而感到反感,教学效果也就远远无法达到预期[3]。

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采用“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不降低教学水平情况下使之以学生喜欢的面目出现、发展和深入下去。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构建有效课堂。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归纳总结、形象记忆、比较分析、编制口诀、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在学法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平台的利用,慕课、智慧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

微信小程序、超星、中国大学MOOC平台等工具能够及时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相关学习数据,通过统一后台帮助教师统筹管理线上与线下课堂。

本课程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教学,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习,批改、点评作业。

采用抢答、主题讨论、分组讨论、问卷、测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开展课堂互动交流。

采用了“课前预留作业+课堂讲解+课后巩固提升”的“三部曲”方法,激发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师生深度对话、交流和共感。

2.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不仅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而且对学生及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習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把考试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科研素质。

目的是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做有益的探索。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忽视平时考核。

这种现象在我校和其他高校中普遍存在。

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忽视平时学习考核,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

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无法准确测试学生真实学习能力,更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鉴于此,我们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中采用“小结+考试”模式,同时在期末考核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分值比重,目的是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通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促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赵永斌,金太成,郭海勇,等.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6): 82-84.[2]张楷正,邹伟,边名鸿,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农业工程,2016(2): 105-106.[3]李玉珍,肖怀秋.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职教通讯, 2013(33):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