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人与自然评论

合集下载

从异化到毁灭——《白鲸》的生态解析

从异化到毁灭——《白鲸》的生态解析

[摘要]本文以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了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著《白鲸》, 小说中白鲸是自然的象征, 亚哈象征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奉者, 而实玛利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代言人。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各形象的生态象征意义的探讨和对主人公亚哈从异化到毁灭的悲剧旅程的分析, 旨在更好的把握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及其对人与自然生命联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白鲸》;象征意义;生态意识1、引言《白鲸》是19 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于1851 年出版的小说, 这部小说不仅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而且被认为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史诗般的气势和悲情的笔触描写了捕鲸船“裴阔德号”艰难的海上历程, 再现了一段人鲸之间的惨烈战争。

但小说刚刚问世时却遭到了众多批评家的挖苦和攻击, 直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白鲸》,才肯定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20 世纪90 年代,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后现代批评流派兴起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这就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读麦尔维尔的《白鲸》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和所有后现代批评流派一样, 生态批评也受到了解构主义的影响。

紧握解构主义这一锐利的理论武器, 它挑战、揭露、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批评家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 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自然观方面的危机。

( 郭继德) 人类中心主义用主客二分的眼光看世界, 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 其他一切生物都处于边缘; 人类是世界的主体, 处于支配地位, 而自然界是客体, 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受人类的支配, 因此人类对自然界掌握着绝对权力, 人类可以理所当然的利用、征服、控制大自然。

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联系, 成为人类随心所欲的掠夺、奴役大自然的思想根源, 这就造成了近代以来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

而早在生态批评兴起的一个半世纪之前, 美国文学巨匠麦尔维尔就已经在他的代表作《白鲸》里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生命联系, 通过船长亚哈的捕鲸之旅以及最后鲸死、人亡、船沉的悲剧性结局, 表达了自己对工业文明的质疑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前瞻性批判。

从《白鲸》解读麦尔维尔的自然观

从《白鲸》解读麦尔维尔的自然观

( 一) 海洋环境所体现 的麦尔维尔的 自然观
海洋不仅是《 白鲸 》 这部小说发 生的背景 , 也是 自 然环境的一个有 机组成 部分 。麦尔 维尔一 生 中敬 畏 自然的力量 , 并 热爱 自然 之美 。在《 白鲸 》 中, 他把海 洋描绘成一片纯静 的富有生命 力 的地 方 。他通过 幸 存者 以实玛利之 口表达 了对 自然 之美 和 自然力量 的 赞 叹。以实玛利认 为 , 大海是一个遥远而又安静 的希 望 。他 因为厌恶陆地生 活 , 为 了“ 那种有 益身心 的操 劳和船头楼 甲板上的纯净空气 ” _ l 2 ] 而来 到波澜壮阔 的 海上体验生活 。他认 为 , 海洋具有“ 驱除肝 火 , 调剂血
是恶 的化身 , 而是天地万物壮丽宏伟的 自然之美的象 征。他高度评价了 白鲸 的友善 , 如在第 8 7 章, 以实玛
利把 白鲸 人 性 化 了 。鲸 鱼 宝 宝 和母 鲸 鱼 拥 有 了人 性 ,
新审视这部 经典著作 中的 自然生态思想 , 具有 重要的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1 — 1 2 [ 作者简介] 张倩 ( 1 9 7 6 一 ) , 女,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 教学研究 。 [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生态文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 S Z 学评论家一直试图从多个
角度分析这部伟 大作 品的丰富 内涵 。同时 , 文学批评
理论 的发展 也 为重新 解读 该作 品 提供 了新 的视 角 。
作 为 一 种 新 的批评 理 论 , 生态批评 ( e c o c r i t i c i s m) 起 源
于 2 O世 纪 6 O年代 的美 国 , 它 的出现和发 展大 大推 动了 2 0世纪以至 2 l 世纪 的生态思潮 的发展 。“ 简单

《白鲸》主题意蕴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浅析

《白鲸》主题意蕴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浅析

《白鲸》主题意蕴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浅析摘要:《白鲸》是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作品记叙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在同一条巨大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搏斗中船破身亡的经历。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关键词:《白鲸》;麦尔维尔;主题分析;象征主义一、引言1851 年完成的《白鲸》(Moby- Dick)是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 1891)的代表作。

这是一部寓意丰富、深刻、笔触雄浑的长篇小说。

它记述了在19 世纪上半叶美国捕鲸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从事捕鲸业40 年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在同一条巨大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搏斗中船破身亡的经历。

作者通过描写离奇曲折充满异国风光与浪漫情调的历险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同时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开掘。

《白鲸》的思想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人的自我发现与认识、人与自然界、人与上帝、人类对最高真理的认识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麦尔维尔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来反映处于变革时代的人们头脑中变化的思想。

他以艺术家的良知和崭新的创作方法描述了海洋世界中的生活,以及过了大半辈子孤独生活的纯朴的人们的内心世界,探索了人生道德的哲理,进行了探索自我的尝试,探寻了潜藏在一切表面现象之下的内在真实,进而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患与对弱者的深刻同情。

在《白鲸》中,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善与恶、生与死、爱与恨、文明与原始、相信与怀疑等人类生活中的永恒问题。

评论家理查德·蔡斯认为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1919 年以后,《白鲸》不但成为公认的杰作还被誉为是时代的镜子,“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昂利·霍德华说:“有多少深深卷入人生矛盾,并且敏感的足以卷入一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矛盾中的读者,这部书就有多少种含义。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白鲸中的象征意义【篇一:白鲸中的象征意义】摘要:《白鲸》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小说之一。

作者寓事于理,寄托深意,透射深刻哲理,平叙中揭示人生真谛,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和命运的独特反思。

文章分析了作品中主要角色白鲸莫比??迪克、船长亚哈伯和捕鲸船裴廓德的象征意义。

捕鲸船裴廓德象征人类生存的舞台;象征执著探寻自然界奥秘的美国精神;象征着人类敌视自然的必然命运;象征着灭亡;船长亚哈伯既是人类本质中邪恶的象征,又是人类反抗命运的象征;白鲸莫比??迪克是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大自然的象征,而它的白色象征了纯洁和无辜。

对作品中主要角色象征意义的探析,有助于映现作品高超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揭示其深刻的主题: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探索了解自然,敌对、反抗自然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白鲸;主要角色;象征意义一、引言《白鲸》(moby dick)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的代表作, 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巨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小说之一。

故事描述的是一场人同自然和命运相抗争的恶梦:亚哈伯(ahab)船长指挥的裴廓德(pequod)捕鲸船远航追杀白鲸莫比??迪克,最后船毁人亡、同归于尽。

作者寓事于理,寄托深意,透射深刻哲理,平叙中揭示人生真谛,展现了作家对人类文明和命运的独特反思。

文章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白鲸莫比??迪克、船长亚哈伯和捕鲸船裴廓德的象征意义。

捕鲸船裴廓德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

它代表人类生存的舞台;象征执著探寻自然界奥秘的美国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叶方舟;象征基督教对其他“落后”文化的统治之地;又由于裴廓德取自被灭绝的美国土著印第安部落之名,因而它还象征人类的邪恶世界必遭消灭的命运。

裴廓德的船名本身就象征着灭亡;全体船员的最终灭亡,象征着人类敌视自然的必然命运; 然而,小说中更为隐秘微妙的复杂象征主要表达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亚哈伯这两个形象身上。

《白鲸》读书心得(14篇)

《白鲸》读书心得(14篇)

《白鲸》读书心得(14篇)《白鲸》读书心得1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它的名字叫《白鲸》,作者是麦尔维尔。

和他写的其他书籍一样,《白鲸》这本书让人感触甚多。

这本书主要讲得是人和自然做斗争的冒险故事。

书中主角是一个叫亚哈的船长,他早年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断了一条腿,于是励志报复杀死那只白鲸。

书中船长代表的是人类,而白鲸莫比迪克代表的是自然,白鲸和船长的斗争也是代表的人和自然的斗争,但是显然错的是人,白鲸被船长猎杀于是咬断了亚哈的腿,但没有杀死他,亚哈船长的三次追击激怒了它,激怒了从来与世无争的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不会留情面的。

人类和自然的较量,同归于尽、粉身碎骨的结局,这让我们开始审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可以让我们之间相处的更好,更和谐,让人类和自然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啦?从头至尾,我一直都认为亚哈船长是一个疯狂的人,他们在追杀白鲸的中途,已经收获到了很多的鲸油,可以卖很多钱了,可是船长还是一意孤行,为了自己那个"杀死白鲸"的梦想断送了整条船上的人的性命,我要是他我就会放弃,不会在继续追捕白鲸了。

虽然他是个疯狂的人,可是我为他追求梦想的执着所折服。

在追捕白鲸途中,他的老朋友的儿子所乘坐的小船失踪了,因此那位船长非常着急,希望裴廓德号与他的船同行一段时间,来帮助他找回儿子,可是亚哈船长摇了摇头,说:"不,我要继续追捕白鲸!"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亚哈船长之所以不去找人是因为他想赶快找到白鲸,然后杀了它,从而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亚哈船长可以从远处看事情,可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反而被捕鲸绳吊死了。

亚哈船长的死亡是注定的,他的疯狂,对白鲸的恨之入骨,就可以看出他的悲惨结局。

《白鲸》读书心得2轻轻合上《白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喜欢杯具,就像阅读的过程中,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有些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毁灭,不仅仅对于这抹香鲸之王,并且还有睿智又狂热于复仇的亚哈船长、善良冷静的斯达巴克、“裴廓德”号上终年风吹雨淋的捕鲸人……有一段时间,媒体和论坛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对日本捕鲸船的谴责,可直到今日我才对这个行业有了模糊的了解。

《白鲸记》的观后感

《白鲸记》的观后感

《白鲸记》的观后感《白鲸记》是赫尔曼·梅尔维尔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它以捕鲸船长艾哈布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血腥斗争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自然的探索。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震撼和思考,下面将就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通过艾哈布与莫比·迪克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

艾哈布是一个被复仇欲望所驱使的船长,他对白鲸心存仇恨,将整个船员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他的疯狂和执着让我感到震惊,也让我思考人性的本质。

在追逐白鲸的过程中,艾哈布不断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最终导致了自己和整个船员的悲剧。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如此强大,它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地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疯狂。

其次,影片中对自然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鲸莫比·迪克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无法征服的力量。

莫比·迪克的巨大身躯和强大力量让我感到敬畏,它是自然界中的霸主。

影片中的海洋场景和捕鲸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对自然的渺小。

人类与自然的斗争是不平等的,我们无法完全征服自然,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主角艾哈布和莫比·迪克外,其他船员们也各具特色。

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各自的故事。

在与白鲸的斗争中,他们展现出了勇敢和团结的一面。

影片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他们的形象丰满了整个故事,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代入剧情,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观看《白鲸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通过展现人性的黑暗面、自然的伟大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是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探索。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对人类的欲望和自然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继续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的语言风格探析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的语言风格探析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的语言风格探析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海洋航行为主线,讲述了一段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信仰的故事。

其语言风格考究,充满文学性和哲学性,下面对其语言风格进行探析:
1.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梅尔维尔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比喻和隐喻,以形象的方式表现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比如,白鲸被描绘成一只凶猛的怪物,同时也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代表着自然力量和命运的无情。

而白鲸猎人把它视为宿命中的敌人,试图征服它,却最终以失败告终,表现出人类的无能和虚无。

这些比喻和隐喻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给作品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2.复杂的语句结构
梅尔维尔在小说中经常运用复杂的语句结构,采用长句和短句相互配合的方式描述事件或情感,这种写法既表现了作者的才华,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比如,书中描写海洋震荡的一段话就使用了十几个分句,表现出海洋的庞大和无穷无尽。

3.独特的语言表述
梅尔维尔在小说中采用了独特的语言表述,创造了大量新词汇和形象的描述方式,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文学性。

比如,描述白鲸的来袭时,他使用了“水山”、“海峡”等词汇,形象地描绘出白鲸庞大的体形。

另外,作者还使用了一些古老的方言和语言,如船员们使用的“鲸音”等,这种语言也为作品增添了色彩和品味。

总之,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语言风格在《白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丰富的比喻和隐喻、复杂的语句结构、独特的语言表述,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作品精湛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从生态文学自然观视阈下浅析麦尔维尔的《白鲸》

从生态文学自然观视阈下浅析麦尔维尔的《白鲸》

从生态文学自然观视阈下浅析麦尔维尔的《白鲸》作者:翟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摘要:“生态”一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及高度的结合性,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日,生态危机已不仅仅存在于环境和社会范畴,而是以一种生态思想的模式与各个领域与学科结合,从而生成精分的生态子学科,如生态翻译学、生态批评和生态语篇分析等等。

生态思潮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而又独特的解构视角,麦尔维尔的文学作品《白鲸》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享誉盛名。

作品以表层的气势磅礴的悲剧色彩来渲染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深层讨论,本文在生态文学自然观视域下浅析《白鲸》中的生命命题。

关键词:《白鲸》;生态文学自然观;悲剧色彩作者简介:翟曼(1989-),女,吉林四平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生态文学自然观是一种新衍生出来的文学批评与自然史观相结合的文学分析范式,生态文学自然观把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和主旨议题作为文学批评的逻辑前提,对文本的分析另辟蹊径,重新指导了对文本的阅读、解构与建构。

在此过程中,生态人文主义关怀和自然观相辅相成,均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生态文学自然观为探究文学乃至人类文明和自然界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切入路径,给文学分析、赏析与写作带来了勃勃生趣。

一、生态主义文学与生态批评过去,人们往往从单一维度分析文学作品包涵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类与历史的历时和共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上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把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其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时,应运而生的现代生态学摆脱了单一局限的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成为了具有强大生机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体。

生态文学自然观的主旨议题在于揭示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和关系,倡导尊重自然法则,回归自然怀抱,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认知世界的关系,并且摒弃了人类中心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拥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形而上学本本主义的思维惯式来指导人类接触自然与审视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 07 级 2009-2010 第二学期期末论文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Moby-Dick 对《白鲸》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课程: 美国文学史 任课老师: 李英 学号: 37120130 姓名: 仝会桃

二零一零年六月 Prob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Moby-Dick ----------Human’s Dominating Nature Leads to Tragedy 对《白鲸》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人类支配自然必将导致悲剧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和谐那么和平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麦尔维尔的《白鲸》一个最显著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小说中将亚哈与白鲸之间的斗争来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支配自然必将导致悲剧。 关键词:人,自然,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becoming less as harmonious as bef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deprive and to be deprived, destroyed the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Moby-Dick, written by Melville, showed the significant theme,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novel, the fight between Ahab and Moby-Dick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uman’s dominating nature will lead to tragedy. Key words: human, nature, relationship

Moby-dick, also known as The Whale, is a Great American Novel written by Herman Melville. It was published in 1851 during the peak tim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t plays a great role in world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al Hawthorn and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were published. The story tells the voyage of sailor Ishmael, his adventurous stories on the sea, and the voyage on the Pequod, a ship commanded by Captain Ahab. Ishmael finds that Ahab is seeking a certain white whale, Moby-Dick, which is enigmatic and ferocious. Once this whale attacked Ahab’s ship and bit his leg. Ahab was trying to find it and kill it for revenge. After a long process of seeking Moby-Dick on the sea, Ahab and his crew finally found Moby-Dick and fought with it. However, Moby-Dick was extremely annoyed and attacked the ship and the small boats. All of the crew lost their lives except Ishmael.

The story tells the fight between Ahab and Moby-Dick;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hab and the sailors on the 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As people say Moby-Dick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ature, while Ahab human. There are black and white people on the ship; that is about the man in society. This passage will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erman Melville uses many stylized languages, symbols and metaphors to state the motif of this novel. The themes of this novel are Melville’s bleak view of the world in which he lived, the alienation (man & man, man & nature, man & society), rejection and quest, God and Religion, good and evil.1

N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ing of the story. Ahab and his sailor are fishing the whale to make money as the spermaceti (鲸油)is very expensive. Sailing on the sea is a process of human working with nature. The weather will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the ship. And whales are also part of the nature. They live in the sea, and their existence won’t invade the life of human. Why does human try to kill them? The sea, the whale stands for nature. The sea is the place for aquatic to live. While whales live in the sea, it is harmonious connection.

However, the interfering of human activity disturbed thi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Seeking for money, humans make his way to kill whales for money. Not knowing that the eco-balance is in disorder, humans are stubborn in getting whales from sea. Once Ahab tried to kill the Moby-Dick who attacked his ship, but his failed and he lost his leg. It can be seen that Moby-Dick was trying to protect himself and bit Ahab’s leg. That is reasonable, because everyone is selfish and everyone has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n other words, the nature is against the human interfering of its life. Whales are rebelling against all the invaders.

From humans’ perspective, Moby-Dick bit my leg is an unbearable thing, as an individual Ahab should revenge on Moby-Dick’s biting his leg. Ahab doesn’t realize that whale’s biting is the sign to warn human to stop killing whales. What’s worse, Ahab makes up his mind to revenge on it and kill it. That means he wants to fight with nature to the end until a fair result comes out. For Ahab the fair result is Moby-Dick is killed and Ahab realizes his revenging dream. Another explanation is humans are trying to control nature and get benefits from nature, or they want to dominate nature regardless of the endless power of nature. However, it turns out that human is not as powerful as nature because nature supplies necessities and environment for huma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