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肿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宫颈癌健康教育ppt(完整版)

后有所不同。
02
宫颈癌筛查与诊断
筛查方法与建议
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 下的形态学观察,以发现异常细胞。 建议21岁以上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 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对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 常的女性,可通过阴道镜直接观察宫 颈病变情况。
HPV检测
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病毒,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等健康生活 方式。
安全性行为
强调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减少性传播感染的风 险。
二级预防策略与实践
1 2
宫颈细胞学检查 定期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细胞。
HPV检测
结合HPV检测,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3
及时治疗 对发现的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进行及时治 疗,防止病情恶化。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宫颈癌预防 知识的宣传。
鼓励参与筛查
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宫颈癌筛查,提高早诊早治率。
ABCD
公众讲座与培训
组织专家进行公众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宫颈 癌的认知水平。
社会支持与合作
加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合作 与支持,共同推进宫颈癌预防工作。
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症状
03
疾病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
状。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风险评估
根据年龄、性生活史、HPV感 染情况等因素,评估个体患宫
颈癌的风险。
接种HPV疫苗
降低HPV感染风险,从而预防 宫颈癌的发生。
02
宫颈癌筛查与诊断
筛查方法与建议
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 下的形态学观察,以发现异常细胞。 建议21岁以上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 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对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 常的女性,可通过阴道镜直接观察宫 颈病变情况。
HPV检测
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病毒,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等健康生活 方式。
安全性行为
强调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减少性传播感染的风 险。
二级预防策略与实践
1 2
宫颈细胞学检查 定期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细胞。
HPV检测
结合HPV检测,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3
及时治疗 对发现的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进行及时治 疗,防止病情恶化。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宫颈癌预防 知识的宣传。
鼓励参与筛查
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宫颈癌筛查,提高早诊早治率。
ABCD
公众讲座与培训
组织专家进行公众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宫颈 癌的认知水平。
社会支持与合作
加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合作 与支持,共同推进宫颈癌预防工作。
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症状
03
疾病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
状。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风险评估
根据年龄、性生活史、HPV感 染情况等因素,评估个体患宫
颈癌的风险。
接种HPV疫苗
降低HPV感染风险,从而预防 宫颈癌的发生。
妇产科教学课件:宫颈肿瘤

病理
鳞状细胞癌:占75~80% 鳞状上皮化生(角化)、细胞间桥
治疗
CIN II:冷冻、激光或宫颈锥形 切除病灶
CIN Ⅲ:无生育要求行全子宫切 除;生育要求的宫颈环形电切除 术(LEEP)或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严密随访
妊娠合并CIN
雌激素过多—柱状上皮外移
转化区的基底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 类似原位癌病变
易HPV感染
产后6周
妊娠合并CIN
大多为CINI (LSIL),仅14%为CIN II或 III(HSIL) 因75%孕期的CIN病变在产后半年内消退, 故更主张随诊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 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
常见于25-35岁妇女。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结局
CIN
CIN I
自然消退
40%
CIN II,III
浸润癌
10-15年 5年
CIN的病因
性生活紊乱、吸烟
宫颈癌
宫颈浸润癌的形成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当宫颈上皮化生过度活跃,或宫颈上皮内瘤样 继续发展。异型细胞突破上皮下的基底膜累及 间质——形成宫颈浸润癌。
浸润癌
淋巴管浸润
概述
宫颈癌又称宫颈浸润癌,是最常见的妇 科恶性肿瘤; 好发年龄:原位癌30-35岁
浸润癌50-55岁 宫颈癌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细胞 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 治疗。
临床表现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无特殊症状。 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 体征可无明显病灶。 宫颈光滑或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 宫颈糜烂表现。
《2023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宫颈癌定义及分类
宫颈癌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 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 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主要分 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鳞状 细胞癌约占75%-80%,腺癌约占 20%-25%。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与死亡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第四 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 亡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间 存在显著差异。
预防策略
预防宫颈癌的主要策略包括接种HPV 疫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避免高 危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等。
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
早期筛查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HPV检测,可以早期 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
诊断方法
宫颈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病理 学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宫颈癌治
疗的新方向。
PARP抑制剂
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宫颈癌患 者,PARP抑制剂显示出较好的
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靶点药物
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正在临床试
验中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更换化疗方案
当患者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以继续控制肿瘤生 长。
03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进展
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
早期宫颈癌(IA-IIA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
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等也是手术考虑 的因素。
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确定肿瘤分期和手术可行性。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宫颈恶性肿瘤个人史护理PPT课件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
02
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
03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04
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05
护理效果评估
1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
疼痛缓解程度
3
心理状态改善
4
康复速度
5
并发症发生率
6
患者满意度
2
询问患者个人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习惯等
3
询问患者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等
4
询问患者生育史,包括生育次数、分娩方式、产后恢复情况等
5
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特别是与宫颈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如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6
健康教育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
谢谢
05
临床表现
01
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
02
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有腥臭味
03
疼痛:下腹部、腰骶部疼痛
04
肿块:宫颈局部肿块,可触及
05
压迫症状:尿频、尿急、便秘等
06
转移症状: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个人史护理要点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1
了解患者家族史,特别是家族中有无宫颈恶性肿瘤病史
宫颈恶性肿瘤护理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
4
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康复情况、满意度等
5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完整教育教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二)病 理
(3)CINⅢ:
•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病变几乎累及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 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核分 裂象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 性。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基底膜完 整,无间质浸润
精选PPT课件
(二)病 理
2.宫颈浸润癌
• CIN形成后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膜浸润间 质,形成宫颈浸润癌(图16-3)。
• 宫颈有明显病灶,可直接在病灶取材。 • 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可在移行区3、
6、9、12点4处取材或在碘试验、阴道镜下 取材做病理检查。
精选PPT课件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4.宫颈锥形切除术
• 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宫颈活检阴性 者,或活检为原位癌需确诊者,应行诊断性宫颈 锥形切除术。
精选PPT课件
一、病 因
(二)相关危险因素
• 包括过早性生活(<16岁)、早婚、多个性 伴侣、性生活活跃、性生活不洁、早生育、 多产、密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 男性不洁性行为及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 其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 女也易患宫颈癌。
• 此外与性伴侣包皮过长、吸烟、经济状况、 肿瘤家族史、使用避孕药及饮食等因素亦有 关。
• 年轻患者可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
精选PPT课件
2.放射治疗
• 适用于: ①ⅡB~Ⅳ期患者; ②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 ③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 ④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
精选PPT课件
3.化疗
•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来也用于 放疗前或手术前静脉或动脉灌注化疗及与放疗并 行的同步化疗。
宫颈癌 ppt课件

ppt课件 13
宫颈癌常用化疗药物
6依托泊苷(VP-16) 用0.9%NS稀释,防止外渗,如与PDD、BLM联用,先 用VP-16 7顺铂(PDD) 用0.9%NS稀释,注意避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 8异环磷酰胺(IFO) 用林格氏液稀释,充分水化,并在应用IFO后的0h、 4h、 8h静脉推注尿路保护剂美司钠,以预防出血性 膀胱炎。 9氟尿嘧啶(5-FU) 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4-6小时 不良反应:肝肾毒性、粘膜反应
ppt课件
19
后装治疗
进行后装治疗
ppt课件
20
5.1.手术患者的护理:
⑴.术前准备: 术前一日晚6点后禁食,晚12点后禁饮水,备皮,皮试 ﹑合血、发放手术衣,佩戴腕带,确认患者不在月经 期,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前晚沐浴,注意保暖,避免受 凉感冒。指导患者服用舒泰清,灌肠。 术日晨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应用术前用药。 去掉发夹﹑首饰﹑假牙﹑眼镜及隐型眼镜、剪指甲, 去除指甲油等 购买术后所需生活物品,个人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ppt课件
16
后装治疗
荷兰引进-核通后装
我院引进的荷兰核通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具有
多通道、数字化、智能化等
特点,可满足数字化近距离 放疗技术的各种需求。在近 距离放疗影像、治疗计划以 及近距离放疗技术应用等方
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ppt课件 17
后装治疗
CT引导下腔内后装
ppt课件
18
后装治疗
放置施源器
ppt课件 14
4.3放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或电子束来治疗疾病,其目标是给予肿
瘤准确、均匀、高的治疗剂量,而尽可能减少对周围 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力争达到根治肿瘤的同时减轻 放射反应,保证患者好的生活质量。 可分为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两者可同时或交替进 行。
宫颈癌常用化疗药物
6依托泊苷(VP-16) 用0.9%NS稀释,防止外渗,如与PDD、BLM联用,先 用VP-16 7顺铂(PDD) 用0.9%NS稀释,注意避光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 8异环磷酰胺(IFO) 用林格氏液稀释,充分水化,并在应用IFO后的0h、 4h、 8h静脉推注尿路保护剂美司钠,以预防出血性 膀胱炎。 9氟尿嘧啶(5-FU) 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4-6小时 不良反应:肝肾毒性、粘膜反应
ppt课件
19
后装治疗
进行后装治疗
ppt课件
20
5.1.手术患者的护理:
⑴.术前准备: 术前一日晚6点后禁食,晚12点后禁饮水,备皮,皮试 ﹑合血、发放手术衣,佩戴腕带,确认患者不在月经 期,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前晚沐浴,注意保暖,避免受 凉感冒。指导患者服用舒泰清,灌肠。 术日晨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应用术前用药。 去掉发夹﹑首饰﹑假牙﹑眼镜及隐型眼镜、剪指甲, 去除指甲油等 购买术后所需生活物品,个人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ppt课件
16
后装治疗
荷兰引进-核通后装
我院引进的荷兰核通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具有
多通道、数字化、智能化等
特点,可满足数字化近距离 放疗技术的各种需求。在近 距离放疗影像、治疗计划以 及近距离放疗技术应用等方
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ppt课件 17
后装治疗
CT引导下腔内后装
ppt课件
18
后装治疗
放置施源器
ppt课件 14
4.3放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或电子束来治疗疾病,其目标是给予肿
瘤准确、均匀、高的治疗剂量,而尽可能减少对周围 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力争达到根治肿瘤的同时减轻 放射反应,保证患者好的生活质量。 可分为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两者可同时或交替进 行。
宫颈癌分期PPT课件

• II期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1/3尿道、下1/3阴道、肛门、淋巴结转移
• III期
肿瘤有或无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1/3尿道、下1/3阴道、肛门,有腹股沟-股淋巴结转移
• IIIA期(i)1个淋巴结(≥5mm),或1-2个淋巴结转移(<5mm)
• IIIB期(i)≥2个淋巴结(≥5mm),或≥3个淋巴结转移(<5mm)
• III期 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扩散
• IIIA 肿瘤侵犯浆膜层和(或)附件
• III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 IIIC 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
IIIC1 盆腔淋巴结阳性
•
III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或)盆腔淋巴结阳性
• IV期 肿瘤侵犯膀胱粘膜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
4
三、手术病理分期法(Meigs-Brunschwig分期法)
• 0类 原位癌或微癌。 • A类 癌瘤局限于子宫颈。 • A0类 术前宫颈活检为浸润癌,但子宫颈的手术标本未再查见癌。 • B类 癌瘤超越子宫颈,侵犯阴道上2/3或子宫体;或癌瘤同时侵及阴
道上段和子宫体。阴道或子宫体的侵犯可由直接扩展或转移而来。 • C类 癌瘤直接扩展或经淋巴管转移,侵及子宫颈旁或阴道旁组织(或
3
二、TNM分期法
• 近年来为使身体各部位的癌瘤取得统一的分期标准,便于统计疗效和 估计预后,国际抗癌协会(UICC)提出TNM分类法,即在临床分期
的基础上说明区域性淋巴结及远处器官有无转移。此法为治疗前的分 类,不包括手术所见。
• 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区域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
• T1s侵蚀前期癌,即原位癌。
宫颈癌分期
1
《子宫颈肿瘤》ppt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子宫颈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 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基因的突变和细 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病因
子宫颈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 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HPV感染、性 行为、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
子宫颈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子宫颈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 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同 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和性功 能。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子宫颈肿瘤的另一 种重要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
中晚期患者。
放射治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 照射两种方式,通过高能射线 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
体外照射通常采用直线加速器 等设备,对整个盆腔进行照射 ;腔内照射则将放射源放置在 肿瘤组织内或邻近区域。
预防策略优化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筛查等,降低子宫颈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标准。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 有助于了解肿瘤大小、 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
情况。
病理学诊断
01
02
03
组织形态学诊断
根据肿瘤组织形态、细胞 异型性、核分裂像等指标, 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 测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的 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参 考。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 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豆类。
控制体重
保持适中的体重指数,避免肥 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降低 肿瘤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N III级: 无生育要求者:子宫全切术 年轻、希望生育者:宫颈锥形切除
.
19
宫颈病变
细胞学
阴道镜检 组织活检 颈管诊刮
诊 断
阴性
结
果
CIN I
CIN II
CIN III
重度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处 理
定期复查
物理治疗 (冷冻、电凝、激光)
LEEP
锥切或 全子宫切除
.
20
子宫颈癌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妇产科教研室
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 位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
.
8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柱状上皮异位
(过去称宫颈糜烂)
.
9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宫颈腺囊肿(Naboth cyst 纳氏囊肿)
.
10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鳞状上皮替代柱状上皮的机制 (1)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
21
宫颈癌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子宫颈癌的病因、组织发生和发展、病理 变化、转移途径
2. 掌握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3. 掌握子宫颈癌的
临床特征、诊断 方法和治疗原则
.
22
概述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 瘤之一
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30~35岁 、50~55岁
广泛开展防癌普 查,其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有明显下 降
.
6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⑴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分为3个带 基底带:由基底细胞和 旁基底细胞组成 中间带: 浅表带:
⑵ 宫颈管柱状上皮:
.
7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⑶ 转化区及其形成
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转化 区,也称为移行带
原始鳞- 柱交接部
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
.
1
前言
宫颈肿瘤 ⑴ 良性:宫颈息肉
宫颈平滑肌瘤
⑵ 癌前病变: (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⑶ 恶性:宫颈癌
.
2
宫颈上皮内瘤变
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2、熟悉宫颈的组织学特性
3、掌握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及治疗方法
.
3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thelial neoplasia CIN):
.
23
病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1 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 2 早婚、早育、多产、密产
病毒感染 HPV(高危型:16、18、31、33、35、 39、45、51、52、56、58等)
HSV-II HCMV 其他:吸烟、 种族、地理环境、经济状况 高危男子
.
24
组织发生或发展
移行带形成过程中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细胞类似旁 基底细胞,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刺激下行成CIN
核分裂相< 2/高倍视野 II级:中度分化鳞癌 ,
核分裂相2~4/高倍视野 III级:低分化鳞癌,
核分裂相> 4/高倍视野
.
30
.
31
.
32
.
33
病理
(二)腺癌约占15~20%
巨检:来源于宫颈管,浸润宫颈管壁 显微镜检:
1:粘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 粘液细胞
2: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 (三)鳞腺癌:占3~5%
移形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reserve cell) 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 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为 鳞状上皮化生
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 状上皮,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
.
11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2)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epithelization)
ASC LSIL≈CINⅠ HSIL≈CINⅡ、CINⅢ和原位癌
.
17
诊断
⑵ 阴道镜检查: 白色上皮、点状血管、 异型血管、红色镶嵌等
⑶ 宫颈活组织检查: 确诊CIN最可靠方法
⑷ 高危型HPV-DNA检测
.
18
治疗
CIN I级: 有病灶:冷冻、激光、微波 无明显病灶:随访、按炎症处理
CIN II级: 电熨、冷冻、激光、冷凝或宫颈锥切术 (Leep刀)进行治疗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 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结局:自然消退:病毒诱发
癌变潜能→浸润癌,由多因素诱发
.
4
病因
1、HPV感染: CINⅠ:与6、11、31和35有关 较少发展为浸润癌 CINⅡ和Ⅲ: 与16、18、和33有关 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
5
病因
HPV感染 性生活紊乱、吸烟 性生活过早 性传播疾病 经济状况低下 口服避孕药 免疫抑制
CINⅢ→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 形成宫颈浸润癌
起源于宫 颈移行带
.
25
子宫颈癌变的形成过程
.
26
病理
(一)鳞状细胞癌: 占80~85%
巨检 1:外生型 2:内生型 3:溃疡型 4:颈管型
.
27
病理
显微镜检
1:微小浸润癌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2:宫颈浸润癌
.
13
病理学诊断及分级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
CINI级:轻度不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
层的下1/3 CINII级:中度不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 层的下l/3-2/3 CINIII级:重度不典型增生 及宫颈原位癌 异型细胞几乎或全部 累及上皮全层
.
14
临床表现
症状 无症状 阴道排液增多 接触性出血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 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 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称为鳞状上皮 化
.
12
病因
1、HPV感染
2、宫颈组织学特性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宫颈管柱状上皮
转化区 原始鳞- 柱交接部
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 柱状上皮异位(过去称宫颈糜烂) 宫颈腺囊肿 鳞状上皮化生 鳞状上皮化
.
28
病理
微小浸润癌
镜下癌细胞小团状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 膨胀性间质浸润
1:镜下早期浸润 :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浸润间质<3mm 宽度<7mm
2:极早期浸润癌 :
镜下见可测量病灶 浸润间质深度<3—5mm 水平播散范围<7mm
.
29
病理
宫颈浸润癌
病灶浸润间质的范围已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 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 l级:高分化鳞癌
体征 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 局部红斑、白色上皮 宫颈糜烂表现
.
15
诊断
⑴ 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TCT
巴氏分类法 (P:386) l级: 正常 II级: 炎症 III级:可疑癌 IV级:高度可疑癌 V级: 癌
TBS诊断系(P:386) ASC LSIL HSIL 鳞状细胞癌 腺癌
.
16
诊断
TBS( the Bethesda system )分类法
.
19
宫颈病变
细胞学
阴道镜检 组织活检 颈管诊刮
诊 断
阴性
结
果
CIN I
CIN II
CIN III
重度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处 理
定期复查
物理治疗 (冷冻、电凝、激光)
LEEP
锥切或 全子宫切除
.
20
子宫颈癌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妇产科教研室
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 位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
.
8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柱状上皮异位
(过去称宫颈糜烂)
.
9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宫颈腺囊肿(Naboth cyst 纳氏囊肿)
.
10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鳞状上皮替代柱状上皮的机制 (1)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
21
宫颈癌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子宫颈癌的病因、组织发生和发展、病理 变化、转移途径
2. 掌握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3. 掌握子宫颈癌的
临床特征、诊断 方法和治疗原则
.
22
概述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 瘤之一
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30~35岁 、50~55岁
广泛开展防癌普 查,其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有明显下 降
.
6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⑴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分为3个带 基底带:由基底细胞和 旁基底细胞组成 中间带: 浅表带:
⑵ 宫颈管柱状上皮:
.
7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⑶ 转化区及其形成
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转化 区,也称为移行带
原始鳞- 柱交接部
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
.
1
前言
宫颈肿瘤 ⑴ 良性:宫颈息肉
宫颈平滑肌瘤
⑵ 癌前病变: (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⑶ 恶性:宫颈癌
.
2
宫颈上皮内瘤变
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2、熟悉宫颈的组织学特性
3、掌握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及治疗方法
.
3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thelial neoplasia CIN):
.
23
病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1 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 2 早婚、早育、多产、密产
病毒感染 HPV(高危型:16、18、31、33、35、 39、45、51、52、56、58等)
HSV-II HCMV 其他:吸烟、 种族、地理环境、经济状况 高危男子
.
24
组织发生或发展
移行带形成过程中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细胞类似旁 基底细胞,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刺激下行成CIN
核分裂相< 2/高倍视野 II级:中度分化鳞癌 ,
核分裂相2~4/高倍视野 III级:低分化鳞癌,
核分裂相> 4/高倍视野
.
30
.
31
.
32
.
33
病理
(二)腺癌约占15~20%
巨检:来源于宫颈管,浸润宫颈管壁 显微镜检:
1:粘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 粘液细胞
2: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 (三)鳞腺癌:占3~5%
移形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reserve cell) 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 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为 鳞状上皮化生
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 状上皮,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
.
11
病因
2.宫颈组织学特性
(2)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epithelization)
ASC LSIL≈CINⅠ HSIL≈CINⅡ、CINⅢ和原位癌
.
17
诊断
⑵ 阴道镜检查: 白色上皮、点状血管、 异型血管、红色镶嵌等
⑶ 宫颈活组织检查: 确诊CIN最可靠方法
⑷ 高危型HPV-DNA检测
.
18
治疗
CIN I级: 有病灶:冷冻、激光、微波 无明显病灶:随访、按炎症处理
CIN II级: 电熨、冷冻、激光、冷凝或宫颈锥切术 (Leep刀)进行治疗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 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结局:自然消退:病毒诱发
癌变潜能→浸润癌,由多因素诱发
.
4
病因
1、HPV感染: CINⅠ:与6、11、31和35有关 较少发展为浸润癌 CINⅡ和Ⅲ: 与16、18、和33有关 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
5
病因
HPV感染 性生活紊乱、吸烟 性生活过早 性传播疾病 经济状况低下 口服避孕药 免疫抑制
CINⅢ→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 形成宫颈浸润癌
起源于宫 颈移行带
.
25
子宫颈癌变的形成过程
.
26
病理
(一)鳞状细胞癌: 占80~85%
巨检 1:外生型 2:内生型 3:溃疡型 4:颈管型
.
27
病理
显微镜检
1:微小浸润癌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2:宫颈浸润癌
.
13
病理学诊断及分级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
CINI级:轻度不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
层的下1/3 CINII级:中度不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 层的下l/3-2/3 CINIII级:重度不典型增生 及宫颈原位癌 异型细胞几乎或全部 累及上皮全层
.
14
临床表现
症状 无症状 阴道排液增多 接触性出血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 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 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称为鳞状上皮 化
.
12
病因
1、HPV感染
2、宫颈组织学特性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宫颈管柱状上皮
转化区 原始鳞- 柱交接部
生理性鳞- 柱交接部 柱状上皮异位(过去称宫颈糜烂) 宫颈腺囊肿 鳞状上皮化生 鳞状上皮化
.
28
病理
微小浸润癌
镜下癌细胞小团状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 膨胀性间质浸润
1:镜下早期浸润 :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浸润间质<3mm 宽度<7mm
2:极早期浸润癌 :
镜下见可测量病灶 浸润间质深度<3—5mm 水平播散范围<7mm
.
29
病理
宫颈浸润癌
病灶浸润间质的范围已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 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 l级:高分化鳞癌
体征 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 局部红斑、白色上皮 宫颈糜烂表现
.
15
诊断
⑴ 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TCT
巴氏分类法 (P:386) l级: 正常 II级: 炎症 III级:可疑癌 IV级:高度可疑癌 V级: 癌
TBS诊断系(P:386) ASC LSIL HSIL 鳞状细胞癌 腺癌
.
16
诊断
TBS( the Bethesda system )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