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堂,语文]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美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渗透。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情感、审美、艺术方面的智力和人文素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美育融入进去呢?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经典的古诗词、寓言故事、优美小品等,让学生在欣赏其中的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情感、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小小说、一首诗歌,或者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比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也触发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文化,感受美的存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重要的是将语文教学与生活、与社会、与文化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参观、实地写生、文学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个性特点。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十分重要。

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育的一个环节,也需要将美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实现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欣赏来实现美育的渗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名著或诗歌等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通过欣赏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面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艺术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理解和认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语言文学艺术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美育的渗透。

比如,举办课堂剧、文学朗诵、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到美的盛宴。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来实现美育的渗透。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从中激发出的灵感和创造力,应该得到及时的展示和发挥。

老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墙报展示、班级汇报等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这样不仅能够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嵌入美育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中尝到美育的甜美果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方法。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汲取美育的精华,从中体验到美的魅力。

老师也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帮助他们走向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未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从课文的选择和解读上入手。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课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审美价值、有益于学生情操培养的优秀课文。

一些关于自然风光、名人故事、孩子成长等主题的课文,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给予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热爱。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词语、句式的讲解,引导学生领略语言之美,激发学生对语言艺术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朗读和表演课文来实现。

朗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欣赏课文的美。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引导他们在朗读中体味课文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品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现课文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课文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来实现。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去欣赏诗词的意境、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品读、赏析诗词,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诗词中的美,从而增进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和理解。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诗词的创作过程,更好地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美育理念的认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审美情操和语言艺术能力。

希望通过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小学生能够在语言的世界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对美的向往和热爱,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以及如何将美育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元素呢?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融入美育元素。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丽意境和情感。

在课文设计上,可以加入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如声乐、舞蹈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融入美育元素。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读、演讲、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如文学创作、美术创作、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来融入美育元素。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作品欣赏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参观美术展、观赏音乐会、观看文学戏剧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美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自觉。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情感的渗透来实现。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美育元素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其承担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

在满足语文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的同时,如何将美育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来实现美育目标,成为公众和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

美育指的是“以美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但是,美育教育并不仅仅只存在于美术教育中,它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美育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语文教育也是一种美育教育,其重要性不亚于美术教育。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的渗透呢?首先,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知识和信息的积累,还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读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动人的散文、一段生动的叙述,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意,通过字句的组合和想象的火花来达到美育的目的。

其次,语文教学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是一门文字表达和交际工具的基础学科,它在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元思维,通过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描写四季的文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再者,语文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观点和理解思想,更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精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反思人生、家庭、公民等问题时,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方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方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美育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

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语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

《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那么,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

最近,刚执教完《美丽的小兴安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发现美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曾随着课文的学习游览过风景优美的黄山,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另一处美景,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那美的点点滴滴,好吗?首先,谁愿意用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音乐配合。

”通过如此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语文课堂之中了,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

学生在优美而缓慢的音乐中初步了解和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学生自由朗读初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自学生字、新词。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

接下来让学生“开火车”练读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读一读,并用四字词语造句。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

美育可以通过文学欣赏和诗歌朗诵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通过读懂文学作品中的诗意和美感,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全面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朗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美。

美育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创作具有美感的文章。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美丽的图片和写作素材,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作文。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在写作中添加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让作文更有情感和美感。

美育还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课文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和解读,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文的阅读和解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词用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和文学语言的解构,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在实施美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提供美感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美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美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的美。

只有在美育的渗透下,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美育贯穿小学语文课堂

让美育贯穿小学语文课堂

学科中的美育任务必须通 过课 堂教学过程来实现 。由
此可见 ,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 学生身心和谐 发展 的需要 。 小学语文课 本中 的课文 , 大多是 名家名作 , 涉及古今 中外 , 涵盖了天 、 、 、 、 地 人 物 事等 , 丰 富多彩 的艺 术形象 , 有 引人人胜 的深邃意境 , 凝 练生 动的优美词句 ,强 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 些, 都是美育 的极 好内容和形式 ,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 的 审美意识 ,发展学生 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 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 三 、 小学 语文课 堂教学过 程 中贯 穿美 育是 培 养 在 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 途径 科学 文化都 来源 于社会实 践 , 不仅揭示 了真理 , 还 传递着美 的信息 。 通过语文学科 的教学 , 使学生掌握语 言 文 字 工 具 , 解 人 类 文 化 历 史 , 识 美 的起 源 、 的 了 认 美 本 质 、 的规律及 价值 , 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 美 可 养 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 。 语 文课本 中的一篇篇优秀作 晶, 传递着人类 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 有起源于 自然 的 汉字美 , “ 字 , 如 月” 会使人 联想到漆黑的夜空中或像镰
学 中的美 育 , 能把美感 直觉 的形 象性 , 验 的理 论性 , 经 心 理现 象 和积淀 的 系列性 ( 括 感知 , 包 联想 , 想象 , 情 感, 理想 , 趣味 , 能力 等 ) 以及 耳濡 目染 的愉悦性 等引 , 进课 堂教 学 , 教师 的课堂教 学艺术 创作 活动 产生更 使 多 的吸 引力 , 强烈 的感 召力 , 浓 的诱 导力 , 学生 更 更 将 带 进引 人 人胜 、 罢不 能 的情 景 , 而 使 学生 对语 文 欲 从 学 习产 生极 大 的兴趣 ,促 进学 生语 文 综 合 素质 的提 高 。教师在上 课时表现 出来 的谐趣 , 志趣 和情趣 , 能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
1.重德智,轻美育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

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

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
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怎样让每个小学生从小养成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呢?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生活乐趣,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

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美育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中
学生喜欢语文课,是从喜欢语文课本开始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插图色彩鲜艳、清晰精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首先就给孩子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秋叶飘飘》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陶冶学生心灵。

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树叶标本,各小组之间开展赏叶会,通过比一比、赛一赛、分一分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能按颜色分出树叶:绿、红、黄、蓝、黑等,有的能按形状分出树叶:圆形、卵形、针形、心形等,学生既学会了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的知识,又从中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趣。

(2)善于捕捉教学时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回想我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当学生情之所至,急于表达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要使学生感情入境,体情明理,出境悟文,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学生的情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发出来。

使学生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心灵上得到启迪,受到感染。

(3)让学生多积累。

从课文中背诵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从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中获得语言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美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美的情感从哪里来?从对文章的品词析句,从朗朗的读书声中来。

记得我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朝鲜人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亲人?志愿军为什么成为朝鲜人民的亲人?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很快地进入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接着我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入分析体会亲人之间的感情,这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切的情、真挚的言在阅读中从学生心田缓缓流出。

我再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娘为了战士们,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而昏倒在路旁,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等内容,让学生明白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又激发了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

一节课有音乐的刺激,媒体的辅助,教师的引导,在朗读中开始,在朗读中结束,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的确,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学生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它需要每一位
教师积极自觉去实施和完成。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挖掘、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成功地教书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