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沪通长江大桥BIM技术应用
《基于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范文

《基于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建设领域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BIM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在桥梁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其应用效果、技术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概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建模技术,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具有实际建筑特性的三维数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和协同设计。
在桥梁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维建模、结构分析、施工模拟和工程管理等方面。
三、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1.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设计BIM技术可以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使设计人员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外观。
通过BIM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可以实现设计的优化和调整。
此外,BIM模型还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结构分析与优化BIM技术可以对桥梁结构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模拟,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对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指导。
3. 施工管理与协同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设计。
通过BIM平台,各个部门可以实时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BIM技术可以实现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使设计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设计工作,同时提高设计的精度和质量。
2. 优化施工过程:通过BIM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优化。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在高铁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高铁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铁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其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工具,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高铁桥梁施工方式。
特别是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这一高难度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为高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BIM技术。
简单来说,BIM技术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信息集成在一个三维模型中。
这个模型不仅包含了建筑物的几何形状,还包含了材料属性、施工工艺、设备信息等丰富的数据。
因此,BIM技术就像是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孪生”,为高铁桥梁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那么,BIM技术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中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BIM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结构计算。
而BIM技术可以将所有这些信息集成在一个模型中,使得设计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各个构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和优化。
同时,BIM 技术还可以自动检测设计中的错误和冲突,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疏漏。
其次,BIM技术能够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工序和设备。
而BIM技术可以为施工方提供一个清晰的施工蓝图,使得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再者,BIM技术能够增强后期运营和维护能力。
高铁桥梁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而BIM技术可以为运营方提供一个详尽的“数字档案”,包含了桥梁的所有信息。
这样一来,运营方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桥梁的健康管理和维护计划制定。
当然,BIM技术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施工中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BIM技术还将为高铁桥梁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惊喜。
特大型钢结构桥梁BIM技术综合应用实践

现场扫码
二维码样例
数字化下料 【PC端】
跨部门物料协 同管理 【Web端】
二维码物料追 踪 【移动端】
实时同步查询、 分析与管理 【Web端】
实时同步查询 与分析 【PC端】
移动端登陆 权限控制 二维码扫码 物料查询
操作历史
数字化下料 【PC端】
跨部门物料协 同管理 【Web端】
二维码物料追 踪 【移动端】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四、人员培训
Ø2#主塔墩位于重庆侧岸 边,临近既有成渝线、川 黔线和小梨线,无既有道 路连通到主墩。
Ø钢梁在1#~2#墩之间 跨越成渝铁路,0#~1# 墩钢梁在地面线以下,钢 梁架设时需对山体进行开 挖。
边跨钢梁跨既有线施工总体方案
实时同步查询、 分析与管理 【Web端】
实时同步查询 与分析 【PC端】
以天、周 、月为时 间单位, 按不同的 时间间隔 对施工进 度进行正 序模拟或 逆序模拟 ,形象反 映施工计 划和实际 进度。
将拉索 索力与杆 件应力监 测数据与 BIM模型 相集成, 实现数据 可视化, 为桥梁安 全管理提 供支持。
• 参与方多
• 需协调建设各方应用需求,兼顾业主、企业、合作单位利益, 整合设计、施工、制造、材料供应等BIM数据和业务流程。
• 流动性大
• 项目和人员都是流动的,难以形成稳定的应用团队,每一次 应用都需求重新摸索。
• 成熟度低
• 软件大多需定制,边研发、边应用、边了解需求。
• 软件
企业
巨大
商机
• 项目
为减少跨既有线施工的时间,降低安全风险,2#墩钢梁架设采用主跨往 边跨侧分次拼装顶推跨过既有线,然后再散拼施工的方案,解决跨线施工的技 术和安全问题。
沪通长江大桥智慧钢梁BIM应用

沪通长江⼤桥智慧钢梁BIM应⽤沪通长江⼤桥智慧钢梁管理系统可打破信息断层,完成对钢梁建造过程的数据分析
车间总体监控界⾯
机床任务列表
焊机监测
焊机监测功能主要通过建⽴焊机三维模型实现。
焊机监测功能模块
应⽤BIM软件建⽴车间的整体模型,在模型上点击焊机相应部位,弹出该部位的详细信息。
在界⾯中转动模型,可查看焊机的不同部位和构造。
焊机监测功能模块可实时采集焊机的状态信息,包括电压、电流、焊接状态等。
焊机状态信息
⼈员管理
⼈员管理
在钢梁建造车间内有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专业的⼯作⼈员控制运作。
⼈员管理功能模块可以展⽰各专业⼈员的运作、分布及⼯作任务等信息。
⼈员管理功能模块
模型信息管理
模型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前⼯作情况进⾏进度推演,根据推演结果指导调整实际⽣产。
模型信息管理界⾯
物料追溯
钢桥建造⼚的物料(如零件、杆件等)最终拼装形成钢桥。
智慧钢梁管理系统的物料追溯功能可对桥梁各个组成部分的物料信息进⾏追踪定位,展⽰该物料的产地、型号、品牌、性能及⽣产状态等参数。
物料追溯功能模块
焊缝管理
焊缝管理是将现代化的管理⼿段与先进的⽹络通信技术应⽤于焊接⽣产过程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焊机设定焊接⼯艺参数,并在给定范围内进⾏微调,防⽌焊⼯对焊接参数的误操作,提⾼焊接⽣产的⾃动化程度与管理⽔平,实现主要、关键产品的焊接过程监控。
焊缝管理功能模块
螺栓质量管理功能模块
装配式建筑联盟
ID:PCjianzhu
扫码回复 1 领取礼包
⼯程质量与创优ID:gczlycy
扫码回复 1 领取礼包。
某大桥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201804

某大桥项目B I M技术应用方案201804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XX大桥项目施工BIM技术应用方案2018年04月目录一、本项目BIM应用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息模型创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图错漏碰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图深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场地分析,辅助功能区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项施工方案模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BIM技术的地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BIM的3D打印技术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安全协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档资料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项目BIM实施保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BIM实施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BIM在桥梁方面的应用案例解析

BIM在桥梁方面的应用案例解析
一、BIM在桥梁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1、项目信息化管理
桥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一环。
BIM具有信息化的特点,比如可以构建项目的管理系统,使用BIM可以有效的管理建筑项目的信息,比如财务、物料、施工进度、技术
设计、竣工验收等,从而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率,缩短工期,减少
管理成本,改善建设环境。
2、设计审查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BIM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支持设计过程的智能审查,在进行设计之前,可以充分的分析桥梁的结构情况,通过对设计模型的实
时审查,可以确保桥梁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得桥梁设计过程快
速高效。
3、施工过程应用
在桥梁建设的施工过程中,BIM可以有效的支持实体模型,可以分析
建筑模型的物理空间特性,根据实体模型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的构建施
工方案,可以有效的优化施工顺序,减少桥梁施工中的混合施工,提高施
工的效率,有效的改善桥梁施工的环境。
4、运行维护
在桥梁的运行维护过程中,BIM可以支持桥梁的信息管理,可以有效
的跟踪桥梁状态的变化。
某大桥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202404

某大桥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202404一、项目背景大桥项目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需要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项目BIM技术应用方案1.BIM模型的建立在项目启动阶段,应确定使用的BIM软件,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根据项目要求,建立BIM模型,模拟整个大桥的真实情况,并将其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如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
同时,将相关数据纳入模型中,包括土地、地形、气象、材料等。
2.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3D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展示设计效果,找出潜在的设计问题,并进行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不同专业的设计师的图纸进行串联,以便更好地协作和交流。
3.施工阶段的BIM应用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协调。
通过与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可以将施工进度、材料检验及设备运行等信息整合到BIM模型中,并进行协调。
通过BIM模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4.运维阶段的BIM应用在运维阶段,利用BIM模型建立桥梁维护管理系统。
将桥梁的维护信息与BIM模型相结合,并建立数据库,包括桥梁的设计参数、材料及构造等。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桥梁的维护计划编制、桥梁健康监测及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维护效率和减少维护成本。
5.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在整个项目周期中,BIM技术可以用于项目的规划、预测、监督和控制。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智能化配置,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BIM技术应用的断点和风险1.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BIM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支持,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
同时,项目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对BIM技术进行持续的学习和更新。
2.数据质量和安全。
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4 ] 姚燕. 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及裂缝控 ̄ J l E M] . 北京 中国建筑 出
图 5 南山站开通运营后清水混凝土立柱效果
版社 , 2 0 1 1 .
[ 5 ] 中国建筑工程 总公司. 清水混凝土施II艺标准[ M】 . 北京 - 中国建筑
4 结
海铁 路快速通 道 , 促进 长三角城市群经 济一体化进程
和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3 3 —
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中交二航 局承建的沪通长江 大桥 天生港 专用航 道桥胜利合龙。 据 了解, 沪通大桥是我国沿海铁 路大通
道沪通铁 路控 制性工 程 , 连 接 张 家 港 市 和 南 通 市 。大 桥全长 1 1 k m, 设计采用主跨 l 0 9 2 m 钢 桁 梁 斜 拉桥 结
参考文献
[ 1 ]  ̄ l J 海龙. 清水混凝 土施工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D] . 北京 : 中国农业大
学, 2 0 1 3 .
[ 2 ] 李强 , 李辛民 , 孟 闻远, 等. 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 存在问 题及对策[ J ] l 建筑技术 , 2 0 0 7 , 3 8( 1 ] 一 6 -8 . [ 3 J 顾 勇新. 清水混凝 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 MJ . 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
龙前 , 要实现钢桁梁 角度、 竖 向、 横向、 纵 向等多方向的 调整 。 晚上环境气温 变化小, 测量人员昼伏夜出, 在寒
风 中反 复 测 试 , 采 集 了上 万组 数 据 , 运用 B I M 技术, 进
行 了数十次虚拟拼 装。为了承载钢桁梁 的体重 , 大桥桩
基 础 深入 水 下 1 3 3 . 5 m, 为国 内外罕 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案例】沪通长江大桥BIM技术应用
一、钢桥智能化建造
沪通长江大桥主体结构(钢梁)用钢26万t,结构复杂、体系庞大,针对钢梁建造,深入推进BIM技术应用,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研究重点是钢桥的智能化制造和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探索,打造稳定可靠的数据采集、存储、传递、交流、决策的工作机制和流程。
(1)焊缝质量管理系统。
焊接质量管理系统是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应用于焊接生产过程控制。
可通过计算机对焊缝进行编号,设定焊接工艺参数,实时记录和上传焊接参数,形成构件"焊缝地图",提高焊接的自动化程度与管控水平,防止焊工误操作,实现主要、关键部位焊接过程监控、事后追溯。
(2)数字化预拼装系统。
数字化预拼装是通过全站仪或摄影技术对实际杆件进行精密测量,获取预拼杆件的关键尺寸信息,将测量结果反馈到设计模型中,通过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分析,确定通孔率、预拱度等值是否满足预拼装验收要求。
(3)螺栓连接施工系统。
沪通长江大桥全桥共用高强度螺栓425万套,作业周期长,环境条件变化大,控制质量离散性大,工作难度很大。
该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第三代扭矩扳手,实现对螺栓施工扭矩的有效控制,并完成对螺栓施工信息的全面采集。
系统能够通过数显式扭矩扳手扫描获取施工计划和操作人员信息,施拧过程中自动上传施工扭矩,对异常施工扭矩进行报警,规避高栓的"超拧"和"欠拧"现象,以二维码形式存储;实现信息的追踪管理;同时能减少班前班后标定,提高施工工效。
二、主塔施工的BIM应用
针对主塔施工深化BIM技术的应用,涉及支架建模、预应力管道、钢筋、锚座碰撞分析、整体吊装模拟、施工虚拟建造等内容,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实践,推进主塔施工向工厂化、预制化、装配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前发现工序衔接问题,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三、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
BIM技术的核心是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强化信息化手段,将制造过程参数、施工工序控制参数、工法应用及运维措施各种结构化数据或非
结构化数据搭载到BIM模型,并存储到一个集中的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结构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多方位服务,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BIM管理系统,实现BIM信息服务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系统
依托BIM技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已试点成熟或将要研发的信息化业务子系统,加大推广应用范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检验、反馈和提升,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积累有效数据,及时固化成果。
同时注意项目从设计至运维各阶段的衔接和标准统型,制定逐层的交付标准,做好信息的传递和维护。
(2)建设主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BIM技术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BIM技术的应用和落地,要重视和关注各环节同步采用BIM技术,保持在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持续推进,形成完整的数据传输通道,保持数据的有效传递和积累。
(3)模型统一性问题应全盘考虑,保证设计、施工(包括钢梁加工)和运维中BIM模型的无损传递、继承和发展,避免重复建模,确保有效信息的积累、分析和应用。
结束语
(1)BIM技术代表一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沪通长江大桥工程实践已经初步显示这项技术的潜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建设单位通过有效组织、统一部署,搭建基于BIM技术的统一管理平台,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实际,完善BIM模型和管理平台应用模块,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纠偏,最终实现各参建单位在统一BIM技术应用模式下协同工作。
建设单位的强力推进和统一要求是当前BIM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从"好看"向"实用"转化的重要推手。
(3)在设计、施工、制造管理过程中,依托信息化手段,将控制进度、安全、质量等提高管理水平的多种措施集成到面向建设单位需求的统一BIM管理系统,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控水平。
通过必要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将带来管理手段和项目管控方式的革新。
(4)加快研究基于施工应用的BIM模型交付标准,使参建各方能够在同一语境下交流,减少重复工作,将有力推进BIM工作的推广。
(5)加快培养掌握BIM技术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将掌握BIM技术作为一种必备管理技能,支撑建设管理模式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