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梦 江 南(2012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梦江南》(精选五篇)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梦江南》(精选五篇)第一篇: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梦江南》2012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梦江南》梦江南(千万恨)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作者: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赏析:《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
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江苏卷2012年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 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 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 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 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 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 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 “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 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 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2012各地高考诗歌 鉴赏题分析
(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 曳碧云斜。 ⑪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⑫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 析。(4分)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 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 形象。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 妙。请简要赏析。(3分)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 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 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 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阅读答案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阅读答案:篇一:高二语文必修五阶段测评(三)阶段测评(三)(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潺湲(chán) 疏浚(jùn) 诘问(jí) 霰雪(xiàn) ....B.萃集(cuì) 修葺(qì) 汀州(dīnɡ) 仙袂(mèi) ....C.城阙(què) 媲美(pì) 街衢(qú) 圭臬(niè) ....D.衾被(qīn) 脚踝(huái) 庇护(pì) 老妪(yù) ....解析:A项,“诘”应读“jié”;B项,“汀”应读“tīnɡ”;D项,“庇”应读“bì”。
答案:C2.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拿来.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解析:A项即,就;B项悔恨;C项演奏。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最具太白神韵,诗句中贯穿着波澜起伏的强烈情感,恰如天马行空,给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发自肺腑的诗句抒写了作者穷困潦倒的境遇和孤苦寂寞的心情,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C.白居易与琵琶女虽说是萍水相逢,但诗人有感于其生活的不....幸,联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D.《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惟妙惟肖地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
解析: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选项中用来修饰“虚构”不当。
2012江苏卷诗词鉴赏

• 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 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 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 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 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 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 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 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 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 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
“摇曳碧云斜”,碧云动荡间,日 已西斜,联起前句,有陡然将镜头拉之 开阔之地的感觉,结局虽短促,但余思 袅袅,咀味绵长。此词写得朴素自然, 明丼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 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谢谢 观赏
作品赏析
•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 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 “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 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 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 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 戚和哀伤。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 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 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在在堪恨,在在 堪伤。而远韵悠然,令人讽诵不厌。
诗词鉴赏
2012江苏卷
梦江南· 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①,恨极在天涯②。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 落眼前花,摇曳③碧云斜。
①恨:离恨。 ②天涯: 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 地方。 ③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
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江苏201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梦江南》赏析

江苏201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梦江南》赏析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注释】1、水风:水上之风。
2、摇曳碧云斜:反用江淹《杂体》诗句意。
其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译文】我心里有无数的恨事,痛恨心上人远在天涯;可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作者简介】温庭筠(约公元812-870年),字飞卿,晚唐著名的词人、诗人。
温庭筠善于从容貌、服饰、情态上描写思妇、宫女、青楼女子生活及情思,他的词对五代及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个世纪之后的花间词派,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是我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
中晚唐诗人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等虽然也有词作传世,但他们的词在韵律和形式上与七律非常接近,运用的词牌也很少。
温庭筠则不然,据林大椿先生所编的《全唐五代词》统计,留传下来的温词共有七十首,而他使用的词牌也有近二十种之多。
温庭筠生性风流,轻佻放荡,他的词多写花前月下,闺情幽怨,构思精巧,语言含蓄,词风香软艳丽,浓妆重抹,充满脂粉香泽,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能给读者带来美感和联想,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温词美中不足的是题材较窄,不容易给读者带来直接的感动。
温庭筠从小聪明好学,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
《北梦琐言》说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曹子建“七步成诗”已属不易,温庭筠“八叉手成八韵”也非常了得,于是,他有了“温八叉”的美誉。
温庭筠才华横溢,却屡试不中,科场之中,他又“好代人为文”。
有一次考试,主考官为防止温庭筠考场救人,特将他召到庭前应试,严加防范,但温庭筠还是帮助了八个人,便又得一绰号“救数人”。
温庭筠终生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并因才高气傲,得罪权贵,仕途坎坷,一生潦倒。
不过他不是没有机会,温庭筠曾被宰相令狐绹相中,拿着丰厚的俸禄,写下了奠定他词名的代表作《菩萨蛮》。
古诗文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命题揭秘】 鉴赏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一个 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 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 词句简要回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 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 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 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归纳出 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 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 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 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 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 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 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 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 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 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 苦、无限落寞。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 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 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 出活力。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 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 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 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 乐无穷。
96页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请简要赏析诗中“山客”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中的“山客”其实也是作者自 己的写照。要概括“山客”的形象,应从两 个方面入手:其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其 起居生活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要能读出这是一首闺怨词。
由“恨极在天涯”可以看出,这里是因为思念之人远在天涯而恨。
这“恨”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恨”字包含了深深的爱和思念而不得见的惆怅。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南】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1)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三、四两句写山月不知道自己的心事,水风将“我”眼前的花吹落,通过山月、水风的无情来反衬出思妇内心的悲哀。
(2)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这里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而又无人理解自哀自怜的形象。
【解析】这两句意思是说山上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
旨在以山月、水风、落花的无情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衬,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可见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形象。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句写景,意为“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思妇在百无聊赖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朗朗月光之下,白云缭绕。
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一点点地、缓缓地斜移,似动非动似的。
这里借景物的描写将对远人的思念和心绪的不宁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